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心血管病临床研究的未知数与今后研究热点
【机 构】
:
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内科,
【出 处】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37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的水平及短期变化与老年急性失代偿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1年内预后的关系。 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病房住院的138例急HFpEF患者(年龄≥65岁),记录基本情况、合并疾病、用药情况,检测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记录入院当日及住院7 d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计
目的通过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干预后的骨关节炎(OA)兔的白细胞介素(IL)-6、-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13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及关节炎影像学及形态学观察,探讨UC-MSCs治疗OA的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3组(n=4只),对照组、OA模型组、UC-MSCs干预组。3周后给予干预组关节腔内注射UC-MSCs,治疗2、4周后抽取兔血清分别送检IL
目的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的个体预后指数(prognosis index,PI)方程,并通过前瞻性应用该方程验证其外在真实性。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队列,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6年12月31日完成随访工作,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的PI方程;再次前瞻性收集2016年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70岁的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登记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在我院拟行PCI的445例冠状动脉有CTO病变的患者,分为≥70岁老年组和<70岁组,主要终点为3年因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而住院或行再次血运重建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 结果≥70岁老年组200例(44.9%),<70岁组245例(55.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的Eva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显性及隐性失血量与总失血量,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5岁老年人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其中采用PFNA内固定33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28例,记录术中的显性失血量,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
血糖变异性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可能超过了高血糖水平本身的作用。血糖变异性的改变,不但影响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对大血管及微血管造成损害。血糖变异性越大,对靶器官的影响也就越大。正确认识血糖的波动特征,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对血糖波动性加以调控,对于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全脑整体健康水平评价指数(brain atrophy and lesion index,BALI)在脑老龄化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将169例40~89岁的健康人群分为5个年龄组,分别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89岁。采用3.0T GE signa采集T1WI、T2WI、T2-FLAIR、T2*GRE序列,应用BALI指数对不同成像序
目的评价术前老年综合评估,特别是衰弱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以及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 方法前瞻性观察2015年6月到2015年10月75例年龄大于70岁行腹腔镜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进行老年综合评估,观察终点为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全因病死率、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7±7.3)d,单因素结果显示衰弱(P=0.015),共病(P=0.004)与老年人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相关
衰弱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常见,衰弱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门诊、急诊就诊及住院次数增加,住院死亡风险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即将植入左室辅助装置以及等待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衰弱也可以预测术后并发症增多和死亡风险增加。
目的探讨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尿酸介导的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选用2~3代的MSCs。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果糖、尿酸,确定最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依次加入HO-1诱导物钴原卟啉(CoPP)及HO-1活性抑制剂锡中卟啉(SnMP),每组5个独立样本。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量MSCs衍生的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