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一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完成《大纲》中提出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阅读方法;习惯
《语文教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而且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都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課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那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课内引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我班开设了读报课,我经常以读报课为切入口,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的课外阅读活动。如《中国少年报》、《拼音报》、《小学生学习报》、《小龙人报》等,这些报刊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和时效性,学生可从报中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故事引趣小学生最爱听有趣动人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3 、开展“读书会”活动高年级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家长签字。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介绍,不仅让学生知道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名及简要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借书阅读,下周活动时再归还,这不仅能激发每一个孩子读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復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就谈几种常用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而是快速地观察其概貌。
4.摘录批注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之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做注释,写评语。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培养每天读书的习惯目前中小学一直推行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其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做法是:每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钟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作品,教师不提问,不要求写笔记,不做任何成绩记录,结果成绩斐然。我们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那样把大家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阅读材料,构建阅读空间,循序渐进,先扶后放,慢慢养成习惯,一天不读便寝食难安。
2.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动笔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从开始的一句话、一个词的概括、评价,到内容提要,感受体会等,老师都要准确把握,耐心引导。不能让笔记成为学生的负担,也不能让他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3.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时边读边思,能够使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读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起点,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就有发现。创新源于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寻根问底,并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结合电视读名著许多中外名著都拍成了电视剧,电视中优美的画面,幽默的台词,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可以利用电视这一学生感兴趣的媒体,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三国演义》、《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电视剧。刚开始和孩子一起聊电视人物,猜电视情节,等到孩子对电视剧感兴趣了,则给孩子提些交换条件,要求学生先看名著的文本,对下一集的情节内容做些简单的了解。为了获得继续观看的权利,学生会很“情愿”地浏览名著,了解一些基本的故事情节,天长日久,学生看名著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真正让学生养成自觉。
主动读书的习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提高自身的素质,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阅读方法;习惯
《语文教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而且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都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課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那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课内引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我班开设了读报课,我经常以读报课为切入口,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的课外阅读活动。如《中国少年报》、《拼音报》、《小学生学习报》、《小龙人报》等,这些报刊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和时效性,学生可从报中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故事引趣小学生最爱听有趣动人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3 、开展“读书会”活动高年级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家长签字。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并评选出上台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通过介绍,不仅让学生知道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名及简要内容,而且还能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借书阅读,下周活动时再归还,这不仅能激发每一个孩子读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復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就谈几种常用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而是快速地观察其概貌。
4.摘录批注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之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做注释,写评语。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培养每天读书的习惯目前中小学一直推行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其终身阅读的习惯。其大致做法是:每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钟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作品,教师不提问,不要求写笔记,不做任何成绩记录,结果成绩斐然。我们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那样把大家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阅读材料,构建阅读空间,循序渐进,先扶后放,慢慢养成习惯,一天不读便寝食难安。
2.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动笔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从开始的一句话、一个词的概括、评价,到内容提要,感受体会等,老师都要准确把握,耐心引导。不能让笔记成为学生的负担,也不能让他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3.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时边读边思,能够使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读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起点,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就有发现。创新源于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寻根问底,并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结合电视读名著许多中外名著都拍成了电视剧,电视中优美的画面,幽默的台词,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可以利用电视这一学生感兴趣的媒体,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三国演义》、《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电视剧。刚开始和孩子一起聊电视人物,猜电视情节,等到孩子对电视剧感兴趣了,则给孩子提些交换条件,要求学生先看名著的文本,对下一集的情节内容做些简单的了解。为了获得继续观看的权利,学生会很“情愿”地浏览名著,了解一些基本的故事情节,天长日久,学生看名著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真正让学生养成自觉。
主动读书的习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提高自身的素质,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