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生产、建设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了教育的蓬勃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局面,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及高教自考等,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开设的财会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目的是培养在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高级财会专业人才。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层次的高级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财会专业人才须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知识素质
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其岗位要求人才具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复合性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基础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性知识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财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并籍以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与财会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的知识,主要涉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如商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多元化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是必须的。这可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同外围能力联系的基础,对提高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外围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营养源。
三、目前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财会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到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
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加之高校社会调查、下厂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由于目前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课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
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有的证书。鉴于此,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其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特点,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一些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在校学习—单位实习—在校学习—单位实习”的流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两次循环。同时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职业能力已成为财会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决定着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财会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层次的高级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财会专业人才须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知识素质
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其岗位要求人才具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复合性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基础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性知识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财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并籍以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与财会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的知识,主要涉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如商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多元化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是必须的。这可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同外围能力联系的基础,对提高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外围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营养源。
三、目前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财会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到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
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加之高校社会调查、下厂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由于目前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课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
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有的证书。鉴于此,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其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特点,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一些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在校学习—单位实习—在校学习—单位实习”的流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两次循环。同时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职业能力已成为财会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决定着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财会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