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危机恐惧症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家提问
  我创办企业5 年了,过去一直处在一个比较顺利的阶段,正好赶上中国经济最黄金的一个时期。现在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强,我的业务也受到了部分影响(跟去年同期相比约有20% 左右下滑),很多人都在讲下半年会死掉一批中小企业,因为过去从来没有过危机体验,我对于现在的形势感觉到很恐慌,请问柳总有哪些自我评估、自我反思的方式,联想25 年经历过无数危机,有哪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经验?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答
  
  最好的方式是拥有健康身体能不能度过危机其实是一个企业自诞生起就应该考虑和部署的事情
  
  企业怎么度过危机?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联想成立到今天有25年历史,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是1990年以前,中国正走向市场经济改革时,这不是今天主要谈的问题。至于说到危机,这是我们今天大家共同遇到的,面临现在的危机怎么办,我自己感觉企业跟人一样,要看年龄。一个80岁的老人,秋天到冬天对他来说就是危机,他忙着应付这个冬天怎么度过;如果是一个年轻人,可能流感过来他也不怕。人的身体健康程度,我觉得是考察如何度过危机的最好指标。
  怎么让企业健康?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我们必须深刻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对我们所做的工作有深入研究,这是最基本的。别管人家怎么强,先研究我们自己到底存在什么毛病,我们到底做得怎么样?我记得当时联想的毛利润大概25%~26%,但是经营费用到了24%。这种情况当然不行了,所以我们先从自己身上开刀,把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做了调整,29岁的杨元庆做经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保持每年以80%~100%的速度增长,一直增长到2000年。而国外企业因为总部在美国或者欧洲,调动不灵,中国其他同行没有找到自己的问题,那一年我们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
  第二点是关于产品技术创新的问题。当时联想整个的资本力量很微弱,技术方面也缺乏积累,我们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从产品技术入手。产品技术是什么呢?我们定义为,把那个成熟的技术跟市场需求对接,把它形成产品。我举个例子,在1997、1998年因特网传到中国,大家都要上网,但老百姓买了电脑以后没法上网,因为必须给电脑加上Modem卡,但是除了发烧友其他人并不会这么做。但买了我们联想电脑,按一个键就可以上网。这个问题对我们企业来说肯定没有多大技术难度,但就这一点就让我们市场份额提高了9%,后来我们每年不断有新的技术推出来,这就使得我们的毛利率比较稳定。
  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因为企业是生存在变化的空间中,环境一直在变,行业突然变了,你怎么应对?尤其是电脑行业,如果你一直这么做下去,肯定要完蛋,肯定不能一直是这个样子。现在全球及国家的经济环境变化很大,比如说珠三角、长三角,你的毛利率是4~5%,你还不想办法突破,就只有等死了。
  一个企业能不能有一个战略?我常常讲到三条,第一是建班子,第二是定战略,第三是带队伍。路线是你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个要弄得很清楚。比如联想在1993、1994年房地产热的时候,也想和中关村一样投资房地产,但是把这个事情研究透以后,我们放弃了。
  当然我们也错过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比如说民生银行最早让我们参与投资,如果投资的话今天可以赚100多个亿,但我们今天想来也绝不后悔,因为如果进了那个领域,我们会不停地东做一下西做一下,最后迷失自己。所以路线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路线的制订,能不能马上下决心这件事马上就做,我们在制订路线的时候就是步步逼近的方法。第一个月把未来一年发生的事情讨论一次,下一个月再讨论一次,因为环境在变,这样连续两三次以后,再制订路线就比较容易成功。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都要重新研究一遍,你认为成功了下次再照搬都不行,这样的经验积累越来越多以后,慢慢的打仗就会容易多了。
  最后一条是带队伍,无非三件事:第一怎么让你的兵爱打仗;第二会打仗,整个团队能力要强;第三要作战有序,不能自己人打自己。
  研究透这些以后我相信企业能够很好的抵御冬天。能不能度过危机其实是一个企业自诞生起就应该考虑和部署的事情,如果等危机来了再临时抱佛脚多半是无效的。
其他文献
浙江温州一位企业家问  我创办企业十几年了,现在快60岁了,创业这么多年感到身心疲惫想退休。公司目前还没上市,我是公司绝对大股东,现在最头疼的就是接班人问题,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兴趣,发展也不错,不愿意继承我的事业,能把我公司里的职业经理人变成创业者吗?    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答:先把家族的“雷”拔掉  要想把公司成功地交出去,就先得把那些职业经理人不可能搞定的“雷”处理掉  首先,我不
期刊
家电领跑电子商务并非偶然    王治全:把家电作为我们创业的起点,原因在于我们合伙人全都出自家电生产企业,我是夏新出来的,现在的总经理是创维出来的,另一个合作伙伴是东芝出来的,我们对家电最熟。如果我们的产品能比国美、苏宁还便宜10%,那生意肯定错不了。因为家电都是标准化的,不存在水货,保修又全是厂商负责,在我看来产业链条是分得非常清晰的。  王敬:从零售终端层面来看,全世界很少有家电卖场在零售排行
期刊
在农业科技界。有人借用金庸老师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的说法来描述几位水稻育种领军人物。南帝——在广东进行水稻矮化育种的黄耀祥,北丐——在沈阳研究北方粳稻超级稻的杨守仁,东邪——在福建培育了“汕优63”、解决了第一代杂交稻不抗稻瘟病问题的谢华安。西毒——在四川研制刚性不育系杂交稻的周开达。中神通——在湖南研究超级杂交籼稻的袁隆平。  在学界、商界、政界三界通吃,中神通无愧其名。    
期刊
《创业家》杂志可能是这半年我每期都准时阅读,也最能产生共鸣的一本杂志。  在我看来,当今的中国最缺少两种人,企业家和创业家。市面上关注企业家的杂志已经有很多,但是关注创业者的杂志却少之又少,从这个角度来看, 《创业家》本身就是具有创新性的。我与他们的结识只有早先的一次采访,但是面对一群真正勤奋而快乐的内容创造者,我一直非常乐意与他们交流我的思想,包括我的苦恼,我的快乐。  “为什么不把这些最真实的
期刊
我们最近在做一个研究,关于在过去30年,中国在科技上的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到底有多大。 从表面上看,中国的科技研究,尤其最近十年政府开始大规模地投资,科研投入力度已经甚为可观。现在中国每年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日本,2003年占国民生产比率1.3%,现在已经超过2%,基本达到了西方国家水平。  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科研研究主要表现为写书、发论文,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科学期刊上,为此国内建立了
期刊
前几篇谈到过优先清算权(Liquidation Preference),但都是一笔带过,这次来仔细谈谈。大家先来做一道数学题。以下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融资过程:  第一年:公司成立,天使投资5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200万美元。  第二年:A轮融资,VC投资400万美元,融资后估值1200万美元。并且,拥有1倍的优先清算权,Non-participating,8%的年股息。同时,成立了期权池15%,
期刊
10月15日。国内主要的地铁电视广告运营商——数码媒体集团(DMG)被其头号竞争对手华视传媒《Nasdaq:VISN》以1.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成立仅4年的后者如今号称中国最大的户外数字电视移动广告运营商。  对于像戈壁基金、橡树基金等这些在DMG潜伏多年的风险投资商而言,这不失为一个相对体面的退出。此次交易使用现金加股票的形式,交易结束时支付1亿美元首期合并款(其中4000万美元为现金、6000
期刊
六年间。他让聚成培训在争议中从零“野蛮”成长为行业老大。现在,这位28岁的董事长不惜一切,要让“野孩子”变成“好孩子”。他相信,“好孩子”才能大成功    抉择    “刘总你信不信,今年我能把利润做到9000万。”2009年初,副总裁袁丽军兴冲冲找到董事长刘松琳。  “怎么做?”  “只要确定目标,就有方法。利润达到5000万以上,给销售人员50%的分红。我不信做不到9000万。”他拿出一份薪酬
期刊
实业危机背后的投资危机,才是影响浙商长远竞争力的第二劫    赚钱最辛苦的中小浙商,怎么会那么大方地把钱“投”给一个从来没有赚过大钱的创投人?刘晓人事件爆发后,这个问题最困惑我。起先我也关心过“他是天使失足还是常年高利贷业者”、“他弄来的2亿多钱花到哪里去了”等问题,可是在浙江跑了一圈后,才发现刘晓人案决非偶然,浙商中间弥漫着一股浓烈而疯狂的创投热。这个迷梦不醒,中小浙商的危机还会加剧,还会不断有
期刊
编者的话  加强国际视野,关注新商业,关怀草根创业者,报道更加贴近实务,是我们很多读者共同的反映。作为一支年轻的采编团队,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自身的能力离读者的要求差距还有多远。为此,编辑部正在建立系统的学习机制,邀请著名的企业家、投资人来给我们上课。我们也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行小型读者沙龙。真正做到以采访对象为师,以我们的读者为师。  此外,为了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创业家网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