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上云海,人间珠海”这就是具有浪漫情调的中国东南海滨城市——珠海。在珠海市政府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8亿元,增长6.4%。投资、消费、出口出现多年未有的全面增长局面。”这其中,一个响亮的亿元新农村赫然在列——井岸镇坭湾村!冯进生就是这个亿元新农村的当家人,一个以生态文明为己任的地方村官。
七月流火,台风过隙,记者专程走访了这个曾经以贫穷闻名的斗门县域小村,在中国经济特区的改革大潮中,他们在当地政府、地方村支委、村委会的领导下,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从富裕走向了文明——一座崛起中的现代农民新城。
从粤西人家到坭湾汉子
井岸镇坭湾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南角,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000多亩,居民人口约4000人,外来人口为6000人。走进坭湾村我们看不到泥墙,灰瓦,泥泞嘈杂,相反,处处都是绿荫红砖,层楼迭起,新居新房随处可见,起基造房也是此起彼伏,几乎看不到作为农村低矮瓦房的标志性遗产。“以前坭湾村最高也就是二、三层的楼房,而今七八层的比比皆是!”从市规划局到坭湾村指导乡村规划的邢科长给坭湾村的发展做了最好的注脚。
据了解,作为书记的冯进生原本不是坭湾村原住民,而今他却做了二十多年的坭湾村官。早年,冯氏家族移居海外,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颇有向善之风,周济乡邻,也是百里有闻。在马来西亚,殷实的冯氏一家由于产业日盛,树大招风,引来了不少人的妒忌,受到当地排华思想的影响,有人以冯氏家族、转卖药材为名,实施打压、恐吓!在海外,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冯氏一家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身心打击。1953年,年仅四岁的冯进生随父母举家回迁到了粤西——广东信宜。
“我的父亲既很爱国,也很爱家,当时受到马来西亚排华势力的打击,我们不得不回到大陆。我们本可以选择去更好的地方安家落户,但是父亲却选择了信宜老家,一个很贫穷的地方。”这个决定给幼小的冯进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母亲生病不是因为没钱医治。而是有钱却没能力治好。那时的农村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随后,“文化大革命”以更大的精神冲击压向了这个从海外归来的移民之家。
1967年,在父亲的劝导下,冯进生来到了坭湾村。“当时一位在中山工作的朋友,给父亲介绍了斗门县,那时的斗门属县级建制,归中山县管辖。父亲到斗门县看了之后,觉得地理位置非常好,决定叫我来——到坭湾村落户。而且,当时父亲还告诉我二十年之后这里经济会有很大的发展!”冯进生谈到这里笑了!不过,这一切果真被老人家言中了!而且,老人家把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都迁到了斗门县。
至此,冯进生成了地地道道的斗门人!“那个时候的斗门县很贫穷啊!我们坭湾村就更穷了,收入不稳定,朝不保夕,还有很多人逃海去呀!”此时来做坭湾人,可想而知!很快,勤劳朴实的冯进生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拥戴,被选为村里的生产大队长。不久,他在坭湾村宣誓入党,成为坭湾村的一名共产党员。昔日的冯进生,耕田犁地,插秧打渔,都是一付好把式,年轻人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的热情干劲为他扎根坭湾村树立了良好的人缘口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坭湾村渐渐有了这个粤西人倔强的背影,不停的为坭湾村人的未来出谋划策,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留在了坭湾村,却不计回报。就像他父亲归国时的情景一样,走到哪里就把根留在哪里,做一个世世代代的坭湾人!这正是坭湾村民信赖与依靠的根本。冯进生融入了坭湾村民的生活,在坭湾村结婚生子,娶了当地最大姓氏的林家女儿为妻,而今,儿子已经远赴南疆服役,学有所成,他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坭湾之家。
1987年,冯进生当选为坭湾村党支部书记。
从白手书记到亿元村官
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成立。
1983年,斗门县划归珠海市管辖。
1984年,人民公社解体,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在坭湾村施行,坭湾人民从此开始了脱贫致富的历程。
当年,以书记、党员、村干部为带头人,主动承包了村里的果园和林场,积极开展脱贫致富。其他村民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承包水田、甘蔗、荔枝、鱼虾等农林渔业经济,一些村民当年就脱贫致富了。“这马路边的楼房,就是八十年代盖起来的,是一家两兄弟所建,而今他们还有了自己的修理厂、加工厂!我们老书记也领先脱贫,其他的村干部也都率先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好榜样。”这一切都咸了冯进生岁月的见证。
1987年,党组织找冯进生谈话,准备确定他为坭湾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消息对他来讲太意外了。“我又不是坭湾村本地人,到坭湾村也不过二十来年的时间,让我做这个村委书记,何以服人?更何况农村有着严重的宗族主义?”年轻的冯进生坚决的摇了摇头!不行!
“这是组织上的决定!如果你觉得不行,那就先试试吧,做个代理书记。”领导的话让他无路可退。“那就先试试吧!只干一年,一年之后,领导另外找人!”冯进生既是硬着头皮,又是诚惶诚恐!
就这样,冯进生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开展了一年的工作。一年之后,他向领导提出换人。领导说,你回去问问你们的村民,看他们是什么意见?如果他们答应,我就答应。结果年富力强的冯进生得到了大伙的认可,一年来的成绩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赞扬,他继续留任。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从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92年,坭湾村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村里的集体经济也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更缺少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本没办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冯进生领导村“两委”班子积极发展外源,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在招商引资方面大量投入时间与精力。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坭湾村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年,通过土地转让、厂房出租,坭湾村获得了400多万元的经济收益。有钱了!这是坭湾村人的第一感觉,也是坭湾村人从未有过的巨额收入——第一桶金!有钱了,怎么办?这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有人说,把它给大伙儿分了!邻村的几个村委都是这样做的……怎么办?
冯进生陷入了思考!他首先想到的是鸡,找一只下蛋的鸡!坭湾村的经济要发展,要提高,首先要稳定,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想到这儿,他首先与村委、村支部进行沟通,然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们对村委与村支部的意见达成了一致:用这笔资金进行再投入,扩大坭湾村的经济产业,保证村民的基本来源!这一决定形成了坭湾村今天的产业基础:一个自来水厂,一幢10000多平米的工业大厦。
长期以来,自来水厂与工业厂房为坭湾村民带来了不可限量的经济收益,仅去年自来水厂就获利50万元,还解决了本地村民的就业,同时也改善了村民们 的生活环境。自此,坭湾村民结束了祖祖辈辈种田、种地的生存活计,开始走向更高的生活质量。
1994年,坭湾村建起了斗门区唯一的水果批发市场,年租金达30多万元。到1990年代末,厂房出租,土地转让、合作开发成了坭湾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直接收益都达到了100多万元。
2001年,斗门县改制为珠海市斗门区,坭湾村利用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优势,以及斗门区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契机,承接斗门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的辐射效果,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
冯进生也从一个白手起家的犁地书记变成了掌控亿元资产的实业村官。
从乡村富庶到生态文明
2002年,在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内,坭湾村集体购买了40亩土地,建设2万平方米工业厂房;随后,坭湾村又投入670亩土地,以入股方式参与新青科技工业园的二期扩建。同时,村党支部还创造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充分利用禾丰围268亩用地与商家合作开发商业广场,为坭湾村净增16000多平方米铺位,到今年底交付使用,年租金可达400多万元。
而今,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排排园区栉比而列,既有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在此落户,也有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在此安家。冯进生开着村里1994年买来的人货两用车带着记者一行驶进了新投产的工业园。在这里,坭湾村将为投资2.5亿元的鹏辉电池厂、投资2亿元的富海食品厂以及华洋电器等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提供后续服务,每年可为村里获得租金及税收分成200万元。
坭湾村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村固定资产4500多万元,工业厂房3万多平方米,出租土地37128平方米,村民人均收入7200多元。2005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300万元。今年,仅全村的房屋。厂房、铺位出租就将达到400万元,集体总资产也将突破一个亿。“明年,几个工业区建成投入使用,我们村的集体收益将突破千万元大关,集体股份制经济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冯进生的话展现了一个乡村富庶的美好未来。
今年,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坭湾村投资400多万元对村子进行了美化;对南光后山、长乐新村、新长新村、红新新村等道路进行硬底化建设;在村里主要路巷安装民心路灯;为保障村自来水供水质量,筹集168万元资金对村自来水网进行改造,现已完成工程的预算案,正准备开展招投标工作;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与移动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坭湾村自己的门户网站(WWW.ZHNWC.COM);为优化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请来珠海市规划局为坭湾村免费编制了控制详细规划,并免费测量村内全部地形和房屋。此外,村“两委”还积极创办农村劳动就业服务站,全村实现就业率达到98%,开展03禁毒工程以来村内没有新吸毒人员,村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100%。
富裕后的坭湾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仅去年就对考上大学、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出资奖励12000多元。同时,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乡村和谐,达到全村共同富裕的目的,坭湾村对60家低保户实行扶助补贴金制度,每月8日之前11万元补助金全额发放,每次村民大会还有15元的误工费,年终还有其它补助,对于年长者更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据了解,村里有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人,年终领到了1000多元的扶助金,他直向他的儿子说“共产党好!共产党好!”
二十多年来,冯进生一直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但他从不以家长制作风开展工作,时刻坚持财务、村务两公开,重大决策民主化,并以身作则,接受村民们的监督。去年8月,坭湾村与五洲风彩签订合作开发禾丰围商住用地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冯进生的带领下,村“两委”经过广泛考察,设计论证,通过村支委会,支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项民主决策,最后采取无记名投票,50名村民代表中只有2名代表不同意,最终以高票数额通过。这项决策,两年后将为坭湾村集体带来每年400万元的经济收入。
记者看到,在村内水果批发市场旁,有一个长达十几米的村务公开栏,上面有财务公开栏与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由村民代表大会选出的3名村理财小组成员,定期于每月15日将上月的收支账目进行检查,并将收支情况在公开栏公布;村务公开则凡是村里经村“两委”获村民代表通过的有关事项都在村务公开栏里公布,并将村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印刷成1000多份小册子发到各家各户。此外,村里还将上级部门有关的政策、方针等重要文件在村务公开栏里公布。
今天,坭湾村的每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民主考核、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管理、实现“一事一议”制度,坭湾村已经形成一种民主风尚,这种意识已经深入到坭湾村的家家户户。坭湾村有80多名党员,在村支部书记冯进生的带领下,个个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坭湾村的经济发展,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里已经成为珠海市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示范单位。2005年10月,珠海市委书记邓维龙到坭湾村调研,充分肯定了坭湾村党支部联系群众的实际工作。
结语
据有关专家介绍,生态文明包含三个重要特征: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具体到坭湾村,无论是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还是村民法制意识、循环经济利用,都与生态文明村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冯进生这位当家人始终对坭湾村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且,他们一直都在这样做,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冯进生书记的带领下,在坭湾村“两委”的带领下,坭湾村民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发展一大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乡村富庶了,文明发展了。2005年,坭湾村获得了“广东省文明村”的称号,村支部也获得了“先进党支部”的荣誉,冯进生被增选为广东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坭湾村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首先是上级政府领导得好,其次,坭湾村有一个和谐、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再就是广大村民的支持与努力!”冯进生很平静的回答记者的提问。
今年,珠海市政府提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要求,冯进生以此为契机,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信息化建设,创建坭湾网站,推动“八荣八耻”教育;借助全省“十百千万下基层”活动,请规划专家全面重新规划坭湾村的生态环境。可以预见,坭湾村民正在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迈进,正在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坭湾村现在得到斗门区和珠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准备在未来开发的600亩住宅小区中让村民们都住进高尚住宅小区,享受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使农民真正从乡村人转变为城市人。”冯进生站在防洪坝上,憧憬着眼前一排排即将开发的高尚住宅小区,为坭湾村民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生态文明图。
七月流火,台风过隙,记者专程走访了这个曾经以贫穷闻名的斗门县域小村,在中国经济特区的改革大潮中,他们在当地政府、地方村支委、村委会的领导下,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从富裕走向了文明——一座崛起中的现代农民新城。
从粤西人家到坭湾汉子
井岸镇坭湾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南角,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000多亩,居民人口约4000人,外来人口为6000人。走进坭湾村我们看不到泥墙,灰瓦,泥泞嘈杂,相反,处处都是绿荫红砖,层楼迭起,新居新房随处可见,起基造房也是此起彼伏,几乎看不到作为农村低矮瓦房的标志性遗产。“以前坭湾村最高也就是二、三层的楼房,而今七八层的比比皆是!”从市规划局到坭湾村指导乡村规划的邢科长给坭湾村的发展做了最好的注脚。
据了解,作为书记的冯进生原本不是坭湾村原住民,而今他却做了二十多年的坭湾村官。早年,冯氏家族移居海外,生意兴隆,财源广进,颇有向善之风,周济乡邻,也是百里有闻。在马来西亚,殷实的冯氏一家由于产业日盛,树大招风,引来了不少人的妒忌,受到当地排华思想的影响,有人以冯氏家族、转卖药材为名,实施打压、恐吓!在海外,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冯氏一家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身心打击。1953年,年仅四岁的冯进生随父母举家回迁到了粤西——广东信宜。
“我的父亲既很爱国,也很爱家,当时受到马来西亚排华势力的打击,我们不得不回到大陆。我们本可以选择去更好的地方安家落户,但是父亲却选择了信宜老家,一个很贫穷的地方。”这个决定给幼小的冯进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母亲生病不是因为没钱医治。而是有钱却没能力治好。那时的农村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随后,“文化大革命”以更大的精神冲击压向了这个从海外归来的移民之家。
1967年,在父亲的劝导下,冯进生来到了坭湾村。“当时一位在中山工作的朋友,给父亲介绍了斗门县,那时的斗门属县级建制,归中山县管辖。父亲到斗门县看了之后,觉得地理位置非常好,决定叫我来——到坭湾村落户。而且,当时父亲还告诉我二十年之后这里经济会有很大的发展!”冯进生谈到这里笑了!不过,这一切果真被老人家言中了!而且,老人家把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都迁到了斗门县。
至此,冯进生成了地地道道的斗门人!“那个时候的斗门县很贫穷啊!我们坭湾村就更穷了,收入不稳定,朝不保夕,还有很多人逃海去呀!”此时来做坭湾人,可想而知!很快,勤劳朴实的冯进生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拥戴,被选为村里的生产大队长。不久,他在坭湾村宣誓入党,成为坭湾村的一名共产党员。昔日的冯进生,耕田犁地,插秧打渔,都是一付好把式,年轻人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的热情干劲为他扎根坭湾村树立了良好的人缘口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坭湾村渐渐有了这个粤西人倔强的背影,不停的为坭湾村人的未来出谋划策,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留在了坭湾村,却不计回报。就像他父亲归国时的情景一样,走到哪里就把根留在哪里,做一个世世代代的坭湾人!这正是坭湾村民信赖与依靠的根本。冯进生融入了坭湾村民的生活,在坭湾村结婚生子,娶了当地最大姓氏的林家女儿为妻,而今,儿子已经远赴南疆服役,学有所成,他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坭湾之家。
1987年,冯进生当选为坭湾村党支部书记。
从白手书记到亿元村官
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成立。
1983年,斗门县划归珠海市管辖。
1984年,人民公社解体,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在坭湾村施行,坭湾人民从此开始了脱贫致富的历程。
当年,以书记、党员、村干部为带头人,主动承包了村里的果园和林场,积极开展脱贫致富。其他村民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承包水田、甘蔗、荔枝、鱼虾等农林渔业经济,一些村民当年就脱贫致富了。“这马路边的楼房,就是八十年代盖起来的,是一家两兄弟所建,而今他们还有了自己的修理厂、加工厂!我们老书记也领先脱贫,其他的村干部也都率先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好榜样。”这一切都咸了冯进生岁月的见证。
1987年,党组织找冯进生谈话,准备确定他为坭湾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消息对他来讲太意外了。“我又不是坭湾村本地人,到坭湾村也不过二十来年的时间,让我做这个村委书记,何以服人?更何况农村有着严重的宗族主义?”年轻的冯进生坚决的摇了摇头!不行!
“这是组织上的决定!如果你觉得不行,那就先试试吧,做个代理书记。”领导的话让他无路可退。“那就先试试吧!只干一年,一年之后,领导另外找人!”冯进生既是硬着头皮,又是诚惶诚恐!
就这样,冯进生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开展了一年的工作。一年之后,他向领导提出换人。领导说,你回去问问你们的村民,看他们是什么意见?如果他们答应,我就答应。结果年富力强的冯进生得到了大伙的认可,一年来的成绩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赞扬,他继续留任。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从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92年,坭湾村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村里的集体经济也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更缺少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本没办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冯进生领导村“两委”班子积极发展外源,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在招商引资方面大量投入时间与精力。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坭湾村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年,通过土地转让、厂房出租,坭湾村获得了400多万元的经济收益。有钱了!这是坭湾村人的第一感觉,也是坭湾村人从未有过的巨额收入——第一桶金!有钱了,怎么办?这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有人说,把它给大伙儿分了!邻村的几个村委都是这样做的……怎么办?
冯进生陷入了思考!他首先想到的是鸡,找一只下蛋的鸡!坭湾村的经济要发展,要提高,首先要稳定,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想到这儿,他首先与村委、村支部进行沟通,然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们对村委与村支部的意见达成了一致:用这笔资金进行再投入,扩大坭湾村的经济产业,保证村民的基本来源!这一决定形成了坭湾村今天的产业基础:一个自来水厂,一幢10000多平米的工业大厦。
长期以来,自来水厂与工业厂房为坭湾村民带来了不可限量的经济收益,仅去年自来水厂就获利50万元,还解决了本地村民的就业,同时也改善了村民们 的生活环境。自此,坭湾村民结束了祖祖辈辈种田、种地的生存活计,开始走向更高的生活质量。
1994年,坭湾村建起了斗门区唯一的水果批发市场,年租金达30多万元。到1990年代末,厂房出租,土地转让、合作开发成了坭湾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直接收益都达到了100多万元。
2001年,斗门县改制为珠海市斗门区,坭湾村利用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优势,以及斗门区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契机,承接斗门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的辐射效果,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
冯进生也从一个白手起家的犁地书记变成了掌控亿元资产的实业村官。
从乡村富庶到生态文明
2002年,在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内,坭湾村集体购买了40亩土地,建设2万平方米工业厂房;随后,坭湾村又投入670亩土地,以入股方式参与新青科技工业园的二期扩建。同时,村党支部还创造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充分利用禾丰围268亩用地与商家合作开发商业广场,为坭湾村净增16000多平方米铺位,到今年底交付使用,年租金可达400多万元。
而今,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排排园区栉比而列,既有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在此落户,也有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在此安家。冯进生开着村里1994年买来的人货两用车带着记者一行驶进了新投产的工业园。在这里,坭湾村将为投资2.5亿元的鹏辉电池厂、投资2亿元的富海食品厂以及华洋电器等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提供后续服务,每年可为村里获得租金及税收分成200万元。
坭湾村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村固定资产4500多万元,工业厂房3万多平方米,出租土地37128平方米,村民人均收入7200多元。2005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300万元。今年,仅全村的房屋。厂房、铺位出租就将达到400万元,集体总资产也将突破一个亿。“明年,几个工业区建成投入使用,我们村的集体收益将突破千万元大关,集体股份制经济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冯进生的话展现了一个乡村富庶的美好未来。
今年,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坭湾村投资400多万元对村子进行了美化;对南光后山、长乐新村、新长新村、红新新村等道路进行硬底化建设;在村里主要路巷安装民心路灯;为保障村自来水供水质量,筹集168万元资金对村自来水网进行改造,现已完成工程的预算案,正准备开展招投标工作;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与移动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坭湾村自己的门户网站(WWW.ZHNWC.COM);为优化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请来珠海市规划局为坭湾村免费编制了控制详细规划,并免费测量村内全部地形和房屋。此外,村“两委”还积极创办农村劳动就业服务站,全村实现就业率达到98%,开展03禁毒工程以来村内没有新吸毒人员,村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100%。
富裕后的坭湾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仅去年就对考上大学、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出资奖励12000多元。同时,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乡村和谐,达到全村共同富裕的目的,坭湾村对60家低保户实行扶助补贴金制度,每月8日之前11万元补助金全额发放,每次村民大会还有15元的误工费,年终还有其它补助,对于年长者更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据了解,村里有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人,年终领到了1000多元的扶助金,他直向他的儿子说“共产党好!共产党好!”
二十多年来,冯进生一直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但他从不以家长制作风开展工作,时刻坚持财务、村务两公开,重大决策民主化,并以身作则,接受村民们的监督。去年8月,坭湾村与五洲风彩签订合作开发禾丰围商住用地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冯进生的带领下,村“两委”经过广泛考察,设计论证,通过村支委会,支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项民主决策,最后采取无记名投票,50名村民代表中只有2名代表不同意,最终以高票数额通过。这项决策,两年后将为坭湾村集体带来每年400万元的经济收入。
记者看到,在村内水果批发市场旁,有一个长达十几米的村务公开栏,上面有财务公开栏与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由村民代表大会选出的3名村理财小组成员,定期于每月15日将上月的收支账目进行检查,并将收支情况在公开栏公布;村务公开则凡是村里经村“两委”获村民代表通过的有关事项都在村务公开栏里公布,并将村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印刷成1000多份小册子发到各家各户。此外,村里还将上级部门有关的政策、方针等重要文件在村务公开栏里公布。
今天,坭湾村的每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民主考核、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管理、实现“一事一议”制度,坭湾村已经形成一种民主风尚,这种意识已经深入到坭湾村的家家户户。坭湾村有80多名党员,在村支部书记冯进生的带领下,个个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坭湾村的经济发展,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里已经成为珠海市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示范单位。2005年10月,珠海市委书记邓维龙到坭湾村调研,充分肯定了坭湾村党支部联系群众的实际工作。
结语
据有关专家介绍,生态文明包含三个重要特征: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具体到坭湾村,无论是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还是村民法制意识、循环经济利用,都与生态文明村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冯进生这位当家人始终对坭湾村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且,他们一直都在这样做,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冯进生书记的带领下,在坭湾村“两委”的带领下,坭湾村民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发展一大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乡村富庶了,文明发展了。2005年,坭湾村获得了“广东省文明村”的称号,村支部也获得了“先进党支部”的荣誉,冯进生被增选为广东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坭湾村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首先是上级政府领导得好,其次,坭湾村有一个和谐、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再就是广大村民的支持与努力!”冯进生很平静的回答记者的提问。
今年,珠海市政府提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要求,冯进生以此为契机,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信息化建设,创建坭湾网站,推动“八荣八耻”教育;借助全省“十百千万下基层”活动,请规划专家全面重新规划坭湾村的生态环境。可以预见,坭湾村民正在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迈进,正在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坭湾村现在得到斗门区和珠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准备在未来开发的600亩住宅小区中让村民们都住进高尚住宅小区,享受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使农民真正从乡村人转变为城市人。”冯进生站在防洪坝上,憧憬着眼前一排排即将开发的高尚住宅小区,为坭湾村民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生态文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