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与撤点并校的推进,尤其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不少县城初中(包括乡镇中心初中)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形势下如何走好教学管理精致化道路,是一项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的做法是:眼界求宽,高瞻广视揽全局;眼光求远,固本强基重未来;眼神求准,提纲挈领抓关键。
关键词:办学规模化 教学管理 精致化
由于城镇化建设与撤点并校的推进,尤其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不少县城初中(包括乡镇中心初中)的规模不断增加。就笔者所在的海门市的5所城区初中而言,近年来各校的规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扩大,有的甚至由原来的10余轨发展至近20轨。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如何走好教学管理精致化道路,是一项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的做法是——
一、眼界求宽,高瞻广视揽全局
谈及教学管理,人们常常局限于“六认真”。其实,教学工作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多层次相互交汇、多维度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做到:
1.全域性联动。
2017年海南中学领导班子重组后,我们鲜明地提出了“大德育”“大教学”“大体育”“大后勤”的主张。毫不夸张地说,教学质量的提高,须臾离不开德育(“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体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后勤(“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协助与合作。因此,我们要求各职能部门既要“扫好自家门前雪”,也要“管好他人瓦上霜”。在德育计划、体育计划、后勤计划中都要有如何配合教学工作的要求与措施。
2.全程性推动。
“功夫在诗外”。要提高教学质量,“六认真”无疑是重要保证。但是如果教师本身的素养不高、能力不强,要提高教学质量只能“好事多磨”,甚至“好梦难圆”。因此,学校全面实施了“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研修工程”,通过分层式培训、专题式培训、研讨式培训、展示式培训、交互式培训、评比式培训,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开设“海南大讲堂”等,不断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为了确保各项工程真正“落实、落细、落小”,我们制订了严格的实施细则与考评办法,有效避免了“匆匆忙忙走过场,轰轰烈烈一阵子”的现象。另外,我们特别注重教学反思与教师阅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育科研管理,努力促进群体科研的良性发展,让教师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教学管理向课前、课后两头延伸,使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了“三有”“三得”:有明确的理论依据——说得清;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联得上;有科学的理论概括——提得高。
3.全员性发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施行者与组织者;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家长的参与则是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牢固树立教师、学生、家长“一个也不能缺”的观念。因此,除了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以外,我们十分注重学生与家长思想认识的转变与升华,定期开设“学生大讲堂”“家长大讲堂”“家长开放日”。让学生、家长走上“高高”的讲堂,学生交流学习的体会,家长传递育子的经验。由于是“身边人”讲的“身边事”,“接地气”“能操作”,更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择善而从。如今,“学生大讲堂”“家长大讲堂”已成了我校的一道靓丽风景。
只有“跳出教学看教学”“跳出课堂抓课堂”,方能做到居高临下、统观全体,方能防止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更为丰厚的土壤与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眼光求远,固本强基重未来
课程是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产品,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和抓手。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无疑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工作中,我们始终秉持“既要着力于学生的当下成长,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理念,特别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
1.补短板。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各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网络已基本建成,但是选择余地不大、精品课程不多、关注个性不够的现象仍很突出。鉴于此,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五个突破”(即突破学科界线、教材界线、校际界线、社区界线、行业界线)来挖掘广义的教学资源,积极研发并建设好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群,以满足不同志趣、不同潜质、不同能力水准学生的课程需求,并以“新科学教育”为主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图谱与精品校本教材体系。在2018年的“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上,我们的经验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近日,海南中学还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STEM研究种子学校”。
2.调结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适情合度,同频共振?近年来,我校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初中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研究”为引领,积极鼓励教师(先数学后各科)努力变“教材”为“学材”,并在教材“学材化”的基础上,对“学材”加以适当的重组、整合、优化。具体到每堂课的目标建构时,尽量做到“小”“清”“新”:①“小”。即要综合考量“学材”内容特点、所在教学单元、编者编排意图,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经历等因素,从诸多“教学价值”中选定最切合学科要求,最切合课程标准,最切合这一班、这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②“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从学生角度對教学目标,即学习结果的预期作出规范而明确的表述,让学生清晰地知晓这一堂课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③“新”。不需面面俱到,但求课课有得。不断聚焦焦点、引燃燃点、点亮亮点,从而使学生不断产生“新”感觉,获取“新”感知,形成“新”感悟。“学材再建构”顺应了变“教程”为“学程”的诉求,强化了“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循学施教”的教学思想。
3.促融合。
长期以来,不同学科之间虽“鸡犬相闻”,但鲜有往来。其实,“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成功的课堂总是相通的。为了实现理念、方法、资源的共享,获得更为广泛、更加有力的教学支撑,我们大力倡导教师打破学科、年级界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设计、开发等方面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从2017年9月起,除了学科组的常规教研活动外,我们坚持每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教研”活动。每次确定一个专题,由一名或多名教师展示,或同课异构,全校教师都参与听课、观摩。课后既有同一学科老师的评述,也有其他学科老师的评议,学校的领导或邀请的专家则从更高层面上予以总结与指导。“学科融合”,既能使教学方法更多彩,又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让学生的学习趣更浓,兴更高,味更“鲜”。 4.探“走班”。
“走班制”好比“自助餐”,学生可按照自身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特长,自由选择、自行搭配、自主定量。在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中,“走班制”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为了让“走班制”走得规范、走出实效,我们要求教师在学生“走”前做好指导工作,“走”中做好维稳工作,“走”后做好总结工作。“走班制”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赢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5.创范式。
“教无定法”,但“教有方法”。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实践与研究。“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强调“为学习而设计”的价值追求;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③强调“学生与课程各因素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研究,我们将学程导航的核心内容与格式定为:课题名称、设计人、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学习重点(根据课程目标,不设难点,以免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消极暗示)、教学资源(包括学习的材料、方法与路径)、学程预设(包括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训练与测评)、导航策略(以教学板块的方式呈现,侧重于如何实现导学思想)、反思与调整(侧重于反思的心得与今后的调整)。基本环节划分为:①自学(明晰目标,明确任务,明了方法);②展示(展示问题,展示方法,展示效果);③检测(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成型、成熟、成功的教学范式无疑更能让师生教有所遵、学有所循。
三、眼神求准,提纲挈领抓关键
谈及精致化管理,麦当劳多达12500项的操作规范常常为一些人津津乐道。我们认为,精致不等于精细,更不是越细越好。过度的“无缝隙管理”,只会让师生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卓越性、绩效性和科技性是精致化管理的特质与核心。工作中,我们既统筹兼顾,高处站位,又提纲挈领,要处着力,特别注意把关键处的关键点做实、做细、做亮。
1.创新师资建设,狠抓一个“德”字。
一流的教学质量必然也必须由一流的师资来支撑。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为了深化师德建设,我们通过以“学”养师德、以“规”约师德、以“标”导师德、以“情”化师德、以“案”警师德,让每一位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的责任与神圣,不断提升教师的使命意识、担当意识、主人翁意识。2017年,我校被评为南通市首批优质师资学校,日前又被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初中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学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敬业爱岗、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走向卓越的基础,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引以为豪的魅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2.创新思想教育,突出一个“毅”字。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离开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要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水中月,镜中花”。时下的学生总感到生活苦、学习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信念、缺乏追求。信念是情感、认知、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奋斗的动力之源。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在整个学校德育中起着轴心的作用。我们通过在专题学习中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在典型引导和心得征文中升华、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等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挫折中得到磨炼,在困境中得到锤炼。“海南中学的学生充满着精气神”,这是我校实施信念教育后,社会对我校学生精神面貌的一致评价。
3.创新制度规范,兼顾一个“柔”字。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基础。坦率地说,我们的许多学校缺的不是制度,而是落实。教育“产品”不是标准件,教育过程也非流水线,在教师职业倦怠日趋严重的当下,只注重“刚”的约束而忽视“柔”的感导,很难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在坚持严肃、严格、严谨的同时,我们特别注意规章制度的建设:①与人文性紧联。即使简单如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尽量从人的生理节律和教育规律去考量、去研商,为冷冷的“条条框框”敷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的厚重底色。这样的管理更会感染人、感召人、感动人。②与协调性结合。不少学校规章制度一大本,相互交叉、重复、抵触的情况屡见不鲜。建章立制时,我们十分注意内容上相互配套,要求上相互协调,旨归上相互一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耗,提高效益。③与可行性同构。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样的“令”“禁”形同虚设,到头来仍会是一纸空文。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不到的不去说,办不成的不去写。说的、写的就要落实,就要行动,就要见效。④与民主性并举。集众智方能聚民心。我校的每一项制度的出台,每一项大事的决策,都是经过充分的酝酿,在各位教职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畅所欲言之后,通过教代会投票表决的方式最后确定下来的。这样的规章制度,不是管理者以权力强加给“我”的,而是师生员工源自内需产生的,所以更能为师生所接纳、所容纳,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4.创新组织架构,着重一个“效”字。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管不过来”已然成为凸显与棘手的问题。不少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学校常采用加强年级部的办法,将年级部升格为与其他职能部门并行的中层机构(有的还称之为年级校)。但由于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晰,这种做法严重削弱了原有职能部门包括学科教研组的作用,甚至出现了原有职能部门“政令”不畅的情况。鉴于此,我们在试行年级部负责制时,根据市教育局给我校的行政职数配备(校长室一正三副、主要处室一正两副),在年级部人员配置上予以了特别的考量。三个年级部主任由三位副校长分别兼任,另各设立一位执行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的三位负责人分插到各年级部,分别负责该年级的政教、教务、后勤工作。这样的组织架构既发挥了年级部因“级”制宜、反应快捷、执行有力的特点,又确保了原有职能部门“上通下达”,真正做到“条条管理,块块落实;条块结合,协调有机”,使学校各部门、各员工都处于有序的动力系统之中。三位副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每学期开学时,既要谈分管工作的计划,也要谈年级工作的安排;每学期结束时,既要对分管工作予以总结,也要对年级工作予以述职。虽然三个年级部各主其事、各负其责,但竞争因素尽含其中,有效地促进了三个年级部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大潜能,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5.创新课堂评价,强调一个“导”字。
课堂评价在教学管理中有着检验、监控、调节,尤其是导向的重要作用。从2017年9月起,我们秉承“合格即优秀”的评价观,全面推进“合格课堂”的建设。“合格课堂”的基本内容包含师生两个维度,考核师生课前准备、课堂专注、小组合作3个方面共18条(2017年10月底,我们对所有教师又提出了“‘班主任’意识”这一要求,共2条)。评价时,每条3分,课堂凡有一条不符合的,即评价为不合格。考虑到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增加了课堂教学亮点,每项加5分。这样,有一个亮点的课堂,最多允许20条中有一条可以不符合,超过一条,课堂评价也为不合格。(见表一“海南中学生态化合格课堂评价表”)由“合格课堂”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合格课堂”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能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能“带得走”的东西。“合格课堂”的建设真正做到了“项目精”“导向明”“成效显”。2018年9月,海门市教育局已将“合格课堂”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强势推进。
由于我们始终以精致化理念引领教学管理,老师们能上课、能上“好”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质量突飞猛进。以2017-2018学年度为例,在全市学年度学校教育质量百分考核中,我校获市特等奖第二名,学生学业水平(含优秀率和合格率)增长幅度列全市第一,市优秀学科组由上年度的2个陡增到了16个。从本质上说,教学管理精致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热切呼唤与生动实践。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勤研究、多實践,从而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门市海南中学校长)
关键词:办学规模化 教学管理 精致化
由于城镇化建设与撤点并校的推进,尤其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不少县城初中(包括乡镇中心初中)的规模不断增加。就笔者所在的海门市的5所城区初中而言,近年来各校的规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扩大,有的甚至由原来的10余轨发展至近20轨。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如何走好教学管理精致化道路,是一项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的做法是——
一、眼界求宽,高瞻广视揽全局
谈及教学管理,人们常常局限于“六认真”。其实,教学工作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多层次相互交汇、多维度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做到:
1.全域性联动。
2017年海南中学领导班子重组后,我们鲜明地提出了“大德育”“大教学”“大体育”“大后勤”的主张。毫不夸张地说,教学质量的提高,须臾离不开德育(“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体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后勤(“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协助与合作。因此,我们要求各职能部门既要“扫好自家门前雪”,也要“管好他人瓦上霜”。在德育计划、体育计划、后勤计划中都要有如何配合教学工作的要求与措施。
2.全程性推动。
“功夫在诗外”。要提高教学质量,“六认真”无疑是重要保证。但是如果教师本身的素养不高、能力不强,要提高教学质量只能“好事多磨”,甚至“好梦难圆”。因此,学校全面实施了“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研修工程”,通过分层式培训、专题式培训、研讨式培训、展示式培训、交互式培训、评比式培训,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开设“海南大讲堂”等,不断促进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为了确保各项工程真正“落实、落细、落小”,我们制订了严格的实施细则与考评办法,有效避免了“匆匆忙忙走过场,轰轰烈烈一阵子”的现象。另外,我们特别注重教学反思与教师阅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育科研管理,努力促进群体科研的良性发展,让教师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教学管理向课前、课后两头延伸,使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了“三有”“三得”:有明确的理论依据——说得清;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联得上;有科学的理论概括——提得高。
3.全员性发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施行者与组织者;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家长的参与则是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牢固树立教师、学生、家长“一个也不能缺”的观念。因此,除了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以外,我们十分注重学生与家长思想认识的转变与升华,定期开设“学生大讲堂”“家长大讲堂”“家长开放日”。让学生、家长走上“高高”的讲堂,学生交流学习的体会,家长传递育子的经验。由于是“身边人”讲的“身边事”,“接地气”“能操作”,更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择善而从。如今,“学生大讲堂”“家长大讲堂”已成了我校的一道靓丽风景。
只有“跳出教学看教学”“跳出课堂抓课堂”,方能做到居高临下、统观全体,方能防止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更为丰厚的土壤与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眼光求远,固本强基重未来
课程是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产品,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和抓手。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无疑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工作中,我们始终秉持“既要着力于学生的当下成长,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理念,特别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
1.补短板。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各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网络已基本建成,但是选择余地不大、精品课程不多、关注个性不够的现象仍很突出。鉴于此,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我们通过“五个突破”(即突破学科界线、教材界线、校际界线、社区界线、行业界线)来挖掘广义的教学资源,积极研发并建设好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群,以满足不同志趣、不同潜质、不同能力水准学生的课程需求,并以“新科学教育”为主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图谱与精品校本教材体系。在2018年的“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上,我们的经验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近日,海南中学还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授予“STEM研究种子学校”。
2.调结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适情合度,同频共振?近年来,我校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初中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研究”为引领,积极鼓励教师(先数学后各科)努力变“教材”为“学材”,并在教材“学材化”的基础上,对“学材”加以适当的重组、整合、优化。具体到每堂课的目标建构时,尽量做到“小”“清”“新”:①“小”。即要综合考量“学材”内容特点、所在教学单元、编者编排意图,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经历等因素,从诸多“教学价值”中选定最切合学科要求,最切合课程标准,最切合这一班、这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②“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从学生角度對教学目标,即学习结果的预期作出规范而明确的表述,让学生清晰地知晓这一堂课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③“新”。不需面面俱到,但求课课有得。不断聚焦焦点、引燃燃点、点亮亮点,从而使学生不断产生“新”感觉,获取“新”感知,形成“新”感悟。“学材再建构”顺应了变“教程”为“学程”的诉求,强化了“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循学施教”的教学思想。
3.促融合。
长期以来,不同学科之间虽“鸡犬相闻”,但鲜有往来。其实,“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成功的课堂总是相通的。为了实现理念、方法、资源的共享,获得更为广泛、更加有力的教学支撑,我们大力倡导教师打破学科、年级界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设计、开发等方面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从2017年9月起,除了学科组的常规教研活动外,我们坚持每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教研”活动。每次确定一个专题,由一名或多名教师展示,或同课异构,全校教师都参与听课、观摩。课后既有同一学科老师的评述,也有其他学科老师的评议,学校的领导或邀请的专家则从更高层面上予以总结与指导。“学科融合”,既能使教学方法更多彩,又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让学生的学习趣更浓,兴更高,味更“鲜”。 4.探“走班”。
“走班制”好比“自助餐”,学生可按照自身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兴趣特长,自由选择、自行搭配、自主定量。在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中,“走班制”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为了让“走班制”走得规范、走出实效,我们要求教师在学生“走”前做好指导工作,“走”中做好维稳工作,“走”后做好总结工作。“走班制”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赢得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5.创范式。
“教无定法”,但“教有方法”。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了“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实践与研究。“学程导航”教学范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强调“为学习而设计”的价值追求;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③强调“学生与课程各因素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研究,我们将学程导航的核心内容与格式定为:课题名称、设计人、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学习重点(根据课程目标,不设难点,以免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消极暗示)、教学资源(包括学习的材料、方法与路径)、学程预设(包括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训练与测评)、导航策略(以教学板块的方式呈现,侧重于如何实现导学思想)、反思与调整(侧重于反思的心得与今后的调整)。基本环节划分为:①自学(明晰目标,明确任务,明了方法);②展示(展示问题,展示方法,展示效果);③检测(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成型、成熟、成功的教学范式无疑更能让师生教有所遵、学有所循。
三、眼神求准,提纲挈领抓关键
谈及精致化管理,麦当劳多达12500项的操作规范常常为一些人津津乐道。我们认为,精致不等于精细,更不是越细越好。过度的“无缝隙管理”,只会让师生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卓越性、绩效性和科技性是精致化管理的特质与核心。工作中,我们既统筹兼顾,高处站位,又提纲挈领,要处着力,特别注意把关键处的关键点做实、做细、做亮。
1.创新师资建设,狠抓一个“德”字。
一流的教学质量必然也必须由一流的师资来支撑。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为了深化师德建设,我们通过以“学”养师德、以“规”约师德、以“标”导师德、以“情”化师德、以“案”警师德,让每一位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的责任与神圣,不断提升教师的使命意识、担当意识、主人翁意识。2017年,我校被评为南通市首批优质师资学校,日前又被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初中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学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敬业爱岗、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走向卓越的基础,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引以为豪的魅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2.创新思想教育,突出一个“毅”字。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离开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要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水中月,镜中花”。时下的学生总感到生活苦、学习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信念、缺乏追求。信念是情感、认知、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奋斗的动力之源。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在整个学校德育中起着轴心的作用。我们通过在专题学习中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在典型引导和心得征文中升华、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等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挫折中得到磨炼,在困境中得到锤炼。“海南中学的学生充满着精气神”,这是我校实施信念教育后,社会对我校学生精神面貌的一致评价。
3.创新制度规范,兼顾一个“柔”字。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基础。坦率地说,我们的许多学校缺的不是制度,而是落实。教育“产品”不是标准件,教育过程也非流水线,在教师职业倦怠日趋严重的当下,只注重“刚”的约束而忽视“柔”的感导,很难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在坚持严肃、严格、严谨的同时,我们特别注意规章制度的建设:①与人文性紧联。即使简单如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尽量从人的生理节律和教育规律去考量、去研商,为冷冷的“条条框框”敷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的厚重底色。这样的管理更会感染人、感召人、感动人。②与协调性结合。不少学校规章制度一大本,相互交叉、重复、抵触的情况屡见不鲜。建章立制时,我们十分注意内容上相互配套,要求上相互协调,旨归上相互一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耗,提高效益。③与可行性同构。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样的“令”“禁”形同虚设,到头来仍会是一纸空文。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不到的不去说,办不成的不去写。说的、写的就要落实,就要行动,就要见效。④与民主性并举。集众智方能聚民心。我校的每一项制度的出台,每一项大事的决策,都是经过充分的酝酿,在各位教职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畅所欲言之后,通过教代会投票表决的方式最后确定下来的。这样的规章制度,不是管理者以权力强加给“我”的,而是师生员工源自内需产生的,所以更能为师生所接纳、所容纳,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4.创新组织架构,着重一个“效”字。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管不过来”已然成为凸显与棘手的问题。不少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学校常采用加强年级部的办法,将年级部升格为与其他职能部门并行的中层机构(有的还称之为年级校)。但由于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晰,这种做法严重削弱了原有职能部门包括学科教研组的作用,甚至出现了原有职能部门“政令”不畅的情况。鉴于此,我们在试行年级部负责制时,根据市教育局给我校的行政职数配备(校长室一正三副、主要处室一正两副),在年级部人员配置上予以了特别的考量。三个年级部主任由三位副校长分别兼任,另各设立一位执行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的三位负责人分插到各年级部,分别负责该年级的政教、教务、后勤工作。这样的组织架构既发挥了年级部因“级”制宜、反应快捷、执行有力的特点,又确保了原有职能部门“上通下达”,真正做到“条条管理,块块落实;条块结合,协调有机”,使学校各部门、各员工都处于有序的动力系统之中。三位副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每学期开学时,既要谈分管工作的计划,也要谈年级工作的安排;每学期结束时,既要对分管工作予以总结,也要对年级工作予以述职。虽然三个年级部各主其事、各负其责,但竞争因素尽含其中,有效地促进了三个年级部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大潜能,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5.创新课堂评价,强调一个“导”字。
课堂评价在教学管理中有着检验、监控、调节,尤其是导向的重要作用。从2017年9月起,我们秉承“合格即优秀”的评价观,全面推进“合格课堂”的建设。“合格课堂”的基本内容包含师生两个维度,考核师生课前准备、课堂专注、小组合作3个方面共18条(2017年10月底,我们对所有教师又提出了“‘班主任’意识”这一要求,共2条)。评价时,每条3分,课堂凡有一条不符合的,即评价为不合格。考虑到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增加了课堂教学亮点,每项加5分。这样,有一个亮点的课堂,最多允许20条中有一条可以不符合,超过一条,课堂评价也为不合格。(见表一“海南中学生态化合格课堂评价表”)由“合格课堂”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合格课堂”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能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能“带得走”的东西。“合格课堂”的建设真正做到了“项目精”“导向明”“成效显”。2018年9月,海门市教育局已将“合格课堂”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强势推进。
由于我们始终以精致化理念引领教学管理,老师们能上课、能上“好”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教学质量突飞猛进。以2017-2018学年度为例,在全市学年度学校教育质量百分考核中,我校获市特等奖第二名,学生学业水平(含优秀率和合格率)增长幅度列全市第一,市优秀学科组由上年度的2个陡增到了16个。从本质上说,教学管理精致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热切呼唤与生动实践。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勤研究、多實践,从而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门市海南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