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精准营销”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营销,是时下非常时髦的一个营销术语。大致意思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新式媒体,将营销信息推送到比较准确的受众群体中,从而既节省营销成本,又能起到最大化的营销效果。这里的新式媒体,一般意义上指的是除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外的媒体(即非传统媒体)。
  但是,对精准营销的这种一般化理解并不见得会让你的营销优化多少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搞精准营销。我们有必要做一些理念上的梳理。
  
  ■精准媒体
  
  大致上,会有不少媒体,特别是新型媒体,号称自己是精准媒体。他们会告诉营销者,这个媒体的受众比例如何,基本上,都很喜欢用“三高”人群(即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阶层或者高消费敏感度)之类的词语来表示自己的媒体聚焦很准。
  不过,大部分情况是,这种精准媒体并不存在。
  有一种媒体可以视为精准媒体的候选对象,那就是银行信用卡部办的杂志。这些说白了是一种DM的杂志,对象的确够精准。而某银行专门针对自己存款50万以上的高端卡用户投递杂志,据说开办第一年就利润滚滚。
  为什么说这种媒体很精准呢?
  因为它知道它的受众的消费倾向。
  面对一个媒体所提供的受众的社会化属性的数据,其实你做不了太多和精准有关的事。是的,你知道这个媒体男性受众居多,年龄在30岁左右,地区集中在江浙沪,据说都是受过至少大专以上的教育且有中等以上收入的人,但这和精准营销有什么关系呢?无非就是你投一个广告,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罢了。而这种做法,其实在百八十年前有媒体、有广告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营销的目的是将受众转化为你的消费者—也就是要他们掏出他们的银子来。不了解他们对产品、品牌的需求,不了解他们的消费倾向,你怎么开展精准营销的工作呢?
  精准媒体的说法出于媒体自身招揽广告的需要。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媒体可以起到精准营销的效果,更多意义上,无非是受众区隔做得略微好些罢了。然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成年男性究竟是对欧美系车有兴趣还是日韩系车有兴趣,没有一个媒体能够告知广告客户。而即使回到那些以信用卡用户为受众的DM性质的杂志,不埋下头来细细做一些消费数据的区分工作,也难以收到所谓的精准营销的效果。但如果一旦动手去做数据分析,无疑又会牵涉到另外一个话题—用户隐私外泄。
  精准媒体的说法则来自于很多营销者偷懒,找个所谓的精准媒体,往上面扔一个广告,就自以为是精准营销了,就可以向上级汇报交差了。毕竟,这么干,是一很轻松的活儿。
  
  ■精准广告
  
  如果认识到没有精准媒体的话,那么,精准广告,也几乎是不存在的。不过,这里只是几乎,事实上,存在一种广告,已经可以约等于精准广告了。
  以前,广告是依附在媒体上的,没有媒体,谈何广告?但在互联网上,的确有一种独立的广告系统。理论上,经营这个广告系统的人不需要媒体,他只需要有合作关系的媒体愿意采纳他的广告系统。这种广告系统,被称为“关键字匹配广告”—Google和百度都有它们自己的此类广告系统,也有一些小型的独立的广告系统,比如窄告、黑马帮等。
  广告系统宣称,它们可以分析一篇文章中的关键字,并从广告客户库中选取最匹配的广告推送出来。比如你在阅读一篇篮球赛评论时,匹配的广告就是耐克或者阿迪达斯球鞋,但在阅读一篇讲述笔记本维护常识的文章时,则跳出来HP或者DELL的广告。
  这种广告系统并不依附于媒体上,而是直接依附在某篇具体的文章内容上。阅读某个媒体的受众的消费倾向理论上会比阅读某篇具体文章的来得更容易判断一些。更何况,有很多所谓生活类媒体或门户类媒体,本身就没有太浓重的专业倾向性,而文章,则显而易见得多。
  这种广告系统的市场份额是惊人的,远远超过一般网络媒体的Banner(旗帜类广告)投放,并有进一步拉开差距的趋势。不过,在我看来,之所以大获成功的原因倒不是投放的精准度,而在于它本身的付费机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后付费的,也就是受众不点击广告是不会收取广告主费用的。这种只有点击才付费的机制对预算具有可控性和可测量性,对于广告主的吸引,远远超过所谓的“精准性”。
  事实上,很难判断一个阅读篮球赛事文章的人就会对耐克球鞋感兴趣,有可能他压根儿就是阿迪达斯的超级粉丝。
  道理很简单,计算机系统,迄今为止,再怎么先进,都无法判断人们使用媒体的动机,更无法判断人们使用媒体时的情景。又或者一个人在阅读笔记本电脑维护常识时,是为了寻找一些资料写他的文章,这个时候阅读者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到文字中,会对广告视而不见。
  不过,相对于投放“精准媒体”的广告而言,这种精准广告还是精准一些的。如果要把广告费用也考虑进来的话,那么每次为点击而支出的广告费,就显得更“精准”了,毕竟,理论上讲,点击者总是有些兴趣的。
  
  ■精准营销
  
  真正的精准营销,大概应该是这样的。
  最近,奔驰搞了一个活动,它邀请100位车主到它在斯图加特的总部做“消费者洞察”,也就是和车主交谈,让他们参与下一代S级车型的讨论。这批车主包括奔驰的用户,也包括宝马、奥迪的用户。这些消费者当着奔驰管理层以及设计、工程专家的面,以一个典型的中国消费者的姿态,给下一代车型的初步设计做了评判打分,他们的意见被郑重承诺会提交到董事会上讨论。
  在中国市场上,虽然豪华车人们一说起来就是“奔驰”、“宝马”,但其实奔驰过去的市场表现远远低于宝马。不过,2009年奔驰干得很不错,前9个月,已经卖出了4.66万辆乘用车,其中一个入门级豪华车(C级)卖出了1.13万辆,距离宝马同等级的3系的1.2331万辆,数字差距已经变得很小了。事实上,这款C级车2007年才进口,而宝马3系则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国产了。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精准营销不是立足于媒体广告发力的,而是立足于客户服务发力的。倾听典型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意见,更好地完成自己产品乃至品牌布局,才是精准营销的力量源泉—切实打在消费者的消费欲求上。
  不过,去了解客户的心声,并非是没有成本的事,正相反,这一部分成本很高,包括组织者的人力成本和邀请的费用。而且,能够倾听到对于产品的意见,需要这些客户对于这个产品的消费有高度的荣誉感以及对这个品牌极高的忠诚度。而通常情况下,这种品牌(产品)属于奢侈类,或者属于利基类。
  大宗的快速消费品,在我看来,是没有必要搞什么精准营销的,吃薯片喝饮料需要专门针对什么人群吗?一来你去问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的态度,你问不出个子丑寅卯;二来对于品牌本身,追求的就是高覆盖率,恨不得所有的人都喝它的。但奢侈类、利基类产品,则完全不同,它们极度渴求精准营销,所差的,无非是方法罢了。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所骑的自行车,其品牌为Trek(中文称为崔克),论知名度,在中国远远比不上捷安特,它的车很贵,最便宜的,一辆要卖人民币3000元。骑这种车的人,一来不能买脚架,二来不能配车锁,不然会被人笑话为“牛嚼牡丹”。不买脚架、不配车锁的原因在于Trek自行车如果离开车主的视线,被偷盗的概率实在太高了。
  Trek采用的营销手法其实是很中国的,它依托的是遍布中国各地的经销商以及类似俱乐部行销的方式:将车主以及车主的朋友聚集起来搞自行车运动。它的经销商,大部分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开一个门店没有几百万的投入根本扛不住,如此高的门槛决定了Trek的经销商都是些什么人。Trek的经销商会努力发展一切可能的人成为其客户,再依托这些客户寻找更多的客户。这种看上去很土老冒的营销手法其实是网络世界最时髦的手法:根据六度空间理论,依托人际关系开展病毒式营销。
  精准营销需要找对人(对几千元一辆自行车能够承受的),并在合适的时机(比如他们正好弄辆自行车想运动运动了)提供适合他们的产品(超轻的运动型自行车而非代步性质的自行车),要做到这一点,靠什么精准媒体、精准广告,都是远远不够的。说到底,媒体和广告,不过是辅助性工具罢了。
其他文献
香车、美女,如果这不是某个男人的梦,那一定是豪华的车展现场。从一定程度上说,车展是所有男性消费者的梦幻之地。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持续10天的展览在规模和展车数量上都创下了历史之最,吸引了全球汽车制造商参与。在众多新款靓车中,奔驰E300L,一款全新的、让人惊艳的高端敞篷跑车脱颖而出,让人难以忘怀。奔驰得到了大面积的品牌和产品形象曝光,并赢得了受众的主动关注和参与互动体验,它是如何做到的?   
期刊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推出了特别节目《观球论英雄》,精彩的节目编排和主持人的幽默睿智一次次点燃了观众的收视热情。然而,在这场媒体狂欢中,最大的赢家却是借助《观球论英雄》栏目推出“短信版足彩”的青岛啤酒。那是当时国内首次针对世界杯将“看球—评球—竞猜”与“短信”进行结合的有益尝试。不仅如此,青岛啤酒结合自身作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身份,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观球论英雄”活动
期刊
5月18日,在上海思科WebEX多功能会议室,通过高清晰的视频图像,《新营销》记者采访了远隔重洋身在美国的万豪国际集团(以下简称万豪)全球全面服务酒店品牌执行副总裁Don Semmler。  这种采访方式让记者感觉既新鲜又特别。Don Semmler透露说:“万豪推出了一项名为GoThere虚拟会议(GoThere Virtual Meetings)的服务,客人在纽约万豪East Side酒店、B
期刊
宛若蝴蝶展翅,在亚马逊Kindle电纸书全球大卖的影响下,中国电纸书市场从2008年开始逐步升温。  2008年7月,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王)推出第一款电纸书。它的广告语十分生猛:“让读书人狂喜,让印书人跳楼。”尽管这句话后来被改成“让印书人失眠”,低调了些,但难掩汉王电纸书的野心。汉王成立于1993年,公司名称为“汉字输入之王”之意,十几年来,汉王董事长刘迎建领着汉王左冲右突,曾经濒
期刊
可能是来自新加坡捷星亚洲(以下简称捷星亚洲)总裁庄碧莲的个人魅力,或许是母公司捷星航空(Jetstar,以下简称捷星)开拓亚洲市场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捷星亚洲航空公司正在飞速发展。  捷星亚洲于2004年12月成立并在新加坡建立枢纽中心,自从捷星亚洲与印度尼西亚航线的惠旅航空合并后,捷星亚洲一共有7架A320客机飞往亚洲的20个目的地,到2010年年底,捷星亚洲将会拥有10架A
期刊
广告界向来有“3B”的说法,是说只要有了“美女、动物和小孩”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拍出一支足以吸引受众眼球的广告片。但是电影界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孩难拍,动物难拍。三棵树的企业文化书《道法自然》记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片段,那是三棵树在2002年做的第一支广告片《小鸟篇》:为了让那只小鸟演员飞出合适的角度并落在正确的位置,三棵树董事长洪杰拿着小树枝和小鸟周旋了几个小时,并费尽了好言好语“相劝”
期刊
每逢岁末,以一年来的经济形势、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香港理工大学亚洲品牌管理中心和香港设计中心,都会精心组织一场品牌管理国际会议,有针对性地选择议题,邀请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交流经验,辨析品牌管理难题,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2008年,金融海啸让全世界心神不宁,人们对经济萧条的恐惧转变为消费恐慌,在一些企业倒闭的哀叹声中,企业如同遭受寒霜袭扰的草木,茫茫然不知出路何在。  2
期刊
世界杯来了!全世界球迷的热情远远超过夏日高温,掀起持续一个月的热潮。人们或许很难相信,有的中国球迷甚至“抛家舍业”,参与到世界杯的相关活动中。6月14日,北京电视台就采访了两个如此“疯狂”的球迷,他们辞去工作、暂别妻儿,来到一个“世外桃源”,尽情体会世界杯的乐趣,并且,在活动结束后,他们还有望获得10万元大奖。天下居然有这等好事?  这便是酷6网在世界杯期间打造的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款真人秀活动。通
期刊
最近去央视参加了一场广告策略研讨会,会议有一项议题是为央视广告部选择一句类似slogan的东西。有一位与会者发言,认为央视为国家代言,具有全国性的权威影响力,故而比较适合需要打造全国性的高端品牌投放广告。他建议了几条slogan,具体我已记得不太清楚,但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这位先生应该是出身类似叶茂中式的策划机构的。事后一看,果然如此。  央视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广告主品牌,这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这个
期刊
反对一股独大    很多人都这样问我:你的股权稀释了,你怎么控制这个公司?他们担心公司会失控,我说我从来不担心这一点。因为投资机构投资雷士是希望雷士赚钱,希望在雷士身上赚钱,希望雷士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回报。我是一个做事的人,包括高盛、软银赛富在内的投资者非常喜欢我,对我评价很高,他们很难找到我这样一个有这么好的心态,这么尽心尽职,这么不辞辛苦做事的人。他们非常认同我,非要我来做雷士不可。  公司的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