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揭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xinghu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时代之镜,流行语映射出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时段大众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心态。文章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段的流行语,探索流行语与社会大众心态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引导社会心态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速,人们生活与工作的节奏普遍加快,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与问题,其中流行语从特定角度反映大众对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心态。从分析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把脉这个社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理念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发展时段的流行语
  20世纪50年代,作为国家新的开端,“翻身”、“解放”等交织着共和国新生之际的激动与冲动,“社会主义好”表达人们对建设新中国充满了无限希望。已跨越新生时代的60、70年代流行语,一是表达对革命领袖的崇拜与尊敬。如“毛主席万岁”;二是表现强烈阶级斗争性的时代印记,如“以阶级斗争为纲”;三是反映全国性政策指导的流行语汇,如“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上山下乡”等。改革开放初期的八、九十年代,表达市场活力的“责任制”、劳动致富的“万元户”、体制改革的“下海”、代表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和表现出对改革开放高度认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平,您好!”等流行语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进入新世纪后,流行语紧跟时代,并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其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以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打酱油”、“给力”、“雷”等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在时事政治、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层面,折射出社会发展趋势与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特点。
  随着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相关权威研究机构或媒体每年都会发布年度流行词,尤其如邻国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每逢岁末年初也都会发布年度流行汉字,以此表达对过去一年最精确的总结。如2013年度中国大陆地区为“房”,台湾地区为“假”,日本流行的是“轮”,新加坡“字述一年”活动选“霾”字等。从这些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语中可以看出,媒体的关注与选择更加亲民,社会公众普遍怀有一种求变心理。
  流行语从一个侧面见证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呈现出以下态势:一是由最初的单一式、标准化、口号式发展到当今的游戏式、形象化甚至无厘头式与多样化。这一方面,反映出大众社会心态越来越多样化,社会的包容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新出现的大量新词语也在日益丰富着汉语的词汇。二是流行语从以政治为中心转为以经济为中心。如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人们纷纷为政治活动摇旗呐喊,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热情。随着社会的转型,从八、九十年代的电器大件到新世纪的“房奴”、“晒工资”,政治生活用语不断让位于经济用语,人们的价值取向更趋向于“物化”。三是流行语从体现以国家利益为上转为体现以个人利益为主。在政治挂帅年代,国家利益至高无上,随着“發展是第一要义”口号的提出,更多的人将比尔·盖茨当作偶像,尤其是随着社会转型,就业压力增大,以“考碗族”、“拼爹时代”逐渐取代“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标榜公众个性、个人工作、发展前途的流行语成为主流。四是媒体影响力更强,中国文化的张力不断凸现。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其中,歌曲、小品、相声等节目基本上都会产生年度流行语。如1988年脍炙人口相声《巧立名目》中的“领导,冒号”揭示了我国政治面貌需要改进的一面,1999年《常回家看看》表达的是对亲情的呼唤。这些社会变革与文化潮流的反映物既给人时新之感,又是观察中国人心理走向的一个重要窗口。
  流行语折射的社会心态
  从众认可、共鸣同感心态。作为时代镜子的流行语,其群体社团性与隐喻戏仿性最能突出社会大众的从众认可、共鸣同感心态。从流行语群体社团性分析,处于同一社会群体的人因心理倾向相似而使用某种词语表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与处境,如大学毕业生用“蚁族”表明自己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处境,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又如“富二代”与“贫二代”,“高富帅”与“屌丝”等层级代名词,都有相对应的群体。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标签化”背后折射出了民众对于权力世袭与阶层固化的焦虑与不满。从表达方式上,不再是剑拔弩张,而是隐涩含蓄、曲径通幽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如“china等于拆啦”,用这种谐音造词来讽喻强制拆迁的现实,玩笑背后映射的是利益推动的官商勾结,印证弱势群体对剥夺自身利益的痛恨不满。“蜗居”一词契合了如今普通百姓难以承受高房价之苦的社会现实。还有如“潜伏”、“hold住”、“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就做懒羊羊”等均来自相关影视作品,既体现了大众对文化的消费,更多的是用隐晦含蓄却又极具张力的方式传达了草根阶层的意愿,让更庞大的群体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不自觉地认同戏中文化。
  多元包容又矛盾重重的心态。流行语并不是凭空创造的,它根植于社会文化土壤之上,播撒于社会大众之间,包罗万象的流行用语得以传播与前行的推动力是人们包容多元开放的接纳心态与复杂多变的矛盾心态。就流行语内容而言,其大致可分为正面、中性与负面等三类。其中,正面流行语如“五讲四美三热爱”、“最美”等受亲睐的主要因素是民众对真善美的期待与回归;又如“美丽中国”、“节约型社会”是我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全球生态安全的高度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些热词的共同点是其背后映射出社会大众竭力追求与神往的境界需求。中性词如“团购”、“宅男宅女”、“粉丝”等则只是客观描述一项跟风行动或是社会热门现象。带有负面性质的流行语如“躲猫猫”、“欺实马”、“范跑跑”等或为政治讽喻、或为无奈自嘲,均属于集体性宣泄减压与对生活苦痛的释然。不论是褒贬与夺,亦或是客观评析,其折射的是人们用多元开放、包容乃大的心态去品味与阐释各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与价值取向。就其成长环境而言,流行语不断成长于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其更多地表现出了我国公民在纷繁复杂环境下矛盾复杂的心态。反映在教育心态上,大众群体一方面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对教育强国抱有极大期望,另一方面又对目前教育现状提出质疑,“大学就是大概学学”,“读书无用论”充斥不少青年人的头脑。在择业观方面,许多青年深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他们对学历文凭、经验能力、家庭背景等有更深的思考与衡量。如用“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表达怀才不遇。此外,大众矛盾多重心态还体现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并存等方面。社会大众既希冀挣脱传统情感伦理,又希望能坚守社会道德伦理的底线;既憧憬追求西方式自由观与爱情观,又期望不违背我国的主流核心价值观。   看客八卦、恶搞发泄心态。德国哲学家席勒曾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流行语可以说是大众消解精神压力或寻求快乐刺激的舞台,而恶搞幽默则是得到快乐刺激的有效方式。如“酱紫”、“有木有”、“肿么办”等热词的创造与运用皆是一种游戏心理,只为图一时愉悦与会心一笑之快感。亦或是创造出一些具有典型中国式幽默,又包含着浓郁民间智慧的流行语以抒发自己的苦闷与虚无感。如“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和“乾隆这厮靠不住”等这种无厘头的说法,使公众自身在无聊的戏谑中消解不快。当今流行语的显著特征是大众的压力宣泄与自慰自嘲心态。如“屌丝”是自嘲最常用的武器,深刻反映了生存競争压力下对自身劣势条件的牢骚与抱怨;“杯具”、“鸭梨”、“神马都是浮云”等是时代精神压抑和无力感的体现,其根源还是精神压力问题。曾被网友疯狂热捧的“元芳,你怎么看”这种稍带揶揄、自嘲甚至恶搞成份的“元芳体”将抱怨当解脱,把自嘲当放松。不管是倾诉发泄,还是纯粹笑话,无疑是排遣压力和缓解辛劳的一剂良药。
  猎奇求新、独树一格心态。随着现实生活的“四个多样化”与多元独特的价值观念,求新求异心态日益泛化。改革开放30多年间的流行语显得异彩纷呈。网络流行语、短信流行语不断涌现,在这热词涌现的背后折射出大众心理的一个明显之征,那就是追求标新立异,不断张扬自己的个性。流行语的猎奇求新源于年轻一代的好奇心。生活在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年轻一代具有追求个性、反抗传统的天性,这种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与意识反映在语言上词造十分新奇。如“焦郁碌”谐音意为“焦虑+郁闷+忙碌”,既表示了对主流文化所塑造的道德标杆的不认同,也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当代大众所处的现实生活状态。流行语的独树一格源于新兴媒体的推波助澜。新兴媒体如数字报纸、移动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推动社会大众倾向于追求热词的新颖别致。尤其是网络已成为众多社会议题的讨论场所,网民在微博、BBS、新闻讨论区等场所频繁使用一些求新求趣热语词汇,并在互联网平台得以迅速传播。
  参与监督、批判。美国政治学家罗尔斯曾说,一个民主社会的公民要想确保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他们自身必须具备充分程度的政治美德并自愿地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随着公民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加上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交互性与开放性为公民提供的技术前提,使得流行语成为一种舆论监督和民意表达的工具。流行语中大众的监督态度主要表现在“权”上。这个“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越权,即“特权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的一句流行语就是“我爸是李刚”: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李刚之子在撞死撞伤两名女学生后态度冷漠嚣张,不但酒后肇事,还口出狂言道 “我爸是李刚”,引起了大众的极大关注与愤慨,这些看似幽默表达背后实际上是大众自发形成的对特权阶层的一种声讨。又如“我只为领导服务”、“我是北京派来的”等均是用语言表现出对特权阶层的愤慨。二是权力缺位,即身在其位,不谋其职,主要表现在信息不透明与官员不作为。如“俯卧撑”源于贵州省公安厅发言人王兴正关于李树芬之死的介绍,如同“打酱油”般,表达了官员未能尽职尽责的状态,相应的公众对政府执政能力则不信任。大众监督还表现在“钱”上。这可分为两类来分析:一是日常生活“涨系列”。如“蒜你狠”、“日不落”、“油你涨”等均是民众对物价无法把握、难以承受的呼吁,同时凸显了我国定价体系的缺失。二是与金钱利益攸关的“道德系列”。食品安全系列如“地沟油”、“三聚氰胺”等反映商家为了金钱利益无视行业操守。不断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使民众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不高,民众只能使用黑色幽默语汇表达对安全灾难事故频发的柔性抵抗。其实单纯从语法或语义来考察这些流行语,很多是有悖常理的,但也正是这些流行语的产生与演变,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体现大众对社会公正意识与普遍道德信仰的诉求。
  涵养积极社会心态,创新社会管理
  以重视立地位:重塑积极社会心态契入点。一是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对流行语的关注重视。流行语背后折射的社会心态具有“晴雨表”和“风向标”等功能,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社会共识、情感基调与社会价值观的反映。要尽可能多地透过民间舆论来倾听社会各阶层的声音,透过那些看似非理性的语言和行为去探求其背后合理的利益诉求,使社会管理防患于未然,“知不足而后进”。二是要公开透明,开放包容,增强与流行语代表群体的互动。执政领导者应内外兼修,全面提升自身素养,用有容乃大的心态去接纳意见建议,引导主流核心价值观,具备敢于担当的责任,公开应对的政治智慧,有错即纠的担当勇气。政府部门应主动介入热点事件的应对,主动设置讨论议题与公众进行对话交流,真正实现舆论场的多方互动交流,扩大正面舆论效果。
  以关怀通心灵:重塑积极社会心态着力点。一是积极调节心理认知,激发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许多流行语如“官二代”、“高富帅”、“屌丝”等都为相应社团群体打上了身份标签,阶层固化愈发明显,归因起来还是草根时代自我认同焦虑的表现。个体进行心理认知调节的根本做法是正视自我与直面现实,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认知,合理预期自己能达到的目标,减轻外部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学会自我调试内心,自我激励斗志,不断矫正现有的财富观与成功观。二是积极调节心理情感,激发理性冷静,稳定平和心态。对于情感缺失扭曲、错位过激现象,要平和理智地看待,与其过于焦虑烦躁,不如寻根溯源,寻求化解他们的途径。对于个体应减少消极悲观的自我否定情绪,增强辩证看待成败得失的理性思维;对于政府应减少不准信谣传谣的训导,增多平等耐心的沟通与交流。三是积极调节心理价值,激发开放乐观,包容宽厚心态。确立开放宽厚的社会心态,就是要胸怀博大,眼界宽阔,充分吸纳合理建议与善意批评,耐心纠正自己的片面认识,冷静对待他人的正面与负面评价。
  以网建增信心:重塑积极社会心态支撑点。首先,社会管理者应积极关注网络流行语状态,掌握社会心理变化态势。积极运用微博平台与相关新媒体技术,娴熟运用信息捕捉和网络沟通能力,使得新媒介技术真正成为执政为民的新平台使得政府部门逐步在网络流行语言传播中把握主动权。其次,网络媒体应积极规范网络流行语的价值评判标准,提升媒介教化素养。雅俗共存才是网络流行语长久健康发展的基本要义与长久之基。坚持主流价值观导向,不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与培训,尽可能避免扩散自身的负面效应,真实、真挚、正确地承载与播撒社会大众情感。最后,社会大众应坚守主流价值与公共利益,做制止谣言的智者。慎欲慎辩是公众对网络流行语创造与使用的基本原则,严于自律,不盲从逐流,合理追求欲望,客观公正看待网络报道事件,在提升网络流行语价值意蕴的同时提高自己慎思辨析的能力。
  以机制保执行:重塑积极社会心态保障点。一是建立健全舆论宣传机制,提升领导干部引导能力。积极健康社会心态的重塑与培育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介入与统筹规划。领导干部在提高自身面对舆情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加强对公共管理战略思维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引导水平,积极引导社会心态健康发展。各级宣传部门要构建起完善的舆论监控管理体系,多宣扬正面典型人物,塑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二是建立健全情绪疏导机制,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更加重视公众诉求,着力健全社会情绪疏导机制,为社会心态的重塑创造良好心理环境。要建立健全情绪疏导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着手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咨询网络,支持社会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将情绪疏导工作纳入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环节与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之列。三是建立健全利益保障机制,增强社会团体协调能力。一方面是要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减少“蚁族”、“毕剩客”人群,改善弱势群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机遇和地位,增强其面对挑战与机遇时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体系。调节社会心态失衡,重塑健康向上积极社会心态必然要求从政策制定上、制度执行上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包括让社会各个群体能平等地获取利益机会,平等地享受利益互惠,平等地谋取利益规则。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田林艳对本文有贡献)
  责编/边文锋
其他文献
【摘要】因对天皇的愚忠愚从、源远流长的武士道精神、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古已有之的种族优越论,日本文化缺少忏悔与认罪的基因,这是导致其拒绝承认侵华战争罪行的重要因素。正视并深刻地反省历史,对日本自身、对亚洲、对全世界有所交代,是日本无法绕过的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共期待。  【关键词】侵华战争 天皇 武士道精神 实用主义 种族优越论  【中图分类号】K313.46 【文献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持续衰退期”,这是一种新常态。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加快、精准预测难度增加、客户对错误的容忍度更低,银行业也相继开启了文化改革、缩减成本、优化资产负债表等战略转型。银行业在未来的十年里,必须更加勇于突破现状,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全球银行业 战略转型新动向 经济持续衰退 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自2008年国际
有效开展音乐美育教学工作可以较快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审美与鉴赏能力.针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特点,在音乐美育中,应以体现思想内涵为根本,使学生充分领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