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孟子》中的伯夷形象是极为特殊的,孟子提到的“辟纣”为先秦乃至汉代典籍中所仅见,而《孟子》中的伯夷形象正是以“辟纣”为基点,重点赞美伯夷“治进乱退”的清介为官态度。伯夷文化的核心——与弟叔齐谦逊让国代表之“义”和“义不食周粟”代表之“忠”,孟子却避之不谈,显示了孟子为推行仁政理想而敢为天下先的态度。
[关键词] 《孟子》 伯夷 辟纣
伯夷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有特殊意义的人物。千百年来,伯夷的“义不食周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易代之际留恋故国的人们,他和弟弟叔齐为义而争相让国的事迹,成为中华民族实践“义”的又一鲜明佐证。然而,翻阅先秦典籍,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没有任何一部书曾系统地介绍过伯夷的事迹,片言只语中留给后代许多的取舍与发挥的空间。而《孟子》中留有许多伯夷的形象,对其归纳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孟子对伯夷最欣赏的地方应该是他“治进退乱“的为官态度,也就是伯夷的“辟纣”。
《万章下》第一章;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离娄上》第十三章: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大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
这就是孟子提出“辟纣”说,这也是先秦至汉代典籍中所仅见的,我们今天恐怕已经无法考证其真伪,汉代以前提到伯夷的书有很多,由于笔者知识浅薄,所知道的恐不全面,有《管子
[关键词] 《孟子》 伯夷 辟纣
伯夷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有特殊意义的人物。千百年来,伯夷的“义不食周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易代之际留恋故国的人们,他和弟弟叔齐为义而争相让国的事迹,成为中华民族实践“义”的又一鲜明佐证。然而,翻阅先秦典籍,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没有任何一部书曾系统地介绍过伯夷的事迹,片言只语中留给后代许多的取舍与发挥的空间。而《孟子》中留有许多伯夷的形象,对其归纳总结,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孟子对伯夷最欣赏的地方应该是他“治进退乱“的为官态度,也就是伯夷的“辟纣”。
《万章下》第一章;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离娄上》第十三章: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大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
这就是孟子提出“辟纣”说,这也是先秦至汉代典籍中所仅见的,我们今天恐怕已经无法考证其真伪,汉代以前提到伯夷的书有很多,由于笔者知识浅薄,所知道的恐不全面,有《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