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
关键词:趣味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一、重视作业的趣味性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我尝试设计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一)阅读性作业设计
1.课内外结合的指导性阅读。在教学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既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同时,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2.活动性阅读作业。把课外阅读纳入班级活动中来,活动为阅读提供了展示的天地,阅读又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上学期,我班开展了“每周一个故事”活动。要求每人每周准备一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故事,参加班级的比赛。全班同学共同当裁判,举手评出前三名,在班内表扬。此举不仅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二)画图、制作作业设计
学习了课文《赵州桥》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喜欢制作的同学也可以制作桥的模型。第二天,有的学生用铅笔画出了示意图,两边的“栏板”上还画上了图案;有的学生为“大作”涂上了颜色;有的学生做出了实物模型,虽然比例不太谐调,甚至还有些歪斜,但不难看出,件件都是作者的“倾力”之作。通过画画和动手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观察性作业
学会观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等。在教学中,就可以指导学生由课文出发,到生活中去观察事物。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布置作业,请观察:①爬山虎茎的样子,②触着墙的脚的样子,③没有触着墙的脚的样子。与课文中的描写相比较,说说作者抓住了爬山虎脚的哪些特点学生观察后,通过讨论得出:抓住了脚的颜色、形状、变化三个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特点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刻、明了。
二、重视作业的开放性
1.自主选择作业同一层次的作业。例如在总复习过程中,布置学生回家听写词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掌握情况,有选择地听写自己在平时作业中易错的词语,这样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能够有受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2.自主设计作业,即放开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权利限制,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自己设计作业,以促进个体学习目标达成。这种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他们完成的主动性极高,且体现了“个性”,发展了“个性”,更有利于优生追求较高的学习目标。例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介绍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地球的说明文。作业设计时,我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订作业目标。学生成了给自己布置作业的主人,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主动制定自己的作业目标。
3.自主完成想象作业。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形式的想象训练,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潜能。
三、重视作业的实践性
(一)读写结合,诱发学生创造智能。1.仿写。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如《芦花荡》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运用了静态描写和运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运用这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2.续写。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皇帝的新装》结尾写皇帝上当受骗,骗子仓惶逃走,像这种皇帝受骗后又会怎样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超越文本,拓宽学生知识面。1.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如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前,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让学生选读《水浒》的有关章回;2.课后结合课文内容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比如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又比如学了《白杨礼赞》补充读《白杨》,读了《猫》,推荐读老舍的其它著作。读完后写写“读书报告”。这种创造性地拓展延伸,深化了课文内容,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1.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例如:在学习了古诗《山行》、《江雪》后,在班上开展“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2.大胆创新,开展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实践活动不能成为学生运用语文的一种负担。因此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改编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最后评一评谁演得好。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参考文献】
[1]常汝吉编.《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趣味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一、重视作业的趣味性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我尝试设计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一)阅读性作业设计
1.课内外结合的指导性阅读。在教学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既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同时,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2.活动性阅读作业。把课外阅读纳入班级活动中来,活动为阅读提供了展示的天地,阅读又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上学期,我班开展了“每周一个故事”活动。要求每人每周准备一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故事,参加班级的比赛。全班同学共同当裁判,举手评出前三名,在班内表扬。此举不仅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二)画图、制作作业设计
学习了课文《赵州桥》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喜欢制作的同学也可以制作桥的模型。第二天,有的学生用铅笔画出了示意图,两边的“栏板”上还画上了图案;有的学生为“大作”涂上了颜色;有的学生做出了实物模型,虽然比例不太谐调,甚至还有些歪斜,但不难看出,件件都是作者的“倾力”之作。通过画画和动手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观察性作业
学会观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等。在教学中,就可以指导学生由课文出发,到生活中去观察事物。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布置作业,请观察:①爬山虎茎的样子,②触着墙的脚的样子,③没有触着墙的脚的样子。与课文中的描写相比较,说说作者抓住了爬山虎脚的哪些特点学生观察后,通过讨论得出:抓住了脚的颜色、形状、变化三个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特点的理解也就会更深刻、明了。
二、重视作业的开放性
1.自主选择作业同一层次的作业。例如在总复习过程中,布置学生回家听写词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掌握情况,有选择地听写自己在平时作业中易错的词语,这样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能够有受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2.自主设计作业,即放开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权利限制,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自己设计作业,以促进个体学习目标达成。这种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他们完成的主动性极高,且体现了“个性”,发展了“个性”,更有利于优生追求较高的学习目标。例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介绍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地球的说明文。作业设计时,我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制订作业目标。学生成了给自己布置作业的主人,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主动制定自己的作业目标。
3.自主完成想象作业。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形式的想象训练,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潜能。
三、重视作业的实践性
(一)读写结合,诱发学生创造智能。1.仿写。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如《芦花荡》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运用了静态描写和运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运用这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2.续写。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皇帝的新装》结尾写皇帝上当受骗,骗子仓惶逃走,像这种皇帝受骗后又会怎样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二)超越文本,拓宽学生知识面。1.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如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前,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让学生选读《水浒》的有关章回;2.课后结合课文内容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比如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又比如学了《白杨礼赞》补充读《白杨》,读了《猫》,推荐读老舍的其它著作。读完后写写“读书报告”。这种创造性地拓展延伸,深化了课文内容,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能力。1.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例如:在学习了古诗《山行》、《江雪》后,在班上开展“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2.大胆创新,开展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实践活动不能成为学生运用语文的一种负担。因此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改编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最后评一评谁演得好。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参考文献】
[1]常汝吉编.《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