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艺美术教育可以说以鲜明的专业特点在教育界独树一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专业。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使之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各大高校争先盲目开设工艺美术或艺木设计专业,使之出现目前看似兴旺但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质量问题的局面。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布局;课程设置;师资建设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01-01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时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设立工艺美术系以来,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艺美术教育可以说以鲜明的专业特点在教育界独树一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专业。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工艺美术的教学方向基本趋向工艺美术的各个行业和与此相关的艺术、装饰与设计领域。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各种艺术思潮、艺术样式的出现与相互渗透,特别是在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冲击下,面对我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生活。产品消费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不得不改革工艺美术已延续三十年之久的教学模式。各工艺美术院校、系调整专业方向、其他综合院校、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立工业设计、装潢设计、染织设计、广告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专业,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相得益彰,在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特别是经济的调整与发展中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 师资结构的充实与调整
师资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师资的建设,即使是这个学科本身再有前途,也会影响它的发展与成长。近二十年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些学科如陶艺、漆艺、金工等专业并没有发扬光大,一些老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相继去逛,新一代教师并非安分地从事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使这一在国际上*一向的工艺学科黯然失色,而二十年成长发展较快的专业,如装黄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造型设计等专业,绝大部讲师资来源仍是艺术院校和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为主体,况且全国已有近300家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其师资水平可想而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它潜在的危机。今天看来,“艺十设计”各专业的发展。已从纯艺术的领风脱胎出来,它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的渗透,环境艺术专业如没有从事建筑设计、材料设计、制图等方面的师资;广告酒计如没河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师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如没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制图、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师资,我们上述的专业不就是纸上谈兵吗?这种局面与师资结构在我国大多数院校、系和专业中普遍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省。
二、艺术设计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一个学科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需要一种相对的规范和模式,但并不足以旧样式的继续。艺术设计学科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种标准首先是艺术设计学科生了存在的形象,更是孙立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完善的学科典型性形象。在这两点上,我们这个学科的确有些欠缺,尤其是非综合专业院校的渗入、使这个本来就不健全的学科,更显无序和混乱。笔者认为,要想使艺术设计专业趋向规范化发展就必须先则基什自己的专业形象。
专业基础课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它不仅仅是训练学生本学科的专业技能;而应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开拓性与创造性。就目前艺术设计学科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而言,大多是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诸如三大构成、图案、装饰画。摄影。超级写实、喷绘技法以及一 些其他技巧的训练,这些课程的设置显然能拓宽专业范围,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较少种益。笔者以为,专业基础理论的教育是促进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从创造性思维和观念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根本,同时重视专业设计基础的图案设计、形态创意、设计语意和专业课的设计管理、设计实践等方面知识培养,让学生参与应用设计实践,进入工作室。因而对本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调整与规范势在必行。
三、产学研一体化的具体实施
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性质是鲜明而表出的,它不同于纯艺术学科。作为高校的教师也应是全能型的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科研工作者,教师不担负教学任务不能尽到教师的责任,不从事科学研究,学术水平则很难提高,而教育的质量也可想而知;同时还应为社会服务,冲破单纯教授的模式,使教学成为与生产紧密相连的纽带,从而有效地把知识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最终目的。作为艺术设计学科它是与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其教学、科研功能自不必谈,而作为与生产相连,并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作用是与纯艺术一列具有个质区别的。从现了来看,有些艺术设计院校、系对社会的服务无从谈起,许各是在抱着纯艺术的教学模式不放,闭门造车,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也有的大多是纸上谈兵,对市场经济下和新的技术条件下的艺术设计置若罔闻,漠不关心;再有些艺术设计院校、系或教师个体,过于注重社会经营的参与,或者说是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学术研究、学科的长足发展也同样是十分不利的。对产学研的整体关注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任晋和职责。同时也是对学科发展和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保障。
四、改革艺术设计的高考招生模式
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纯艺术学,其培养目的、教学内容等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学生参加入学考试前的训练,以至高考的试题要求也就不能仿借纯艺术的模式,况且纯艺术考试的素描、色彩写生及默写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从事纯艺术专业的学生意在考察其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素质,而对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考察则并非以其审美造型能力为主,它更多注重的应是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建议院校招生科目也要经过专家论证,寻找出一条适合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有效途径,或增加设计思维、设计文案、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的测试,以便入校后进行设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高中学生文化素质低,而艺术类高考文化课分数要求低又转学艺术设计的学生不仅要有所控村,在高考录取时也要严格把关,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不能一味地扩大招生,鱼目混杂。为了将来的培养以及学生走上社会后的专业发展,在招生时宁缺勿滥,以保证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既为本学科也为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把好关口。只有长时期地坚持,扭转人们轻视文化课和以走“文转美”为捷径的观念,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利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而言之,措施和规范可以逐步完善,但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都要求我们对艺术设计这一学科的发展认真思考,只有按照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办事,才能使学科的建设走上正轨,从而真正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使之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布局;课程设置;师资建设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201-01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时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设立工艺美术系以来,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艺美术教育可以说以鲜明的专业特点在教育界独树一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艺术专业。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工艺美术的教学方向基本趋向工艺美术的各个行业和与此相关的艺术、装饰与设计领域。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各种艺术思潮、艺术样式的出现与相互渗透,特别是在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冲击下,面对我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生活。产品消费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不得不改革工艺美术已延续三十年之久的教学模式。各工艺美术院校、系调整专业方向、其他综合院校、工科院校也相继设立工业设计、装潢设计、染织设计、广告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专业,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相得益彰,在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特别是经济的调整与发展中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 师资结构的充实与调整
师资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师资的建设,即使是这个学科本身再有前途,也会影响它的发展与成长。近二十年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些学科如陶艺、漆艺、金工等专业并没有发扬光大,一些老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相继去逛,新一代教师并非安分地从事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使这一在国际上*一向的工艺学科黯然失色,而二十年成长发展较快的专业,如装黄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造型设计等专业,绝大部讲师资来源仍是艺术院校和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为主体,况且全国已有近300家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其师资水平可想而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它潜在的危机。今天看来,“艺十设计”各专业的发展。已从纯艺术的领风脱胎出来,它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的渗透,环境艺术专业如没有从事建筑设计、材料设计、制图等方面的师资;广告酒计如没河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师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如没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制图、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师资,我们上述的专业不就是纸上谈兵吗?这种局面与师资结构在我国大多数院校、系和专业中普遍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省。
二、艺术设计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一个学科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需要一种相对的规范和模式,但并不足以旧样式的继续。艺术设计学科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种标准首先是艺术设计学科生了存在的形象,更是孙立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完善的学科典型性形象。在这两点上,我们这个学科的确有些欠缺,尤其是非综合专业院校的渗入、使这个本来就不健全的学科,更显无序和混乱。笔者认为,要想使艺术设计专业趋向规范化发展就必须先则基什自己的专业形象。
专业基础课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它不仅仅是训练学生本学科的专业技能;而应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开拓性与创造性。就目前艺术设计学科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而言,大多是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诸如三大构成、图案、装饰画。摄影。超级写实、喷绘技法以及一 些其他技巧的训练,这些课程的设置显然能拓宽专业范围,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较少种益。笔者以为,专业基础理论的教育是促进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从创造性思维和观念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根本,同时重视专业设计基础的图案设计、形态创意、设计语意和专业课的设计管理、设计实践等方面知识培养,让学生参与应用设计实践,进入工作室。因而对本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调整与规范势在必行。
三、产学研一体化的具体实施
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性质是鲜明而表出的,它不同于纯艺术学科。作为高校的教师也应是全能型的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科研工作者,教师不担负教学任务不能尽到教师的责任,不从事科学研究,学术水平则很难提高,而教育的质量也可想而知;同时还应为社会服务,冲破单纯教授的模式,使教学成为与生产紧密相连的纽带,从而有效地把知识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最终目的。作为艺术设计学科它是与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其教学、科研功能自不必谈,而作为与生产相连,并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作用是与纯艺术一列具有个质区别的。从现了来看,有些艺术设计院校、系对社会的服务无从谈起,许各是在抱着纯艺术的教学模式不放,闭门造车,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也有的大多是纸上谈兵,对市场经济下和新的技术条件下的艺术设计置若罔闻,漠不关心;再有些艺术设计院校、系或教师个体,过于注重社会经营的参与,或者说是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学术研究、学科的长足发展也同样是十分不利的。对产学研的整体关注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任晋和职责。同时也是对学科发展和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保障。
四、改革艺术设计的高考招生模式
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纯艺术学,其培养目的、教学内容等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学生参加入学考试前的训练,以至高考的试题要求也就不能仿借纯艺术的模式,况且纯艺术考试的素描、色彩写生及默写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从事纯艺术专业的学生意在考察其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素质,而对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考察则并非以其审美造型能力为主,它更多注重的应是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建议院校招生科目也要经过专家论证,寻找出一条适合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有效途径,或增加设计思维、设计文案、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的测试,以便入校后进行设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高中学生文化素质低,而艺术类高考文化课分数要求低又转学艺术设计的学生不仅要有所控村,在高考录取时也要严格把关,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不能一味地扩大招生,鱼目混杂。为了将来的培养以及学生走上社会后的专业发展,在招生时宁缺勿滥,以保证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既为本学科也为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把好关口。只有长时期地坚持,扭转人们轻视文化课和以走“文转美”为捷径的观念,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利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而言之,措施和规范可以逐步完善,但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都要求我们对艺术设计这一学科的发展认真思考,只有按照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办事,才能使学科的建设走上正轨,从而真正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使之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