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学生内心充满了对先生的深深敬仰。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学习领悟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我给学生补充了闻一多的作品《最后一次演讲》《发现》和《一句话》。因为这是拓展训练,“领悟应该比理性的分析更为重要”,所以我给这节课定的目标是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文章意蕴。
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上午,在一班,我范读《最后一次演讲》的片段时,学生神情庄重,当他们自选片段朗诵时,大家积极踊跃、群情激昂,以前羞于表达的站起来了,几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生也举起了手,而他们的表现更让我刮目相看。我被他们澎湃的激情打动了。整个课堂我们体验这参与、交流与思考的快乐。下课后,我有一种痛快淋漓之感,问学生的感受,他们也说这样的课不累,思考也快乐。然而下午,在二班情况却截然相反。我范读《最后一次讲演》的时候,学生像一个个冷静的看客,甚至有个学生在窃笑。轮到他们朗读,结果可想而知,根本读不出感情。对补充的两首诗的理解则是漫无边际地猜,平时课堂的活跃劲不知跑哪里去了,只有我自己在唱独角戏,于是我的耐心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怒火则像“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终于克制不住自己,批评了他们一顿,可是反而课堂更加沉闷。
是因为什么让教学效果如此悬殊?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
首先,语文课堂应以“情”激“情”,“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他们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但是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做火把点燃学生的激情。一班同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激情表现,在于课前老师充分激起了他们对演讲的兴趣。当时学生正要举行“敬业奉献”的演讲比赛。而我是参赛选手之一,这节课的前一节课,我曾投入地给一班同学演讲了一遍。当时激情的演讲感染了他们,他们的眼中露出了沉醉的表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的种子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一班整堂课教师调动了学生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在诵读中又深化了这种情感。而在二班,因为我嗓子不好,推迟了我的演讲示范。学生对演讲缺少感性认识,内心没有学习热情。范读《最后一次演讲》的时候,学生的窃笑直接影响了我的情绪、我不像在一班时那样投入,所以学生的“情”何从调动?
其次,课堂环节间的衔接铺垫会直接影响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一班授课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然后介绍了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前后的遭遇,以及李公仆先生遇害等社会背景,再一次印证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学生再次被先生的高贵灵魂打动。这样充分做好了进入文章前审美沟通的准备,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景,此时,听到我的激情演讲学生自然情绪激昂。而在二班,因为查作业占用了一些时间,仅用了五分钟简略地介绍了背景,所以在进入文章前缺少情感投入,学生难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难怪有些学生窃笑了。
最后,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这两节课来说,课前我对两个班的期盼值就不同。一班是第一节课,因为有些文章有些难,我对他们的期盼值不高,一旦他们表现稍好,就更加赞扬,这就更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在二班上课时,一班的表现无形当中让我对二班学生期盼值偏高,一旦他们表现不符合我的想象,我便对他们失去了耐心,再加上,下午第一节学生思维本来迟钝些,我没有理解他们,耐心引导,反而加以批评,这就更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全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赞可夫说“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 一条就是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分钟,想一想你是老师”。所以,课堂上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充分理解、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
通过一翻思考,我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只有当我们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一节课时,我们才能触摸到课堂的‘温度’,感受到课堂的诗意与真实。”这样,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任波,教师,现居山东胶州。
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上午,在一班,我范读《最后一次演讲》的片段时,学生神情庄重,当他们自选片段朗诵时,大家积极踊跃、群情激昂,以前羞于表达的站起来了,几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生也举起了手,而他们的表现更让我刮目相看。我被他们澎湃的激情打动了。整个课堂我们体验这参与、交流与思考的快乐。下课后,我有一种痛快淋漓之感,问学生的感受,他们也说这样的课不累,思考也快乐。然而下午,在二班情况却截然相反。我范读《最后一次讲演》的时候,学生像一个个冷静的看客,甚至有个学生在窃笑。轮到他们朗读,结果可想而知,根本读不出感情。对补充的两首诗的理解则是漫无边际地猜,平时课堂的活跃劲不知跑哪里去了,只有我自己在唱独角戏,于是我的耐心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怒火则像“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终于克制不住自己,批评了他们一顿,可是反而课堂更加沉闷。
是因为什么让教学效果如此悬殊?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
首先,语文课堂应以“情”激“情”,“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他们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但是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做火把点燃学生的激情。一班同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激情表现,在于课前老师充分激起了他们对演讲的兴趣。当时学生正要举行“敬业奉献”的演讲比赛。而我是参赛选手之一,这节课的前一节课,我曾投入地给一班同学演讲了一遍。当时激情的演讲感染了他们,他们的眼中露出了沉醉的表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的种子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一班整堂课教师调动了学生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在诵读中又深化了这种情感。而在二班,因为我嗓子不好,推迟了我的演讲示范。学生对演讲缺少感性认识,内心没有学习热情。范读《最后一次演讲》的时候,学生的窃笑直接影响了我的情绪、我不像在一班时那样投入,所以学生的“情”何从调动?
其次,课堂环节间的衔接铺垫会直接影响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一班授课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然后介绍了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前后的遭遇,以及李公仆先生遇害等社会背景,再一次印证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学生再次被先生的高贵灵魂打动。这样充分做好了进入文章前审美沟通的准备,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景,此时,听到我的激情演讲学生自然情绪激昂。而在二班,因为查作业占用了一些时间,仅用了五分钟简略地介绍了背景,所以在进入文章前缺少情感投入,学生难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难怪有些学生窃笑了。
最后,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这两节课来说,课前我对两个班的期盼值就不同。一班是第一节课,因为有些文章有些难,我对他们的期盼值不高,一旦他们表现稍好,就更加赞扬,这就更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在二班上课时,一班的表现无形当中让我对二班学生期盼值偏高,一旦他们表现不符合我的想象,我便对他们失去了耐心,再加上,下午第一节学生思维本来迟钝些,我没有理解他们,耐心引导,反而加以批评,这就更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全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赞可夫说“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 一条就是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分钟,想一想你是老师”。所以,课堂上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充分理解、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
通过一翻思考,我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只有当我们以学生的视角来审视一节课时,我们才能触摸到课堂的‘温度’,感受到课堂的诗意与真实。”这样,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任波,教师,现居山东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