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文电影无论是在影视界还是在学术界,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英文电影的翻译手法的研究也有很多有益的尝试,从消除英汉思维差异这一角度对英文电影的翻译进行探讨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思维模式 英汉思维差异 片名和对白
一、英汉思维差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客观世界不同,必然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而语言是思维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思维是语言组织和表达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所根植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完全不同,所以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当中,即英汉翻译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处理。“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不是一个新话题,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细致地探究,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总结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例如:连淑能教授从十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特征,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重主体意向、直觉性、模糊性等特点: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有重认知的客观有效性、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张思洁,张柏然两位学者从中西方第一哲学、人论以及美学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根源。这些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正确认识英汉思维差异,在英汉翻译实践过程中顺应译入语读者或观众的思维模式,使作品更大程度地为译入语读者或观众所接受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二、英文电影翻译中英汉思维差异现象的处理
随着英文原版电影大量涌进中国,很多经典的英文电影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对这些电影的记忆也历久弥新。究其原因,除了电影本身的编排巧妙,扣人心弦之外,影片的精彩翻译也为其成就经典助了一臂之力。而这些影片中到底哪些英汉翻译做得出色?为什么会出色?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以下我们将从片名和对白的翻译两个方面来探究一下英文电影翻译中的佳作的成功之所在。
1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首先来看几组英文电影片名的中英文对照。
以上的英文电影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或热门影片,从左列的英文原版名称及中间一列的英文片名的汉语直译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西方人直白、有效、准确的思维方式,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直接点明影片的主题或核心内容,甚至让观众对影片的内容有了一个方向性的粗略估计。这种片名的设计符合西方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些片名好似过于简陋。色彩性也不强,不能激起观众更多的联想。而右列是这些影片在中国放映时的最终中文译名。这些译名显然是对英文片名的中文直译进行了深度地加工,使它蒙上了一层朦胧而曲折的色彩,使它们更充满情趣,更能引发观众的想象,因此在中国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核心理论正是这些最终的中文译名迎合了中国观众重直观感受,模糊性的思维模式,符合他们更喜欢朦胧美的审美观点,把握住了中国观众对影片的心理期待,因此获得了成功。当然并不是对影片的片名进行汉语思维的加工就能在汉语为译入语的市场取得成功,也并不是所有成功的英文电影片名都进行过这种加工,但以上这些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存在。如何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中妥善处理这种差异。对于整部电影的推广至关重要。
2 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
影片的对白,尤其是关键情节的对白,决定着一部电影的风格和气质。众多英文电影的经典对白,无不是因为其生动、贴切、传神的汉语翻译而为无数中国影迷所牢记,即:对白的汉语译文消除了英汉思维模式中的差异,让中国观众领略到了西方影片中的精妙和美。但是对白的翻译几乎涉及了英汉两种思维中文化和语言的各个方面,背景信息细密、繁复,对于它的处理要比片名的处理复杂得多。以下我们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剖析一下对白的翻译:
(1)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takes to avoid it
译文:“逆天行命,反促因果。”
(2)Your mind ls like this water,my friend When it is agitated,it becomes difficult tosee,But if you allow it to settle,the answerbecomes clear
译文:“心如池水,老朋友,随风乍起,自然不易明辨,而若水波不兴启然心静则明。”
上面两例对白出自2008年热播的美国大片《功夫熊猫》。影片将中国功夫和中国标志性的动物熊猫等中国元素与西方的故事表现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浓郁的中国味道是其主要特征,“道”家的思想和寓意始终贯穿其中。但是想用一部英文原声影片向中国观众表达这种内涵并不容易,对白更是不可大意的部分。在上面两倒中,译文大胆地采用了“道”家的表达方式用“天”,“命”,“因”,“果”,“心静则明”这种典型的“道”家术语_立刻就使中国观众把影片想表达的意义与已知的对“道”家的认识,即:中式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轻而易举地把中国观众带入到了导演所期望的感受“道”学的意境当中。这是对英汉思维差异一次非常巧妙的处理,堪称是这部影片中对白翻译的典范。
(3),Lvnette tOla Tom they’ll find anotherba。vsitter:“We’lIfind someone,someonewhodoesn’l rememberwhattheyweredoingtheday Ljncoln was shot,”
译文:我们得另外找人,找一个不记得林肯遇刺那天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形容人的年纪大)
(4),B ree was worrying about the reputatIOn 0f her faml_v:“l mean first peoplethought that your stepfather was a wife killerthen your sister takes Off with her hlstoryteacher,and nOW we’re supposed to paradethe Iiese bastard uD and down the street Imeanwemight aswe as well sit Onthe porch and play banjos!
译文:一开始他们都认为你的继父是杀气凶手,然后你姐姐又跟她的历史老师私奔了,现在我们还要带着这个小杂种在街上晃来晃去,我们还可以坐在门廊下面弹弹班卓琴。
(3)例出自美国电视居《绝望主妇》第2季15集。彭佳玉,杨贤玉两位学者认为:“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 程。”英汉语观众对于“林肯遇刺”这一历史事件的概念,以及由此应该去推理和判断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也许大多数中国观众知道林肯及相关背景知识,但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并不确定“林肯遇刺”是否另有含义,没有英语思维模式做基础,在接收到这个话语信息后,中国观众即使看懂了中文对白的直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思维该往什么方向去延展,这种历史背景知识及推理模式的差异是英汉思维差异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差异,让中国观众准确地接收到英语对白想表达的信息是译文必须解决的问题。这里译者采取了在直译英文对白后加注释的形式。直接点明其用意,把英语思维的发展路线展示在中国观众面前,是非常有效的消除这种差异的方法。(4)例同样出自该剧,但在类似问题的处理上显然过于简单化。Banjo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衍生于非洲。发展于美国殖民地时期,即使对于现代美国人来讲,这种乐器也是比较罕见的。所以即使英文对白直译过来,中国观众也根本不明白“弹班卓琴”是什么意思。此处女主人公担心自家的声誉岌岌可危,在倒举了几件外人看来很没面子的事以后,接着说了这句话,其表达的意思就是“弹班卓琴”是一件更离谱的事。英语观众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在已有的英语思维模式下,会自然地猜出文字背后的寓意。而汉语观众是没有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的,接收到得“弹班卓琴”这个文字信息后,思维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寓意是褒还是贬?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影片播放的瞬间解决。在细细品味影片的前后内容后,中国观众也许可以揣摩出这句话大概的味道。但让汉语观众费时费力地去自己消化这个过程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问题多了必定会减少汉语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因此,此处应参照(3)例,直接在对白译文后面加注释,点明此句暗含的寓意。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英汉思维差异带来的困惑,还可以加深观众对于“班卓琴”寓意的印象。
(5)Old Mrs Mingott said to Archer:“…don’twait圳the bubble’s off the wine…”
译文:有花堪折直须折
上例出自英文影片《纯真年代》从语言方面展示了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以及处理这科差异的手法。Don’t wait圳the bubble’s off thewiine,直译成汉语就是“别等到酒都跑了气”在有影片内容做背景的情况下,中国观众要理解这样的表述也并不难。但是影片贵在能自然地引导观众感受影片的内涵,而这种对于汉诏思维来说有点别扭。理解起来有点费力的表达却影响了影片的流畅性,使汉语观众在这并不是关键语句的地方浪费了过多的注意力,而这种带着外国强调的对白也使影片与观众之间产生了距离感。所以,将原文译成中国观众熟悉的表述:“有花堪折直须折”则显得更为贴合,使英汉思维之间这种差异过渡得轻松而自然。
三、结语
以上只是从思维的某几个方面。对英文电影片名和对白的翻译过程中英汉思维差异的处理,做了简单的探讨。随着英文电影越来越受到关注,更有效的翻译手法将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好的英文电影是一部好的教材,它能从语言、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角度立体地再现一个英语世界,是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明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手段。所以,在进行英文电影的翻译时,必须要重视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并灵活、合理地处理它们,才能使英文电影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思维模式 英汉思维差异 片名和对白
一、英汉思维差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客观世界不同,必然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而语言是思维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思维是语言组织和表达的深层机制。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所根植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完全不同,所以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当中,即英汉翻译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处理。“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不是一个新话题,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细致地探究,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总结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例如:连淑能教授从十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特征,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重主体意向、直觉性、模糊性等特点: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有重认知的客观有效性、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张思洁,张柏然两位学者从中西方第一哲学、人论以及美学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根源。这些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正确认识英汉思维差异,在英汉翻译实践过程中顺应译入语读者或观众的思维模式,使作品更大程度地为译入语读者或观众所接受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二、英文电影翻译中英汉思维差异现象的处理
随着英文原版电影大量涌进中国,很多经典的英文电影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对这些电影的记忆也历久弥新。究其原因,除了电影本身的编排巧妙,扣人心弦之外,影片的精彩翻译也为其成就经典助了一臂之力。而这些影片中到底哪些英汉翻译做得出色?为什么会出色?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以下我们将从片名和对白的翻译两个方面来探究一下英文电影翻译中的佳作的成功之所在。
1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首先来看几组英文电影片名的中英文对照。
以上的英文电影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或热门影片,从左列的英文原版名称及中间一列的英文片名的汉语直译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西方人直白、有效、准确的思维方式,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直接点明影片的主题或核心内容,甚至让观众对影片的内容有了一个方向性的粗略估计。这种片名的设计符合西方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些片名好似过于简陋。色彩性也不强,不能激起观众更多的联想。而右列是这些影片在中国放映时的最终中文译名。这些译名显然是对英文片名的中文直译进行了深度地加工,使它蒙上了一层朦胧而曲折的色彩,使它们更充满情趣,更能引发观众的想象,因此在中国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核心理论正是这些最终的中文译名迎合了中国观众重直观感受,模糊性的思维模式,符合他们更喜欢朦胧美的审美观点,把握住了中国观众对影片的心理期待,因此获得了成功。当然并不是对影片的片名进行汉语思维的加工就能在汉语为译入语的市场取得成功,也并不是所有成功的英文电影片名都进行过这种加工,但以上这些成功的例子证明了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存在。如何在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过程中妥善处理这种差异。对于整部电影的推广至关重要。
2 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
影片的对白,尤其是关键情节的对白,决定着一部电影的风格和气质。众多英文电影的经典对白,无不是因为其生动、贴切、传神的汉语翻译而为无数中国影迷所牢记,即:对白的汉语译文消除了英汉思维模式中的差异,让中国观众领略到了西方影片中的精妙和美。但是对白的翻译几乎涉及了英汉两种思维中文化和语言的各个方面,背景信息细密、繁复,对于它的处理要比片名的处理复杂得多。以下我们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剖析一下对白的翻译:
(1)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takes to avoid it
译文:“逆天行命,反促因果。”
(2)Your mind ls like this water,my friend When it is agitated,it becomes difficult tosee,But if you allow it to settle,the answerbecomes clear
译文:“心如池水,老朋友,随风乍起,自然不易明辨,而若水波不兴启然心静则明。”
上面两例对白出自2008年热播的美国大片《功夫熊猫》。影片将中国功夫和中国标志性的动物熊猫等中国元素与西方的故事表现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浓郁的中国味道是其主要特征,“道”家的思想和寓意始终贯穿其中。但是想用一部英文原声影片向中国观众表达这种内涵并不容易,对白更是不可大意的部分。在上面两倒中,译文大胆地采用了“道”家的表达方式用“天”,“命”,“因”,“果”,“心静则明”这种典型的“道”家术语_立刻就使中国观众把影片想表达的意义与已知的对“道”家的认识,即:中式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轻而易举地把中国观众带入到了导演所期望的感受“道”学的意境当中。这是对英汉思维差异一次非常巧妙的处理,堪称是这部影片中对白翻译的典范。
(3),Lvnette tOla Tom they’ll find anotherba。vsitter:“We’lIfind someone,someonewhodoesn’l rememberwhattheyweredoingtheday Ljncoln was shot,”
译文:我们得另外找人,找一个不记得林肯遇刺那天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形容人的年纪大)
(4),B ree was worrying about the reputatIOn 0f her faml_v:“l mean first peoplethought that your stepfather was a wife killerthen your sister takes Off with her hlstoryteacher,and nOW we’re supposed to paradethe Iiese bastard uD and down the street Imeanwemight aswe as well sit Onthe porch and play banjos!
译文:一开始他们都认为你的继父是杀气凶手,然后你姐姐又跟她的历史老师私奔了,现在我们还要带着这个小杂种在街上晃来晃去,我们还可以坐在门廊下面弹弹班卓琴。
(3)例出自美国电视居《绝望主妇》第2季15集。彭佳玉,杨贤玉两位学者认为:“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 程。”英汉语观众对于“林肯遇刺”这一历史事件的概念,以及由此应该去推理和判断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也许大多数中国观众知道林肯及相关背景知识,但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并不确定“林肯遇刺”是否另有含义,没有英语思维模式做基础,在接收到这个话语信息后,中国观众即使看懂了中文对白的直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思维该往什么方向去延展,这种历史背景知识及推理模式的差异是英汉思维差异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差异,让中国观众准确地接收到英语对白想表达的信息是译文必须解决的问题。这里译者采取了在直译英文对白后加注释的形式。直接点明其用意,把英语思维的发展路线展示在中国观众面前,是非常有效的消除这种差异的方法。(4)例同样出自该剧,但在类似问题的处理上显然过于简单化。Banjo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衍生于非洲。发展于美国殖民地时期,即使对于现代美国人来讲,这种乐器也是比较罕见的。所以即使英文对白直译过来,中国观众也根本不明白“弹班卓琴”是什么意思。此处女主人公担心自家的声誉岌岌可危,在倒举了几件外人看来很没面子的事以后,接着说了这句话,其表达的意思就是“弹班卓琴”是一件更离谱的事。英语观众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在已有的英语思维模式下,会自然地猜出文字背后的寓意。而汉语观众是没有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的,接收到得“弹班卓琴”这个文字信息后,思维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寓意是褒还是贬?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影片播放的瞬间解决。在细细品味影片的前后内容后,中国观众也许可以揣摩出这句话大概的味道。但让汉语观众费时费力地去自己消化这个过程是没有必要的,这种问题多了必定会减少汉语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因此,此处应参照(3)例,直接在对白译文后面加注释,点明此句暗含的寓意。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英汉思维差异带来的困惑,还可以加深观众对于“班卓琴”寓意的印象。
(5)Old Mrs Mingott said to Archer:“…don’twait圳the bubble’s off the wine…”
译文:有花堪折直须折
上例出自英文影片《纯真年代》从语言方面展示了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以及处理这科差异的手法。Don’t wait圳the bubble’s off thewiine,直译成汉语就是“别等到酒都跑了气”在有影片内容做背景的情况下,中国观众要理解这样的表述也并不难。但是影片贵在能自然地引导观众感受影片的内涵,而这种对于汉诏思维来说有点别扭。理解起来有点费力的表达却影响了影片的流畅性,使汉语观众在这并不是关键语句的地方浪费了过多的注意力,而这种带着外国强调的对白也使影片与观众之间产生了距离感。所以,将原文译成中国观众熟悉的表述:“有花堪折直须折”则显得更为贴合,使英汉思维之间这种差异过渡得轻松而自然。
三、结语
以上只是从思维的某几个方面。对英文电影片名和对白的翻译过程中英汉思维差异的处理,做了简单的探讨。随着英文电影越来越受到关注,更有效的翻译手法将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好的英文电影是一部好的教材,它能从语言、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角度立体地再现一个英语世界,是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明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手段。所以,在进行英文电影的翻译时,必须要重视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并灵活、合理地处理它们,才能使英文电影发挥它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