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应用电气设备越来越广泛,对于电气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电气设备也是工厂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基础,可是频发的电气设备故障导致的大小事故,让我们不得不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和保养工作,如何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能力,提高电气设备使用效率,减少电气设备故障造成的问题并寻找对策,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保障员工生产安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电气设备 管理 对策
一、电气设备认识
在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先了解电气设备的定义及其基本结构组成,尽管电气设备每年都有更新和发展,但是其根本构造原理及部件不是不会变得,所以只要彻底弄明白电气设备的构造才能更为妥善的对电气设备进行管理和养护。
所谓电气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是指在动力系统中对发动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等设备的统称。其主要任务是启停机组、调整负荷、切换设备和线路、监视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生异常故障时及时的处理调整等。
根据电气设备的作用不同可将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而二次设备。
(一)一级设备:通常把生产、变换、输出、分配和使用电能的设备,如,发动机、变压器和断路器等成为一级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运输、疏导、分配和小号电能的电气设备。它们包括:生产和转换电能的设备、接通和断开电路的开关设备、载流导体、接地装置、限制故障电流和防御过电压的保护电器等,一级设备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件即发电机和变压器。
(二)二级设备:对一级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控制、见识和保护的设备,称之为二级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控、控制、调节、保护以及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器设备。它们包括:测量表计,直流电源设备,操作电器、信号设备及控制电缆,仪用互感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
二、影响电气设备管理的因素: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同样的,相对的设备故障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这使得电气设备的维修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归纳出以下四点在电气设备管理中常见的影响因素:
(一)设备自身因素
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东西,电气设备也是如此。不同批次、不同生产商的、不同的电气设备的产品质量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公司同一款的设备,生产的批次不同,也会存在差异性。更何况,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投资成本,使用来源不明的二手电气设备甚至超过使用年限的电气设备,不仅会造成了产品的质量问题,还会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二)技术因素
科学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各类技术在日新月异的更迭交换,电气设备也是如此。由于电气设备机电一体化的普遍使用,操作技术的提高是对维修人员的基本要求。这使得设备维修工作编的技术含量更高、维修劳动强度更大。对一些高新电气设备的不熟悉,造成了维修技术人员不会维修,只能外聘维修或者直接更换新的零部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也影响了企业生产的进度和效率。
(三)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占导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因素的80%,因此认为因素是导致电器设备发生故障的最主要的因素。一些企业存在工薪低、待遇差、培训强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一些列问题,使得从业的技术维修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造成了人才流失或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仔细的结果。人才流失又直接导致了企业内操作人员技术操作水平低;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积极让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电气设备故障危险性得到滋生。
(四)管理制度因素
由于有些企业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日常工作操作中便出现了实施力度不够的现象。企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但是仍存在一些因体质问题造成的电气设备缺乏保养、失修、老化现象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和操作人员生产安全受到威胁。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滋生了玩忽职守等问题和“管理人员不愿管,操作人员随便用、维修人员只管修“的恶性循环。
三、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做好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电气设备更好地管理,还有利于加快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既然我们发现了影响电气设备管理的不利因素,那么就应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
(一)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先进的电气设备技术含量高、维护和使用要求高,对于维修人员技术知识和技术操作的要求也高。多培养高技能的设备管理人员是必要的。所以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操作技术,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世纪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聘请专业设备技术人员有选择性的进行培训:根据已有的操作技术员工的水平划分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面,多将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人员外派学习、交流,推进整个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最后,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总结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算入最终的工作绩效内,以此确定培训成果的落实,促进接下来的培训工作扎实的推进。
(二)健全电气设备管理体制
应加强企业对电气设备应用的了解,根据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的特点和性能进行设计,形成一个比较完善、较为健全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将以“修”为主的传统型管理体制向以“管”为主的科学性管理体制转型,不断进取发展,给员工树立良好管理观念,让员工增强维修设备、保养设备、爱惜设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系制定,不要只看重眼前的蝇头利益,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加大管理制度的细致程度,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提高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效能,提高电气设备的综合效益,简化成本,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设备管理技术
由于新型技术的不管发展,高新设备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爱惜设备的认知感,在不断引进高新设备的同时也要引进新的设备管理技术。平时加强工作时对工作场所的巡查,发现不正确使用设备要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并敦促改正;发现损坏的设备要及时报修,仔细维修并发现其他潜在的问题,一一进行排查和维护,维修完毕后要记录档案;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要撤出企业生产流程,防止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定时定点对设备进行养护,如技术更换老化零部件等养护措施。定期为设备进行大型的清灰“体检“:检查各引出线老化问题、连接螺栓是否松动,信号指示是否准确等内部检修。
四、结束语
通过对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采用科学先进的方法管理企业和电气设备,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对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的提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停的创新,以此保证设备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提高设备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术,以最精化的设备投入量和能耗量,创造出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秦峰.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电器设备管理工作[J].河南科技.2013(08):201~202
2. 宫庆刚.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9):81
3. 王长胜.有关电气设备管理之我见[J].数字化用户.2013(12):16
4. 翟红星.探讨如何做好企业电气设备管理[J].工程管理:74
5. 夏春阳.浅谈如何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J].一重技术.2006(03):66~67
关键词:电气设备 管理 对策
一、电气设备认识
在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先了解电气设备的定义及其基本结构组成,尽管电气设备每年都有更新和发展,但是其根本构造原理及部件不是不会变得,所以只要彻底弄明白电气设备的构造才能更为妥善的对电气设备进行管理和养护。
所谓电气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是指在动力系统中对发动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等设备的统称。其主要任务是启停机组、调整负荷、切换设备和线路、监视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生异常故障时及时的处理调整等。
根据电气设备的作用不同可将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而二次设备。
(一)一级设备:通常把生产、变换、输出、分配和使用电能的设备,如,发动机、变压器和断路器等成为一级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运输、疏导、分配和小号电能的电气设备。它们包括:生产和转换电能的设备、接通和断开电路的开关设备、载流导体、接地装置、限制故障电流和防御过电压的保护电器等,一级设备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件即发电机和变压器。
(二)二级设备:对一级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控制、见识和保护的设备,称之为二级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控、控制、调节、保护以及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器设备。它们包括:测量表计,直流电源设备,操作电器、信号设备及控制电缆,仪用互感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
二、影响电气设备管理的因素: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同样的,相对的设备故障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这使得电气设备的维修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归纳出以下四点在电气设备管理中常见的影响因素:
(一)设备自身因素
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东西,电气设备也是如此。不同批次、不同生产商的、不同的电气设备的产品质量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公司同一款的设备,生产的批次不同,也会存在差异性。更何况,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投资成本,使用来源不明的二手电气设备甚至超过使用年限的电气设备,不仅会造成了产品的质量问题,还会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二)技术因素
科学发展是第一生产力。各类技术在日新月异的更迭交换,电气设备也是如此。由于电气设备机电一体化的普遍使用,操作技术的提高是对维修人员的基本要求。这使得设备维修工作编的技术含量更高、维修劳动强度更大。对一些高新电气设备的不熟悉,造成了维修技术人员不会维修,只能外聘维修或者直接更换新的零部件,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也影响了企业生产的进度和效率。
(三)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占导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因素的80%,因此认为因素是导致电器设备发生故障的最主要的因素。一些企业存在工薪低、待遇差、培训强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一些列问题,使得从业的技术维修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造成了人才流失或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仔细的结果。人才流失又直接导致了企业内操作人员技术操作水平低;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积极让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电气设备故障危险性得到滋生。
(四)管理制度因素
由于有些企业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日常工作操作中便出现了实施力度不够的现象。企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但是仍存在一些因体质问题造成的电气设备缺乏保养、失修、老化现象的存在,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和操作人员生产安全受到威胁。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滋生了玩忽职守等问题和“管理人员不愿管,操作人员随便用、维修人员只管修“的恶性循环。
三、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做好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电气设备更好地管理,还有利于加快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既然我们发现了影响电气设备管理的不利因素,那么就应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
(一)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先进的电气设备技术含量高、维护和使用要求高,对于维修人员技术知识和技术操作的要求也高。多培养高技能的设备管理人员是必要的。所以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操作技术,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世纪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聘请专业设备技术人员有选择性的进行培训:根据已有的操作技术员工的水平划分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面,多将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人员外派学习、交流,推进整个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最后,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总结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算入最终的工作绩效内,以此确定培训成果的落实,促进接下来的培训工作扎实的推进。
(二)健全电气设备管理体制
应加强企业对电气设备应用的了解,根据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的特点和性能进行设计,形成一个比较完善、较为健全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将以“修”为主的传统型管理体制向以“管”为主的科学性管理体制转型,不断进取发展,给员工树立良好管理观念,让员工增强维修设备、保养设备、爱惜设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系制定,不要只看重眼前的蝇头利益,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加大管理制度的细致程度,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提高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出设备的效能,提高电气设备的综合效益,简化成本,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设备管理技术
由于新型技术的不管发展,高新设备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爱惜设备的认知感,在不断引进高新设备的同时也要引进新的设备管理技术。平时加强工作时对工作场所的巡查,发现不正确使用设备要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并敦促改正;发现损坏的设备要及时报修,仔细维修并发现其他潜在的问题,一一进行排查和维护,维修完毕后要记录档案;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要撤出企业生产流程,防止出现生产安全问题;定时定点对设备进行养护,如技术更换老化零部件等养护措施。定期为设备进行大型的清灰“体检“:检查各引出线老化问题、连接螺栓是否松动,信号指示是否准确等内部检修。
四、结束语
通过对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采用科学先进的方法管理企业和电气设备,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对管理人员管理经验的提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停的创新,以此保证设备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提高设备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术,以最精化的设备投入量和能耗量,创造出最大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秦峰.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电器设备管理工作[J].河南科技.2013(08):201~202
2. 宫庆刚.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9):81
3. 王长胜.有关电气设备管理之我见[J].数字化用户.2013(12):16
4. 翟红星.探讨如何做好企业电气设备管理[J].工程管理:74
5. 夏春阳.浅谈如何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J].一重技术.2006(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