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消费者心理需求》等八本书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张仲梁
  
  如贤君的后记所言,书是奢侈品。而在我看来,贤君的书,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书是奢侈品。
  读一本好书,比拥有一件奢侈品更快乐!
  周六的下午,坐在窗前,手里是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策略总监,第55届嘎纳国际广告节评委余贤君博士新著的《激活消费者心理需求》。
  一种久违的快乐。
  快乐,是因为贤君告诉我,消费的世界其实奇妙无穷。
  为什么有炫耀性消费?贤君说,是因为从众效应和势利效应,炫耀性消费者既担心自己被认为是穷人,又希望自己被认为是富人。
  為什么消费中最为敏感的价格有时候并不敏感?贤君说,是因为消费者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消费者心中都有一本帐,这本帐是经济帐,也是心理帐。
  为什么不能期待奢侈品降价?贤君说,有一种消费心理,只买贵的。奢侈品所以奢侈品,在于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价格越高,越受青睐,一旦降价了,也就沦落了。
  古人讲,读书可以解惑。的确,因为这本书,以前的许多困惑,不再是困惑。
  读贤君的书,好像是在和他聊天。他说,在心理学中,有“韦伯一费希纳”定律,讲人的心理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我说,在经济学中,有类似的“边际效应递减”定律。
  我们正处在激活消费的关键时刻。当前,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消费的支撑,民众福祉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消费的牵引。
  激活消费,需要经济学家的智慧和行动。作为生产大国,我国居民消费的表现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这里有居民绝对收入水平增长偏慢、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居民“没钱可花”方面的原因;有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消费者预期受到制约,居民“有钱不敢花”方面的原因;还有消费信息不对称、消费安全缺乏保障,居民“有钱不好花”方面的原因。那么,应如何行动,才能让老百姓“有钱可花”、“有钱敢花”、“有钱好花”?
  回答这些问题,应该是经济学家的责任。
  激活消费,则需要心理学家的智慧和行动。需求是消费的起点,而消费者的需求,既有生理方面的需求,又有心理方面的需求。应该说,因为经济的发展,生理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已经很高,但遗憾的是,人们心理需求方面的满足并没有达到同样的高度,不然,为什么国人的幸福感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是越来越低了?
  钱多了,幸福少了,是谁偷走了中国人的幸福?如何才能提升中国人的幸福感?还有,如何拓展心理需求的空间,以促进消费的增长?这些,应该是心理学家的责任。
  如贤君的后记所言,书是奢侈品。而在我看来,贤君的书,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海底捞的盛世危机
  郑渝川
  
  海底捞长期激励员工高强度劳动付出的动力源泉,已有枯竭的态势唯有重新设计员工与企业利益的合理分配机制,才能重新点燃员工的激情。
  海底捞近几年就很有名,而《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的热销进一步促进了海底捞鼎鼎大名的流传,海底捞似乎成了一个神话。但前不久遭遇的“微博段子”却暴露了这个神话的漏洞。很明显,海底捞这种与经营规模不相符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了好处,却是企业自身无法掌控的。
  本书《海底捞能捞多久》开篇即提出了有关海底捞经营神话的三个悖论:第一,复制悖论,“为什么海底捞没有确立标准化的制度与流程,却能够复制成功”;第二,激情悖论,“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能够激情四溢、乐此不疲地去对待一份单调、繁琐、强度巨大的工作,甚至为了捍卫门店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第三,人治悖论,“为什么海底捞近乎奇迹般的成功能建立在广被诟病的人治基础之上,而和我们惯常认为的科学管理背道而驰?”
  通过对三大悖论的解答,书中还提出了有关海底捞更深刻的三方面经营经验。颇值得玩味的是,三方面经验也恰恰暴露出海底捞的突出问题。尽管这家企业的高层员工都在北大等名校攻读管理科学,但从企业应对恶搞式微博段子时的无能为力、对员工聚集百度贴吧等平台发表抱怨视而不见等方面来看,经验背后的问题并未被正视,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方面,海底捞向员工提供的后勤安排既然制度化、日常化,也就逐渐与员工预期持平,无法再带来惊喜,反而可能因为地区、分店管理人员的个别疏忽触发不满,更不会再因为享受到相比其他餐饮企业员工更好的后勤服务而始终甘愿高强度劳动付出。事实上,海底捞已有一些在职、离职员工就此在网络上提出强烈不满。更大的问题在于,海底捞早期做大扩张带来的草根员工、农村子弟快速晋升的神话,当今已经无法再现,示范案例的“成功无法复制”。长此以往,员工自然离心离德,对以往可以忍受的铁腕管理,也会表现出不配合。
  另一方面,海底捞服务方面的持续创新变得越来越难。顾客中回头客越来越多当然是件好事,但这也意味着以往可以带给顾客的惊喜服务,变成了常态化的项目,店员如果不主动提供,顾客还会主动索取,甚至就此闹出矛盾。
  按照《海底捞能捞多久》这本书的观点,海底捞式的人治化管理,已经将管理艺术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要实现企业掌门人张勇所提出宏大开店计划并长久平稳发展,必须在制度化管理和人治化管理中找到平衡,健全制度管理。海底捞还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曾长期激励员工高强度劳动付出的动力源泉,已有枯竭的态势(例如快速晋升无法实现、后勤服务不能带来惊喜),唯有重新设计员工与企业利益的合理分配机制,才能重新点燃员工的激情,继而保持海底捞纯粹真实的快乐服务这一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献
导致温州困境的原因,既有长期的金融体制方面的制度性残缺,也有金融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失衡,更有投机浮躁之风导致的实业萎靡。    10月9日晚上19时30分许,一架从美国出发的航班徐徐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备受公众关注的“跑路”老板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回来了。次日,胡福林从上海折回温州。  胡福林飞往美国的当天,市场传言:信泰集团由于所欠高利贷无法清偿,资金链断裂,债务总额可能高达20亿元,民间债务
期刊
对于特产资源,就是一个字“抢”!而品牌是抢占地域资源的正途。    地域名品是宝贵的稀缺资源,具有做大做强的优势基因。但是如何让地域名品走出地域,打出品牌,走向全国?福来总结出了三大法则:以品牌抢占资源,用产品设置屏障,靠渠道分出高低。    法则一:以品牌抢占资源    对于特产资源,就是一个字“抢”!而品牌是抢占地域资源的正途。  首先,要出于地域高于地域,以自有品牌占据品类。“东北大米”、“
期刊
纵观华为的组织结构、营销战术、内部控制,无不源自由核心技术能力奠定的基调。    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模式转变,呈现“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华为抓住了这个潮流,并在其中屡次转型成功:    一、依托核心技术布局业务    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每年投入达营业额的10%以上,87000名员工中的43%从事研发工作。虽然华为研发人员的待遇
期刊
從历史的荣光中回归现实,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要重振品牌的古井贡,又如何激活这些优质的历史资源?    中国白酒市场竞争激烈,据悉,目前中国白酒市场有3700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30000多个大大小小的白酒品牌林立,竞争呈现白热化。其中,以泸州、绵竹、宜宾为代表的“川酒板块”,以贵州仁怀茅台镇为代表的“黔酒板块”,以江苏“三沟一河”,以安徽“古井贡”为代表的“淮河名酒带”以及山西“杏花村”为代表的“清
期刊
免费,这个市场中最有力的杠杆,必然可以撬动挡在消费洪流前面的巨石。    免费营销模式最成功和最初形成盈利模式的是在互联网领域,网络上的商家通过免费服务了浏览者的同时也获得了很高的收益,比如,现在互联网上可以下载到几万款软件,很多优秀的软件累计的载次数可能超过千万次,但是付费使用软件的用户只占所有使用用户的0.5%,或更低,但是即使这样,提供商也可以依靠这0.5%的付费用户获得丰厚的利润,同时使1
期刊
在并购市场肆意挥舞着支票簿的惠普终于要面对消化难题,曾经缔造了“蛇吞象”神话的惠普在一片质疑声中仍然完成着一桩桩看似闹剧的疯狂收购。惠普总是走在通过收购来壮大惠普的道路上,总是妄图买下下一个大事件或者别人的市场,就像一个膨胀的气球,直到爆炸之前,并不知道自己的容量到底有多少。  有评论家尖刻地指出:“惠普可谓是目前美国企业错误的集大成者——愚蠢,缺乏创新,过度膨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领导。”  无论
期刊
最优秀的领导者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一个共同的愿景,而不是去推销自己对世界的稀奇古怪的看法。    制定共同的愿景    在许多领导力开发者(当然也包括我们)的鼓励下,领导者逐渐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只要人们期望他们有前瞻性,他们就要独自一人走进荒无人烟的地方或者爬上某座高山的山顶,盘腿打坐等待神示,然后向世人宣布他们所感知的一切。领导者一直认为这样的愿景很重要,而且既然是属于他们的愿景,他们就必须
期刊
迄今为止中国大多数的成功例子都是对西方的模仿。而创新多数来自于商业模式。    中国还没有能够威胁硅谷统治地位的普及的技术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情况会一直这样下去。  中国的技术能力在达到下一个高度之前所缺乏的是鼓励创新思维的教育体制,企业家们在失败后重新尝试的意愿,有西方经验的成熟经理人人才库,以及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更大的尊重。  现在中国已经拥有的是,积极进取的本地企业家新近找到的自信,成功的连续
期刊
拖欠工资这事有一回就会有第二回,只要资金一紧张老板就会用拖欠员工工资来缓解,结果员工对公司和老板的信任荡然无存。    别看老板表面“威风”,要当好“老板”,还真是一门技术活儿。尤其是对于创业阶段的“老板”而言,总觉得创业要紧,于是疏忽管理。当公司渐渐发展起来时,管理上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开始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了。还是那句老话,本人的经验,希望能给你带去点借鉴。    9 按时发工资    其实这一条
期刊
炒作,营销界亦称“事件营销”,它以四两拨千斤之效能让企业小成本做出大传播,也能在信息传播过剩和媒体多元化造成的信息干扰下迅速抓住公众的“眼球”,提供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尽管近年来炒作受更多企业欢迎,但炒作是“有毒”的,为什么有的品牌能炒红有的品牌却不能?为什么有的品牌炒出名了却不能转化为销售拉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