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仅因为曾经与王菲有过一段婚姻,离婚多年后还免不了被人拿出来评头论足,而且总会被冠以“邋遢”、“落魄”、“潦倒”之类的贬义词。这实际上对窦唯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儿,但他似乎对此毫不在意,既不做回应更不予以解释,于是很多人都说窦唯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生活中比谁都体面和有人情味
窦唯老是被抓拍,坐地铁被抓拍、吃碗面被抓拍、骑个小电动车也被抓拍……而且每次被抓拍后总有人出言不逊用类似“才华换不来生活的体面”之类的话作为点评。
实际上,说这话的人,既不了解窦唯的才华,更不懂得生活的体面。生活中的窦唯,的的确确比谁都体面和有人情味。
窦唯其实比谁都爱干净,家里一尘不染。他是个喜欢在家做清洁和整理工作的男人。他虽然出门时不修边幅,却又见不得自己家里乱七八糟。所以,他每天都会耐耐烦烦做个细致的家庭卫生,非得把每个犄角旮旯都收拾得一尘不染方才满意。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按照他自己心里的编号顺序摆放,朋友去了想拿本什么书,他甚至可以直接报出书柜第几排第几本,一拿一个准儿。
至于他喜爱的那些唱片,从最早的黑胶唱片到后来的CD,也都按照自己心里的使用习惯排列得整整齐齐,基本上不需要用眼睛去挑选,手指从上边拂过去,然后信手抽出来就是正想听的那一张。
窦唯一直呆在自己住了多年的四合院里,院里除了他还有另外两家,他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居家格局。他有很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晚上12点以前睡觉,早上7点起床。没有熬夜的爱好,早上起来了拿一把笤帚刷刷刷地去扫扫院子里的落叶杂物,像一个退休的大爷一般宁静而祥和。
沿着院子围墙边一溜儿摆开的是窦唯养的各种植物。他觉得栽花种草是一种能让自己内心安宁下来的好方式。窦唯不算是种植能手,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更迭很是频繁。肥施多了枯萎了、水浇多了烂根了……养废了的花花草草只能可惜地刨出来换掉。但慢慢养出经验后,他往花市跑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而且自己还能分芽移盆,把个院子变得越来越生机盎然。
窦唯最得意的是,他把一株昙花种得开花了。在即将开花的那天晚上,他还特意约了几个特别铁的朋友来家欣赏。几个好友围茶几而坐,茶几中央赫然摆着一盆昙花,窦唯忙前忙后地伺候着。客人们基本上都抽烟,窦唯就一个劲儿给人换烟灰缸,把扔了没几个烟头的烟灰缸倒掉,再用水洗干净,外边擦干净后里边再给润上水,然后隔不了一会儿再重复一次……像个有洁癖的强迫症患者似的无休无止。
一开始还有朋友觉得这样过意不去,但慢慢熟了,就都习惯这样被窦唯伺候了。而且也都会认定窦唯就是这样一个特别随和、儒雅且有修养的人。像北京人老爱说的那种脏话,窦唯很少说,即便是忍不住要说了,也一定会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跟朋友相处的时候,他很少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即便是大伙儿要做什么他其实并不喜欢的事儿,他也不多说什么,跟着就去了。比方有朋友爱吃辣,但窦唯不吃辣,最后决定去吃火锅,他也去,陪着大家坐着,在那儿看着,给自己点一碗米饭,就吃白饭。
找不到人玩的时候跟自己玩
窦唯也有喜欢跟人一起玩的项目,比方足球。他曾经是一个足球队的43号球员,在踢球的时候,他总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而且窦唯踢球技术特色还很鲜明,他有体格儿,虽然跑得不快,但是会卡位,还经常用大光脑袋扛,表现相当不错。
不过,这支足球队原本是个自发团体,结果后来经过一番运作注册之后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于是慢慢就带了点儿商业色彩。窦唯觉得踢足球是个爱好,跟钱扯上关系就没啥意思了。一次多喝了两杯后就把队里的队友挨个儿数落了一遍,得罪人之后就彻底离开了那个球队。
但他还是想踢球怎么办呢?索性就自己找了几个朋友组了个足球队,起了个名字叫“不一定”。队如其名,啥时候训练不一定,啥时候踢球不一定,啥时候聚会不一定……最后变成了啥时候解散也不一定。但窦唯觉得这个不一定球队很好玩,正因为有了种种不一定因素,所以好不容易能凑在一起踢球的时候这机会就显得格外难得,大伙儿也都格外投入。无论是在球场上还是踢球之后的饭桌上,所有人都开开心心乐滋滋的。纯粹是为了高兴才聚在一起,他觉得这就挺好。
找不到人玩的时候怎么办呢?窦唯就跟自己玩。必须承认,窦唯是个很善于享受一个人时光的人。他是个对传统文化特别着迷的人,古诗古文乃至古乐他都特别喜欢,所以他把家里布置得特别古色古香,都是那种很有年代感的中式家具,很有点像故宫里的房间。
一个人的时候窦唯喜欢画画,经常抱个画板出去写生。油画、水粉都很有功底,尤其是素描特别棒。有段时间窦唯特别想自个儿呆着的时候,跑到京郊一个山脚下,画了一整套的《封神演义》连环画,而且还画得特别精致,一个做出版的朋友看了后直呼这已经是可以直接出版的水平了。
越画越来劲儿的结果是,窦唯专门买回来一本厚厚的空白画册,有朋友来造访进门得先给他当模特,让他往画册上画一张素描。结果没多久这本画册就画满了,后来传出一说法——能让窦唯当朋友的,先得上他家的画册,颇有点唐朝凌烟阁画像的荣耀感。
有一阵儿他特别沉迷看线装古籍,那种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版式而且没有句读标点的。那样的书必须沉下心来慢慢咀嚼品味,相比起当下读图时代的快餐式阅读,窦唯觉得看看古書更能让人心平气和——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古文书籍里没有废话,每个字都出现得恰到好处,这种“字字珠玑”的阅读感受,是现当代书籍所不具备的。 为人最大的体面是什么
心情特别恬淡的时候,窦唯会在家弹弹自己收藏的古琴。不一定对着琴谱循规蹈矩地弹,多半随心随性信手弹奏,这样弹出来的曲子不一定特别好听,但是他觉得弹琴要的是心理上的那种投入与满足感,至于弹奏的效果嘛,自己又不是靠这个卖艺挣钱,当然效果就不予考虑了。
活着当然也需要开销,对于挣钱,窦唯也不抵触,但绝对不热衷。他组了个小乐队,每个星期去酒吧即兴演出,一晚上低的时候也就200块收入,稍微商业一点的,能拿到1000多。
这个乐队有了点名气后,每年还能出两张专辑,不用进专业的录音棚,就是即兴演出的时候录音,版权费算下来一张窦唯能拿10万左右。一年下来,到手能有30万的样子,还不如当下的流行歌手商演唱一首歌拿得多。这种层次的收入没办法让窦唯富得流油,但窦唯觉得这已经完全足够他应付日常开销了。
他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就爱一口炸酱面,一年到头吃都不觉得腻口,偶尔喝两口二锅头,但是多数时间还是喝茶,也没啥太多讲究,不是陈茶就能入口。也没有购物的爱好,10年前的衣服而今能穿得了的依然穿着,顶多寻摸点儿土布找裁缝师傅做几套家居服穿着玩玩。洗理费用慢慢都省了,也不经常去理发了,头发长点后直接扎个丸子头,别的艺人扎丸子头显得时尚,窦唯扎个丸子头乍看上去像个道士。
有时候会有朋友问他,明明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加富贵荣华,为啥非让自己活得这么朴素。窦唯的回答是:他尽量找一种顺乎自己心意的合情合理的生活方式。他觉得名利这种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影响,追逐名利可能就会被名利控制,就像买大房子,表面上看住得更舒服了,别人也羡慕,但全部生活的目的就变成了挣钱交月供,这样就很难说是在享受房子还是被房子控制。窦唯说自己其实很羡慕古时的先贤,他们的生活可能非常平淡,一切也不是那么光辉灿烂,但却有一份从容和自在。
窦唯是个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烈的人,偏偏他身上又有太多八卦可挖,所以他力图寻求的那份清净总是被打破。对于那些无中生有的八卦,他起先也很愤怒,但日子久了,他也就习惯了,对于那些不友善的人选择无视。
对于有些不友好的风言风语,窦唯只回八个字——清浊自甚,神灵明鉴。要说体面,他觉得这种态度才是为人最大的体面。一个人,当外界不能理解他的生活,却并不以愤怒的姿态回击,也不用多余的言辞辩解,这才说明对自己的内心有十足的认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有十足的认可。一个人活着,不需要去跟全世界解释,只要能跟自己解释得过去就行了。
窦唯很喜欢庄子《逍遥游》里的一句话: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他觉得做到这种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把标准立在心中,这才是抵达了内心通达圆润的逍遥之境,或者说,这才是一种体面。
窦唯说过这么一句话:最难熬的是清净。他自己也在为了这份清净熬着,不是煎熬,而是熬制。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面对繁华背身离开,但从窦唯在街边坦然吃面的姿态里,我们多少能学得一份“自鉴清浊”。他不急着向世界诉说什么,也不需要向世界解释什么,慢慢去熬属于自己的那颗心,熬出自己的判斷和标准,并贯彻在行动中——或许,唯有这样,窦唯才守住了自己心里的那份真!
生活中比谁都体面和有人情味
窦唯老是被抓拍,坐地铁被抓拍、吃碗面被抓拍、骑个小电动车也被抓拍……而且每次被抓拍后总有人出言不逊用类似“才华换不来生活的体面”之类的话作为点评。
实际上,说这话的人,既不了解窦唯的才华,更不懂得生活的体面。生活中的窦唯,的的确确比谁都体面和有人情味。
窦唯其实比谁都爱干净,家里一尘不染。他是个喜欢在家做清洁和整理工作的男人。他虽然出门时不修边幅,却又见不得自己家里乱七八糟。所以,他每天都会耐耐烦烦做个细致的家庭卫生,非得把每个犄角旮旯都收拾得一尘不染方才满意。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按照他自己心里的编号顺序摆放,朋友去了想拿本什么书,他甚至可以直接报出书柜第几排第几本,一拿一个准儿。
至于他喜爱的那些唱片,从最早的黑胶唱片到后来的CD,也都按照自己心里的使用习惯排列得整整齐齐,基本上不需要用眼睛去挑选,手指从上边拂过去,然后信手抽出来就是正想听的那一张。
窦唯一直呆在自己住了多年的四合院里,院里除了他还有另外两家,他似乎也习惯了这种居家格局。他有很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晚上12点以前睡觉,早上7点起床。没有熬夜的爱好,早上起来了拿一把笤帚刷刷刷地去扫扫院子里的落叶杂物,像一个退休的大爷一般宁静而祥和。
沿着院子围墙边一溜儿摆开的是窦唯养的各种植物。他觉得栽花种草是一种能让自己内心安宁下来的好方式。窦唯不算是种植能手,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更迭很是频繁。肥施多了枯萎了、水浇多了烂根了……养废了的花花草草只能可惜地刨出来换掉。但慢慢养出经验后,他往花市跑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而且自己还能分芽移盆,把个院子变得越来越生机盎然。
窦唯最得意的是,他把一株昙花种得开花了。在即将开花的那天晚上,他还特意约了几个特别铁的朋友来家欣赏。几个好友围茶几而坐,茶几中央赫然摆着一盆昙花,窦唯忙前忙后地伺候着。客人们基本上都抽烟,窦唯就一个劲儿给人换烟灰缸,把扔了没几个烟头的烟灰缸倒掉,再用水洗干净,外边擦干净后里边再给润上水,然后隔不了一会儿再重复一次……像个有洁癖的强迫症患者似的无休无止。
一开始还有朋友觉得这样过意不去,但慢慢熟了,就都习惯这样被窦唯伺候了。而且也都会认定窦唯就是这样一个特别随和、儒雅且有修养的人。像北京人老爱说的那种脏话,窦唯很少说,即便是忍不住要说了,也一定会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跟朋友相处的时候,他很少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即便是大伙儿要做什么他其实并不喜欢的事儿,他也不多说什么,跟着就去了。比方有朋友爱吃辣,但窦唯不吃辣,最后决定去吃火锅,他也去,陪着大家坐着,在那儿看着,给自己点一碗米饭,就吃白饭。
找不到人玩的时候跟自己玩
窦唯也有喜欢跟人一起玩的项目,比方足球。他曾经是一个足球队的43号球员,在踢球的时候,他总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而且窦唯踢球技术特色还很鲜明,他有体格儿,虽然跑得不快,但是会卡位,还经常用大光脑袋扛,表现相当不错。
不过,这支足球队原本是个自发团体,结果后来经过一番运作注册之后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于是慢慢就带了点儿商业色彩。窦唯觉得踢足球是个爱好,跟钱扯上关系就没啥意思了。一次多喝了两杯后就把队里的队友挨个儿数落了一遍,得罪人之后就彻底离开了那个球队。
但他还是想踢球怎么办呢?索性就自己找了几个朋友组了个足球队,起了个名字叫“不一定”。队如其名,啥时候训练不一定,啥时候踢球不一定,啥时候聚会不一定……最后变成了啥时候解散也不一定。但窦唯觉得这个不一定球队很好玩,正因为有了种种不一定因素,所以好不容易能凑在一起踢球的时候这机会就显得格外难得,大伙儿也都格外投入。无论是在球场上还是踢球之后的饭桌上,所有人都开开心心乐滋滋的。纯粹是为了高兴才聚在一起,他觉得这就挺好。
找不到人玩的时候怎么办呢?窦唯就跟自己玩。必须承认,窦唯是个很善于享受一个人时光的人。他是个对传统文化特别着迷的人,古诗古文乃至古乐他都特别喜欢,所以他把家里布置得特别古色古香,都是那种很有年代感的中式家具,很有点像故宫里的房间。
一个人的时候窦唯喜欢画画,经常抱个画板出去写生。油画、水粉都很有功底,尤其是素描特别棒。有段时间窦唯特别想自个儿呆着的时候,跑到京郊一个山脚下,画了一整套的《封神演义》连环画,而且还画得特别精致,一个做出版的朋友看了后直呼这已经是可以直接出版的水平了。
越画越来劲儿的结果是,窦唯专门买回来一本厚厚的空白画册,有朋友来造访进门得先给他当模特,让他往画册上画一张素描。结果没多久这本画册就画满了,后来传出一说法——能让窦唯当朋友的,先得上他家的画册,颇有点唐朝凌烟阁画像的荣耀感。
有一阵儿他特别沉迷看线装古籍,那种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版式而且没有句读标点的。那样的书必须沉下心来慢慢咀嚼品味,相比起当下读图时代的快餐式阅读,窦唯觉得看看古書更能让人心平气和——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古文书籍里没有废话,每个字都出现得恰到好处,这种“字字珠玑”的阅读感受,是现当代书籍所不具备的。 为人最大的体面是什么
心情特别恬淡的时候,窦唯会在家弹弹自己收藏的古琴。不一定对着琴谱循规蹈矩地弹,多半随心随性信手弹奏,这样弹出来的曲子不一定特别好听,但是他觉得弹琴要的是心理上的那种投入与满足感,至于弹奏的效果嘛,自己又不是靠这个卖艺挣钱,当然效果就不予考虑了。
活着当然也需要开销,对于挣钱,窦唯也不抵触,但绝对不热衷。他组了个小乐队,每个星期去酒吧即兴演出,一晚上低的时候也就200块收入,稍微商业一点的,能拿到1000多。
这个乐队有了点名气后,每年还能出两张专辑,不用进专业的录音棚,就是即兴演出的时候录音,版权费算下来一张窦唯能拿10万左右。一年下来,到手能有30万的样子,还不如当下的流行歌手商演唱一首歌拿得多。这种层次的收入没办法让窦唯富得流油,但窦唯觉得这已经完全足够他应付日常开销了。
他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就爱一口炸酱面,一年到头吃都不觉得腻口,偶尔喝两口二锅头,但是多数时间还是喝茶,也没啥太多讲究,不是陈茶就能入口。也没有购物的爱好,10年前的衣服而今能穿得了的依然穿着,顶多寻摸点儿土布找裁缝师傅做几套家居服穿着玩玩。洗理费用慢慢都省了,也不经常去理发了,头发长点后直接扎个丸子头,别的艺人扎丸子头显得时尚,窦唯扎个丸子头乍看上去像个道士。
有时候会有朋友问他,明明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加富贵荣华,为啥非让自己活得这么朴素。窦唯的回答是:他尽量找一种顺乎自己心意的合情合理的生活方式。他觉得名利这种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影响,追逐名利可能就会被名利控制,就像买大房子,表面上看住得更舒服了,别人也羡慕,但全部生活的目的就变成了挣钱交月供,这样就很难说是在享受房子还是被房子控制。窦唯说自己其实很羡慕古时的先贤,他们的生活可能非常平淡,一切也不是那么光辉灿烂,但却有一份从容和自在。
窦唯是个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烈的人,偏偏他身上又有太多八卦可挖,所以他力图寻求的那份清净总是被打破。对于那些无中生有的八卦,他起先也很愤怒,但日子久了,他也就习惯了,对于那些不友善的人选择无视。
对于有些不友好的风言风语,窦唯只回八个字——清浊自甚,神灵明鉴。要说体面,他觉得这种态度才是为人最大的体面。一个人,当外界不能理解他的生活,却并不以愤怒的姿态回击,也不用多余的言辞辩解,这才说明对自己的内心有十足的认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有十足的认可。一个人活着,不需要去跟全世界解释,只要能跟自己解释得过去就行了。
窦唯很喜欢庄子《逍遥游》里的一句话: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他觉得做到这种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把标准立在心中,这才是抵达了内心通达圆润的逍遥之境,或者说,这才是一种体面。
窦唯说过这么一句话:最难熬的是清净。他自己也在为了这份清净熬着,不是煎熬,而是熬制。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那样面对繁华背身离开,但从窦唯在街边坦然吃面的姿态里,我们多少能学得一份“自鉴清浊”。他不急着向世界诉说什么,也不需要向世界解释什么,慢慢去熬属于自己的那颗心,熬出自己的判斷和标准,并贯彻在行动中——或许,唯有这样,窦唯才守住了自己心里的那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