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具有许多自身的特殊性,与普通学校语文教学有所不同。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现状,确定目标和培养方向,积极探索,深入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主旨,采取多种措施,才能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劳动者和建设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都在積极探索和改革,以期顺应课程教学改革的呼声和潮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坚持和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近些年,全国各地有不少中职学校已经走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前列,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改革经验。但总的说来,中职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渗透和衔接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中职语文课程资源的重组和课程体系的重建还没有理想的建构出来,这将势必会阻碍和影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步伐。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目前的现状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语文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问题:
1.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不合适。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材内容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不强,大部分内容是从普高语文课本上摘录下来的,缺乏个性特点;二是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联系不紧密。
2.中职语文教育思想出现偏差。由于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再加之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和模糊认识,导致了中职语文教育思想出现了偏差。具体体现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文以载道”的育人特性;另一种是对语文的人文性作过多不必要的架空分析,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3.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僵化、死板。就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来看,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高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许多教师习惯于支解课文,把篇、章、句、语、修、逻等嚼碎,然后“喂”给学生。其结果是:教师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迷糊迷糊,似懂非懂。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二、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多种举措,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1.教学中讲练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当前,学校教育的关键和当务之急仍是恰当处理“导”与“学”的关系,重点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不仅是尊重中等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对过去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深刻反思后的必然选择。因为过去中职学校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独角戏”和“满堂灌”,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中职语文教学走进了“重负担、高消耗、低质量”的死胡同,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职语文教学变得空洞、乏味,死气沉沉。要解决这个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就要改革教学方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积极开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让学生的手、口、脑真正动起来,协调发展。
2.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当前,全球中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核心就是就业教育与生存教育,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的办学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彰显职业特色、强化就业功能,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铺就一条稳固的道路。有了为专业技能培养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与学生的专业和实践相结合,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
3.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考核评价方式来说,大多仍就延续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纸考试”评判一个学生。这种做法存在诸多缺陷,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无法体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际应对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不能有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更不可能培养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适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对现阶段中职学校语文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彻底改革,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淡化具体分数的量化,强调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为就业服务的目标。
4.紧密结合学生现状和专业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来说,其核心内涵是职业教育和技能,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就学生的发展方向来说,也证明了这一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其重点应掌握扎实职业技能。这也是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应以此定位,在具体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现状和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在制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实用性和技术性出发,使中职学校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海英.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浅谈[J].才智,2010年第24期
[2]樊红梅.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11月
[3]魏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措施的创新[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第08期
[4]韦宏.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J].广西教育(C版),2011年第05期
作者简介:白玉(1982.6—),女,汉族,河南焦作市人,大学本科毕业,现任职于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都在積极探索和改革,以期顺应课程教学改革的呼声和潮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坚持和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近些年,全国各地有不少中职学校已经走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前列,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改革经验。但总的说来,中职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渗透和衔接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中职语文课程资源的重组和课程体系的重建还没有理想的建构出来,这将势必会阻碍和影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步伐。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目前的现状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语文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问题:
1.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不合适。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材内容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不强,大部分内容是从普高语文课本上摘录下来的,缺乏个性特点;二是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联系不紧密。
2.中职语文教育思想出现偏差。由于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再加之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和模糊认识,导致了中职语文教育思想出现了偏差。具体体现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文以载道”的育人特性;另一种是对语文的人文性作过多不必要的架空分析,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
3.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僵化、死板。就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来看,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高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许多教师习惯于支解课文,把篇、章、句、语、修、逻等嚼碎,然后“喂”给学生。其结果是:教师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迷糊迷糊,似懂非懂。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二、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多种举措,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1.教学中讲练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当前,学校教育的关键和当务之急仍是恰当处理“导”与“学”的关系,重点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不仅是尊重中等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对过去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深刻反思后的必然选择。因为过去中职学校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独角戏”和“满堂灌”,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中职语文教学走进了“重负担、高消耗、低质量”的死胡同,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职语文教学变得空洞、乏味,死气沉沉。要解决这个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就要改革教学方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积极开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让学生的手、口、脑真正动起来,协调发展。
2.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当前,全球中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核心就是就业教育与生存教育,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的办学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彰显职业特色、强化就业功能,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铺就一条稳固的道路。有了为专业技能培养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与学生的专业和实践相结合,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
3.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考核评价方式来说,大多仍就延续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纸考试”评判一个学生。这种做法存在诸多缺陷,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无法体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际应对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不能有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更不可能培养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适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对现阶段中职学校语文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彻底改革,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淡化具体分数的量化,强调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实现中职语文教学为就业服务的目标。
4.紧密结合学生现状和专业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来说,其核心内涵是职业教育和技能,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就学生的发展方向来说,也证明了这一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其重点应掌握扎实职业技能。这也是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应以此定位,在具体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现状和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在制定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实用性和技术性出发,使中职学校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海英.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浅谈[J].才智,2010年第24期
[2]樊红梅.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11月
[3]魏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措施的创新[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第08期
[4]韦宏.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J].广西教育(C版),2011年第05期
作者简介:白玉(1982.6—),女,汉族,河南焦作市人,大学本科毕业,现任职于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