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出访助推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

来源 :紫光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b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秀东
  2015年,从亚洲到北美,从欧洲到非洲,国家主席习近平8次出访,足迹到达14个国家,出席一系列重大国际盛会,运筹国际关系和外交全局,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标志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入新阶段。
  完善全球布局
  2015年中国元首外交的开篇是周边外交。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深耕中巴关系,将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了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树立了新的标杆。习近平主席越南、新加坡之行,则对抑制中越关系中的消极因素、打造中越命运共同体、确立中新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2015年中国元首外交的压轴戏是对发展中国家外交。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基础。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之际,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与50个非洲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的领导人共商中非合作转型升级大计,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强化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样,习近平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議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以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为主线,推动亚非合作焕发新的生机,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的外交布局。
  
  习近平对美国、英国、俄罗斯的访问,使中国对美、欧、俄的大国外交站上新起点。发展与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所在。习近平美国之行引领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提升了中美战略互信水平,带动“跨越太平洋的合作”迈上新台阶;英国之行推动中英进入面向全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黄金时代”,有利于促进中欧和亚欧合作,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欧盟放宽高科技技术对华出口管制等问题取得进展有积极作用;两次赴俄,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2015年中国参与多边峰会的最突出特点是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多边向来是我国外交的重要舞台,元首外交在多边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相较于双边访问这样的“自选动作”,元首每年参与的多边外交一般情况下都是“规定动作”,但中国领导人也能利用“规定动作”展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无论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还是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习近平阐释中国对国际秩序及攸关人类命运前途问题的政策主张,提出一系列国际间务实合作新倡议新举措,赢得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力推合作共赢
  在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首次全面阐述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系统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途径,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了新愿景。
  合作共赢理念不同于传统的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新型国际关系应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共赢代替独占,这样才能确保健康、稳定、可持续。习近平在出访期间,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此提出的一系列国际合作倡议和举措体现了平等公道、共建共享、开放包容、互利互惠等价值观,其核心就是合作共赢。中国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合作共赢理念和实践业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
  在当今世界,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存在战略竞争,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但竞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走向对抗。在战略竞争的态势下,还要实现合作共赢,这的确是中美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习近平在访美期间指出,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唯一正确选择,并以生动事例、详实数据点明两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揭示双方优势互补的潜力,主张双方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不断做大共同利益“蛋糕”。
  中欧之间不存在地缘政治矛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合作共赢是中欧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点在中英关系中体现的十分明显。英国领导人表示,英国愿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合作伙伴。习近平访英做到了因势利导,同英方达成一系列重要合作共识和成果,展现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给中欧关系带来的光明前景,进一步激发了欧洲国家深化对华交流合作的积极意愿,将对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产生重要和积极影响。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持续在高水平运行,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但潜力仍然巨大。冷战后中俄关系的发展轨迹表明,两国成为合作共赢的受益者、践行者和倡导者。习近平在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选择了俄罗斯,并在访问期间首次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习近平今年5月再次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中俄两国倡导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积极愿望和担当。
  同样,习近平在访问周边国家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会见会谈中,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领域。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的主题就是“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主打战略对接
  合作共赢理念要付诸实践,赢得广泛的认可与持续的支持,最接地气的办法,就是找到双方的利益汇合点。各国国情不同,中国外交善于寻找与其他国家的共同点,即使为了互利合作,也不强加,不强求,而是在制定国别政策和措施时,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对方国内发展优先方向和领域中寻找实现合作共赢的机会,然后同对方多加沟通、协调。这样制定的政策,提出的合作建议,“总有一款适合你”,比较容易达成共识,获得推进动力,产生良好效果。
  战略对接,遂成为中国外交话语中一个新的关键词。纵观2015年习近平历次出访,战略对接是一个高频词。   习近平在联合国峰会上建议致力于促进各国发展战略对接。
  在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就进一步拓展中俄务实合作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作为两个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对进一步扩大相互开放、深化利益交融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在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一致决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哈方“光明之路”经济战略对接,哈方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与中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在白俄罗斯,卢卡申科总统高度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作用,愿积极参与这一进程。双方同意将中白工业园项目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项目。
  在访问英国、越南、新加坡时,习近平都提出对接彼此发展战略。
  习近平在历次出访中,力推“一带一路”倡议,与外国领导人谈得最多的也是发展战略对接。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亮点是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当前,非洲国家普遍谋求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也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非合作发展互有需要、互有优势,中非发展战略对接迎来历史性机遇。
  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块头大,发展快,一言一行,风吹草动,都可能在国际上引起关注,引来各种解读。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当前经济走势,这些重大问题更是备受国际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对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意义非凡。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是提倡者,也是践行者。在上述出访公开讲话中,习近平讲述了许多“中国故事”,拉近了中外民众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任。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变数增多,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习近平主席从宏观和长远角度,揭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指出中国经济充满生机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中国经济优化升级的大方向并未改变,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大趋势并未改变。中国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
  针对外界对中国发展走向的疑虑,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走的是歷史选择的道路,要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想的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外交辞令。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进步潮流,也将为世界各国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中国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不会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元首外交,能够最大程度地演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总战略。三年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中国外交主动进取,勇于担当,中国倡议、中国实践、中国贡献、中国作用日益影响着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演变,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到了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战略布局阶段进入到全面实施、全面丰收的新阶段。习近平今年8次出访,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主线,充分利用双边渠道和多边舞台,奏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
  当今的中国,已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前行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外部对我国战略防范和牵制同步增加。换言之,中国的快速发展壮大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应对国际问题的手段和能力,但这种手段和能力还不足以使我们完全得心应手地应对日益增加的国际挑战。这一对矛盾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伴随着中国崛起。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中国领导人历次出访,证明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给中国外交带来新的自信。只要我们能够审时度势,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就能够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不断拓展中国的战略空间。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为一家姓“农”的民营企业,我们深刻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信心百倍,坚定沿着习近平总書记指示的方向,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当好开路先锋,以更稳健的步伐走出更宽阔的发展之路。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要“实施食品
对一个党组织来说,习惯是其成员思维和行为的固化,支配着组织的日常运转,是党组织是否具有竞争力、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的经验表明,清单式管理是将工作抓深抓实抓出成效的“牛鼻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包括清单制定、清单执行与效果反馈三个环节,对应责任就是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和追究责任。  明确责任即是确认边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治党三问”,其
为什么要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因为良好的机关形象、规范的行为、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可以使职工充满自信和乐观精神,遇到困难能够始终保持希望,有坚持到底的韧性,最终战胜困难,顺利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和任务。  在良好的机关文化氛围中,培养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富有心理韧性的干部职工,必然能够推动干部职工更好应对外界的各种压力,以达到个体幸福、人际和谐、组织高效的良好局面。所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
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公布3月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声明,上调利率0.25个百分点。  一直以来,中国市场都有一些声音,对美元加息心存忧虑,认为美元加息必然会带来资本外流等结果,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负面影响。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成立。  加息是美国经济向好的表现,而美国经济向好对全球经济而言并非坏事。到目前为止,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仍然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引
十八大以来,工商银行系统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发展。  在健全黨的基本建设方面,围绕中心任务强化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紧盯基层党建薄弱环节,以机构本部、一线网点、子公司和境外机构党建为突破口,实现全覆盖;发挥广大党员模范作用,定期选树典型,坚持“三上三下”,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在推进党建工作的抓手方面,切实加强党对国有金融企业的领导,创新
为开好201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交通运输部党组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抓牢关键环节,做到层层压紧、环环相扣,真正使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巩固和拓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从严治党形成新常态。  把解决思想问题作为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基础  思想问题是根本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民主生活会必然要流于形式。交通运输部党组紧抓深化学习不放松,党组书记主持制定民主生活会方案,明确提出要将学习贯穿民主生活
2011年12月15日和2012年7月4日,安装在三峡地下电站的两台800兆瓦量级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分别正式交付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三峡电厂并网发电。这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常温自循环蒸发冷却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容量等级的大型水轮发电机,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电力装备研发领域的自主创新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装备容量上都超越了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跨国公司。  蒸发冷却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国
优良作风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制度建设对改进作风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保证;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活动成果的客观需要。中央国家机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者、改革者,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对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负有重要责任。  (一)  优良作风的养成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就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中国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记 者:关于供给侧改革,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反复提出,究竟什么是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全面从严治行,为建设国际一流银行集团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完善公司结构,巩固领導核心地位。一是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二是明确党委在重大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三是明确党委在发挥作用中的着力点。  强化选人用人,促进队伍结构优化。一是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事业选人,完善选任程序和操作流程,实行优快绌慢、持续激励的干部员工晋升机制;二是拓宽视野选人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