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下面就来谈谈教师提问和学生质疑这两方面。
教师设计良好的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转变、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内化、思想的发展;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搞好教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呢?
首先,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提问的用语应简单明确。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的实际出发。如果把问题提的非常简单,学生不假思索脱口就答,看起来课堂很热闹,实际上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没有什么好处。但提问也不能过深,深度大学生难以琢磨,不利于学生正常思考,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使学生“跳一跳、摸得到”。一般的问题都应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教师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不应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理解上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如教师讲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有对春天的山、水的描述。为了让学生理解春天里河水的“水涨起来了”,提了一个问题问学生:“冬天的水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就不够明确。教师的意思是想要学生答“冬天水枯了”来反衬春天水涨的描述。由于问题不够明确,不容易一下想到“冬天,水枯了”。
其次,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要面对全体学生。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很有必要。若偏爱提问一两个优等生回答,会造成中、差生的训练空穴;若只要差生回答,会造成优、中等生不动脑,处于消极状态。如何做呢?比如教师讲《变色龙》一课,教师提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比较简单的这类问题先叫差生试一试,再叫中等生补充。教师接着问:“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呢?”最后教师提出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一形象?经过短暂讨论后,学生会勾连课文回答出主旨,像难度较大这类问题,可以先点中等生,再点优等生回答,适时的点一些差生来重复归纳。这种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提问的面广人也多,对每个学生都有益处。
再则,课堂提问还要做到先提问题后提名学生回答,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问的目的就是启发多数人思考,如果先叫学生后提问题,没叫到的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反正没叫到,对于问题不思考,多数人的思想处于不积极状态。被叫到的同学感到问题的突然,没有思考的余地,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容易“卡壳”。如果先提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动脑,然后再叫学生回答,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单单有教师提问还是不够的。明代白沙先生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表明,多问和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提问是难能可贵的一种能力,是学习主动性的一种表现。
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提问呢?
鼓励学生,让学生提问。在学生提问初始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过于简单,为获取教师表扬明知故问等现象。但不论学生的提问简单与复杂,正确与错误,教师都应鼓励与表扬、修改与指导,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对我提出的问题是重视的、肯定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千万不能挖苦、训斥、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提问习惯。
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提问。这一步首先要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做出正确判断,不能含糊,对的加以肯定,错的加以纠正。其实引导学生从“多而杂”进入到“少而精”,使提问大多集中在重要而又难懂的问题上。至此,可以说学生已会提问了。
三、点拨学生,激发学生的提问。大家都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意向的去点拨。其实学生的思维就像一道闸门一样,你一旦开启了它,它便会一涌而下。优秀的学生还是在老师的激发下可以提出问题的,可以让这些学生先提,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是一种启发,要让学生能够从无疑处生疑。
一节好课,就是让教师的提问和学生提问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当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的角色,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出许多高水平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董敏萍,湖北武漢市吴家山第三中学教师。
教师设计良好的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转变、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内化、思想的发展;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搞好教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呢?
首先,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提问的用语应简单明确。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的实际出发。如果把问题提的非常简单,学生不假思索脱口就答,看起来课堂很热闹,实际上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没有什么好处。但提问也不能过深,深度大学生难以琢磨,不利于学生正常思考,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使学生“跳一跳、摸得到”。一般的问题都应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教师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不应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理解上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如教师讲朱自清的散文《春》,其中有对春天的山、水的描述。为了让学生理解春天里河水的“水涨起来了”,提了一个问题问学生:“冬天的水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就不够明确。教师的意思是想要学生答“冬天水枯了”来反衬春天水涨的描述。由于问题不够明确,不容易一下想到“冬天,水枯了”。
其次,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要面对全体学生。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很有必要。若偏爱提问一两个优等生回答,会造成中、差生的训练空穴;若只要差生回答,会造成优、中等生不动脑,处于消极状态。如何做呢?比如教师讲《变色龙》一课,教师提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比较简单的这类问题先叫差生试一试,再叫中等生补充。教师接着问:“奥楚蔑洛夫‘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呢?”最后教师提出什么因素促使“变色龙”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一形象?经过短暂讨论后,学生会勾连课文回答出主旨,像难度较大这类问题,可以先点中等生,再点优等生回答,适时的点一些差生来重复归纳。这种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提问的面广人也多,对每个学生都有益处。
再则,课堂提问还要做到先提问题后提名学生回答,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问的目的就是启发多数人思考,如果先叫学生后提问题,没叫到的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反正没叫到,对于问题不思考,多数人的思想处于不积极状态。被叫到的同学感到问题的突然,没有思考的余地,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容易“卡壳”。如果先提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动脑,然后再叫学生回答,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单单有教师提问还是不够的。明代白沙先生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表明,多问和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提问是难能可贵的一种能力,是学习主动性的一种表现。
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提问呢?
鼓励学生,让学生提问。在学生提问初始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过于简单,为获取教师表扬明知故问等现象。但不论学生的提问简单与复杂,正确与错误,教师都应鼓励与表扬、修改与指导,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对我提出的问题是重视的、肯定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千万不能挖苦、训斥、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提问习惯。
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提问。这一步首先要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做出正确判断,不能含糊,对的加以肯定,错的加以纠正。其实引导学生从“多而杂”进入到“少而精”,使提问大多集中在重要而又难懂的问题上。至此,可以说学生已会提问了。
三、点拨学生,激发学生的提问。大家都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意向的去点拨。其实学生的思维就像一道闸门一样,你一旦开启了它,它便会一涌而下。优秀的学生还是在老师的激发下可以提出问题的,可以让这些学生先提,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是一种启发,要让学生能够从无疑处生疑。
一节好课,就是让教师的提问和学生提问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当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的角色,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出许多高水平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董敏萍,湖北武漢市吴家山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