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生物教育不仅是传递生物的知识信息,还应同步渗透生命的健康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此时接受系统化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的思维意识,在生物互动中,产生更多的激情与动力,教师应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通过多样化的生物互动,强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感受生物的内涵,体会生物的多样性,从中汲取生命的智慧,提高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渗透
引言:生命教育穿插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物的想象与记忆下,逐渐的梳理生命观念,对生命产生敬畏、尊重等情感,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升华,素质教育模式下,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习惯着手,自然的导入生命教育,而非生硬的进行生命问题的讨论,尽可能在趣味化、哲理化的生命教育模式下,让学生接受生物带来的生命全新定义,产生更深层次的生命探究意识。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容
1.让学生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單位
动植物、人类的生命结构均有共同点与差异性,在生命时间的流逝中,生命的价值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他们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教师可在生物的生命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生命的形成过程,对于生命有初步的科学认识,不仅是感性的领会,还有生物知识下的理性思考,在生命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活规律,形成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尤其是要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其他动植物之间的和谐生命发展意识,在生命基本的认知下,学生对自己、对动植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2.让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
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对于生命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他们能够联想到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想到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立性,懂得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学生此时正处于生理上的变化时期,他们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这个过程让他们重新开始审视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任何生命都经历孕育、生长、生病、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生死并不神秘,有生必有死,正是因为有了死方能显出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活在世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有尊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1.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实施教育
初中生物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板书宣讲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问题使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实施课堂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教育技术,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案例1: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从人类的诞生讲起,从母体孕育开始,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一般为38周到40周左右,在母体怀胎的时候,一般由母体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随着孕妇孕周的增长,胎儿会挤压母体其他脏器,大幅提高了孕妇的代谢负担,并且分娩时孕妇要经历剧烈的疼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胎儿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将胎儿的成长变化过程演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进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案例2: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植物的种类通过ppt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将濒临灭绝的植物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了解目前哪些植物是珍稀物种并且濒临灭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因此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珍惜生命。
2.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学到的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校园植树、栽花活动。案例3: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植树、栽花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组分开,一组植树、另一组栽花,并且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来给自己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松土、施肥等,让学生记录自己栽植的过程并且观察小树和花草的成长过程,并且记录每一个细节问题,观察花草的成长、开花、枯萎的整个过程,再让学生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教师通过组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来感受生命的经历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因此,通过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组织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3.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
生物这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初中生物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生命”这种宏观的话题没有意识。案例4: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自然纪录片、灾难片等,如地震、自然灾害、姜玉战争等相关的影片,如央视频道的《人与自然》,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中的生物生存的斗争,进而感受生命的珍贵。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战争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战争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惜,从侧面来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4.借用部分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一些生物的生命力是相当顽强的。比如小草能够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许多动物能够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长时间地生存下来,等等。这些都对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有着积极的影响。生物教学中,在讲授这部分生物知识、介绍这部分生物习性时,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能够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生物那样坚强地生活,使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当学生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正确地面对,不会做出残害生命的极端事情。生命可贵,千金难买。人的生命是至重至贵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所有关心他的人。所以,珍惜生命是权利,更是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长极其重要。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生命素材,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贯穿始终。
结束语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灌输教育思想。最终希望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1]张伟.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2]安宇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2015,(03).
[3]陈一.生命科学史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6).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中 甘肃定西 748400)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渗透
引言:生命教育穿插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物的想象与记忆下,逐渐的梳理生命观念,对生命产生敬畏、尊重等情感,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升华,素质教育模式下,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习惯着手,自然的导入生命教育,而非生硬的进行生命问题的讨论,尽可能在趣味化、哲理化的生命教育模式下,让学生接受生物带来的生命全新定义,产生更深层次的生命探究意识。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容
1.让学生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單位
动植物、人类的生命结构均有共同点与差异性,在生命时间的流逝中,生命的价值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他们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教师可在生物的生命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生命的形成过程,对于生命有初步的科学认识,不仅是感性的领会,还有生物知识下的理性思考,在生命教育中,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活规律,形成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尤其是要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其他动植物之间的和谐生命发展意识,在生命基本的认知下,学生对自己、对动植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2.让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
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对于生命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他们能够联想到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想到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立性,懂得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学生此时正处于生理上的变化时期,他们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这个过程让他们重新开始审视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任何生命都经历孕育、生长、生病、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生死并不神秘,有生必有死,正是因为有了死方能显出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活在世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有尊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1.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实施教育
初中生物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板书宣讲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问题使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来实施课堂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教育技术,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案例1: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可以从人类的诞生讲起,从母体孕育开始,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一般为38周到40周左右,在母体怀胎的时候,一般由母体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随着孕妇孕周的增长,胎儿会挤压母体其他脏器,大幅提高了孕妇的代谢负担,并且分娩时孕妇要经历剧烈的疼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胎儿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将胎儿的成长变化过程演示,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起源与成长过程,进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案例2: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植物的种类通过ppt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将濒临灭绝的植物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演示,让学生了解目前哪些植物是珍稀物种并且濒临灭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因此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把以上相关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与不易,让学生珍惜生命。
2.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学到的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不能切身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校园植树、栽花活动。案例3: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植树、栽花等,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组分开,一组植树、另一组栽花,并且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要来给自己种植的花草进行浇水、松土、施肥等,让学生记录自己栽植的过程并且观察小树和花草的成长过程,并且记录每一个细节问题,观察花草的成长、开花、枯萎的整个过程,再让学生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教师通过组织这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来感受生命的经历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对生命的全面认识,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因此,通过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组织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3.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
生物这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是初中生物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中学生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生命”这种宏观的话题没有意识。案例4: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自然纪录片、灾难片等,如地震、自然灾害、姜玉战争等相关的影片,如央视频道的《人与自然》,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中的生物生存的斗争,进而感受生命的珍贵。或者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战争的纪实片,让学生了解战争中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惜,从侧面来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4.借用部分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一些生物的生命力是相当顽强的。比如小草能够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许多动物能够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长时间地生存下来,等等。这些都对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有着积极的影响。生物教学中,在讲授这部分生物知识、介绍这部分生物习性时,可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能够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生物那样坚强地生活,使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当学生再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正确地面对,不会做出残害生命的极端事情。生命可贵,千金难买。人的生命是至重至贵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所有关心他的人。所以,珍惜生命是权利,更是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长极其重要。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生命素材,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贯穿始终。
结束语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灌输教育思想。最终希望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1]张伟.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2]安宇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途径分析[J].文理导航,2015,(03).
[3]陈一.生命科学史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6).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郊初中 甘肃定西 74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