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 Med,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14年3月发表的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手册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标准评分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个临床研究,共2 204例患者。所纳入研究仅有一个为中等质量文献,16个研究描述了不良反应情况。Meta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更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神经功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OR=4.03,95%CI(3.09,5.25)];[OR=2.07,95%CI(1.68,2.55)];[OR=8.48,95%CI(6.292,10.68)];[OR=6.46,95%CI(4.82,8.10)];[OR=5.03,95%CI(3.67,6.38)];[OR=9.79,95%CI(6.69,12.89)],但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3.00,95%CI(-18.41,64.40)],尚不能表明其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血hs-CRP。结论目前的研究证据支持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更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及改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其安全性较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上述结论仍待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明。
其他文献
合成了碱溶性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P(BA/AA)],探讨了丙烯酸用量及不同引发体系对其表面张力、离心稳定性和乳化性的影响,埘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P(BA/AA)中无
<正>患儿男,11岁,平素体健,来院行包皮手术。术前体格检查发现患儿较同龄儿童发育稍迟缓,遂行腹部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失常,肝包膜欠光滑,实质回声明显增粗、
新任教师缺少教育教学经验、不了解学校常规工作、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对他们的培训要针对这几个特点,以教师发展为旨归,从专业的角度规划,做到短期集中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
目的:探讨孕期保健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进行早期监测治疗的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三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温阳活血方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冶炼厂LFK1孔位于河西务断裂上盘,孔深249m,自下而上依次为更新统中部杨柳青组、更新统上部欧庄组及全新统等。对LFK1的孢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自下而上划分出六个孢粉组合带,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59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状况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颈椎病中药内治研究进展广东省潮安县金石华侨医院(515641)李昭敏广东省潮安县金石张厝卫生站(515641)张仲林颈椎病是因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引起神经根、颈脊髓、颈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
碳纤维的脆性与高强使其强伸实验有别于柔性纺织纤维,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试验结果,对试验中易于导致误差或错误的影响因素:纤维的倾斜、弯曲和紧绷等;粘结点的位置与粘结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