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式”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编制成各种问题,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现行中学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提问技巧,把琐碎、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主要内容,引领课堂教学呢?在运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时,又应注意哪些艺术技巧和方式呢?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的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可以直接有效地观察到学生的课堂反应,了解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启发,或追问,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问题教学也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更深入的思维,使每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体会生动有趣的生物世界,激励学生积极探究生物学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好生物学的信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艺术性,才能活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1、生物世界、生活现象形成问题情境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生物世界,蕴涵着研究生物学的丰富素材,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个解不开的“谜”。这些“谜”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奥秘,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体验生物世界的神奇。
在走进生物与生物圈的探究中,对于初一的学生虽然对于周围的生物并不陌生,但刚开始系统的接触生物学,对他们来说生物现象还是较为陌生和神秘的,本单元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学生对生物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层层设疑,巧妙提问引领学生去探究生物的奥秘。在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的视频,在学生惊讶于大自然的美妙时,出示问题: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生物,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你是怎样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生物的?学生:回答我们观察出来他们的特征不同。通过问题过渡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进一步探究:通过视频你体会到什么是生物呢?生物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具有生命的呢?体会我们人类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走入了本节的学习与探究。
2、发挥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形成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往往带给学生的是惊奇、兴奋和不解,促使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结合现象进行思考。从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内部结构,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进入生物与细胞的学习,有部分学生感觉到了困难,学生要用细胞的概念去学习、体会生物体,因此本主题教师必须通过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了、巧妙的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细胞世界。实践证明,演示实验的素材十分丰富,媒体的辅助功能非常强大,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佳途径。
二 、问题设计的艺术性
1.课前诊断预设、目的明确问题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前就应精心设计好,包括设计好问题及标準解答方案。问题要始终围绕课堂教学中心,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来问。难点问题可以设计系列问题、辅助问题,要注意内在的逻辑联系。
2.以问题为主线,活化课堂教学内容“问题式教学”,即教材的知识点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9世纪前人们认为细菌是如何而来的?(4)是谁验证了细菌的由来?他是怎样验证的?这种方法在今天的验证? 同学们在探究性问题的引导下,各抒己见,思路逐渐被打开,结合教材自主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学习与探究。经过训练同学们兴趣大大提高,渐渐的他们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了。很明显,教师所提的四个问题层层深入:第一个问题着重于对旧知的回忆;第二个问题着重于引出新知,进入新课;第三个问题着重于知识延伸能力、深入思维,,第四个问题着重于对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整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提升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完成的,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设置问题新颖,富有悬念、启发性强
设置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其次,问法要新颖,角度要多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 选择的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探究欲望,才能保持课堂活动的注意力。以学习“蚯蚓”一部分时设计问题:你看见过蚯蚓吗?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一场大雨过后,蚯蚓往往钻出了地面?这些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而且产生各种猜想,激发探究欲望。即使是我们通常在上课时要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也要讲究提问的启发性,如在陆地生活的动物这一节时,如果老师这样问:“陆地生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往往是将笔记上的概念重复一遍,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特点,不如我们将问题改成:“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屏幕上的图片,每种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让自己适应了陆地的生活?”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学生的回答,来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然后再次强调适应陆地生活的个系统和器官。本节课中,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富有启发性,即使是复习以前的知识。
(2)问题设置应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选择的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置合适的“脚手架”,方便新旧知识和技能建构,帮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当你仰望蓝天上高飞的鸟儿,你是否会想如果我能分该有多好,是不是有翅膀就能飞呢?”纸飞机也有翅膀为什么却飞不远?这个问题由于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鸟能飞行,能飞的很远更为好奇,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3)问题设置应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方便组织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如:“动物的运动”中设置问题:你感觉一下我们的哪些部位能运动?动物的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运动的?这样的问题有利帮助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从外观到内部结构的认识。
(4)设置问题应考虑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同一个班级内,分层教学仍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实践与探究的,因此,选择问题时不但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应考虑帮助学有余力的同学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或创新思维能力。如:例演示实验“鱼在水中呼吸”,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后,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生物学课程标准[2]: 生物学教学[3]: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4]: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5]: 王芳宇. 生物新课程教学论[M]
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提问技巧,把琐碎、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主要内容,引领课堂教学呢?在运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时,又应注意哪些艺术技巧和方式呢?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常用且必不可少的、最重要、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的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可以直接有效地观察到学生的课堂反应,了解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启发,或追问,纠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问题教学也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更深入的思维,使每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体会生动有趣的生物世界,激励学生积极探究生物学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好生物学的信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艺术性,才能活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1、生物世界、生活现象形成问题情境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生物世界,蕴涵着研究生物学的丰富素材,对学生而言是一个个解不开的“谜”。这些“谜”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奥秘,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体验生物世界的神奇。
在走进生物与生物圈的探究中,对于初一的学生虽然对于周围的生物并不陌生,但刚开始系统的接触生物学,对他们来说生物现象还是较为陌生和神秘的,本单元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学生对生物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层层设疑,巧妙提问引领学生去探究生物的奥秘。在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的视频,在学生惊讶于大自然的美妙时,出示问题: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生物,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你是怎样区分出两种不同的生物的?学生:回答我们观察出来他们的特征不同。通过问题过渡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进一步探究:通过视频你体会到什么是生物呢?生物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具有生命的呢?体会我们人类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走入了本节的学习与探究。
2、发挥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形成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往往带给学生的是惊奇、兴奋和不解,促使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结合现象进行思考。从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内部结构,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进入生物与细胞的学习,有部分学生感觉到了困难,学生要用细胞的概念去学习、体会生物体,因此本主题教师必须通过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了、巧妙的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细胞世界。实践证明,演示实验的素材十分丰富,媒体的辅助功能非常强大,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佳途径。
二 、问题设计的艺术性
1.课前诊断预设、目的明确问题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前就应精心设计好,包括设计好问题及标準解答方案。问题要始终围绕课堂教学中心,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来问。难点问题可以设计系列问题、辅助问题,要注意内在的逻辑联系。
2.以问题为主线,活化课堂教学内容“问题式教学”,即教材的知识点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9世纪前人们认为细菌是如何而来的?(4)是谁验证了细菌的由来?他是怎样验证的?这种方法在今天的验证? 同学们在探究性问题的引导下,各抒己见,思路逐渐被打开,结合教材自主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学习与探究。经过训练同学们兴趣大大提高,渐渐的他们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了。很明显,教师所提的四个问题层层深入:第一个问题着重于对旧知的回忆;第二个问题着重于引出新知,进入新课;第三个问题着重于知识延伸能力、深入思维,,第四个问题着重于对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整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提升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完成的,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设置问题新颖,富有悬念、启发性强
设置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其次,问法要新颖,角度要多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 选择的问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探究欲望,才能保持课堂活动的注意力。以学习“蚯蚓”一部分时设计问题:你看见过蚯蚓吗?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一场大雨过后,蚯蚓往往钻出了地面?这些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而且产生各种猜想,激发探究欲望。即使是我们通常在上课时要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也要讲究提问的启发性,如在陆地生活的动物这一节时,如果老师这样问:“陆地生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往往是将笔记上的概念重复一遍,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特点,不如我们将问题改成:“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屏幕上的图片,每种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让自己适应了陆地的生活?”那么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幻灯片,学生的回答,来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然后再次强调适应陆地生活的个系统和器官。本节课中,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效的、富有启发性,即使是复习以前的知识。
(2)问题设置应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选择的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置合适的“脚手架”,方便新旧知识和技能建构,帮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当你仰望蓝天上高飞的鸟儿,你是否会想如果我能分该有多好,是不是有翅膀就能飞呢?”纸飞机也有翅膀为什么却飞不远?这个问题由于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鸟能飞行,能飞的很远更为好奇,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3)问题设置应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方便组织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如:“动物的运动”中设置问题:你感觉一下我们的哪些部位能运动?动物的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运动的?这样的问题有利帮助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从外观到内部结构的认识。
(4)设置问题应考虑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同一个班级内,分层教学仍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实践与探究的,因此,选择问题时不但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应考虑帮助学有余力的同学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或创新思维能力。如:例演示实验“鱼在水中呼吸”,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后,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生物学课程标准[2]: 生物学教学[3]: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4]: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5]: 王芳宇. 生物新课程教学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