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自信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中小学生自信的来源,一是来自老师课堂上潜移默化的鼓励,再就是来自语文课上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的兴趣又来源于学生自信心的展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实践证明,具有坚定的自信心,能更多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责任感和进取心,有助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相反,如果学生缺乏自信而自卑,就会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处处感到不如人,不敢大胆地进取或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有效地培养和利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用自信心来为自己领航,找到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呢?
1.必须让他们说出“我能行”
好奇、好问、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在保护想象、创造的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家长还需不断扩充这个空间,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继续探索,及时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这个保护好奇——支持探索——培养自信的过程,犹如在学生好奇心的背后架起一座有利于他们自己探索、感受成功的桥梁。有了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加上老师的呵护,相信学生一定会说出“我能行”。
2.一定让孩子感到“我真行”
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及时激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评价。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如“你说的没错”“讲得真棒”“真会动脑筋”,既激发学生自身感觉到“我真行”,又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鼓励学生,如“不要着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说好”“这回讲得真不错”,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我真行”,体验到品尝出胜利果实的喜悦。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滋育创新意识的土壤。
3.让孩子从内心发出“他行,我也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获得成功。小学生会在竞争中得到快乐,得到满足。学生在他人的成功中也会树立自信,一定会产生“他行,我难道不行吗?”,“他会,我难道不会吗?”的正常心理反应。
4.让孩子敢说“我一定行”
语文课上,有许多机会可以组织学生来表演。表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因为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尝试、去表现,并向自我挑战、增强自我意念是增进自信心的不二法门。比如说教学寓言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演一下寓言中的人物。学生对文中人物是充满爱憎之情的,让他亲自来演绎一下他所爱憎的人物,会让他在表演中感觉到自己也很了不起,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让全班学生敢说“我们行”
教学不仅是师生双向的活动,而且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是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弥补,共同完成学习过程,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老师设计问题:“文中谁工作了一夜?为什么他要工作一夜?”并要求学生说说他心目中的周总理。教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激烈的讨论,总结出周总理对工作一丝不苟;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简朴;对同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再举出较贴切的例子。这样教学,在共同探讨的情境中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学习,从中真真正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就是恰当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和利用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在认识冲突中自信心又得到增强,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成为产生创新意识的不竭动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由此观之,当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自信。
(作者单位:山东新泰市新甫实验学校)
(责任编校:扬子)
1.必须让他们说出“我能行”
好奇、好问、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在保护想象、创造的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家长还需不断扩充这个空间,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继续探索,及时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这个保护好奇——支持探索——培养自信的过程,犹如在学生好奇心的背后架起一座有利于他们自己探索、感受成功的桥梁。有了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加上老师的呵护,相信学生一定会说出“我能行”。
2.一定让孩子感到“我真行”
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及时激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评价。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如“你说的没错”“讲得真棒”“真会动脑筋”,既激发学生自身感觉到“我真行”,又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鼓励学生,如“不要着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说好”“这回讲得真不错”,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我真行”,体验到品尝出胜利果实的喜悦。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滋育创新意识的土壤。
3.让孩子从内心发出“他行,我也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获得成功。小学生会在竞争中得到快乐,得到满足。学生在他人的成功中也会树立自信,一定会产生“他行,我难道不行吗?”,“他会,我难道不会吗?”的正常心理反应。
4.让孩子敢说“我一定行”
语文课上,有许多机会可以组织学生来表演。表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因为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尝试、去表现,并向自我挑战、增强自我意念是增进自信心的不二法门。比如说教学寓言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演一下寓言中的人物。学生对文中人物是充满爱憎之情的,让他亲自来演绎一下他所爱憎的人物,会让他在表演中感觉到自己也很了不起,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让全班学生敢说“我们行”
教学不仅是师生双向的活动,而且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是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弥补,共同完成学习过程,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老师设计问题:“文中谁工作了一夜?为什么他要工作一夜?”并要求学生说说他心目中的周总理。教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激烈的讨论,总结出周总理对工作一丝不苟;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简朴;对同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再举出较贴切的例子。这样教学,在共同探讨的情境中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学习,从中真真正正懂得做人的道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就是恰当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和利用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在认识冲突中自信心又得到增强,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成为产生创新意识的不竭动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由此观之,当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自信。
(作者单位:山东新泰市新甫实验学校)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