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虹起引凤声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族弟崔维克所著《学唱北京琴书》一书即将付梓,嘱我作序。我与维克虽无血缘关系,但民间有“一笔写不出俩崔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更何况2008年9月维克正式拜师关学曾先生的仪式由我主持,因此,也就因北京琴书与维克结了这个缘分。后来“关学曾北京琴书文化艺术研究会”成立,我受聘担任副会长。一晃,维克拜师已经10年了,这期间我们接触并不多,每次见面也多是在曲艺活动的场合互致问候或简短寒暄,偶有几次交谈,内容也都与北京琴书有关。3年前,维克出版过一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琴书》。当时,维克将初稿送给我看,书中对关学曾先生的艺术生涯和北京琴书这个新生的曲种及艺术特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图文并茂、资料翔实,看得出下了很大的功夫,出版后得到了曲艺界的认可与好评。前不久,维克又将这本《学唱北京琴书》的初稿送给我看。读完初稿后,我深为维克的执着劲折服。对于曲艺类专著的写作,我有着切身的体会,除了对曲艺的热爱,还必须能耐得住寂寞,辛勤付出,默默奉献,其中甘苦,唯有作者自知。维克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刻苦钻研、勤于实践、潜心写作,精神可嘉。因着与维克的缘分,作序也在情理之中。
  说起与关学曾先生的相识,那是50年前的事了,开始只是一般认识,因为那时怹已经是遐迩闻名的北京琴书表演艺术家,而我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业余曲艺爱好者,并不经常见面。接触频繁是从1988年老舍茶馆开业以后开始的,关学曾、孙宝才、魏喜奎、孙书筠、马玉萍等曲艺名家悉数到场,我担任主持人。在老舍茶馆,我和关先生合作长达6年之久,每天都演,再加上参加北京曲协组织的“曲艺进校园”等演出,我们同台合作至少也在2000场以上。关学曾先生担任北京曲协主席那些年,我正在协会协助工作,与关先生接触更多了。私下里我们也是忘年交,我到怹家串门,除了探讨艺术,偶尔陪怹一起打打小麻将,中午在家里吃顿地道的炸酱面,真是其乐融融。
  我热爱北京琴书,景仰关学曾先生的艺德人品。提起北京琴书,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关学曾,而“关学曾”三个字也几乎成了北京琴书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关学曾先生创立了北京琴书这一新曲种,其贡献是划时代的。关先生的演唱技艺炉火纯青,至今无人可以超越,“琴书泰斗”的誉称,关先生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不仅如此,先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北京琴书,还有怹作为曲艺艺术家所独有的创新精神以及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和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这些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久地追忆和学习。
  与关学曾先生交往中的两件小事,至今记忆犹新。
  1988年,由于文艺生活的多样化,曲艺处于式微的状态,曲艺工作者也都在为此担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探索曲艺生存发展的新路径,北京曲艺家协会和大碗茶商贸集团结成跨行业横向联合友好协作单位。这会儿,我正在负责北京曲艺家协会刊物《北京曲讯》的编辑工作,为此,出版了一期特刊《大碗茶曲艺专集》,当时,参加大碗茶驻场演出的老艺术家踊跃地参与了新作品的创作。关先生创作了一段《海外传奇》。这段作品是用长篇大书的手法,反映大碗茶在海外受到人们欢迎的故事,妙趣横生。此时的关先生已经年近70岁,可在创作上真是一点不含糊,在我多次与怹商讨段子的过程中,关先生对细节那是可丁可卯,一丝不苟,有时候讨论得正起劲,竟然忘了饭点,偶尔还拉个晚,虽然怹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创作精力。每当回想起那些与怹共处的往事,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老艺术家身上那种待人亲和、作艺严谨、追求完美的高贵品格。后来这段作品在老舍茶馆多次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另一件事,是在老舍茶馆演出的那段时间,由于我与众位艺术家彼此太熟悉了,在返场时唱什么小段就由我做主了,我也能够根据现场情况“把点开活”,我报什么,他们就唱什么。关先生唱完正活后,总会应观众的要求不断返场,有一次还“撞”出一个连环“包袱”来。我给关先生报了个《怕婆村》,关先生上场铺垫时即兴拿我抓了个“现挂”:“这段《怕婆村》呀,就是怕老婆村,这个小段我轻易不怎么唱,为什么呢,怕得罪人,因为《怕婆村》唱的就是主持人崔琦他们村的事!”因为当时我就在台边上坐着,观众都看得见,观众一听,哄堂大笑!我呢,快走一步上台:“关先生说得没错,我就是怕婆村的,他怎么知道得那么清呢?因为先生是我们那村的村长!”观众自然又是一阵大笑。这还没完,关先生接过我的话茬道:“崔琦说得也没错,退休之前我是怕婆村的村长,退休之后呢,就换他当村长了!”然后在全场观众的笑声中打起鼓板开始演唱,当时现场火爆热烈的气氛,至今令人难忘。这临场撞出来的“现挂”,后来成了我和关先生演出中的保留“包袱”。无论是在老舍茶馆还是在别的场合,关先生的“铺纲”和控场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能够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和注意力。这是怹精湛的表演技艺和超强的现场驾驭能力决定的。只有当演员能够和观众融于一体的时候,方显出曲艺艺术的价值,也才能看出艺术家的过人之处。
  回忆这些,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关先生鲜为人知的点滴,但关先生留给后人的北京琴书这门艺术的文化价值,有待后人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看到维克的这本《学唱北京琴书》,在由衷赞叹的同时,更看出维克对关先生的爱戴、对北京琴书艺术的执着,这在他先后完成的两本书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这两本书虽然独立成册,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的内在联系,体现出维克在传承北京琴书过程中独到的方法和思路。《学唱北京琴书》侧重于北京琴书宏观的概览,而这本书则说的是怎样学唱北京琴书,对北京琴书的旋律、板式、行腔、表演、伴奏、写作等都有较为详尽的介绍。北京琴书的传承非常需要这样的入门读物,这是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值得大加提倡和借鉴的。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采用了“码书”的形式,更加适应了当今数码时代的潮流,在鼓曲传承的方式上开了先河,这是《学唱北京琴书》这本书的又一个价值体现,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大大方便了爱好者入门学习。维克在传承北京琴书方面真是想尽了办法,做足了文章。这本书的出版可喜可贺,我衷心地为维克点赞。
  关先生弟子众多,维克是拜师最晚的关门弟子,他却后来居上,为北京琴书的传承,一步一个脚印做着努力。他所做的一切有目共睹,我为关学曾先生有这样一位弟子而自豪。
  30年前,我曾写过一个北京琴书小段《唱唱北京琴书》,被多位演员演唱,现略加修改,权作结语,并以此表达我对关学曾先生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在北京东南郊有一个小村儿,
  早年间出了些唱曲儿的人儿,
  翟青山、常德山他们是师兄弟儿,
  演唱那五音大鼓串走百家门儿,
  后改成单琴大鼓变革了工尺字儿,
  传到了关学曾怹可是个有心人儿。
  在实践中丰富了唱腔更讲究韵味儿,
  刻苦学习勤创作不断写新词儿。
  有琴师吴长宝配合作新曲儿,
  像绿叶儿衬红花儿显得更精神儿。
  定名叫北京琴书地道的北京味儿,
  “琴书泰斗”关学曾成了大名人儿。
  老先生为琴书而生真算是头一份儿,
  有一组数目字儿很说明问题儿。
  演出了两万场到过很多地儿,
  说唱近千段还写了二百多段唱词儿!
  北京琴书列为非遗是件大好事儿,
  在传承中求发展并没断了根儿。
  弟子们担重任真是铆足了劲儿
  桃李正逢时硕果挂满了枝儿!
  (本文原为《学唱北京琴书》序二,略有增删,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马瑜)
其他文献
沙滩上的印记会被吹散,石头上的印记会被磨平,钢铁上的印记会被锈蚀,但留在人心上的印记却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愈加清晰。1983年、9万元,这两个数字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刻在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人民心中永远的印记。  自1979年长篇评书《岳飞传》播出后,“刘兰芳”三个字就成了当时的超高频词汇。农闲工余,晚间消遣,群众或三五一簇,或数十一群,巴望着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渴盼着一个声音。那时的刘兰芳,就是收
期刊
欣闻我的恩师著名鼓曲艺术家赵玉明先生以90岁高龄在2019年6月24日上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我非常高兴,为恩师自豪,从心底向恩师表示热烈祝贺。这是文艺界的喜事,是曲艺界的骄傲。我万分激动,口占一首贺词:  曲苑今朝传佳话,长青树开光荣花。  初心不改跟黨走,耄耋壮志放光华。  恩师劲发正能量,松风梅骨自高雅。  德艺双馨八十载,镰刀斧头映晚霞。  赵先生的艺术生涯有80
期刊
这篇文章标题取得这么直白,和翁仁康的平时心理定位有关。翁仁康是个地方曲艺作者和演员,他的作品都很简单直白,观众不用看字幕就能被他的喜怒哀乐所带动,看着看着会仰天大笑,听着听着会低头落泪。  翁仁康出生在浙江萧山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爱文艺,因家境贫困高中辍学,走上了民间演唱艺人的道路。先学说评话,后学唱浙江地方曲艺绍兴莲花落。从艺40 多年来,翁仁康一直在田间地头、山区海涂的基层百姓之中演出。他的
期刊
一  再一次去拜访你时,你已经搬家了。  不顾众人的反对和挽留,你决绝地从原文化局老院子一楼那套70平方米的房子里搬出,迁到一个叫天泽的小区。A区6排4号,这是你新的门牌号码。  小雨淅淅沥沥,这个春天总是湿漉漉的。  通往你新居的道路依然拥堵,你小区外面的道路上排起了汽车的长龙。这是一个新建的小区,整齐划一的别墅一座紧挨着一座,密密匝匝的。陆陆续续有新的业主入住,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场面隆重而奢
期刊
英模辈出新时代,  惊天业绩特别多。  英雄机长刘传健,  就在重庆九龙坡。  各位观众,今天我们来讲讲因为“史诗级备降”,被习近平总书记授予“英雄机长”荣誉称号的四川航空机长刘传健的故事。2018年5月14日,发生在万米高空上的生死惊魂事件,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呐,这是啷个回事呢?诸位莫急,且听我从头道来。  这得从一次看似平淡无奇、常规的飞行讲起,这天啊,川航3U8633按惯例每天一趟,早上6点
期刊
5月25日晚,由中国曲协和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走进吴江盛泽惠民演出在盛泽镇行政服务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中国曲协贯彻落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又一次生动体现。演出前,中国曲协授予吴江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这标志着吴江曲艺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曲讯)  全国曲艺联盟专业素养提升班(第三期)在河南省南阳市开班  5月26日至30日,全国曲艺联盟专业素养
期刊
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始终把文化视为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和团结,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引领行动,是文艺
期刊
一  “硬装斧头柄”,这句苏州话的意思是不讲道理,蛮横无理,还要自以为是。那张飞与“硬装斧头柄”有什么关系?张飞他又为什么要“硬装斧头柄”?这都能从唐耿良先生苏州评话“斩蔡阳”这回书找到答案。  二  基于“三国”故事衍生的优秀文艺作品众多,其中精彩桥段也为数不少。但就对“古城相会”“斩蔡阳”等一些故事的阐释来看,电视剧和小说似乎都略逊于评话。原因无他,只在于评话能在细致处见真功夫,在形象说表中尽
期刊
曲艺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说唱表演艺术,有着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传统艺术一样,曲艺想要继续发展,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还需要适应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创新改革。大学生这一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有强大后发力量的群体,应当得到极大的重视。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曲艺艺术有着复苏和重新繁荣的势头,并且随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曲艺与大学生教育逐渐形成
期刊
6月15日至19日,首期曲艺专家名家精品创作研修班在美丽的长江之滨湖北武汉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邓长青,中国曲协副主席、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种玉杰,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主任项云,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陆鸣,湖北省曲协秘书长张萍,湖北省武汉市说唱团党委书记高青等参加了开班式。来自湖北、湖南、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中部六省的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