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技能方法与意义探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ology_leo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培训居民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与意义。方法:抽取我社区居民4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采用调查问卷比较其培训前后的心肺功能复苏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该组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为缺乏,培训后其在理论成绩及在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的操作方面与培训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技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技能;意义
  【中图分类号】R13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3-01
  
  
  心脏搏动和呼吸骤停属于临床上的危机重症,死亡率较高。心肺复苏是指采用心脏外按压,对呼吸消失、心脏停止跳动的患者进行急救的方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经济和文明都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的教育。我国在这方面较西方国家较为薄弱。为提高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情况及探讨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的方法,现特对我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400例均为我社区居民,其中男221例,女179例,年龄25~55岁,平均(45.7±4.6)岁。职业构成:高中生50例,大专及以上学生110例,公司职员60例,机关干部50例,患者家属50例,师生80例。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
  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和周秀华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中所定的指标为参考,主要内容包括:呼吸、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判断,心肺复苏适应症,正确打开气道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方法及复苏有效指标等方面内容。在培训中,我们融入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新理念:⑴简化了呼吸、心跳判断步骤;⑵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n以上;⑶单人或双人胸外按压与呼吸比例改为30:2。将心肺复苏的新理念传授给学员,力求简清、通俗、实用。
  1.2.2培训方法及流程:
  ⑴先让社区居民观看有关心肺复苏的光碟;⑵由具有10年以上急救经验和急救知识丰富的3名护士和2名急诊医生组成专业培训队伍以多媒体方式讲解CPR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⑶急诊专业医生用心肺复苏教学模拟人进行讲解30min;⑷学员在心肺复苏教学人体模型上进行训练,教师在旁边指导并纠正不规范动作,要求人人过关;⑸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口述理论并实际操作,运用模拟人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山教师重新培训达标。
  1.3评价指标:
  比较该组居民培训前后的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变化和实际操作能力变化。其中理论知识成绩总分100分,以优(>90分),良(80~89分),一般(60~79分),差(<60分)的标准作为评价指标。实际操作能力主要考察对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与通气比例等。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理论知识成绩变化:
  培训前理论成绩中优126例,良80例,优良率为51.5%(206/400),培训后优180例,良160例,优良率为85.0%(340/400),培训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
  2.2培训前后实际操作能力变化:
  培训后在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的操作方面与培训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1。
  表2-1 培训前后实际操作能力的变化(N=400)
  
  项目
  培训前操作
  正确的人数
  培训后操作
  正确的人数
  心脏骤停的判断
  185(46.3)
  400(100) ﹡
  呼吸骤停的判断
  160(40.0)
  400(100) ﹡
  气道打开的方法
  104(26.0)
  400(100) ﹡
  胸外按压的部位
  44(11.0)
  392(98.0) ﹡
  胸外按压的深度
  9(2.3)
  393(98.3) ﹡
  按压与通气比例
  0
  400(100) ﹡
  注:﹡培训前后相比,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心脏性猝死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但我国国内对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处于较低水平,仅为2%~1.4%,国外资料则为11%~48%[2]。
  诚然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的第一目击者未能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术[3]。就目前而言,我国社区居民对心肺复苏的知识的知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
  CPR技能的提高与采用的培训方式有很大关系。本次培训采取循序渐近的培训方式,首先看光碟让学员对CPR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师实地讲解操作让学员加深记忆,最后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促进学员CPR知识与技能的稳步提高。张波、朱秀梅等认为1:5为适当的师生之比,本研究采用的是师生比是1:2~1:4.43;足够的师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亦证明了此师生比的合理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之前社区居民的理论成绩优良率51.5%。因此加强对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迫在眉睫。结果还显示,通过对400例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其在心肺复苏知识的理论成绩及实际操作技能(包括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等)方面较培训前均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技能,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CPR等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力度,通过电视、讲座、定期培训等不断推广及强化学习,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技能。
  参考文献
  [1] 陈荣健,赵爱兰,柯娜,等.公民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75-76.
  [2] 温汉春,朱继金,李其斌.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73-774.
  [3] 錢方毅,李宗浩.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的演变和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70):9-10.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段武杰,男,专科, 山西省古交市西曲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健康体检; 化验;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1-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好多慢性病和老年病年轻化日趋严重,这些将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1]。如今人类对生命的价植越来越重视,对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消化道B超与造影X线检查的现状,正确选择适宜消化道影像检查技术。方法: 基于基层医院有限医学影像设备技术资源现状,对基层医院消化道B超与造影X线检查从检查方法、检查范围、检查部位,轮廓显示、病种诊断价值等方面的对比,研究造影X线检查技术在消化道病变中诊断价值的优越性。结论 :传统的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在基层医院仍占主导优势,超声显像检查消化道疾病具有风险性,它的应用目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转换,以 “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代护理学的核心[1]。产科护理也跟随护理模式转型的潮流,在一系列改革中前进,围绕着以其独具特色的专科护理,最突出的是以母婴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不断出现。产科护理除提供日常生活和产科特殊照顾外,工作重点应转向给产妇提供产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传授与育婴相关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CR系统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腺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MIEV钼靶X线机、IP板、斜位乳腺拍片、轴位、经处理后的CR系统拍出激光照片。结果:48例患者中,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例21例, 与手术后病理切片对比, 诊断正确率93 % 。结论:CR的广泛应用为钼靶X线摄影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为乳腺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提供了最有效的筛查方法和治疗依据。  【关键词】乳腺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治经验。 方法:总结2001年至2011年我们收治7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的分级方法,我们术中所见损伤情况,7例患者为Ⅳ级胰腺损伤,5例行胰头侧断端胰管结扎,缝合闭锁,胰体尾切除,胰周引流;1例近侧封闭,远侧胰管外引流,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胰瘘管胃吻合;1例胰头侧断端胰管结扎缝合闭锁,体部断端胰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 7例治愈
期刊
作者简介:孙鑫,男,34岁。毕业于锦州医学院,九七级医学影像本科专业。2002年8月参加工作。主治医师。共产党员。  【摘要】  目的:探讨CT影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识别与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5月间,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病症在CT影像中的表现,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识别和探讨。结果:孤立性肺结节在CT影像中表现为毛刺、分叶征、CT晕征、钙化、空洞症、血管集束征以及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输血事业发展,成分输血已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采血小板是一种单采技术,它具有纯度高浓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污染率低、储存期长,无需大量献血。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使用了抗凝剂( ACD- A, 主要成分为枸橼酸钠)
期刊
本文分析冠心病及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冠心病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5±9.2)岁,诊断均参照《实用内科学》冠心病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同时排除明显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列情况:(1)肝胆系统疾病;(2)贫血及溶血;(3)明显心衰(NYHA心功能分级达Ⅲ~Ⅳ级),非冠心病组32例
期刊
【摘要】  目的:不切开皮肤取出刺入人体组织的鱼钩及缝衣针等尖锐异物。方法:利用尖锐异物本身所具有的创伤性贯穿组织制造一个将其取出的通路。结果:所有刺入人体组织的鱼钩及缝衣针等尖锐异物均顺利完整取出。结论:辩证思维,可将尖锐异物的“致伤”因素转化为“治伤”条件,从而顺利将其取出,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关键词】“致伤”因素 ;“治伤”条件;辩证思维;异物取出  【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0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67-02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用的重要护理技术,经口或鼻将胃管插入胃中,在胃管外端接负压引流器,利用负压吸引出胃内的气体和内容物,减轻腹胀和吻合口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并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传统的胃肠减压术因器材不佳、方法落后、容易脱出、引流不畅等不足,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