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法”的教学艺术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作为一种手段,古来有之,以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比较或以一事件同另一事件的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可见,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笔者以为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也不妨尝试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入“比较法”
  首先,中学语文教学要求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同时,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由于作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的不同,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同的。为能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我们运用“比较法”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其次,从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上看,运用“比较法”教学也是必要的。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所以,语文教学在完成“授业”任务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和思维能力。最后,“比较法”教学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改革常规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率是关键。 因此,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比较法”也不失为一种扩展思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在讲读完几篇课文后,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以一篇课文作范文讲读,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自读其它课文。在课时比较紧的时候,“比较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比较少的课时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比较法”加强了课文之间、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
  二、具体教学实践证实“比较法”的科学性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1.文章标题的“比较法”教学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纲,“题”的本义是“额头”,而标题对于文章来讲就如同眼睛对于人一样重要。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则是整篇文章的“窗户”,它往往寥寥几个字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挈领,高度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这也就有利于教师从课文的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般课文标题分为三大类:①限定文章表现的范围;②点明文章的中心;③确定文章的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纲”,教会学生审题,将一些典型的标题作比较分析,能让学生领会作者命题的严密性。
  2.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法”教学
  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是相同的。有的在内容上是同类的。将单元里的课文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那些内涵丰富的句子则要能作拓宽式理解。这样,即使在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下,学生也能通过比较同一文体的语言特色,抓住学习重点,触类旁通,事半功倍,进而使学生顺利理解文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本思想内容的“比较法”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运用“比较法”教学还能强化课文的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不是徜徉流溢在教本之外的美丽幻影,而是发自文本幽秘之处的人性之光。因此,文学就是人学。人们可以通过文学艺术这面镜子,发现并认识人自身。如在教授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一文时,我首先指导学生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所具有的心理倾向。然后,在教学中将小农生产者性格心理的两个侧面:善良与软弱、纯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求生活的韧性与容易满足的浅薄、讲究实际与狭隘自私等等进行比较,进而将人文关怀以精神导引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最终,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把学生的精神境界引向光明和崇高,而且不断地拓展了理性心理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以开放性为基本,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自主地体验。又如在进行《逍遥游》的教学时,我将庄子、宋荣子、列子的境界进行比较,由浅入深的引导,尊重文本的整体性和美感意蕴。与此同时,我还把“无功无名无我”的思想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深刻地理解到“无功无名无我”的思想实质是追求内心的安宁,保持本性,而不在乎表面的弃绝功名——明白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人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上得到提升和净化。可见,如果在教学中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精神渗透于“比较法”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的提升才有可能实现。
  4.课内外文章“比较法”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可以去开其他的书库。”这句话对语文教材的作用进行了科学的说明,启示我们:编入课本的知识和训练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把语文教材当作一把钥匙,用它开启课本以外的无限宝藏,那么,就会从“有限”走向“无限”。同时,也提醒我们,不仅可以把教材内部的课文组成研究主题,还可以从课文拓展到课外的相关文章,对它们进行比较组合,形成研究专题。比如在教学课文《荷花淀》时,我将其与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重新组合,通过比较研究,让学生了解同一时代两位女性的人格美和形象美;亦可从体裁角度理解诗意小说的特点,将研究课题定为“《荷花淀》和《百合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或者“诗意的小说”等;或从文章诗意化的开头引入世界名著的经典开头。
  可见,“比较法”确实是个好的教学法,使本已是尘封凝固的知识,一对比就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使两个遥远且不搭界的文本,通过具象的对比成为近距离的沟通。“比较法” 在差异中寻找到了共同语言,揭开了神秘的迷雾,使遥远隔膜变得熟悉亲近。
其他文献
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师生互动的概念来源于“互动”。互动又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过程。  “三疑三探”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要义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四个主要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本文主要从设疑自
期刊
乳山市黄山路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双月一事”活动,即每两个月集中训练一种习惯,使之固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在每一个新习惯养成的同时,还要对上一种习惯进行巩固强化,以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完善,实现习惯养成的深层培养目标。  为增强习惯训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校启动了专题研究,集结“双月一事”活动中的精华,开发了《好习惯,好人生》校本课程。整个课程分“守规、自省、节俭、关爱、劳动、感恩”六个专题,专题
期刊
初中阶段,每册语文课本都收入了大量的古诗词曲,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的环节为:朗读—理解—背诵—默写—运用,而中招考试中对此项内容的考察必不可少,纵观几年来的中考有关古诗词的命题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背诵默写,二是理解填空,三是名句欣赏。试题的总分一般设计为12分。相对中招语文试卷来说,这一块试题所占的分值不少。可是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这块知识的学习与
期刊
提起课堂,我们的脑海中立刻会呈现出这样一组画面: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根教鞭、一张嘴讲众人听。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一步步发展,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也不断完善。于是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它直观、形象、生动,并且它常常会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勾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运用
期刊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极大发展,信息传递、储存的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发展。在过去赖以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即语言、文字之外,还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电磁波,人类由此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视、激光、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以及人造卫星来传递信息。这种新的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已深入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无所不在,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
期刊
记叙文一般是800字左右,文章并不长,所写的事情也不太复杂;但如果处理得好,借助悬念来兴起波澜,使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活跃的图景,用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能使文章产生出波澜起伏而又耐人寻味的变化美。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兴趣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
期刊
班里有个叫蓬勃的学生的转变让我十分高兴:虽然开学已一个多月了,他总算有了一点进步,我还是喜不自胜。  我刚接新班,对学生还不太了解,但发现有的学生对写日记不感兴趣。而我对学生的日记向来是十分重视的,一周四篇,一篇都不能少。国庆节前的那个周一下午,我批完了上一周的学生日记,发现蓬勃一周只写了一篇。我把他叫来,问他为何不写。他自知理亏,一言不发。我便发令,就在我办公室里把落下的都写完,写不完别回家。此
期刊
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过程中,有些类型的病句经常出现,而且其中以某些标志词出现的频率较高,抓好这类标志词就能一目了然找出句子的病因,从而快速判断,高质量完成这类题。  1.否定词。当句子中出现“不”“否”“没有”等否定词时,要注意否定词的数量与表意的一致性。原则是偶数个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奇数个否定表示否定的意思。  (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
期刊
去酒店吃饭,经常见到服务生给客人斟酒,尤其是在倒啤酒的时候,有时看上去倒了满满一杯,结果只有半杯甚至小半杯,上面浮着的一层全是气泡,而有的服务生倒一杯酒却是货真价实的一杯啤酒,乃至滴酒不漏。服务生同样是在做倒酒这件事,但却做得有好有坏,有满有浅,客人们在品尝美酒佳肴的同时,不免会对服务员的倒酒技术啧啧称赞!  由酒店服务员“倒酒”这一现象,由此联想到我们老师的教学,又何尝不类同于“倒酒”呢?都说老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苦于没有材料,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甚至胡编乱造,这样,当然写不出好的作文。那么,从哪里去寻找作文材料呢?对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是一种奢望。其实,作文素材除了从生活中积累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那就是我们的课本, 课本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有机地运用到作文当中,这不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