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AP3B2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小脑共济失调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k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47岁。因"双下肢感觉异常7年、行走不稳4年"就诊,伴双下肢肌肉抽动,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后症状部分缓解,但近期再次加重。既往、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

症状体征

神清语利,高级智能可,颅神经体格检查正常;右下肢近端肌肉萎缩,双下肢近端肌肉不自主收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腱反射减低;病理征阴性;深浅感觉正常。双手轮替慢,双侧指鼻、跟膝胫欠稳准,需搀扶站立。

诊断方法

头颅核磁共振示小脑萎缩,肌电图示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脑脊液常规、生化无明显异常,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抗神经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基于组织的检测及基于细胞的检测显示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AP3B2抗体阳性。

治疗方法

确诊自身免疫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予口服泼尼松及吗替麦考酚酯治疗。

临床转归

出院后共随访32个月,患者症状缓解,可独立行走,上肢共济失调及双下肢感觉异常明显减轻,后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及吗替麦考酚酯,症状逐渐加重,行走需扶持。

适合阅读人群

神经科

其他文献
Worster-Drought综合征(WDS)是一种特殊且罕见的脑性瘫痪(脑瘫),主要表现为唇、舌、软腭肌肉选择性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流涎和下颌痉挛。各种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因素都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不少家族病例均提示该病有遗传倾向。该病预后不良,目前虽无治愈方法,但可通过早期的遗传咨询、诊断及干预治疗降低发病率,改善患儿症状,未来可极大降低患儿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现就W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可造成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冠状动脉病变的急性期病理改变及远期演变对临床诊治和长期管理尤其重要。现对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理改变的研究进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预后进行综述。
A型血友病是由F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使用A型血友病供肝进行肝移植,既往罕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轻型A型血友病供者肝移植病例,供者未接受预防性凝血因子治疗,受者术中保留脾脏,在新肝植入后发生Ⅷ因子水平降低,术后早期(24 h)即恢复正常,未发生A型血友病,为后续此类供者器官捐献提供经验。
肝移植术后新发肝癌鲜有报道,临床上具有症状不典型,发现不及时,预后不良等特点,诊疗上存在挑战。本文报道1例肝移植术后新发肝癌的诊疗经过,并简要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探讨新发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案,旨在为临床今后肝移植术后新发肝癌的诊疗提供参考。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例肾移植受者感染粪类圆线虫的资料,从临床表现、血常规、痰涂片、胸部CT、治疗效果方面阐述粪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的特点与转归。肾移植受者感染粪类圆线虫治疗上停用免疫抑制剂、小剂量激素维持、积极恢复免疫力、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首选伊维菌素是行之有效的。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例肾移植受者新发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的诊治经过,本例受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予2个疗程的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诱导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在缓解后化疗过程中出现复发,重度骨髓抑制,继发严重肺部感染,最终因肺部感染死亡。肾移植后新发急性髓系白血病较罕见,其发病可能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有关,化疗过程中应警惕复发和重症肺部感染,总体疗效不佳,病死率高。
丙酸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肝移植已逐渐成为丙酸血症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丙酸血症的现状以及肝移植在丙酸血症中的应用情况,从丙酸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内科治疗以及肝移植治疗丙酸血症的手术指征、临床预后及局限性等多方面综述肝移植在丙酸血症中的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丙酸血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随着边缘供肾使用的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低温氧合机械灌注(hypothermic oxygenated perfusion,HOPE)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轻IRI的方法。本文介绍了HOPE中常用的氧合方式、氧气在供肾保存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并提出后续肾脏保存方法及HOPE技术的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移植肾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可作为复发性或新生的疾病存在于移植肾中,威胁着移植物的生存。现以复发性和新生的MN的鉴别为重点,就移植肾MN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