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经记》是日本室町初期的英雄传记物语。田中本的《义经记》中共有9处引用了中国要素,其中6处是和主人公源义经相关的,其它3处是关于义经家臣的。本文主要着眼于和义经相关的6处中国要素,主要考察了作品是如何通过引用的中国要素来体现作品的主题构思的。本文认为,作品通过中国元素的引用,塑造了作为名将军的义经像和被美化的无力的义经像这一对比鲜明的双重源义经形象。通过对中国元素的考察,可以进一步明确源义经的形象的塑造与作品的主题构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中国要素;双重义经像;主题构思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一、引言
《义经记》主要描写了源义经幼年时代的不幸和后期的悲剧命运。日本古代文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义经记》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的中国要素。本文主要着眼于和源义经相关的6处中国要素,探讨作者引用中国要素的意图。
二、《义经记》中中国要素的引用
《义经记》中共有6处和主人公相关的引用。作品中引用的中国要素可以分为三类。以下,围绕这三类进行探讨。
(一)名将军义经像
(1)本朝のむかしをたづぬるに、田村、……、陳平、張良は、武勇といへども、……源九郎義経とて、わか朝にならびなき名将軍……。(巻1 義朝都落の事)
以上是义经的登场形象。在描写一代名将军义经之前,作者不惜笔墨地列举了日本的6位勇士,更是引用了中国的樊哙、陈平和张良。暗示了义经也会像他们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勇士。但从作品的内容来看,义经为了源氏一门英勇奋战的部分被一笔带过,主要描写的是他的成长及之后的逃难经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引用中国的勇士强调义经之后的武勇和活跃;另一方面是为了其流离时代的描写埋下伏笔,与之后的悲剧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2)張良は……、契丹へ渡る徳を得たり。樊噲は……髭胸板を貫く。(巻2 義経鬼一法眼が所へ御出での事)
太公望的《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之后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张良只看了太公望的《六韬》一卷,就拥有爬上三尺之高的竹子之上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飞度契丹国的本领。樊哙从其师傅那里得到《六韬》,其怒目而視敌方军营时,他的头发都穿破了头盔的顶部,胡须也穿透了铠甲的铁板。看过《六韬》的张良和樊哙都是能力非凡之人。张良看完《六韬》的一卷就如此之厉害,义经看完了《六韬》的整篇。一方面可以看出他为了源氏一门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其因他人谗言而不能施展才能的悲剧形象。
(二)美男子义经像
(3)玄宗皇帝の時ならば、楊貴妃とも謂ひつべし、漢の武帝の世なりせば、李夫人かとも疑はる。(巻2鏡の宿吉次が宿に強盗の入る事)
以上描写可以看出,源义经的容貌可以和杨贵妃、李夫人相提并论。但是在《平家物语》中有这样的描写:「九郎は色白うせいちいさきが、むかばのことにさしいでてしるかんなるぞ。」(觉一本「平家物語」巻第十一「鶏合 壇浦合戦」)。从《平家物语》中的描写可以得知,源义经虽是名将风采,但是其貌不扬。《义经记》中,作者在描写义经容貌时,引用了杨贵妃和李夫人,一方面可以看出对义经的美化之意;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作者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把义经塑造成美男子名将形象。
(三)流离又无力的义经像
(4)過は常の事、孔子のたはれと申す事候はずや。(巻5吉野法師判官を追ひかける奉る事)
弁庆吹嘘故意想越过险处,结果只剩下他自己没有越过去,最后掉到河里,被义经救上了上来。义经对说大话的弁庆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讽刺,反倒说起圣人孔子也经常犯错的事情,以此来挽回弁庆的面子。可以看出义经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武将,更是一个能够宽容家臣的人。即义经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5)大国の穆王は、壁に上がて天にあがる。昔の張博望は、浮木に登りて巨海を渡る。(巻5吉野法師判官を追ひかける奉る事)
作者在描写义经一行人逃脱吉野法师追捕时,引用了穆王和张博望的故事。穆王有上天的本领,张博望也有乘坐浮木就能渡过大海的能力。作品中的义经也是靠竹叶渡过了河。可以看出跟穆王和张博望这两个两个智慧勇气双全的人相比,义经在艰难险境中的表现也丝毫不逊色。此处的引用一方面突显出其智慧超群的武将形象;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为躲避追捕,不惜走险路的无力的义经像 。
(6)これやこの王昭君が、胡国の夷に具せられて下りけん心の内も今こそ思ひ知られたれ。(巻7判官北国落の事)
作者在描写义经被迫重回奥州时,用了王昭君下嫁到匈奴的故事。一方面叙述了义经的不幸处境和未知的未来;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对于其深切同情。
通過6例中国要素的考察可见,作者为了刻画源义经像,在多个地方引用了中国要素。其中(1)和(2)是表现名将军的一面。(3)是强调其美男子的一面。但可以看出作者的美化之意。(4)(5)(6)描写出了其流离无力的一面。所以,通过考察这6例中国要素,可以看出作者塑造出了名将军义经像和被美化的无力的义经像这一对比鲜明的双重的源义经形象,该双重形象的塑造与作品的主题“加强名将义经的悲剧性和对无力的义经的深深同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梶原正昭 編 『軍記文学研究叢書11曽我·義経記の世界』 汲古書院 1997.10.
[2]市古贞次 校注·译 《平家物语》 小学馆 1994.
关键词:中国要素;双重义经像;主题构思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一、引言
《义经记》主要描写了源义经幼年时代的不幸和后期的悲剧命运。日本古代文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义经记》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的中国要素。本文主要着眼于和源义经相关的6处中国要素,探讨作者引用中国要素的意图。
二、《义经记》中中国要素的引用
《义经记》中共有6处和主人公相关的引用。作品中引用的中国要素可以分为三类。以下,围绕这三类进行探讨。
(一)名将军义经像
(1)本朝のむかしをたづぬるに、田村、……、陳平、張良は、武勇といへども、……源九郎義経とて、わか朝にならびなき名将軍……。(巻1 義朝都落の事)
以上是义经的登场形象。在描写一代名将军义经之前,作者不惜笔墨地列举了日本的6位勇士,更是引用了中国的樊哙、陈平和张良。暗示了义经也会像他们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勇士。但从作品的内容来看,义经为了源氏一门英勇奋战的部分被一笔带过,主要描写的是他的成长及之后的逃难经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引用中国的勇士强调义经之后的武勇和活跃;另一方面是为了其流离时代的描写埋下伏笔,与之后的悲剧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2)張良は……、契丹へ渡る徳を得たり。樊噲は……髭胸板を貫く。(巻2 義経鬼一法眼が所へ御出での事)
太公望的《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之后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张良只看了太公望的《六韬》一卷,就拥有爬上三尺之高的竹子之上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飞度契丹国的本领。樊哙从其师傅那里得到《六韬》,其怒目而視敌方军营时,他的头发都穿破了头盔的顶部,胡须也穿透了铠甲的铁板。看过《六韬》的张良和樊哙都是能力非凡之人。张良看完《六韬》的一卷就如此之厉害,义经看完了《六韬》的整篇。一方面可以看出他为了源氏一门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其因他人谗言而不能施展才能的悲剧形象。
(二)美男子义经像
(3)玄宗皇帝の時ならば、楊貴妃とも謂ひつべし、漢の武帝の世なりせば、李夫人かとも疑はる。(巻2鏡の宿吉次が宿に強盗の入る事)
以上描写可以看出,源义经的容貌可以和杨贵妃、李夫人相提并论。但是在《平家物语》中有这样的描写:「九郎は色白うせいちいさきが、むかばのことにさしいでてしるかんなるぞ。」(觉一本「平家物語」巻第十一「鶏合 壇浦合戦」)。从《平家物语》中的描写可以得知,源义经虽是名将风采,但是其貌不扬。《义经记》中,作者在描写义经容貌时,引用了杨贵妃和李夫人,一方面可以看出对义经的美化之意;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作者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把义经塑造成美男子名将形象。
(三)流离又无力的义经像
(4)過は常の事、孔子のたはれと申す事候はずや。(巻5吉野法師判官を追ひかける奉る事)
弁庆吹嘘故意想越过险处,结果只剩下他自己没有越过去,最后掉到河里,被义经救上了上来。义经对说大话的弁庆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讽刺,反倒说起圣人孔子也经常犯错的事情,以此来挽回弁庆的面子。可以看出义经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武将,更是一个能够宽容家臣的人。即义经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5)大国の穆王は、壁に上がて天にあがる。昔の張博望は、浮木に登りて巨海を渡る。(巻5吉野法師判官を追ひかける奉る事)
作者在描写义经一行人逃脱吉野法师追捕时,引用了穆王和张博望的故事。穆王有上天的本领,张博望也有乘坐浮木就能渡过大海的能力。作品中的义经也是靠竹叶渡过了河。可以看出跟穆王和张博望这两个两个智慧勇气双全的人相比,义经在艰难险境中的表现也丝毫不逊色。此处的引用一方面突显出其智慧超群的武将形象;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为躲避追捕,不惜走险路的无力的义经像 。
(6)これやこの王昭君が、胡国の夷に具せられて下りけん心の内も今こそ思ひ知られたれ。(巻7判官北国落の事)
作者在描写义经被迫重回奥州时,用了王昭君下嫁到匈奴的故事。一方面叙述了义经的不幸处境和未知的未来;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对于其深切同情。
通過6例中国要素的考察可见,作者为了刻画源义经像,在多个地方引用了中国要素。其中(1)和(2)是表现名将军的一面。(3)是强调其美男子的一面。但可以看出作者的美化之意。(4)(5)(6)描写出了其流离无力的一面。所以,通过考察这6例中国要素,可以看出作者塑造出了名将军义经像和被美化的无力的义经像这一对比鲜明的双重的源义经形象,该双重形象的塑造与作品的主题“加强名将义经的悲剧性和对无力的义经的深深同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梶原正昭 編 『軍記文学研究叢書11曽我·義経記の世界』 汲古書院 1997.10.
[2]市古贞次 校注·译 《平家物语》 小学馆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