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练习口算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好途径。”本文在相关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进行了以下分析和研究:
一、对口算内容进行梳理并列序
数学口算教学要教会学生什么?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除了一年级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三年级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等,一般都是将口算放在课后练习中,很少有学校会安排单独的口算课程。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困惑:“口算练习什么?”有的结合教材设计练习题,有的利用手边的口算练习册,这就可能导致在具体教学中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为此,我们首先要对整套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明确每个年段应该学习的口算内容,并将其梳理成表,进行列序;然后结合每个课时的具体内容,确定各个年级段的重点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前沿后续的知识,以拓展训练内容。
二、细致研究数学口算的教学方法
口算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训练目的在于锻炼学生脑部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而准地回答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口算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口算,使他们感受到口算的快乐。
(1)集体练习法。开展集体练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基本了解,清楚学生对口算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集体练习,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总结口算练习的经验:①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②练习之后要进行反馈,即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
(2)视算与听算。视算与听算是口算的两种基本方法,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动用大脑思维,而区别在于接受渠道和运算渠道有所不同。视算主要依靠眼睛接受数学运算信息,而听算主要依靠耳朵来接受。学生在进行视算时,可以借助数字和符号的基本形象,帮助学生看清题目,便于学生连续思维;当学生在听算时,他们所接受的是无形的信息,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听算的数量一般不宜过大。视算与听算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视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听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由此可见,听算比视算的难度要大一些,需要教师注重问题设计的梯度性,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练习题,一般适宜先进行视算,然后进行听算。只有将视算与听算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训练功能,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3)群练与个练。“群练”主要是指全班学生一起参与群体练习,“个练”是指学生自己或同桌相互练习。在进行“群练”时,一般环境一样、时间相同,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大体一致,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个练”就不需要高度的统一,自由度较大,训练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在课堂内适宜采用“群练”的方式,课外适宜采用“个练”的方式。在进行课内群练时应注意:①尽量安排多一点的时间,计算课一定要安排,非计算课要尽量安排,题目20~30个左右,时间不宜过长;②训练面积一定要大,争取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采用直接出题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然后公布核对结果的方法;③及时反馈,正确了解学生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在进行课外练习时,应注重落实具体的内容、方法、时间,可以安排在早晨或下午,一般5分钟即可,不宜过长,否则会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兴趣的发挥。此外,教师要注意编印或指导学生自己编制相应的口算表和口算卡片,并每天进行口算练习,同时,要鼓励同桌之间相互监督,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结果。
三、练习形式要灵活多变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口算训练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①游戏训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接龙、扑克游戏,还可以用多媒体进行积分与闯关游戏;②竞赛训练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竞赛、诱错练习等;③进行逆向思维训练:()=8 1,()=6-1 等;④活动训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活动;⑤实践训练法:让学生自主采访卖菜的摊贩,向他们学习不用计算器进行口算的方法;⑥开展“小超市”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买卖交易,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正确处理口算和估算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新版教材在注重提高学生口算技能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估算练习,如:在教学“百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出示了“78-9、67 7、59 20、36 9、82-4、63-30、20 39、8 56”等算式,要求学生判断哪些算式的结果比70大?估算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注重口算与估算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估算来判断口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充分发挥估算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一、对口算内容进行梳理并列序
数学口算教学要教会学生什么?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除了一年级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三年级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等,一般都是将口算放在课后练习中,很少有学校会安排单独的口算课程。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困惑:“口算练习什么?”有的结合教材设计练习题,有的利用手边的口算练习册,这就可能导致在具体教学中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为此,我们首先要对整套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明确每个年段应该学习的口算内容,并将其梳理成表,进行列序;然后结合每个课时的具体内容,确定各个年级段的重点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前沿后续的知识,以拓展训练内容。
二、细致研究数学口算的教学方法
口算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训练目的在于锻炼学生脑部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而准地回答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口算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口算,使他们感受到口算的快乐。
(1)集体练习法。开展集体练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基本了解,清楚学生对口算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集体练习,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讨,总结口算练习的经验:①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②练习之后要进行反馈,即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
(2)视算与听算。视算与听算是口算的两种基本方法,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动用大脑思维,而区别在于接受渠道和运算渠道有所不同。视算主要依靠眼睛接受数学运算信息,而听算主要依靠耳朵来接受。学生在进行视算时,可以借助数字和符号的基本形象,帮助学生看清题目,便于学生连续思维;当学生在听算时,他们所接受的是无形的信息,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听算的数量一般不宜过大。视算与听算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视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听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由此可见,听算比视算的难度要大一些,需要教师注重问题设计的梯度性,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练习题,一般适宜先进行视算,然后进行听算。只有将视算与听算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训练功能,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3)群练与个练。“群练”主要是指全班学生一起参与群体练习,“个练”是指学生自己或同桌相互练习。在进行“群练”时,一般环境一样、时间相同,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大体一致,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个练”就不需要高度的统一,自由度较大,训练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在课堂内适宜采用“群练”的方式,课外适宜采用“个练”的方式。在进行课内群练时应注意:①尽量安排多一点的时间,计算课一定要安排,非计算课要尽量安排,题目20~30个左右,时间不宜过长;②训练面积一定要大,争取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采用直接出题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然后公布核对结果的方法;③及时反馈,正确了解学生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在进行课外练习时,应注重落实具体的内容、方法、时间,可以安排在早晨或下午,一般5分钟即可,不宜过长,否则会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兴趣的发挥。此外,教师要注意编印或指导学生自己编制相应的口算表和口算卡片,并每天进行口算练习,同时,要鼓励同桌之间相互监督,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结果。
三、练习形式要灵活多变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口算训练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①游戏训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接龙、扑克游戏,还可以用多媒体进行积分与闯关游戏;②竞赛训练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竞赛、诱错练习等;③进行逆向思维训练:()=8 1,()=6-1 等;④活动训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活动;⑤实践训练法:让学生自主采访卖菜的摊贩,向他们学习不用计算器进行口算的方法;⑥开展“小超市”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买卖交易,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正确处理口算和估算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新版教材在注重提高学生口算技能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估算练习,如:在教学“百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出示了“78-9、67 7、59 20、36 9、82-4、63-30、20 39、8 56”等算式,要求学生判断哪些算式的结果比70大?估算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注重口算与估算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估算来判断口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充分发挥估算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