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计算机这门信息学科的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信息教师必须要懂得学会熟练地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I课件,提高计算机信息教学的质量,这是新世纪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基本素质。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就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有不少探索和创新,现结合信息教学实际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做初步的探讨。
一、课件设计阶段
多媒体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制作课件的最终目的是使其能成为教师用以构建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良好教学媒体,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制作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前期的精心设计。
1.选题策划
课件制作的第一步,就是选题。在选题的时候要首先明确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内容与功能、读者对象、技术实现的重点、难点,需要实现的目标等。选题的选取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充分增加多媒体课件的含金量。
2.设计制作方案
这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知识内容设计和课件结构设计两个部分。
(1)知识内容设计。一般来讲,知识内容要切成若干大模块,大模块下又有若干子模块。每个模块要列出详细提纲,有独立、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各个部分素材的主要来源。在知识内容设计中,要策划知识的流程、构划知识的表示过程、构划并关联知识单元和细化知识单元描述。这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分析过程。要制作出好的课件,一定要对知识内容进行科学详细的梳理。
(2)课件结构设计。他们所做的工作是在知识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课件制作技术的角度,运用课件制作软件构划出课件的总体框架,解决各个模块之间的链接等问题。一般而言,课件应包括片头、主界面、主要教学内容及结束部分。片头提供的主要是作者的姓名、单位、课题等内容。主界面是提供用户的交互界面,上面有一些主要教学内容的功能模块名称,通过人机交互能进入到某一个教学内容,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一般要求回到主界面。结束部分提供的是“再见”等内容。
多媒体课件各模块的链接一般有三种形式:线形结构、树型结构和网状结构三种。大多数多媒体课件是线性、树状和网状相结合的复合型超媒体结构。
设计是进行制作和加工的基础,它是决定课件制作成败的关键,在设计时一定要有耐心,进行细致周到的思考,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二、课件制作阶段
1.素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素材一般包括:文本、表格、数据、图形、静态图像、动画、音频(声音和音乐)、活动视频(影视和影像)等元素。收集整理各种不同格式、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所必须的。素材的选取应以课件的具体内容而决定,如讲述古代的诗词时,可以选取中国的古代乐曲、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诗人的画像等素材,组成一堂古色古香的诗词欣赏课,其优美的意境与和谐的旋律远远不是靠几个文字或者加教师费尽口舌的讲解所能替代的。而这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把认为有用的素材收入自己的素材库,以便随时调用,使制作工作顺利完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在素材搜集、制作好之后要对素材进行规范的管理,可依据结构设计和素材类别进行分类。素材的内容一定要简洁明了、中心突出、风格统一。
2.课件合成
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和耐心准备,就进入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关键阶段。课件合成就是运用软件制作课件界面、链接素材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以页来展示的,课件制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页即界面。在界面设计上,要注意风格统一,尽量避免以饱和度高、鲜艳的颜色做背景,适当插入图片、视频或声音。只有好的方案加上生动的画面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部具有美感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情下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件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hotoshop、FrontPage、几何画板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教师应依据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
三、课件测试阶段
课件合成之后,应进行测试,以排除在正式使用时出现的不必要的技术性和知识性错误。一般由学科教师、计算机操作人员和学生等组成测试小组,对已完成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安装测试、界面测试、内容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功能测试等。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总之,课件的制作是一项综合繁复的工作,既要求有上佳的前期设计,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教育性、科学性、交互性、便捷性、艺术性原则,抓住教学重点,坚持教学原则与学生认知规律,使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能够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还要求制作人员具有美学、文学等素养,更要求制作人员有合作意识,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才能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够有效、快速地提高信息课的教学质量。
一、课件设计阶段
多媒体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制作课件的最终目的是使其能成为教师用以构建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良好教学媒体,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制作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前期的精心设计。
1.选题策划
课件制作的第一步,就是选题。在选题的时候要首先明确多媒体课件的基本内容与功能、读者对象、技术实现的重点、难点,需要实现的目标等。选题的选取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充分增加多媒体课件的含金量。
2.设计制作方案
这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知识内容设计和课件结构设计两个部分。
(1)知识内容设计。一般来讲,知识内容要切成若干大模块,大模块下又有若干子模块。每个模块要列出详细提纲,有独立、明确的主题和完整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各个部分素材的主要来源。在知识内容设计中,要策划知识的流程、构划知识的表示过程、构划并关联知识单元和细化知识单元描述。这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分析过程。要制作出好的课件,一定要对知识内容进行科学详细的梳理。
(2)课件结构设计。他们所做的工作是在知识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课件制作技术的角度,运用课件制作软件构划出课件的总体框架,解决各个模块之间的链接等问题。一般而言,课件应包括片头、主界面、主要教学内容及结束部分。片头提供的主要是作者的姓名、单位、课题等内容。主界面是提供用户的交互界面,上面有一些主要教学内容的功能模块名称,通过人机交互能进入到某一个教学内容,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一般要求回到主界面。结束部分提供的是“再见”等内容。
多媒体课件各模块的链接一般有三种形式:线形结构、树型结构和网状结构三种。大多数多媒体课件是线性、树状和网状相结合的复合型超媒体结构。
设计是进行制作和加工的基础,它是决定课件制作成败的关键,在设计时一定要有耐心,进行细致周到的思考,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二、课件制作阶段
1.素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素材一般包括:文本、表格、数据、图形、静态图像、动画、音频(声音和音乐)、活动视频(影视和影像)等元素。收集整理各种不同格式、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所必须的。素材的选取应以课件的具体内容而决定,如讲述古代的诗词时,可以选取中国的古代乐曲、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诗人的画像等素材,组成一堂古色古香的诗词欣赏课,其优美的意境与和谐的旋律远远不是靠几个文字或者加教师费尽口舌的讲解所能替代的。而这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把认为有用的素材收入自己的素材库,以便随时调用,使制作工作顺利完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在素材搜集、制作好之后要对素材进行规范的管理,可依据结构设计和素材类别进行分类。素材的内容一定要简洁明了、中心突出、风格统一。
2.课件合成
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和耐心准备,就进入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关键阶段。课件合成就是运用软件制作课件界面、链接素材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以页来展示的,课件制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页即界面。在界面设计上,要注意风格统一,尽量避免以饱和度高、鲜艳的颜色做背景,适当插入图片、视频或声音。只有好的方案加上生动的画面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一部具有美感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情下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教育,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件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hotoshop、FrontPage、几何画板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教师应依据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
三、课件测试阶段
课件合成之后,应进行测试,以排除在正式使用时出现的不必要的技术性和知识性错误。一般由学科教师、计算机操作人员和学生等组成测试小组,对已完成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安装测试、界面测试、内容测试、兼容性测试和功能测试等。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总之,课件的制作是一项综合繁复的工作,既要求有上佳的前期设计,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教育性、科学性、交互性、便捷性、艺术性原则,抓住教学重点,坚持教学原则与学生认知规律,使现代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能够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还要求制作人员具有美学、文学等素养,更要求制作人员有合作意识,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才能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够有效、快速地提高信息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