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状,建议通过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利用思政课主渠道、高校着力营造“ 责任追究”氛围、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和净化网络环境等途径,来培养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高职生;途径;方法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高职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高职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使其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勇于弘扬社会正能量之人,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一)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利益与得失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当代高职生是有理想的、有抱负的。他们希望此生能有所作为,但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常态理想梦幻之中,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高职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相比较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缺乏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
(二)对他人的责任感多被忽略
承担对他人的责任这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调查走访发现,多数高职生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倾向于夸大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却相对不足。因此,在追求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利益的存在,不关心他人,对他人的责任感多被忽略。
(三)集体责任感淡化
对高职生而言,集体主要指校、院系、班集体以及高职生社团、宿舍等。就目前而言,高职生对集体的认同率较低,对自己所在的班集体非常热爱的风气并不浓,对于校、院系、班开展的各种集体活动能踊跃报名积极参加的并不多,少数高职生甚至对此毫无兴趣。虽然他们也承认要兼顾集体、个人利益,但在内心深处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保障,有些高职生表面上关心集体,但它是建立在一定外力强迫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完全出于内心的情感升华,究其原因,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感缺失。为此,培养集体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对增强高职生集体责任感甚为重要。
(四)重自我意识,轻社会责任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明显增强。但同时,相当一部分高职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与拼搏上,凡事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我设计与自我实现。当个体与集体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相抵触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与集体牺牲的精神。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前途与生活的安逸。出现了偏重自我意识,国家观念、全局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淡化的趋势。
二、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感召作用
高等教育要强化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德育工作队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否定和推卸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会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的学习、才能的培养对高职生多么有利、多么重要时,却不肯定知识和才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过分强调自己,无视他人;谈索取,不谈奉献。面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首先应该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树立起人民教师的良好风范开始,发挥出教师的榜样辐射作用。因为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二)利用思政课主渠道,教育和指导高职生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理想的条件。理想与责任是互相联系的。利用思政课主渠道,教育和指导高职生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使他们懂得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既享有一定的权力,又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既从社会中获取,又要为社会奉献。权力、责任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不讲责任和义务的思想是错误的。当代高职生只有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承担起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重任。要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高职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想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之所需,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理性地思考、独立地思考。总之,只要教育方法得当,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会不断增强提高的。
(三)高校着力营造“ 责任追究”氛围,帮助高职生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习惯
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一个从对学习、生活、家庭的责任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营造全方位“ 责任追究”氛围和机制。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责任教育及责任追究、赏罚的氛围和机制。有了这一氛围和机制的约束,就会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逃避的“ 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止,就可以把“ 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高职生的责任感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同时,责任追究、赏罚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形式。任何脱离这一氛围和机制的高职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获得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学校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培育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通过让他们在学校中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来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并且要让他们懂得,如果有责不担,将会失去在在集体中的话语权,将游离于集体之外,将会受到相应的追究和惩罚而付出相应的代价。唯此,社会责任感意识他、方能逐步形成和提高。 (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统一,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重要途径。首先,社会实践是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高职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承担责任, 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产生了愉快体验,才会在今后更乐于参与类似的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和巩固已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其次,社会实践可以满足高职生对社会认同的需要、对未来期望及成就感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第三,社会实践为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要培养和增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高职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练高职生的意志,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
(五)净化网络环境,弘扬社会正能量
据相关调查,到2010年底,我国的网民己经超过四亿人。网络文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高职生日益成为最活跃的“网民”,网络已成为高职生学习、娱乐的主要生活空间之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对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毋庸置疑,网络有效扩展了高职生的生活空间,但是,网络的开放性使网上的内容良莠并存,再加上高职生的识别能力的限制,净化网络环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引导高职生通过互联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应该建设高职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高职生自觉地从网络中吸取有益养分,排斥有害毒素。通过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职生回归真实生活空间意识,淡化他们迷恋虚拟空间的倾向,清除高职生恋网癖等心理障碍,及时矫治他们的畸形人格,塑造奋发向上、把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统一的良好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感,是全体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把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感落到实处,全员动员起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潜心培养高职生的责任心、责任感,使高职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使高职生逐渐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最终培养出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耕.试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3
[2]叶青.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
[3]高艳艳.当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1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高职生;途径;方法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高职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高职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使其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勇于弘扬社会正能量之人,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代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一)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利益与得失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当代高职生是有理想的、有抱负的。他们希望此生能有所作为,但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常态理想梦幻之中,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高职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相比较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缺乏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意识。
(二)对他人的责任感多被忽略
承担对他人的责任这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调查走访发现,多数高职生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倾向于夸大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却相对不足。因此,在追求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利益的存在,不关心他人,对他人的责任感多被忽略。
(三)集体责任感淡化
对高职生而言,集体主要指校、院系、班集体以及高职生社团、宿舍等。就目前而言,高职生对集体的认同率较低,对自己所在的班集体非常热爱的风气并不浓,对于校、院系、班开展的各种集体活动能踊跃报名积极参加的并不多,少数高职生甚至对此毫无兴趣。虽然他们也承认要兼顾集体、个人利益,但在内心深处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保障,有些高职生表面上关心集体,但它是建立在一定外力强迫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完全出于内心的情感升华,究其原因,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感缺失。为此,培养集体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对增强高职生集体责任感甚为重要。
(四)重自我意识,轻社会责任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明显增强。但同时,相当一部分高职生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与拼搏上,凡事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我设计与自我实现。当个体与集体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相抵触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与集体牺牲的精神。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前途与生活的安逸。出现了偏重自我意识,国家观念、全局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淡化的趋势。
二、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感召作用
高等教育要强化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德育工作队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否定和推卸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会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的学习、才能的培养对高职生多么有利、多么重要时,却不肯定知识和才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过分强调自己,无视他人;谈索取,不谈奉献。面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首先应该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树立起人民教师的良好风范开始,发挥出教师的榜样辐射作用。因为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二)利用思政课主渠道,教育和指导高职生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理想的条件。理想与责任是互相联系的。利用思政课主渠道,教育和指导高职生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使他们懂得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既享有一定的权力,又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既从社会中获取,又要为社会奉献。权力、责任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不讲责任和义务的思想是错误的。当代高职生只有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承担起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重任。要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高职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想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之所需,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理性地思考、独立地思考。总之,只要教育方法得当,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会不断增强提高的。
(三)高校着力营造“ 责任追究”氛围,帮助高职生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习惯
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一个从对学习、生活、家庭的责任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营造全方位“ 责任追究”氛围和机制。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责任教育及责任追究、赏罚的氛围和机制。有了这一氛围和机制的约束,就会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逃避的“ 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止,就可以把“ 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高职生的责任感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同时,责任追究、赏罚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形式。任何脱离这一氛围和机制的高职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获得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学校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培育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通过让他们在学校中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来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并且要让他们懂得,如果有责不担,将会失去在在集体中的话语权,将游离于集体之外,将会受到相应的追究和惩罚而付出相应的代价。唯此,社会责任感意识他、方能逐步形成和提高。 (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统一,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重要途径。首先,社会实践是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高职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承担责任, 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产生了愉快体验,才会在今后更乐于参与类似的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和巩固已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其次,社会实践可以满足高职生对社会认同的需要、对未来期望及成就感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第三,社会实践为培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要培养和增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高职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磨练高职生的意志,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
(五)净化网络环境,弘扬社会正能量
据相关调查,到2010年底,我国的网民己经超过四亿人。网络文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高职生日益成为最活跃的“网民”,网络已成为高职生学习、娱乐的主要生活空间之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对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毋庸置疑,网络有效扩展了高职生的生活空间,但是,网络的开放性使网上的内容良莠并存,再加上高职生的识别能力的限制,净化网络环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引导高职生通过互联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应该建设高职生喜闻乐见的网站,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高职生自觉地从网络中吸取有益养分,排斥有害毒素。通过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职生回归真实生活空间意识,淡化他们迷恋虚拟空间的倾向,清除高职生恋网癖等心理障碍,及时矫治他们的畸形人格,塑造奋发向上、把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统一的良好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感,是全体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把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感落到实处,全员动员起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潜心培养高职生的责任心、责任感,使高职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使高职生逐渐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最终培养出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耕.试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1,3
[2]叶青.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
[3]高艳艳.当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