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作文水平需要有高尚的审美意识、丰富的感情。情感情感,顾名思义,“多情而善感”。“情”从“感”中得来,“善感”才能“多情”。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一、生活实践培育审美意识
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予,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曲,便失其为陶渊明。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二、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意识
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标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作家陈村说:“语文首先是美育。”中学语文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美的窗户,让他们领略文学百花园的姹紫嫣红。我们以一贯之地创设艺术化的情境,创造良好的教学艺术氛围,就是创造一种审美的氛围,让美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聆听到美的声音,体会到充满激情、意蕴深刻、清词丽句、声情并茂的美。
1.听不到的声音最美
白居易《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耐人寻味。表面看来是平静无语的,内心深处却流动着“幽愁暗恨”,这样的情感也许可从眉尖、眼角、唇边觅到,但绝对不能用耳朵捕捉到,也许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无声”是“空白”,但又不是“空白”,它是一种独特的意境,满蓄了一片只有同为天涯沦落人才能感受的深情。而这里的“无声”,又衬托了下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有声”,更能表达出琵琶女的幽愁暗恨,虚实结合,有无相衬,使声音的描写具有丰富性和立体感。
2.静中写动更幽静
朱自清先生写月光下的荷塘,以对美的赞颂追求来排遣心中的哀愁。写荷叶、荷花、荷香、流水,写得形(舞女的裙)、味(清香)、色(白、碧)、声(渺茫的歌声)俱全。月下荷塘是幽静的,但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物静而情动,动静得宜、虚实相生,写出了灵动的生命之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
一、生活实践培育审美意识
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予,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曲,便失其为陶渊明。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二、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意识
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标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作家陈村说:“语文首先是美育。”中学语文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美的窗户,让他们领略文学百花园的姹紫嫣红。我们以一贯之地创设艺术化的情境,创造良好的教学艺术氛围,就是创造一种审美的氛围,让美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聆听到美的声音,体会到充满激情、意蕴深刻、清词丽句、声情并茂的美。
1.听不到的声音最美
白居易《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耐人寻味。表面看来是平静无语的,内心深处却流动着“幽愁暗恨”,这样的情感也许可从眉尖、眼角、唇边觅到,但绝对不能用耳朵捕捉到,也许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去体验。“无声”是“空白”,但又不是“空白”,它是一种独特的意境,满蓄了一片只有同为天涯沦落人才能感受的深情。而这里的“无声”,又衬托了下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有声”,更能表达出琵琶女的幽愁暗恨,虚实结合,有无相衬,使声音的描写具有丰富性和立体感。
2.静中写动更幽静
朱自清先生写月光下的荷塘,以对美的赞颂追求来排遣心中的哀愁。写荷叶、荷花、荷香、流水,写得形(舞女的裙)、味(清香)、色(白、碧)、声(渺茫的歌声)俱全。月下荷塘是幽静的,但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物静而情动,动静得宜、虚实相生,写出了灵动的生命之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