由当代问题引发的学科建设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xyz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雅克·勒戈夫在叙事12世纪西方知识分子①诞生的时候,明确把城市作为其历史的始端: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因为,他在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城市里安家落户(勒戈夫:1996,p.4)。进而,在叙事14—15世纪间知识分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又明确把从大学成员到人文主义者作为其历史的终端:一种新型人物出现在文化领域的最前列:人文主义者②,绝大多数大学成员通过自我否定为中世纪知识分子的消失铺平了道路(勒戈夫:1996,pp.107—108)。很显然,由此历史叙事给出的意义陈述主要在历史角色的身位以及场合(韩钟恩:2006,p.70)。
  依此关联本文所说,通过当代问题引发的学科建设,以及相关的音乐思潮与音乐文化问题研究,同样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年前,我在一次课题答辩的讨论中,曾经给当代作了如是三个立义:1.当代是一个断层(作为一个历史时段的叙事),2.当代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的分析与诠释),3.当代是一个修辞(作为一个表述结构的陈述)(韩钟恩:2007)。以下,依此当代三义分别对本文所说加以阐述,并提出研究设想。依此关联本文所说。
  
  一、推断音乐文化论域
  
  19世纪末,由尼采宣称上帝死了的寓言之后,一种对传统的颠覆乃至对本质主义抱持怀疑态度的去中心行动不断出现,比如:福柯说人死了,利奥塔说知识分子死了,罗兰·巴特说作者死了,德里达说语言死了,拉赫曼说音乐死了……。如此频繁死亡的思想根源,也许,就在于形而上学终结,以及意识形态终结。这里引述一段现代美国历史学家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中有关意识形态终结问题的叙事:以逻辑来替代现实,致使人们借着各种“主义”的名义互相残杀。……退回个体主义、退回具体的现实,可以说是世界大势所迫。J.M.科恩在《这个时代的诗歌》(1959年)一书的结语部分指出,“现实的事态已经使任何关于公共事务的评论都显得苍白无力”,从而迫使诗人只能表达纯粹个人意见(斯特龙伯格:2005,p.529)。另一个可以有所表明的情况是,哲学思潮的整体转换,比如:在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四种传统,到20世纪则出现了分析哲学、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这样四个主要思潮,以及由此形成的四种现代思想主题:后形而上学思想、语言学转向、理性的定位、理论优于实践的关系的颠倒或者说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克服③。
  这里的问题是,回到个体与回到具体,是否意味着中心果然趋向边缘,以至于堂皇叙事苍白无力?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极端个性写作,当代音乐文化研究中不断铺张的地方性话语,难道真的是大洪水到来之前叽叽喳喳的喧哗与骚动吗?若干年之前,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后现代主义问题涌现的时候,有一个学界经验值得注意,那就是当一样东西的合理空间一旦过于扩张乃至极度膨胀的时候,它本身也就成了一个经不起碰撞的泡沫了。因此,所谓推断音乐文化论域,就是要在合理的逻辑主导下去寻求合式的事实。这里,我想通过断代方式寻求历史换代依据,一方面有确定可靠的之所以形成历史断裂的事件事项进行标示,另一方面有充分有效的之所以形成历史断层的内在逻辑给予驱动。就当代音乐而言,处于20世纪两次大战前后的调性瓦解以及寻找新的音响资源引发音响结构形态的变异,由约翰·凯奇《4分33秒》引发意识观念的颠覆,以及民族音乐学极力倡导文化相对主义引发理论学科的震荡,可以说是进行历史断代的几个基本依据。进而,在此前提下去确定音乐文化论域。
  
  二、设问音乐作品在哪里
  
  由上述情况可见,音乐文化成为当下研究重心的态势愈益明显。带来的问题是,传统研究中的经典设问:音乐作品在哪里?很显然,这里的问题是,当音乐文化不断凸显进而取代甚至替换音乐作品成为研究重心之后,音乐之所以成为音乐的声音将置于何处?我注意到,在音乐文化事项研究中已然出现的声音概念,是否可以看作是一个理论后设?
  从传统音乐学研究看,20世纪音乐中的声音至上现象给出的是,美学观念上的一种转变:物的再现(re-presentation)→自身呈现(self-presentation),也就是:从表现别的到给出自己,即:to express (except music)others→to give out (only music) itself。面对这样的挑战,是否可以重新审视一下声音的文化发生问题。音乐死了,除了回答音响出场之外,有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是,音乐之所以还在的声音存在着。于是乎,从声音的人文意义与美学指向的历程看:最初,无声表达先于有声表达;之后,声音发生并形成分岔,一方面是摹仿(拟声的单音节),一方面是感叹(激情的惊叹词);进一步引申,与外来摹仿相应的是通过声音去表现别的东西,与内在感叹相应的是通过声音来给出声音本身;由此,语义开始进入语音,并通过提取与摈弃和意义有关与无关的东西,使其得以限定;至此,声音的人文性质得到确定。由此關联其美学指向,声音具有示意与含义两种功能:摹仿与感叹作为声音的最初示意方式,在情感意向设入之后,再融入到具有严格规范的形式结构当中,就此形成音响经验的最后含义方式,并且把有意义的声音呈现出来。
  因此,几乎不用担心纯粹声音当中是否还有人文含量?或者说,在这种自然音节当中,究竟还有多少人文含量在?道理很简单,一旦摹仿,一旦感叹,就有别于自然。就此而言,即便是重心位移,仍然需要把声音纳入到美学范畴当中,无论是决裂传统还是走出现代,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音乐文化,属于历史的感性复原应该是其根本。
  
  三、冠名当代音乐文化批判
  
  作为学科整合以及新的增长点,当代音乐文化批判理应担负起新的学科使命。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与全球化范围不断扩大的双重引力驱动下,当代音乐无论在整体结构还是在局部功能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显著的深刻变化,由此引发当代问题的日益凸显。为此,有必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凝聚新的理论焦点,通过音乐人文叙事与现代性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音乐意义转型与换代研究,实现学科扩张,从而以相当规模与多重系列推进音乐学学科建设。具体推进策略:一方面梳理和发掘传统音乐思想和相关意识形态资源,一方面密切关注当下音乐实际(特别是创作作品与音乐生活),从而以深度的学理姿态与尖锐的批判工具对当代音乐问题与前景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其程序:以音乐思想与音乐作品研究为轴心,依托当代哲学美学理论,从历史、观念与形态诸方面切入,去面对音乐艺术作品与音乐文化现象,进一步,通过文化批判追问音乐的艺术边界,寻求音乐艺术的本原与音乐文化的存在。
  至此,文化批判作为终端的可能性是否存在?也就是,文化批判能否面对特定问题进行公开诉求并诉诸公众?为此,似乎不再需要拘泥当代的时段划分,也不再需要无休止地争论音乐文化中是否应该包含声音,更没有必要为批判的正负功能进行逻辑定位。需要寻求的是事物秩序与意义谱系的相即相合,有如美国学者怀特在叙事福柯时候所说的那样:福柯的著作似乎有一种主题却没有一个情节。其主题就是人文科学中事物的秩序在词语的秩序中的再现。如果它确乎是关于某种事物的话,那它就是关于“再现”本身。但是在福柯著作之中存在一个隐秘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就是语言(怀特:1987,p.115)。
  由此可见,20世纪之所以被称之为分析的时代④,无疑,和语言论转向有着密切的关联。文化批判之所以成为终端的可能性,就在于通过语言进行表述。
  
  四、研究设想
  
  在学科建设所辖科学研究(以课题规划与项目实施为主)、人才培养(以团队成员及其研究生梯队建设为主)、基地培育(以重要学术活动、学刊创编与网站建设为主)三大任务的范围内,通过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开展工作。具体拟由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1.学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强化学科意识之外,每一个具体研究方向将在已有基础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之所以能够标示一门具体学科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范畴。
  2.学院:围绕具体科研课题搭建人才结构,除现有学术团队之外,要充分利用不同层级研究生的招生与教学,进一步合理配置乃至有机整合学科资源。
  3.学会:与全国性专业学会乃至国际性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在扩大学科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以尽快进入国际学界前沿。
  4.学刊:以课题形式进行委约写作,并组织具理论原创性的优秀成果发表,或者辑集出版,通过高质量的成果展示与具前沿性的课题推进,争取领先占据学科高地。
  5.学派:建立有明确学科目标指向的学术共同体或者学术俱乐部,通过教授工作室体制来统领科研与教学以及内外交流,作为体制创新含量较高的这一举措,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逐步推进。
  6.学统:通过学科建设成就一种持续增长的机制,逐渐从“小学”基础(知识奠基)的积累到“中学”能力(理论架构)的历练,最后再到“大学”精神(思想升华)的焕发。
  
  参考文献
  [1][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
  [2]韩钟恩.《非临响状态:在沉默的声音中倾听声音——由声音引发音乐文化发生问题讨论》,上海:《音乐艺术》2006年(1),pp.65—73
  [3]韩钟恩.《2007.11.11日志:当代三义》,载中国音乐学网(http://musicology.cn)e缪斯社区:守望并诗意作业(http://hze.emus.cn)
  [4][美]莫尔顿·怀特(编著).《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5][美]海登·懷特,米家路译.《解码福柯:地下笔记》(载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pp.109-143
  [6][法]雅克·勒戈夫,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7][美]罗兰·斯特龙伯格,刘北成、赵国新译.《西方现代思想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①按,在他看来,一个以写作或教学,更确切地说同时以写作或教学为职业的人,一个以教授与学者的身份进行专业活动的人,简言之,知识分子这样的人,只能在城市里出现(勒戈夫:1996,p.4)。
  ②按,在他看来,人文主义者背离了知识分子的一个主要职责:同大众的联系,以及科学与教学的结合(勒戈夫:1996,p.145)。
  ③参见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中的有关叙事(哈贝马斯:2001,pp.3-6)。
  
  韩钟恩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2004年5月19日《西安晚报》头版刊有《对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处立决》一文。看此标题笔者曾顿生疑惑:破坏投资环境确实是令人不齿的行为,如触犯法律应依法惩治,但也不至于都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对两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首先,战略管理从其萌芽至今已历尽百年的发展,从研究规划到越来越重视与环境的互动,战略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目前企业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作为专业必修课之一的声乐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本质上看,高师音乐院系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声乐教学上基本一致,都存在着客观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必须遵循嗓音的科学及声音训练规律。因此,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但是,就教学对象的声音条件、音乐素质及培养目标来看,两类院校又有很大的不同,音乐院校的“精英式”教学对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来说“专业
自2002年以来,证券集中交易模式越来越引起了业界关注,并已逐步成为了我国证券行业的一个重要热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以营业部为核心的传统交易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指出随着证
2007年11月22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了“国际现代音乐协会”及“亚洲作曲家同盟”的联合国际现代音乐节,十天内共排出24场音乐会,演出了156首现代作品。同时亦有6节学术研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方广播新闻如何在有限的发展空间中,寻找到前进方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实现广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笔者认为,在新媒体大融合的格局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通信企业为生存和持续发展,除了不断改进业务和创新技术外,还不断减少开销和降低成本。控制采购成本是企业降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方面,审时度势地提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和旅
期刊
田野工作”(Fieldwork)是西方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术语,指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在特定区域中进行的调查工作。它是研究和了解一个族群文化的主要方法,是以对未开化社会的研究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田野工作”也是民族音乐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中华大家庭是由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其音乐艺术绚丽多彩,而各民族的声乐艺术是最能直接反映和表现大中华的音乐文化精神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与认真准备,由武汉音乐学院主办,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系协办的2007武汉国际新音乐节(出品人:杨锋教授;组委会主席:彭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