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u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中国妇女的翻身和解放,她们矫健的身影活跃在新中国各条战线上,并且涌现了数量众多的先进妇女人物。翻开历史,我们发现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第一批女飞行员就是这些先进人物中的代表,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成长为天之骄子、女中豪杰,她们的成长足迹值得我们去追随,她们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去颂扬。
  女飞行员刻苦训练终成器
  1951年初,中共中央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作用,决定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空军开始着手从华东军政大学和航空预科总队选调55名女学员,送到驻牡丹江的第七航空学校学习。
  这批学员到校后,编在第二期丁班。学校根据她们个人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和机组配套的需要,确定培训飞行员14名、空中领航员6名、空中通信员5名、空中机械员30名。
  当时,第七航校的教员主要由起义人员和日籍航空技术人员担任,使用的教练机是缴获的美制PT-19型和日制双发99式飞机,器材短缺,飞机陈旧,加上女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面临着比男学员更大的困难。首先是航空理论学习,因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同志在学习上感到了许多困难,什么飞行原理、无线电学啦,左一个定律、右一个公式,简直摸不着门路。于是,有的人信心不足了。在此困难的时刻,组织上提出为妇女争气,为祖国争光的号召,以“想想长征难不难,想想抗美援朝的战士难不难”为题组织座谈讨论,鼓励她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各类教育,女学员们克服困难的信心足了,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外认真复习,就连星期天也不休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终于攻克了航空理论这一关。
  理论学习后,飞行、领航、通信进行分科专业训练,机械人员学习维护飞机课目。这些从未坐过飞机的姑娘,认为飞到天上是多么美呀!可是一到空中,她们就觉得天旋地转、头晕脑胀,教员刚带了几个起落,有的就呕吐起来,困难又来了。可是她们以中国妇女素有的坚韧不拔的毅力,迎接考验。身体健壮的上海姑娘施丽霞表示:“男人能做到的,我们妇女也一定能做到。”就是这个意志坚强的姑娘,教员带她第一次飞起落时告诉她,飞行中要是感到不适支持不住时,就用手拍拍脑袋,好早点着陆。施丽霞在飞行中真的吐了起来,可她坚持住了,一直到飞完课目,最后吐到尽是黄水,也没有去拍一下脑袋。她们当中的一些人对汽油味道敏感,却偏要把汽油洒在自己的手帕上,时刻与汽油“作伴”、“亲吻”,用这样的强制方法磨炼自己的味觉神经。她们操纵飞机驾驶杆,拆卸发动机力气不够,就拼命锻炼,和男同志一起打篮球、跑步、打秋千、滚旋梯。练习器材少,她们就用扫把、凳子腿代替驾驶盘演练,坐在地上手拉手、脚蹬脚地练习拉杆、蹬舵。目测不准,她们就在卡车开动时练习判断运动速度。飞机降落时离地高度变化掌握不准,她们就在楼梯跑上跑下地练习,就连晚上在被窝里也握住手指头蹬着床头做练习飞行。困难终于被一个个克服了,技术一点一点掌握了,学飞行的13名姐妹都放了单飞,只有黄碧云还未放单飞,她非常苦恼,担心自己飞不出来,难过地哭了起来,还写了一个条子:“我没有飞行的天才。”并说:“我怕是飞不出来了,我干不了这一行。”同志们看到这种情况也很着急,刚开始时航校领导就提出决不让一个同志掉队,现在同伴有困难了,要想方设法帮助她。首先是树立她的信心,大家说:“碰上困难,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咱们是新中国的妇女,是第一代女飞行员,天大的困难咱们也要克服它!”领导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黄碧云“会诊”,找出她掌握技术的难点,让先放单飞的同志向她介绍动作体会,教员、学员一起组织起来帮忙想方法。人多智无穷,黄碧云终于克服了难点,和众姐妹一起比翼齐飞了。
  航校的各级干部和教员,对培养新中国的女飞行员付出了比培养男飞行员更多的心血,不仅耐心教她们理论、技术,还千方百计地培养她们的胆量和意志。当时飞机上没有无线电设备,每当女学员们飞行时,特意在机尾挂上红布条,以提醒空中其他飞机和地面指挥员给她们以特别照顾。1951年11月,14名女飞行学员用时仅7个月,平均每人飞行77小时44分,全部飞上了蓝天。同时,41名空中领航员、空中通信员和机械员也陆续毕业。至此,新中国第一批55名女飞行员无一掉队,全部学成。毕业后,她们都分配到空军第十三师运输部队服务。在空十三师,她们开始进行了苏制里-2型飞机改装训练。
  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和接见
  1952年2月,女飞行员接到空军指示,准备上北京,在“三八”节为中央首长和首都人民进行飞行表演。于是转场到北京西郊机场,进行“三八”节受阅前的训练准备。3月8日这一天,首都各界7000多名代表和5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以及中外记者等来到西郊机场,他们应邀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
  女飞行员共编6个机组,下午1时,6架苏制里-2型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及首都人民的检阅。飞机在西郊机场落地后,朱德、邓颖超、萧华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陪同下,检阅并接见了女飞行员。朱德在讲话中热情地赞扬了全国各条战线上妇女所作出的贡献,特别指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女飞行员是新中国妇女的光荣,也是解放了的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邓颖超说:“今天举行女飞行员起飞典礼,只有在新中国才能实现,这也证明,妇女只要打破自卑感,有信心,有勇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一切工作都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好。”女飞行员代表戚木木讲了话,她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把我们培养成飞行员,是人民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只有在新中国,妇女才有广阔的道路。”她代表她的同伴们表示:“一定要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奋斗终生。”
  3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飞行表演的女飞行员。毛主席关怀地询问:“她们都成器啦?”刘亚楼回答:“都成器了,能够独立执行任务了。”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
  组织上决心将55名女飞行人员全部留在北京,归空军独立第三团建制,单独编为第二大队第六中队。经过紧张的昼夜间复杂气象的训练,她们的“翅膀”硬起来了,开始单独执行任务了。第一个执行任务的是秦桂芳,她一听说让她执行任务,心里异常高兴。怎么能不兴奋?!毕竟是第一次啊!但是她担心,这次任务完成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她今后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女飞行员,而且影响到全体飞行员单独执行任务的信心。领导上看出她这种心理,鼓励她说:“你现在是新中国的女飞行员了,要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秦桂芳回答:“我以一个革命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决完成任务。”当其他女飞行员知道秦桂芳就要单独执行空运任务时,都感受到了莫大鼓舞,纷纷鼓励她说:“你大胆飞吧……你拿出劲来,为咱们女飞行员打响第一炮,为大家做出好样子。”第二天,秦桂芳来到机场,大家怕她过于紧张,笑着说:“拿出你打球的那股子勇猛劲来,好好完成任务。”秦桂芳充满信心地登机起飞,终于安全顺利地完成任务,这就大大鼓舞了女飞行员单独执行任务的信心。   圆满完成任务受表彰
  1954年寒潮侵入内蒙古草原,风雪交加,草原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锡林郭勒牧场上牲畜不能放牧,有些地区的牲畜已经大批死亡,上级决定派飞机空投粮食和饲料支援牧民,抢救牲畜。
  女飞行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请求执行空投任务。部队决定派陈志英和她的机组执行这个任务,她们连夜进行飞行前的准备。第二天天刚刚亮,飞机就起飞了。飞机越过长城飞向内蒙,刚进入草原,天气突然变坏,恶劣气流云团给飞行带来困难,飞机颠簸、摇摆、上下浮动。陈志英沉着操纵着飞机,勇敢前进,机组以敏锐的目光,仔细搜索着机翼下面的地形、地物。领航员首先看到蒙古包,陈志英按领航员指引的航向飞去,牧民们从蒙古包里跑出来,一个个手舞红旗向飞机欢呼。一包包的粮食和饲料,带着党的关怀和温暖,投放到牧民的手中。陈志英和同志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怀着兴奋的心情返回基地。
  与此同时,秦桂芳也接受了一次艰难的空投任务。有一支铁道筑路队被大雪困在大兴安岭里,100多名筑路工作者和百余匹骡马断粮缺料,情况十分危急。秦桂芳和机组同志们冒着零下10几摄氏度的严寒,给飞机发动机加温,装载物资。她们的脸冻青了,手脚都麻木了,但热情仍很高。她们的飞机起飞了,机翼下面是广阔的林海雪原,没有导航点,也辨不清地标,按飞行时间推算,应已到达目的地上空,但从飞机上看下去,什么目标也未发现。秦桂芳盘旋了几圈,连人影都没有看见。她想,不能这样回去,一定要将粮食送到工人手中。她不顾危险,降低高度,勇敢地沿着山谷飞行。被围困的工人闻声跑出来,用红被子铺成“T”字。于是,一包包满载党和人民深情厚意的物资投放到了指定位置,工人们得救了。
  1958年12月30日晚上,部队的除夕晚会正在热烈进行。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立即派飞机飞往包头,装运氧气后,再转飞乌兰浩特。这个任务要在24小时内完成,因为乌兰浩特钢铁厂的锅炉爆炸,那里急需焊接氧气。部队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伍竹迪和她的机组。当时的情况是,乌兰浩特地区天气恶劣,机场跑道又短又窄,而且还没有导航设备,这给机组执行任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伍竹迪同机组全体同志连夜进行了充分准备,第二天黎明,便按计划起飞了。飞机先飞包头,装上氧气后,又向乌兰浩特飞去,途中山峰重叠,强大的气流将飞机一会儿掀起来,一会儿沉下去。伍竹迪艰难地操纵飞机,不知是紧张还是因为生孩子后体力不济,她的内衣都湿透了。伍竹迪和她的战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傍晚准时到达机场上空。飞机绕场一周,巡视一下机场情况,跑道的确太短,按正常着陆方法不行。伍竹迪采用小下滑角、大油门、尽量减低飞机速度,准确地在跑道头三点着陆。飞机停稳后,钢铁工人围了过来,伍竹迪刚出机门,有人惊奇地喊道:“是女飞行员!”伍竹迪一下子被工人们包围了。一位年轻的工人握住她的手激动地说:“我代表钢铁工人向你们致敬。”氧气瓶卸完后,天色将晚,由于这个机场没有防寒设备,机组同志担心飞机上的导管冻裂,便不顾十几小时飞行后的疲劳,又驾机起飞返航。
  那位在航校流过眼泪怕自己飞不出来,结果是最后一个放单飞的黄碧云,在执行任务中飞得很好。1958年秋季,她同机组执行专机任务,从张家口接贺龙、罗荣桓、聂荣臻3位元帅到北京。飞机飞得非常平稳,贺龙元帅问驾驶飞机的飞行员是谁?机组回答:“是女飞行员黄碧云。”飞机在北京西郊机场轻轻着陆了,贺龙特意来看黄碧云,亲切地对她说:“你飞得很好,下次我还乘你的飞机。”这是首长对她的鼓励,也是对全体女飞行员的关怀和希望。1969年全国妇联授予她们机组“三八红旗集体”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的第一批女飞行人员一直艰苦奋斗,活跃在空军部队长达30多年,飞行时间最长的一位是武秀梅,一直到1988(53岁)才离开飞行岗位,总飞行时间为3865小时。新中国的第一代女飞行员为空军部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驾驶的飞机飞遍了祖国各地,执行空运、空投、抢险救灾、人工降雨、航空测量、科研试飞和专机运载等任务。她们为人民空军赢得了荣誉,为新中国妇女争了光,为祖国争了光,开创了新中国妇女飞上蓝天的先例。
  由于第一批女飞行员开创了通向蓝天的道路,第二、三、四、五、六批女飞行员相继培训出来,成为空军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国防,为新时期军队军事变革作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到我们国家来留学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让留学生学好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在对社交焦虑和注意偏向的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研究了社交焦虑个体在意识阈限下和意识阈限上的注意偏向特点,考察了不同社交焦虑水平、不同刺激类型以及不同实验情境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