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公民素养”,这是当代历史教育颇为关注的一个课题。世界各国的历史教育界普遍认为,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历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就中国历史教育培养合格现代公民的基本任务浅谈了中学历史教育在造就合格公民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中思考地不够成熟的部分,还请各位同仁指正。
关键词:历史教育;公民素养;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08-02
“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公民素养”,这是当代历史教育颇为关注的一个课题。世界各国的历史教育界普遍认为,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历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我国的历史教育也持此种观点。
学生的公民素养,即是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格,而且具有完善自我和改进社会的能力和目标。那么,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法国作家孔巴兹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由此可见,培养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公民必须通过教育这条途径,中学历史教育肩负着这一重大的任务和伟大的使命。
所以中学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中学生正处于形成独立个性,尚待养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同时他们渴望了解社会,走向生活,渴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些特点,使中学历史教育既可成为个人发展的有力手段,也可成为个人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学历史教育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学生的良好公民素养。
第二,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需要具有基本公民素养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前进。只有每个公民素养的提高,才能提高国民整体素养水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育着眼于健康心灵和品格塑造,促使青少年人格系统健康发展,无疑能为国家输送有良好公民素养的人才。
第三,接应现代基础教育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界定基础教育的使命时,提出了为最终实现真正的世界公民的目标而必须予以思考的几个问题:(1)培养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价值观念(2)不能再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3)学作世界公民,是以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基础的。所以,公民素养是现代教育的使命。[1]中学历史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普及教育。中学历史教育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地思考自己的权利、责任,以及在公民社会中应该做出何种贡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地提高。现代社会发展追求的基本精神是社会公正,社会公正的基础就要培养一批合格的公民。历史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公民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能给大家带来许多关于公共精神的思考,如自立、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所以,中学历史课堂对合格公民的培养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
在民主政治中,参与可以唤醒公民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增进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因此,参与式教学是公民教育必然的方式,不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亚、非、拉美国家都在广泛地开展。所以在培养公民素养的课堂要求中很有必要采取“参与式教学”:
第一,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信奉每一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教师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那就是不能用整体压倒个体,不能采用倾向整体或集体的价值取向,而要多关注那些成绩不好、不听话的、有自己想法的少数人,让独立思想在课堂里呈现出来,并且正确地鼓励和评价这些独立的思想。
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哪里开始?应当是从鼓励学生发现“自我”开始。我们现在教育上说的“自我”,就是要有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各种反映趋势的总和,是个体所具有的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以及其他行为差异的混合体。[2]健康人格从接纳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开始,每一个人只有发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制定好方向。课堂上,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提醒他反思自己所言、所思,是否表达清晰,是否围绕问题,是否是自己所理解的。
在突破“情感和态度”中,找到合适的方法。情感和态度应该不是从理性出发的,而是从每个人的感受出发,因为情感和态度本来就是非常个性化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创设各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这种表达没有对和错,只有学生自我感受与相关的思考。历史烟尘滚滚,早已逝去的人和事与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史料很多,细节也不少,与学生的生命都没有关联。但是,触动人们的点,那些引起我们思考,或引起我们兴奋、痛苦、悲哀的图片或场景,是我们通向尘封的历史世界的大门。比如,讲到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我们都会讲到著名的谏官魏征,还有长孙皇后。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感情很深,《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过世,太宗思念不已,在苑囿中筑起高楼,也要魏征遥观,魏征说,我的眼睛不好,我看不到。太宗就指给他看,魏征说,我以为陛下要我遥看高祖的陵墓,我看不到,若是长孙皇后的陵墓,当然看到了。太宗听了,不觉留下眼泪,当然也听懂了魏征话中的微言大义,叫人把观看的楼拆了。[3]唐太宗为什么流泪?或者史书上为什么要写太宗留下眼泪?我们可以提出解说,其中一个要点,就是用以描述太宗对长孙皇后十分真挚的感情。在这里,我们会发现,皇帝也是平凡人,他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所以这令人动容的历史画面,就让学生找到了自己和历史的连结点。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行为都会大为增强,参与者还必须组成合作团队,其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也得以锻炼。如此说来,“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尊重个体的情感和思想,这不是口号,也不是无法兑现的承诺,而是我们作为教师可以去实施的方法。
第二,老师是学生探索的促进者。在参与式课堂上,教师应当摈弃说教和灌输。教师作为促进者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需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对说错了的学生,不要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他自己的反思或者同伴讨论来自我更正。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需要等待,也需要在等待的同事给予指导。对那些总是能够回答正确或者表现颇佳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帮助同组的学生等等。简而言之,教师就是要永远站在台下,做鼓励者、提问者、回答者、指导者和提示者。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以上的“参与式教学”实践,只要我们点滴积累,不断前进,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作为历史教育的工作者和引导者,要坚信历史教育能起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求是、怀疑、批判、实证等理性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人类命运,构建追求理性与感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价值理性,为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公民奠基。[4]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认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开始正常发展。2008年以后,随着民间组织的迅速发展,公民社会迅速成长起来。公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他意味着有爱心、负责任、善行动、能合作的独立个体,他乐观进取、开放宽容,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精神。这正是我们历史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格品质,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对未来百年的发展负责任。
[1]赵亚夫.唤醒理性的历史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7).
[2]参见2011年广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高中历史http://gz2011. qltea cher.com.
[3]张元.从“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10).
[4]黄牧航.历史教学有别于政治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12).
关键词:历史教育;公民素养;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08-02
“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公民素养”,这是当代历史教育颇为关注的一个课题。世界各国的历史教育界普遍认为,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是历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我国的历史教育也持此种观点。
学生的公民素养,即是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格,而且具有完善自我和改进社会的能力和目标。那么,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法国作家孔巴兹说:“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由此可见,培养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公民必须通过教育这条途径,中学历史教育肩负着这一重大的任务和伟大的使命。
所以中学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中学生正处于形成独立个性,尚待养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同时他们渴望了解社会,走向生活,渴望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些特点,使中学历史教育既可成为个人发展的有力手段,也可成为个人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学历史教育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学生的良好公民素养。
第二,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需要具有基本公民素养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前进。只有每个公民素养的提高,才能提高国民整体素养水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育着眼于健康心灵和品格塑造,促使青少年人格系统健康发展,无疑能为国家输送有良好公民素养的人才。
第三,接应现代基础教育的使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界定基础教育的使命时,提出了为最终实现真正的世界公民的目标而必须予以思考的几个问题:(1)培养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依赖的价值观念(2)不能再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3)学作世界公民,是以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基础的。所以,公民素养是现代教育的使命。[1]中学历史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的普及教育。中学历史教育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地思考自己的权利、责任,以及在公民社会中应该做出何种贡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公民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地提高。现代社会发展追求的基本精神是社会公正,社会公正的基础就要培养一批合格的公民。历史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涉及中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在实践公民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能给大家带来许多关于公共精神的思考,如自立、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所以,中学历史课堂对合格公民的培养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
在民主政治中,参与可以唤醒公民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增进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因此,参与式教学是公民教育必然的方式,不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亚、非、拉美国家都在广泛地开展。所以在培养公民素养的课堂要求中很有必要采取“参与式教学”:
第一,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信奉每一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教师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那就是不能用整体压倒个体,不能采用倾向整体或集体的价值取向,而要多关注那些成绩不好、不听话的、有自己想法的少数人,让独立思想在课堂里呈现出来,并且正确地鼓励和评价这些独立的思想。
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哪里开始?应当是从鼓励学生发现“自我”开始。我们现在教育上说的“自我”,就是要有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各种反映趋势的总和,是个体所具有的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以及其他行为差异的混合体。[2]健康人格从接纳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开始,每一个人只有发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制定好方向。课堂上,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提醒他反思自己所言、所思,是否表达清晰,是否围绕问题,是否是自己所理解的。
在突破“情感和态度”中,找到合适的方法。情感和态度应该不是从理性出发的,而是从每个人的感受出发,因为情感和态度本来就是非常个性化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创设各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这种表达没有对和错,只有学生自我感受与相关的思考。历史烟尘滚滚,早已逝去的人和事与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史料很多,细节也不少,与学生的生命都没有关联。但是,触动人们的点,那些引起我们思考,或引起我们兴奋、痛苦、悲哀的图片或场景,是我们通向尘封的历史世界的大门。比如,讲到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我们都会讲到著名的谏官魏征,还有长孙皇后。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感情很深,《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过世,太宗思念不已,在苑囿中筑起高楼,也要魏征遥观,魏征说,我的眼睛不好,我看不到。太宗就指给他看,魏征说,我以为陛下要我遥看高祖的陵墓,我看不到,若是长孙皇后的陵墓,当然看到了。太宗听了,不觉留下眼泪,当然也听懂了魏征话中的微言大义,叫人把观看的楼拆了。[3]唐太宗为什么流泪?或者史书上为什么要写太宗留下眼泪?我们可以提出解说,其中一个要点,就是用以描述太宗对长孙皇后十分真挚的感情。在这里,我们会发现,皇帝也是平凡人,他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所以这令人动容的历史画面,就让学生找到了自己和历史的连结点。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行为都会大为增强,参与者还必须组成合作团队,其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也得以锻炼。如此说来,“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尊重个体的情感和思想,这不是口号,也不是无法兑现的承诺,而是我们作为教师可以去实施的方法。
第二,老师是学生探索的促进者。在参与式课堂上,教师应当摈弃说教和灌输。教师作为促进者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需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对说错了的学生,不要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他自己的反思或者同伴讨论来自我更正。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需要等待,也需要在等待的同事给予指导。对那些总是能够回答正确或者表现颇佳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帮助同组的学生等等。简而言之,教师就是要永远站在台下,做鼓励者、提问者、回答者、指导者和提示者。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以上的“参与式教学”实践,只要我们点滴积累,不断前进,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作为历史教育的工作者和引导者,要坚信历史教育能起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求是、怀疑、批判、实证等理性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人类命运,构建追求理性与感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价值理性,为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公民奠基。[4]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认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开始正常发展。2008年以后,随着民间组织的迅速发展,公民社会迅速成长起来。公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他意味着有爱心、负责任、善行动、能合作的独立个体,他乐观进取、开放宽容,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精神。这正是我们历史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格品质,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对未来百年的发展负责任。
[1]赵亚夫.唤醒理性的历史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7).
[2]参见2011年广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高中历史http://gz2011. qltea cher.com.
[3]张元.从“太宗帅不帅?”谈学历史的“感觉”[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10).
[4]黄牧航.历史教学有别于政治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