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涅,“心怀?人生故事”创始人、瑜伽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是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创始人、纵横学堂人文教育项目联合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瑜伽与东方文化》课程教师。曾就职于美国著名社会创新中心Ashoka、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机构。
一所大学,从其设计理念到各个细节,也许都要追溯到那几个最根本的问题: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对人的成功最为重要的是哪些技能?人如何最有效地学习?当今时代,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体验?
Minerva(密涅瓦)大学正以其创新实践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在密涅瓦诞生之初、尚未招生时,《大学生》杂志便关注它向传统大学发起攻势、探索未来的高教育范式之旅——学生四年在世界七个国家和地区生活学习、课程基石的一百多个“思维习惯”(Habits of Mind)和“概念”(Concepts)……
近日,密涅瓦创始人Ben Nelson来北京,再次接受了《大学生》杂志的专访,畅谈密涅瓦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及其创新性办学理念。
《大学生》:请介绍一下密涅瓦在过去一年中的进展。
Ben:密涅瓦2015年入学的新生加上2014年的先锋班学生,现在一共130人左右,他们将于2019年同时毕业。这些学生之中,大约80%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其中26名学生来自中国。中国是除美国以外密涅瓦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
第一年的探索帮助我们对密涅瓦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体验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完善。
首先,我们和学生一起设计出了跨国体验,最终确定了他们四年学习的七个城市。我们的学生第一年在旧金山学习,后三年去的城市包括德国柏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韩国首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印度班加罗尔和英国伦敦。这是和学生讨论商定的。2014年,我们的候选城市包括香港、孟买、伦敦和纽约,但我们向先锋班的学生征求反馈意见时,他们认为这几个城市都是金融都会,他们希望四年的学习体验能够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些城市的物价水平有点高,尤其是房租。学生们期待以更低廉的花费获得更多姿多彩的教育体验。为此,我们选择了韩国首尔,因为它是一个活跃的亚洲都市,住房又不像中国香港那么昂贵。放弃孟买选择班加罗尔,除了文化,还有安全的考虑。伦敦和纽约有不少相似,我们保留了伦敦,将纽约替换成伊斯坦布尔,因为土耳其是个方兴未艾的经济体,是拥有独特文化传统的中亚国家。
第二,我们重新思考和设计了选修课。密涅瓦的课程是高度结构化的。第一年,学生进行一系列基石课程的学习,着重于思维习惯的培养。此后几年,我们重点培养学生将这些思维习惯付诸应用的能力,此外,学生也可以像在传统学校那样选择专业。过去一年,我们优化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我们发现,现有的美国教育存在很严重的弊病——几乎所有课程都是由教授列出自己感兴趣讲授的话题,学生只能在其中挑选。在密涅瓦,我们希望学生设计他们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我们借鉴牛津、剑桥这些名校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出想学的内容,2~3名学生和教授一起讨论确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这样,学生能够自我定制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教授为他们进行引导。
第三,我们对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和进度的设计安排作出了修订。本来我们的计划是第一年提供“思维习惯”系列的基础课程,之后几年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消化理解。可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能够很快地将所学内容进行应用和转换。因此,对2015年的新生,我们引进了更多有针对性的内容,帮助他们将理论学习和应用更好地结合。我们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大问题,如“机器能思考吗?”“如何喂饱世界?”这些大问题出自密涅瓦一位教授编写的电脑程序,在网上搜索世界几千所大学的所有课程目录,筛选出其中被反复提问又没有绝对答案,但可以通过这些思维习惯、认知技能寻求解答的重要问题。此外,我们还利用旧金山的城市资源,帮助学生对问题寻求解答,让他们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有浸透性和连贯。在他们未来所到的其他城市,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体验。
虽然Minerva从正式开课至今只有一年多时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学生们的卓越成绩和巨大潜能。目前,先锋班的学生正在间隔年,他们2016年会与第二届学生一起完成后几年的学业。这一年之中,有些人在旅行,有些进入了工作岗位。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密涅瓦的助力,他们获得的工作职位的优秀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有些人在Airbnb、Uber这类炙手可热的创业企业工作,有些人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有些创业,有些从事艺术和戏剧相关工作,有些进入NASA等政府部门……这些机会即使是对于常春藤学校的大多数毕业生,也都是梦寐以求却又很难获得的。何况我们的学生才刚完成大学一年级。这些公司和机构对我们学生的反馈非常积极,学生们所展现出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被认为完全不像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甚至不像刚大学毕业的新人。
《大学生》:请您介绍一下密涅瓦对学生的要求。
Ben:我们对学生录取有很高的标准。对那些优秀又对我们感兴趣的学生,包括中学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我们希望让他们知道我们学校的理念和模式。
在我们的申请者之中,有很大比例已是大学生。我们的先锋班学生中,接近一半的人已经读过一年或两年大学,还有两人已读完大学,又来到密涅瓦重新获得大学体验。第二届学生中大约1/4是转学生。正在读大学的学生相比于高中生,往往更清楚地知道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何在,因此他们会有更强的主动性。我们在招生中挑选的是未来有能力创造和运营世界主要机构的公民,而不是未来的牙医这类专业性人才。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杰出的才能;此外,他们也应该异常努力。
《大学生》:密涅瓦寻找什么样的杰出才能?
Ben:我们期待创新者和领袖。“领袖”这个词现在有点被用烂了,也许更好的称呼是“有影响力的世界公民”。我们在挑选学生时喜欢开玩笑说,“我们不招生,我们只挑生。” 具体而言,我们会看学生的成绩,但不会光看总成绩。我们会很仔细地看成绩单。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个人整体比较优秀,同时在一二个方面特别突出,他们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公民”。
密涅瓦录取的中国学生里,有成功的企业家,从高中开始创业,现在他的公司在全球五六个国家开设了分公司;有出版过两本书的人;有全国辩论赛的冠军;有发明过可携带空气净化装置并获得专利的人……他们都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他们的优秀当然也体现在成绩单上,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成绩单之外的个人成就。
我们不接受美国的SAT考试,因为这个考试是可以准备的,通过准备会掩盖学生的一些真实能力。此外,现在的申请文书也蕴藏着很大的不公平。越有钱的学生,越能请到好的文书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写作,也就更可能被好学校录取。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公平检测学生真实能力的考试,这个考试应该是不能准备的。我们的考试测试学生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最后还有面试,测试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当场写作能力等。写作测试中,我们给学生一个主题,他们要在15分钟之内写出一篇文章,整个过程一直被录像监控。
《大学生》:很多密涅瓦的申请者可能也会同时申请常春藤学校,密涅瓦的录取标准和传统顶尖学校有何不同?
Ben:密涅瓦以统一的标准考核学生,我们录取一切达到标准的申请者。传统的大学有录取席位限制。哈佛大学每年只有1700个给本科生准备的席位。其实,每一年中80%的申请者都在广义上达到这些顶尖学校的录取标准,但学校却只能录取6%的学生。
他们如何挑选呢?并不是通过实际能力,而是通过精心设计权衡。哈佛、耶鲁等顶尖学校规定,90%的本科生必须来自美国。10%的国际学生也并非完全基于能力被录取。哈佛的170个国际学生必须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届中国学生只能有5~10人,这对中国很多优秀的学生非常不公平,他们可能比其他地方的学生更加优秀却无法被录取。美国学生也必须来自各个州,而且各州的录取名额都要安排好——20%的学生完全靠体育成绩被录取,学校的考虑因素不只是他们的个人表现,而且包括他们在球队中的角色。美国有个传统 ,有钱的校友期待学校在校际体育比赛中胜出,如果学校输了球,校友会减少捐款。不少学校高度依赖这些捐款运营,若捐款减少,他们就很难存活。此外,还有18~19%的学生被录取的主要原因是其父母或祖父母作为校友对校方的捐款。除去这些因素,真正基于能力而被录取的学生很少。
不仅如此,美国传统大学对申请者的能力考察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财富。研究表明,50%的常春藤学校学生都来自美国社会中最富裕2%的家庭。富裕阶层的孩子仅仅因为申请材料准备更充分、具有更多资源,很多学生付给中介费用,让他们帮助完成文书写作。学生的支付力越高,被录取的几率越高。
这些信息可能会让大多数中国申请学生和家长惊讶,他们并不知道美国学校招生中的这些幕后标准。中国改革开放快40年了,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但被这些美国顶尖学校录取的人数总是极少。为什么每年被录取的总是只有那么几个?美国传统学校这类精心设计权衡过的录取方式对中国学生是很大的不公平。最近,一些美国华裔状告常春藤学校,因为多年以来这些学校录取亚裔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5~16%,对华裔而言也很不公平。
另外一点,大多数传统学校背后都有一些“势力范围”。哈佛大学的银行账户里有300亿美金的存款,耶鲁也有100多亿,但校方不会轻易动用那些钱,而是向校友寻求捐款。很多学校只有几千万美元,如果两三年内无法获得一定数额的校友捐款,就很难维持经营。中国有句话,“有奶就是娘。”学校要取悦可能为其捐款的校友,在学生录取中就要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因此,传统学校在招生这一环节的改革很难进行。
在密涅瓦,我们相信,最好的设计就是不进行刻意设计,完全按照能力录取学生。招生时,我们不问学生的国籍、家境、性别。我们先锋班的28个人来自14个国家。最近一年,美国政府要求我们问学生性别,我们才开始询问。第一届学生中女生比较多,但前两届加起来男女比例刚好是1:1。
《大学生》:密涅瓦和传统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学校在一个国家,密涅瓦则像是世界的大学。你们对大学似乎有一些新的定义。相比之下,传统大学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不好改变?
Ben:中国有句话,“船越大越难掉头”。这可以形容传统大学的处境。密涅瓦希望做的正是促进传统高等教育的变革。
我们的理事会中有一位理事是沃顿商学院的前院长,后来他到特拉华大学做校长。前不久,特拉华大学宣布启动一个周游列国的学习项目。这正是借鉴了密涅瓦的多元文化和浸透式学习理念。
我们在探索一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复制和推广的高等教育模式。我们猜想,下一个密涅瓦可能并不在美国,而在其他国家诞生。我们也计划在不久以后把我们的“思维习惯”系列课程公之于众,相互借鉴。
《大学生》:密涅瓦招募的都是如此聪明优秀的学生,在和他们的互动中,你们会感到很大压力吗?
Ben:肯定会有。他们会给我们很多反馈,促使我们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密涅瓦的魅力在于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反馈。每一节课都会基于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反馈进行调整,以便下一年改进课程。我们经常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有时他们甚至感觉不习惯被如此尊重、如此充分地给予发表意见的机会。此外,我们也利用这些交流机会指导优秀的年轻人们如何更好地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尹颖尧
一所大学,从其设计理念到各个细节,也许都要追溯到那几个最根本的问题: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对人的成功最为重要的是哪些技能?人如何最有效地学习?当今时代,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体验?
Minerva(密涅瓦)大学正以其创新实践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在密涅瓦诞生之初、尚未招生时,《大学生》杂志便关注它向传统大学发起攻势、探索未来的高教育范式之旅——学生四年在世界七个国家和地区生活学习、课程基石的一百多个“思维习惯”(Habits of Mind)和“概念”(Concepts)……
近日,密涅瓦创始人Ben Nelson来北京,再次接受了《大学生》杂志的专访,畅谈密涅瓦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及其创新性办学理念。
《大学生》:请介绍一下密涅瓦在过去一年中的进展。
Ben:密涅瓦2015年入学的新生加上2014年的先锋班学生,现在一共130人左右,他们将于2019年同时毕业。这些学生之中,大约80%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其中26名学生来自中国。中国是除美国以外密涅瓦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
第一年的探索帮助我们对密涅瓦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体验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完善。
首先,我们和学生一起设计出了跨国体验,最终确定了他们四年学习的七个城市。我们的学生第一年在旧金山学习,后三年去的城市包括德国柏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韩国首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印度班加罗尔和英国伦敦。这是和学生讨论商定的。2014年,我们的候选城市包括香港、孟买、伦敦和纽约,但我们向先锋班的学生征求反馈意见时,他们认为这几个城市都是金融都会,他们希望四年的学习体验能够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些城市的物价水平有点高,尤其是房租。学生们期待以更低廉的花费获得更多姿多彩的教育体验。为此,我们选择了韩国首尔,因为它是一个活跃的亚洲都市,住房又不像中国香港那么昂贵。放弃孟买选择班加罗尔,除了文化,还有安全的考虑。伦敦和纽约有不少相似,我们保留了伦敦,将纽约替换成伊斯坦布尔,因为土耳其是个方兴未艾的经济体,是拥有独特文化传统的中亚国家。
第二,我们重新思考和设计了选修课。密涅瓦的课程是高度结构化的。第一年,学生进行一系列基石课程的学习,着重于思维习惯的培养。此后几年,我们重点培养学生将这些思维习惯付诸应用的能力,此外,学生也可以像在传统学校那样选择专业。过去一年,我们优化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我们发现,现有的美国教育存在很严重的弊病——几乎所有课程都是由教授列出自己感兴趣讲授的话题,学生只能在其中挑选。在密涅瓦,我们希望学生设计他们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我们借鉴牛津、剑桥这些名校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出想学的内容,2~3名学生和教授一起讨论确定相应的教学大纲。这样,学生能够自我定制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教授为他们进行引导。
第三,我们对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和进度的设计安排作出了修订。本来我们的计划是第一年提供“思维习惯”系列的基础课程,之后几年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消化理解。可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能够很快地将所学内容进行应用和转换。因此,对2015年的新生,我们引进了更多有针对性的内容,帮助他们将理论学习和应用更好地结合。我们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大问题,如“机器能思考吗?”“如何喂饱世界?”这些大问题出自密涅瓦一位教授编写的电脑程序,在网上搜索世界几千所大学的所有课程目录,筛选出其中被反复提问又没有绝对答案,但可以通过这些思维习惯、认知技能寻求解答的重要问题。此外,我们还利用旧金山的城市资源,帮助学生对问题寻求解答,让他们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有浸透性和连贯。在他们未来所到的其他城市,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体验。
虽然Minerva从正式开课至今只有一年多时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学生们的卓越成绩和巨大潜能。目前,先锋班的学生正在间隔年,他们2016年会与第二届学生一起完成后几年的学业。这一年之中,有些人在旅行,有些进入了工作岗位。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密涅瓦的助力,他们获得的工作职位的优秀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有些人在Airbnb、Uber这类炙手可热的创业企业工作,有些人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有些创业,有些从事艺术和戏剧相关工作,有些进入NASA等政府部门……这些机会即使是对于常春藤学校的大多数毕业生,也都是梦寐以求却又很难获得的。何况我们的学生才刚完成大学一年级。这些公司和机构对我们学生的反馈非常积极,学生们所展现出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被认为完全不像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甚至不像刚大学毕业的新人。
《大学生》:请您介绍一下密涅瓦对学生的要求。
Ben:我们对学生录取有很高的标准。对那些优秀又对我们感兴趣的学生,包括中学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我们希望让他们知道我们学校的理念和模式。
在我们的申请者之中,有很大比例已是大学生。我们的先锋班学生中,接近一半的人已经读过一年或两年大学,还有两人已读完大学,又来到密涅瓦重新获得大学体验。第二届学生中大约1/4是转学生。正在读大学的学生相比于高中生,往往更清楚地知道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何在,因此他们会有更强的主动性。我们在招生中挑选的是未来有能力创造和运营世界主要机构的公民,而不是未来的牙医这类专业性人才。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杰出的才能;此外,他们也应该异常努力。
《大学生》:密涅瓦寻找什么样的杰出才能?
Ben:我们期待创新者和领袖。“领袖”这个词现在有点被用烂了,也许更好的称呼是“有影响力的世界公民”。我们在挑选学生时喜欢开玩笑说,“我们不招生,我们只挑生。” 具体而言,我们会看学生的成绩,但不会光看总成绩。我们会很仔细地看成绩单。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一个人整体比较优秀,同时在一二个方面特别突出,他们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公民”。
密涅瓦录取的中国学生里,有成功的企业家,从高中开始创业,现在他的公司在全球五六个国家开设了分公司;有出版过两本书的人;有全国辩论赛的冠军;有发明过可携带空气净化装置并获得专利的人……他们都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他们的优秀当然也体现在成绩单上,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成绩单之外的个人成就。
我们不接受美国的SAT考试,因为这个考试是可以准备的,通过准备会掩盖学生的一些真实能力。此外,现在的申请文书也蕴藏着很大的不公平。越有钱的学生,越能请到好的文书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写作,也就更可能被好学校录取。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公平检测学生真实能力的考试,这个考试应该是不能准备的。我们的考试测试学生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最后还有面试,测试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当场写作能力等。写作测试中,我们给学生一个主题,他们要在15分钟之内写出一篇文章,整个过程一直被录像监控。
《大学生》:很多密涅瓦的申请者可能也会同时申请常春藤学校,密涅瓦的录取标准和传统顶尖学校有何不同?
Ben:密涅瓦以统一的标准考核学生,我们录取一切达到标准的申请者。传统的大学有录取席位限制。哈佛大学每年只有1700个给本科生准备的席位。其实,每一年中80%的申请者都在广义上达到这些顶尖学校的录取标准,但学校却只能录取6%的学生。
他们如何挑选呢?并不是通过实际能力,而是通过精心设计权衡。哈佛、耶鲁等顶尖学校规定,90%的本科生必须来自美国。10%的国际学生也并非完全基于能力被录取。哈佛的170个国际学生必须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届中国学生只能有5~10人,这对中国很多优秀的学生非常不公平,他们可能比其他地方的学生更加优秀却无法被录取。美国学生也必须来自各个州,而且各州的录取名额都要安排好——20%的学生完全靠体育成绩被录取,学校的考虑因素不只是他们的个人表现,而且包括他们在球队中的角色。美国有个传统 ,有钱的校友期待学校在校际体育比赛中胜出,如果学校输了球,校友会减少捐款。不少学校高度依赖这些捐款运营,若捐款减少,他们就很难存活。此外,还有18~19%的学生被录取的主要原因是其父母或祖父母作为校友对校方的捐款。除去这些因素,真正基于能力而被录取的学生很少。
不仅如此,美国传统大学对申请者的能力考察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财富。研究表明,50%的常春藤学校学生都来自美国社会中最富裕2%的家庭。富裕阶层的孩子仅仅因为申请材料准备更充分、具有更多资源,很多学生付给中介费用,让他们帮助完成文书写作。学生的支付力越高,被录取的几率越高。
这些信息可能会让大多数中国申请学生和家长惊讶,他们并不知道美国学校招生中的这些幕后标准。中国改革开放快40年了,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但被这些美国顶尖学校录取的人数总是极少。为什么每年被录取的总是只有那么几个?美国传统学校这类精心设计权衡过的录取方式对中国学生是很大的不公平。最近,一些美国华裔状告常春藤学校,因为多年以来这些学校录取亚裔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5~16%,对华裔而言也很不公平。
另外一点,大多数传统学校背后都有一些“势力范围”。哈佛大学的银行账户里有300亿美金的存款,耶鲁也有100多亿,但校方不会轻易动用那些钱,而是向校友寻求捐款。很多学校只有几千万美元,如果两三年内无法获得一定数额的校友捐款,就很难维持经营。中国有句话,“有奶就是娘。”学校要取悦可能为其捐款的校友,在学生录取中就要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因此,传统学校在招生这一环节的改革很难进行。
在密涅瓦,我们相信,最好的设计就是不进行刻意设计,完全按照能力录取学生。招生时,我们不问学生的国籍、家境、性别。我们先锋班的28个人来自14个国家。最近一年,美国政府要求我们问学生性别,我们才开始询问。第一届学生中女生比较多,但前两届加起来男女比例刚好是1:1。
《大学生》:密涅瓦和传统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学校在一个国家,密涅瓦则像是世界的大学。你们对大学似乎有一些新的定义。相比之下,传统大学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不好改变?
Ben:中国有句话,“船越大越难掉头”。这可以形容传统大学的处境。密涅瓦希望做的正是促进传统高等教育的变革。
我们的理事会中有一位理事是沃顿商学院的前院长,后来他到特拉华大学做校长。前不久,特拉华大学宣布启动一个周游列国的学习项目。这正是借鉴了密涅瓦的多元文化和浸透式学习理念。
我们在探索一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复制和推广的高等教育模式。我们猜想,下一个密涅瓦可能并不在美国,而在其他国家诞生。我们也计划在不久以后把我们的“思维习惯”系列课程公之于众,相互借鉴。
《大学生》:密涅瓦招募的都是如此聪明优秀的学生,在和他们的互动中,你们会感到很大压力吗?
Ben:肯定会有。他们会给我们很多反馈,促使我们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密涅瓦的魅力在于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反馈。每一节课都会基于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反馈进行调整,以便下一年改进课程。我们经常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有时他们甚至感觉不习惯被如此尊重、如此充分地给予发表意见的机会。此外,我们也利用这些交流机会指导优秀的年轻人们如何更好地提出建议。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