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规定:升旗仪式必须包含出旗、升旗、唱国歌和国旗下讲话等环节。近年来,《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再次强调升旗仪式的重要性,并要求各中小学校将德育教育纳入其中。通过这些法律和法规的颁布,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国家对于升旗仪式教育作用的重视。
一、问题的提出
统计数据表明:超过90%的师生認同升旗仪式是重要的德育课堂且愿意参加;超过50%的师生对学校目前的升旗仪式安排有诸多的不满。
针对这样的现状,本研究以盐城市盐阜中学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校近几年在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升旗仪式课程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升旗仪式课程流程见图1)。借助访谈、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该校师生对目前升旗仪式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方案,旨在优化升旗仪式课程,使它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特色项目,也为其他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图1:盐城市盐阜中学升旗仪式课程课堂流程
互动仪式链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其《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提出的,用于架通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它指不同的互动仪式在不断接触中得到发展,并以复杂形式结合起来。互动仪式一般指具有象征性意义、程序化的活动。比如,升旗仪式课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互动仪式,它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中小学校园常规活动,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式。
二、研究方法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该校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的现状,笔者设计了先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得到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现状的谈话和观察记录,再根据文献资料和记录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以盐城市盐阜中学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的部分学生为对象,每个年级统一各发放问卷150份,3个年级共计450份。实际收回447份(其中高一年级148份、高二年级149份和高三年级150份),有效率99.33%。
调查问卷共包含16个条目,采用Likert3级评分法,对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分别记3分、2分及1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升旗仪式课程的满意度越高。邀请7名专家对问卷条目进行内容效度验证。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对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的总体印象(统计数据见表1);第二部分是学生对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的细节印象(统计数据见表2),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三个年级总体印象统计数据和细节印象统计数据经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
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目前实施的升旗仪式课程总体持支持态度,总体满意度较高。
2.学生对于升旗仪式的整体印象好于细节印象,说明升旗仪式还要注意细节的优化。
3.同一环节的调查结果基本相似,广大师生对升旗仪式唱国歌的声音、其他活动安排和升旗手介绍等环节反映评分较低。
4.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升旗仪式课程的满意度依次降低。
四、思考与对策
柯林斯认为人们基于共同的心理和关注产生共同的情感冲动,当人们以同样的符号来表示他们共同的关注和情绪时,互动仪式就产生了。不同水平的际遇形成了不同的互动仪式,经由时间延伸,并以复杂形式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互动仪式链。因为互动仪式链的这些特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改进升旗仪式课程,需要从整体上规划、细节上创新。
(一)增强升旗仪式课程的规范性
升旗仪式课程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认知、意识、情感、行为都有一定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规范的升旗仪式课程对于他们有一种约束作用和示范价值,更能发挥其教育功效。
(二)增强升旗仪式课程的系统性
仪式教育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升旗仪式课程的开展还要做好整合,使升旗仪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升旗仪式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仅利用一两次国旗下讲话灌输给学生,而且利用新教育所倡导的“每月一事”主题教育的形式,把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做到润物细无声。正如国内学者朱利霞所言,升旗仪式课程应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体系来提高教育的成效。
升旗仪式课程建设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手段,要想达到它的教育目的,则必须使学生能够认同升旗仪式,这其中包括程序、流程以及内容上的认同。只有学生真正认同升旗仪式,才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接受和升华升旗仪式的意义。
本文系盐城市教育学会第二批“十三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以盐城市盐阜中学为例”(2018B-39)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统计数据表明:超过90%的师生認同升旗仪式是重要的德育课堂且愿意参加;超过50%的师生对学校目前的升旗仪式安排有诸多的不满。
针对这样的现状,本研究以盐城市盐阜中学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校近几年在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升旗仪式课程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升旗仪式课程流程见图1)。借助访谈、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该校师生对目前升旗仪式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方案,旨在优化升旗仪式课程,使它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特色项目,也为其他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图1:盐城市盐阜中学升旗仪式课程课堂流程
互动仪式链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其《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提出的,用于架通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它指不同的互动仪式在不断接触中得到发展,并以复杂形式结合起来。互动仪式一般指具有象征性意义、程序化的活动。比如,升旗仪式课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互动仪式,它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中小学校园常规活动,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式。
二、研究方法
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该校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的现状,笔者设计了先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得到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现状的谈话和观察记录,再根据文献资料和记录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以盐城市盐阜中学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的部分学生为对象,每个年级统一各发放问卷150份,3个年级共计450份。实际收回447份(其中高一年级148份、高二年级149份和高三年级150份),有效率99.33%。
调查问卷共包含16个条目,采用Likert3级评分法,对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分别记3分、2分及1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升旗仪式课程的满意度越高。邀请7名专家对问卷条目进行内容效度验证。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对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的总体印象(统计数据见表1);第二部分是学生对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的细节印象(统计数据见表2),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三个年级总体印象统计数据和细节印象统计数据经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
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目前实施的升旗仪式课程总体持支持态度,总体满意度较高。
2.学生对于升旗仪式的整体印象好于细节印象,说明升旗仪式还要注意细节的优化。
3.同一环节的调查结果基本相似,广大师生对升旗仪式唱国歌的声音、其他活动安排和升旗手介绍等环节反映评分较低。
4.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升旗仪式课程的满意度依次降低。
四、思考与对策
柯林斯认为人们基于共同的心理和关注产生共同的情感冲动,当人们以同样的符号来表示他们共同的关注和情绪时,互动仪式就产生了。不同水平的际遇形成了不同的互动仪式,经由时间延伸,并以复杂形式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互动仪式链。因为互动仪式链的这些特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改进升旗仪式课程,需要从整体上规划、细节上创新。
(一)增强升旗仪式课程的规范性
升旗仪式课程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认知、意识、情感、行为都有一定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规范的升旗仪式课程对于他们有一种约束作用和示范价值,更能发挥其教育功效。
(二)增强升旗仪式课程的系统性
仪式教育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升旗仪式课程的开展还要做好整合,使升旗仪式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升旗仪式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仅利用一两次国旗下讲话灌输给学生,而且利用新教育所倡导的“每月一事”主题教育的形式,把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做到润物细无声。正如国内学者朱利霞所言,升旗仪式课程应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体系来提高教育的成效。
升旗仪式课程建设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手段,要想达到它的教育目的,则必须使学生能够认同升旗仪式,这其中包括程序、流程以及内容上的认同。只有学生真正认同升旗仪式,才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接受和升华升旗仪式的意义。
本文系盐城市教育学会第二批“十三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升旗仪式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以盐城市盐阜中学为例”(2018B-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