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一个地方旅行,要想体验最地道的民风民情,不容错过那里的茶馆。茶馆里不仅有茶的氤氲,还有许许多多妙不可言、需用心体会的意趣。如蜀中茶馆的烟雾缭绕,麻将声阵阵;粤式茶楼里的茶点香甜,鸟语吟吟;西安秦腔茶园里的吼秦腔唱大戏,豪放至极;天津茶社里的相声段子,诙谐幽默,一笑少十年……如今,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各式茶馆林立,无论是要想找寻传统精神,还是想领略时尚潮流,茶馆总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北京茶馆:
喝的不仅是茶,还有传统文化
中国人自古喜欢喝茶,从而形成了一套茶文化。茶文化在北京更是被帝都的精华液浸泡得滋滋润润。那些穿着长袍马褂,提笼架鸟,见面道一声“吉祥”的八旗子弟们,将泡茶馆当作日常生活的重头戏,在此海阔天空,悠闲自在,尽享人间的清福。那古朴拙雅的八仙椅、清香馥郁的盖碗茶、“莫谈国事”的小字条、说书唱大鼓的艺人,以及军阀政客、文士骚人、前清遗老所构成的茶客群体,成为人们对老北京茶馆的印象。当年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就是在这样的一间茶馆里,将北京城数十载的兴衰史演绎出来。如今的北京城里仍保留着这样的茶馆,如瑰宝一般博得新老人士的厚爱。老人们在此间怀旧叙旧,新人们来这里体验“时光穿梭机”。即使是漂泊的旅人,也喜欢撷取一段宝贵的旅途光阴,泡在这里,只为那份传统的情怀。
北京传统茶馆以“五福”和“茗仁”为最。五福茶馆开得最早,带动了北京茶馆业的发展。茗仁茶馆的连锁规模十分庞大。而且,来这里会谈喝茶代表的是体面。还有那些散落在公园里,被胡适、周作人等名人所钟爱的茶园,以及与寺庙融为一体的茶院,如大觉寺的明慧茶院等,更是道出了“禅茶一味”的真谛。建于1988年的“老舍茶馆”已超越了茶馆的自身范畴,而成为北京城的一张名片。
老舍茶馆地处前门,位置显赫。走进茶馆,满目雕梁画栋,花格木窗,立刻疑心时钟倒拨了一个世纪。四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天花板上悬吊着瑰丽的宫灯,一应晚清风格的家具陈设。其环境用“高雅”或“古朴”之类的词语都已经很难描摹得出它的况味。看到此情此景,很难想象创始人尹盛喜先生当年就是在前门支茶摊,卖着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的。
茶馆里的服务员男着长衫,女穿旗袍,迎来送往声中,端茶倒水之中,都拿捏得极富韵致。比如店小二有请客人上楼,“二位爷(儿),楼上请——”,简简单单几个字,说得比唱得还悦耳。词儿不能说得太硬,又不能软成一摊。那腔调不是一番苦练,很难掌握。倒茶端盘的女服务员举手投足,低颔抬眼间要有款款淑女范儿。如此细致讲究不是得瑟,而是为了将茶文化表达得淋漓十足。
这里有各类名茶,在进门地方的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茶名的小木牌,客人可以随意点用,还能欣赏各式茶艺表演。喝足了茶,要想吃点东西,张口即来。老舍茶馆供应的宫廷细点十分地道,而且还有应季北京风味小吃,爆肚、面茶、驴蹄烧饼、奶豆腐等,都是出自名厨之手。
老舍茶馆的一侧走廊中设有雅座,中间堂口摆有三十六张红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台。茶馆中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口技、民乐、快板等节目。那些在电视里看到的曲艺表演,就这样活灵活现呈现于眼前。梅葆玖、袁世海、马三立、姜昆等文艺界大腕儿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值得一提的是,老舍茶馆有个独门绝活——大碗茶碗琴表演。这是以卖茶的大碗做成的乐器,声音清越悠扬,别有风味。尹盛喜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特别成立的老舍茶馆小乐队,专门进行大碗茶碗琴演奏。
慕名前来的茶客除了北京当地人,还有来自国内外的宾客,其中有47位国家元首,都是为体验这京味十足的茶文化而来。当年连战夫妇访问大陆时,也没忘来老舍茶馆坐坐。 一位国家元首在留言本上写下:“具有‘天方夜谭’式的晚会给我留下回忆”,还有一位写下了“我为中国艺术和美妙茶香而沉醉。”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凡是来过老舍茶馆的人们,无不对这里地道的京味传统文化留下无穷的回味和不可磨灭的印象。
TIPS
地址:前门西大街5号楼,正阳门城楼西。
交通:乘17、22、43、826路公交车至前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前门。
注:老舍茶馆每周一、三、五下午有戏迷乐活动及京剧演唱,
每晚19:40~21:20在老舍茶馆三楼西大厅有戏曲、杂技表演,票价60元—180元/人。
上海茶馆:
休闲文化的时尚标签
如果说北京的茶馆是传统文化作底蕴,那么,上海的茶馆则是时尚潮流中的一员。上海最早的茶馆始于清同治初年。最早的丽水台茶馆坐落在临河处,楼宇轩敞,风景旖旎,“龙井珠兰香味腾”。南京路上的“一洞天”,如繁华缎子上缀着的一颗宝玉石。湖心亭茶楼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曾光临过的,具有很强的名人效应。这些都是沪上鼎鼎大名的茶馆。上海人对茶馆是“孵”而不是“泡”。让人感觉这么一“孵”定能生出诸多花样,“孵”出收获来。这些位于十里洋场上海滩的茶馆,自诞生起,就受到西洋文化的熏染,与时尚结缘。如今的上海茶馆成为都市人喝下午茶的好去处。
最地道的喝下午茶的地点,离不开以下关键词:崎岖的里弄、老式的花园洋房、宽敞的露台、各种国籍的红男绿女,还有“下午茶”的那些必备之物。喝茶的时间是一个春天慵懒的下午,或者是秋日不冷不热的午后。坐落在巨鹿路段的FCC就极符合以上元素。巨鹿路本就是一条幽静而散发着人文气息的小街。街上的一家老公馆内是上海文学等多家老牌杂志社所在地。因此,这些码字的上海文人们都喜欢来不远处的FCC喝个下午茶打发打发时间,聊聊时尚,找找灵感。
FCC最美的是露台,在此将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台上摆着长条桌和白色椅,还有精致的餐碟。来这里的时尚男女无不是穿着精致,轻声细语,温文尔雅的。这些人物很适合FCC那种低调的时尚。点单的服务生是菲律宾人,只讲英语。这不是矫情,是因为来这里的老外很多,而且即使是国人大多也是有点儿英语水平的。喝下午茶最曼妙的感觉是坐在露台上边品啜手中的红茶,边用眼角余光观察周围的人。虽然是清醒的茶,不是麻醉的酒精,但仍然使人心绪飘忽迷离。最美的是望着那些俊男美女而琢磨点儿绯色故事,幻想一场艳遇的发生。
沪上的红茶坊也是时尚美眉休闲的好去处。不过,“孵”红茶坊的女子通常是芳龄十几或刚刚二十出头的。天南海北朋友们大概都知道“仙踪林”,殊不知,它就是上海最早的大型连锁红茶坊。仙踪林的风格浪漫而又卡哇伊,深受沪上女生的喜爱。溶洞式的店堂营造出如“绿野仙踪”般的童话世界。原木制成的方桌方椅可爱至极。最吸引人的还是靠窗处的秋千摇椅。上面装饰着花花草草,温馨浪漫,仿佛摇曳其间就会飞上天空。店堂里柔美的音乐,又让人轻松释然,顿感生活如此美好,生命如此美丽。通常来这里的是女生为主,喜欢点一杯招牌茶品,然后三五个好友聊整整一下午,让时光流逝而不必在乎;或者携带男友同来,坐在秋千摇椅上谈情说爱。或者独自前来,带上心爱的手提电脑,叫一杯好茶,然后刷刷博客,码码字,好不快意!
编辑 朱国伟
TIPS
FCC
地址:上海巨鹿路889号11号楼和12号楼。
花费:150元/人。
仙踪林
地址:上海有17家仙踪林。总店位于 田林路97号。
花费:50元/人。
北京茶馆:
喝的不仅是茶,还有传统文化
中国人自古喜欢喝茶,从而形成了一套茶文化。茶文化在北京更是被帝都的精华液浸泡得滋滋润润。那些穿着长袍马褂,提笼架鸟,见面道一声“吉祥”的八旗子弟们,将泡茶馆当作日常生活的重头戏,在此海阔天空,悠闲自在,尽享人间的清福。那古朴拙雅的八仙椅、清香馥郁的盖碗茶、“莫谈国事”的小字条、说书唱大鼓的艺人,以及军阀政客、文士骚人、前清遗老所构成的茶客群体,成为人们对老北京茶馆的印象。当年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就是在这样的一间茶馆里,将北京城数十载的兴衰史演绎出来。如今的北京城里仍保留着这样的茶馆,如瑰宝一般博得新老人士的厚爱。老人们在此间怀旧叙旧,新人们来这里体验“时光穿梭机”。即使是漂泊的旅人,也喜欢撷取一段宝贵的旅途光阴,泡在这里,只为那份传统的情怀。
北京传统茶馆以“五福”和“茗仁”为最。五福茶馆开得最早,带动了北京茶馆业的发展。茗仁茶馆的连锁规模十分庞大。而且,来这里会谈喝茶代表的是体面。还有那些散落在公园里,被胡适、周作人等名人所钟爱的茶园,以及与寺庙融为一体的茶院,如大觉寺的明慧茶院等,更是道出了“禅茶一味”的真谛。建于1988年的“老舍茶馆”已超越了茶馆的自身范畴,而成为北京城的一张名片。
老舍茶馆地处前门,位置显赫。走进茶馆,满目雕梁画栋,花格木窗,立刻疑心时钟倒拨了一个世纪。四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天花板上悬吊着瑰丽的宫灯,一应晚清风格的家具陈设。其环境用“高雅”或“古朴”之类的词语都已经很难描摹得出它的况味。看到此情此景,很难想象创始人尹盛喜先生当年就是在前门支茶摊,卖着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的。
茶馆里的服务员男着长衫,女穿旗袍,迎来送往声中,端茶倒水之中,都拿捏得极富韵致。比如店小二有请客人上楼,“二位爷(儿),楼上请——”,简简单单几个字,说得比唱得还悦耳。词儿不能说得太硬,又不能软成一摊。那腔调不是一番苦练,很难掌握。倒茶端盘的女服务员举手投足,低颔抬眼间要有款款淑女范儿。如此细致讲究不是得瑟,而是为了将茶文化表达得淋漓十足。
这里有各类名茶,在进门地方的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茶名的小木牌,客人可以随意点用,还能欣赏各式茶艺表演。喝足了茶,要想吃点东西,张口即来。老舍茶馆供应的宫廷细点十分地道,而且还有应季北京风味小吃,爆肚、面茶、驴蹄烧饼、奶豆腐等,都是出自名厨之手。
老舍茶馆的一侧走廊中设有雅座,中间堂口摆有三十六张红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台。茶馆中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口技、民乐、快板等节目。那些在电视里看到的曲艺表演,就这样活灵活现呈现于眼前。梅葆玖、袁世海、马三立、姜昆等文艺界大腕儿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值得一提的是,老舍茶馆有个独门绝活——大碗茶碗琴表演。这是以卖茶的大碗做成的乐器,声音清越悠扬,别有风味。尹盛喜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特别成立的老舍茶馆小乐队,专门进行大碗茶碗琴演奏。
慕名前来的茶客除了北京当地人,还有来自国内外的宾客,其中有47位国家元首,都是为体验这京味十足的茶文化而来。当年连战夫妇访问大陆时,也没忘来老舍茶馆坐坐。 一位国家元首在留言本上写下:“具有‘天方夜谭’式的晚会给我留下回忆”,还有一位写下了“我为中国艺术和美妙茶香而沉醉。”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凡是来过老舍茶馆的人们,无不对这里地道的京味传统文化留下无穷的回味和不可磨灭的印象。
TIPS
地址:前门西大街5号楼,正阳门城楼西。
交通:乘17、22、43、826路公交车至前门站下车;或乘地铁2号线至前门。
注:老舍茶馆每周一、三、五下午有戏迷乐活动及京剧演唱,
每晚19:40~21:20在老舍茶馆三楼西大厅有戏曲、杂技表演,票价60元—180元/人。
上海茶馆:
休闲文化的时尚标签
如果说北京的茶馆是传统文化作底蕴,那么,上海的茶馆则是时尚潮流中的一员。上海最早的茶馆始于清同治初年。最早的丽水台茶馆坐落在临河处,楼宇轩敞,风景旖旎,“龙井珠兰香味腾”。南京路上的“一洞天”,如繁华缎子上缀着的一颗宝玉石。湖心亭茶楼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曾光临过的,具有很强的名人效应。这些都是沪上鼎鼎大名的茶馆。上海人对茶馆是“孵”而不是“泡”。让人感觉这么一“孵”定能生出诸多花样,“孵”出收获来。这些位于十里洋场上海滩的茶馆,自诞生起,就受到西洋文化的熏染,与时尚结缘。如今的上海茶馆成为都市人喝下午茶的好去处。
最地道的喝下午茶的地点,离不开以下关键词:崎岖的里弄、老式的花园洋房、宽敞的露台、各种国籍的红男绿女,还有“下午茶”的那些必备之物。喝茶的时间是一个春天慵懒的下午,或者是秋日不冷不热的午后。坐落在巨鹿路段的FCC就极符合以上元素。巨鹿路本就是一条幽静而散发着人文气息的小街。街上的一家老公馆内是上海文学等多家老牌杂志社所在地。因此,这些码字的上海文人们都喜欢来不远处的FCC喝个下午茶打发打发时间,聊聊时尚,找找灵感。
FCC最美的是露台,在此将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台上摆着长条桌和白色椅,还有精致的餐碟。来这里的时尚男女无不是穿着精致,轻声细语,温文尔雅的。这些人物很适合FCC那种低调的时尚。点单的服务生是菲律宾人,只讲英语。这不是矫情,是因为来这里的老外很多,而且即使是国人大多也是有点儿英语水平的。喝下午茶最曼妙的感觉是坐在露台上边品啜手中的红茶,边用眼角余光观察周围的人。虽然是清醒的茶,不是麻醉的酒精,但仍然使人心绪飘忽迷离。最美的是望着那些俊男美女而琢磨点儿绯色故事,幻想一场艳遇的发生。
沪上的红茶坊也是时尚美眉休闲的好去处。不过,“孵”红茶坊的女子通常是芳龄十几或刚刚二十出头的。天南海北朋友们大概都知道“仙踪林”,殊不知,它就是上海最早的大型连锁红茶坊。仙踪林的风格浪漫而又卡哇伊,深受沪上女生的喜爱。溶洞式的店堂营造出如“绿野仙踪”般的童话世界。原木制成的方桌方椅可爱至极。最吸引人的还是靠窗处的秋千摇椅。上面装饰着花花草草,温馨浪漫,仿佛摇曳其间就会飞上天空。店堂里柔美的音乐,又让人轻松释然,顿感生活如此美好,生命如此美丽。通常来这里的是女生为主,喜欢点一杯招牌茶品,然后三五个好友聊整整一下午,让时光流逝而不必在乎;或者携带男友同来,坐在秋千摇椅上谈情说爱。或者独自前来,带上心爱的手提电脑,叫一杯好茶,然后刷刷博客,码码字,好不快意!
编辑 朱国伟
TIPS
FCC
地址:上海巨鹿路889号11号楼和12号楼。
花费:150元/人。
仙踪林
地址:上海有17家仙踪林。总店位于 田林路97号。
花费:5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