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在媒体还是普通人的眼里,医疗美容行业的形象都很分裂。很多人已经能大大方方地告诉朋友自己最近开了双眼皮,但不少人仍将整容视为禁忌;医美机构乃至App的广告已经在写字楼的电梯里登堂入室,但在社交网络上,消费者投诉医美机构的消息依然常见。
这大概是一个在中国狂飙突进的行业必然会呈现的样子。2014年年底,《纽约时报》还曾颇为夸张地评论:“整形成为中国游客访问韩国的重要理由。”几乎同时,中国的医美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中国医美行业的投资规模仅在40亿元上下徘徊。2014年,这一数据激增至115.3亿元,次年同比增长44.4%,达到166.5亿元。
激增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对颜值愈发重视的时代。在2017年第457期的封面故事《整容这件小事》中,《第一财经周刊》发现,经济条件优于上一辈的90后甚至95后,已经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对他们来说,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改造自己的外貌和穿衣打扮一样变得稀松平常。
6月,医美平台“更美”和招聘平台BOSS直聘联合发布了《中国青年颜值竞争力报告》。从这份报告中可以发现,年轻人毫不讳言外貌对职场、婚恋等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性,并且有强烈的意愿去改善它。
相比上一代人,年轻人更早觉察到“颜值压力”。在超过1万份的问卷基础之上,报告发现,71%的70后在自己30至40岁时才明显感受到颜值压力,32%的80后是在25至30岁之时,51%的90后则是在刚刚成年的18至25岁之间。95后和00后的数据更加夸张:分别有57%和98%的人现在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当然,稍稍换算一下你就会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其实都是在最近5到10年感受到颜值压力,这种压力与医美行业的爆发基本同步。或许可以将这视为一种双向影响,即压力催生了需求,而当看到一些人“开挂抢跑”时,其他人自然也想效仿。
改造外貌的压力,与日益增加的社交需求紧密相关。数据显示,8成的被访者认为,高颜值的人在各种社交场合都有更好的发展。陌生人社交是最“看脸”的,针对这一点的认同比例高达65.38%。其次是婚恋领域,比例也高达44.09%。这也与我们的常识相符,越是浅社交环境,简单粗暴的“颜值”越容易发挥优势。但同时,不能忽略的是,30.36%的被访者认为外貌在职场中同样重要。
哪些行业是最“看脸”的?服务业毫无疑问地占据榜首,广告传媒和教育培训分列二三位。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在政府机关、制药和互联网等更以产品和结果为导向的行业,“颜值”也影响着求职和升迁。
女性显然比男性更关注自己的外貌。数据显示,女性平均从18岁开始学习化妆、美发、健体,开启了外貌管理的生涯。男性平均在迈入社会的23岁,第一次感受到颜值的压力,但直到40岁才普遍开始美发、健身和医疗美容。从意识到外貌的重要性到最终采取行动,男性有着17年的“时差”。无论对医美还是化妆、美容行业,这都是一个值得挖掘的经济潜力。
外在形象还会影响旁人对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判断。近7成的公司人认为,身材好的人自制力更强;44.37%的被访者表示,颧骨高的人事业心更强;22.39%的人认为方脸的人更加稳重。甚至还有约1/4的人认为,个子矮是精明能干的标志。这些看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当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时,它或许真的会变成现实。看看健身房里努力“举铁”的男女们,他们或许真的更有自制力。
公司人在花钱提升颜值上也不手软。统计显示,42.86%的公司人会用每月工资的20%到50%維护形象,这一比例几乎与一线城市房租占薪水的比例相当。12.23%的人将超过半数的工资都投入到颜值改善上。14%的人为了外貌习惯超前消费,看来为了美成为隐形贫困人口的并非绝少数。
双眼皮、鹅蛋脸的人,或许最能获得同僚的认可。调查显示,分别有89%和82%的男性和女性青睐拥有双眼皮的异性。54%和65%的男女对鹅蛋脸钟爱有加。心形脸、圆形脸和长脸,分列最受喜爱脸型的第2至第4位。
如果具体到五官,结果会更有趣。男性和女性都把眼睛视为评定外貌的首要标准。但嘴巴或牙齿是不是重要,就见仁见智。女性更看重嘴巴,但在男性这边,牙齿的重要性更高。这些结论对医美行业来说或许值得参考。
高颜值带来升迁,升迁后的压力又可能危害颜值。更美与BOSS直聘发布的报告显示,67.8%的公司人认为熬夜带来的黑眼圈、色斑和细纹,是颜值的第一杀手。此外,工作压力大造成的秃顶、痤疮和肥胖,也是64.3%的公司人遭遇的颜值挑战。长期加班导致驼背、经常应酬垒起啤酒肚,也是颜值管理的常见雷区。
快节奏的工作之外,如何才能提升颜值?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坚持健身。数据显示,35.3%的年轻人认可健身超越化妆,是美体的最有效手段,但仅5.44%的人会在美体资金分配上将健身作为最大宗的支出。服饰和医美,分别以42.99%和27.3%占据外貌提升消费的占比较重。毕竟,不需要流汗又立竿见影,才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
医疗美容在普及的同时,高端化倾向日益明显。医美用户的平均年消费为1.5万元,2万元以上的医美高消费者,是美妆高消费者人数的两倍。然而,医疗美容并非没有风险。除了不规范、存在失败的可能,许多家人、爱人在“容貌是否天然”上依然有着心结。调查显示,72.24%的医美消费者更愿意向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愿意对爱人吐露的仅占20%。
回想一下,“颜值”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不过5年左右的时间。当人们用数值去测量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要认真对待它了。
这大概是一个在中国狂飙突进的行业必然会呈现的样子。2014年年底,《纽约时报》还曾颇为夸张地评论:“整形成为中国游客访问韩国的重要理由。”几乎同时,中国的医美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中国医美行业的投资规模仅在40亿元上下徘徊。2014年,这一数据激增至115.3亿元,次年同比增长44.4%,达到166.5亿元。
激增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对颜值愈发重视的时代。在2017年第457期的封面故事《整容这件小事》中,《第一财经周刊》发现,经济条件优于上一辈的90后甚至95后,已经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对他们来说,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改造自己的外貌和穿衣打扮一样变得稀松平常。
6月,医美平台“更美”和招聘平台BOSS直聘联合发布了《中国青年颜值竞争力报告》。从这份报告中可以发现,年轻人毫不讳言外貌对职场、婚恋等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性,并且有强烈的意愿去改善它。
相比上一代人,年轻人更早觉察到“颜值压力”。在超过1万份的问卷基础之上,报告发现,71%的70后在自己30至40岁时才明显感受到颜值压力,32%的80后是在25至30岁之时,51%的90后则是在刚刚成年的18至25岁之间。95后和00后的数据更加夸张:分别有57%和98%的人现在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当然,稍稍换算一下你就会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其实都是在最近5到10年感受到颜值压力,这种压力与医美行业的爆发基本同步。或许可以将这视为一种双向影响,即压力催生了需求,而当看到一些人“开挂抢跑”时,其他人自然也想效仿。
改造外貌的压力,与日益增加的社交需求紧密相关。数据显示,8成的被访者认为,高颜值的人在各种社交场合都有更好的发展。陌生人社交是最“看脸”的,针对这一点的认同比例高达65.38%。其次是婚恋领域,比例也高达44.09%。这也与我们的常识相符,越是浅社交环境,简单粗暴的“颜值”越容易发挥优势。但同时,不能忽略的是,30.36%的被访者认为外貌在职场中同样重要。
哪些行业是最“看脸”的?服务业毫无疑问地占据榜首,广告传媒和教育培训分列二三位。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在政府机关、制药和互联网等更以产品和结果为导向的行业,“颜值”也影响着求职和升迁。
女性显然比男性更关注自己的外貌。数据显示,女性平均从18岁开始学习化妆、美发、健体,开启了外貌管理的生涯。男性平均在迈入社会的23岁,第一次感受到颜值的压力,但直到40岁才普遍开始美发、健身和医疗美容。从意识到外貌的重要性到最终采取行动,男性有着17年的“时差”。无论对医美还是化妆、美容行业,这都是一个值得挖掘的经济潜力。
外在形象还会影响旁人对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判断。近7成的公司人认为,身材好的人自制力更强;44.37%的被访者表示,颧骨高的人事业心更强;22.39%的人认为方脸的人更加稳重。甚至还有约1/4的人认为,个子矮是精明能干的标志。这些看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当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时,它或许真的会变成现实。看看健身房里努力“举铁”的男女们,他们或许真的更有自制力。
公司人在花钱提升颜值上也不手软。统计显示,42.86%的公司人会用每月工资的20%到50%維护形象,这一比例几乎与一线城市房租占薪水的比例相当。12.23%的人将超过半数的工资都投入到颜值改善上。14%的人为了外貌习惯超前消费,看来为了美成为隐形贫困人口的并非绝少数。
双眼皮、鹅蛋脸的人,或许最能获得同僚的认可。调查显示,分别有89%和82%的男性和女性青睐拥有双眼皮的异性。54%和65%的男女对鹅蛋脸钟爱有加。心形脸、圆形脸和长脸,分列最受喜爱脸型的第2至第4位。
如果具体到五官,结果会更有趣。男性和女性都把眼睛视为评定外貌的首要标准。但嘴巴或牙齿是不是重要,就见仁见智。女性更看重嘴巴,但在男性这边,牙齿的重要性更高。这些结论对医美行业来说或许值得参考。
高颜值带来升迁,升迁后的压力又可能危害颜值。更美与BOSS直聘发布的报告显示,67.8%的公司人认为熬夜带来的黑眼圈、色斑和细纹,是颜值的第一杀手。此外,工作压力大造成的秃顶、痤疮和肥胖,也是64.3%的公司人遭遇的颜值挑战。长期加班导致驼背、经常应酬垒起啤酒肚,也是颜值管理的常见雷区。
快节奏的工作之外,如何才能提升颜值?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坚持健身。数据显示,35.3%的年轻人认可健身超越化妆,是美体的最有效手段,但仅5.44%的人会在美体资金分配上将健身作为最大宗的支出。服饰和医美,分别以42.99%和27.3%占据外貌提升消费的占比较重。毕竟,不需要流汗又立竿见影,才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
医疗美容在普及的同时,高端化倾向日益明显。医美用户的平均年消费为1.5万元,2万元以上的医美高消费者,是美妆高消费者人数的两倍。然而,医疗美容并非没有风险。除了不规范、存在失败的可能,许多家人、爱人在“容貌是否天然”上依然有着心结。调查显示,72.24%的医美消费者更愿意向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愿意对爱人吐露的仅占20%。
回想一下,“颜值”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不过5年左右的时间。当人们用数值去测量一个事物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要认真对待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