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泉源乡新设村不是大泉源乡最小的村,但的确曾是大泉源乡最贫困的村,2007年党支部书记刘志军出任该村的书记兼主任的时候,村里的固定资产已经一无所有,别人笑言前几届班子把驴牵走了,这支新的村党支部班子只能拔栓驴的桩子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届村党支部摘掉了新设村长久以来来的贫穷的帽子,让新设人挺胸抬头、扬眉吐气。
新的村两委成立以后,他们一面摸索着百姓致富之路,一面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原则处理村里的大事小情。用他们的话说带着大伙致富要等时机靠机遇,为百姓办事可等不得靠不得,靠到后来把百姓的耐心靠没了,把自己也靠倒了。他们一上来就办了件大事,为解决村里百姓吃水难的问题,村干部集体出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上找帮扶,向外托关系,终于一次性为6个组安上了自来水,看着白花花的井水喷涌而出,许多老百姓的眼里也涌出了喜悦的泪水。八十岁的老党员高廷江9个儿女都不尽赡养义务,互相“踢皮球”,老人数九寒冬缺吃少穿,党支部知道后马上为老人送去食品和御寒的衣物,并召集老人的9个儿女,教育他们懂孝道尽义务,否则支部就向法院起诉他们,耐心的说服教育终于唤起不孝儿女的良知,他们向支部保证把老人轮流接到家中赡养,这场官司断得让大家拍手叫好,也在新设百姓中树立了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2008年通灌铁路和通丹高速公路大泉段开工,新设村按规定得到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占地补偿款,钱能考验人的良心,也能考验党支部对老百姓的真心,穷光蛋一下子成了大富翁,新设村党支部有点“懵”,静下心来一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军还是决定用老办法——开大会讨论。
会上,刘志军代表支部公布了补偿款数额,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笔钱一部分用来搞新农村建设,力争今后一年一个台阶,到2010年进入标兵村行列;另一部分作为大家的创业资金,支部负责找项目定出路。参会的所有党员和村民异口同声:“村里支配这笔钱我们放心,刘书记说咋干我们就咋干。”
其实刘志军早就瞄好了一个项目,原来村里党员吴万良多年来一直在辽宁发展食用菌种植,收益颇丰,思乡情切的他多次和支部商量在全村发展食用菌种植,但村里苦于资金短缺没有能力带动这个项目,现在这件事终于可以提到日程上来。刘志军为大伙分析了规模发展食用菌的益处:自然条件适宜、国家政策扶持、地方资金支持、回报利润丰厚、解决剩余劳力。这么好的事哪会有人不同意。党支部当即组织有发展意愿的农民外出考察,他们看了鞍山、走了山东、访了河北,看到了棚膜种植食用菌的巨大商机,以种植香菇为例:一个棚可放2.5万棒菌棒,每个菌棒的成本为1.6元左右,一个菌棒可产1.8斤香菇,香菇的市场批发价全年平均价为2.5元,一个菌棒可产生4.5元价值,可实现利润2.9元,一个棚可增收7.25万元。该项目为两年三茬,一个棚一年可增收10.8万元。党支部将农户发展棚膜资金的来源分为三部分,一是村集体资金,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为每个建棚户无偿借款2万元,2年后还本;二是村党支部为建棚户协调贷款;三是农户自筹。这样,就再次为想发展棚膜食用菌的百姓降低了门槛。村党支部把考察的情况和指定的发展方案汇报给了乡党委,得到了乡党委的大力支持,同时乡党委还主动承揽了帮助棚膜户协调贷款的工作,减轻了村党支部的压力,有了主心骨新设村党支部更有底气更足了,全村都把精力投入到食用菌基地建设中去,一期工程共100栋冷棚、100栋暖棚,分别被40户农户承包,村党支部向他们提供无偿贷款200万。
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有党支部做后盾,大家携手共行,什么样的难关都闯得过。棚膜户有困难找支部出主意,支部有困难召集大家想办法,为了解决产供销的问题,刘志军通过个人关系引进了浙江商人陈永发的肆益农产品加工厂,企业负责菌种的制作、技术指导、产品全部回收和先期垫付一部分菌棒款;为了更好的凝聚人力、财力促进基地健康发展,党支部决定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选择产品的品种、市场调研、产品的询价和与企业进行谈判;农户自己负责所属棚膜食用菌的生长管理,基地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运行。村党支部其实自己还有个“小九九”,他们与肆益公司、合作社三方协议,将来棚膜户的食用菌每卖出一公斤就要给村集体0.1元的提成,这样仅凭一期食用菌基地就能给村集体每年增收80余万元,这真是一个解决村集体增收,用钱生钱的好点子。
即将进入5月,新设食用菌种植基地也将双喜临门,第一件喜事是一期大棚食用菌长势良好,每个大棚平均产量都是在24000斤以上,肆益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将全部收购,棚膜户向党支部借贷的200万贷款当年就能如数归还。第二件喜事是二期大棚建设马上开工,初步规划了300个冷棚,200个暖棚,农户可以自由选择承包方式,现在这500个棚都已经被订购一空,村党支部已经开始规划三期大棚的建设。
那边产业发展紧锣密鼓,这边新农村建设也马不停蹄,新设村党支部把钱用在刀刃上,投在新农村建设上每一分钱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大笔支出则要通过召集党员开会审议通过。村党支部力求打赢新农村建设这场硬仗不仅要靠物资投入,更要靠与老百姓感情沟通取胜。为了实现全村100%庭院硬化,村党支部和大家协商老百姓只支付工钱,除此之外八十平米以内的庭院硬化费用全由村里负担,这个最大程度降低老百姓负担的提议自然得以全票通过;新设村保洁范围大,但是村里只雇用了三个保洁员,他们只负责偏远的路段和垃圾点的清扫,村干部通过多次耐心说服、评比奖励等方法在村里实行了门前三包政策,村民负责自家周边的环境卫生,仅此一项政策就每年都为村里节省几十万元的卫生清理的费用。三年来村里先后共投入资金675万元,一是修路,新修水泥路6.5公里,所有村组都通上了水泥路;二是实现围墙、边沟一体化,新建围墙5400延长米,边沟硬化5000米;三是完成小流域治理650米,彻底改变了过去垃圾满沟、污水横流的脏、乱、差局面;四是新建村部1个,面积达320余平方米,还配备了现代办公设施,增设了标准化卫生计生室、科技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教室和活动室;五是硬化庭院320户;六是新建广场4座,安装了5套健身器材,使扭秧歌、打篮球等娱乐健身的群众越来越多;七是改建厕所285座,安装路灯84盏,新建沼气池20个,安装太阳能14个;八是新建幼儿园1座,让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九是改造泥草房32户,基本消除了泥草房,砖瓦房普及率达到92%,十是开设村内卫生所1个,专业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积极推进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新设村党支部兑现了让村里一年一个新台阶的承诺,2009年新设村在全县新农村建设评比中被评为先进村,2010年跃升为标兵村,未来两年内,新设村要将自己打造成通化县的强村。随着集体和个人收入的水涨船高,新设村党支部计划把增收用于新农村建设和继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乡党委已经为他们规划了“新设新村”蓝图,即在省级示范村补助资金的带动下,采用村民出资一部分、乡里赞助一部分、村里投入一部分的办法统一修建新民宅,对广场、幼儿园、村部等基础设施全部重建,一个富裕、现代的新设村即将诞生。
新设村火了,新设老百姓富了,新设党支部赢了。2010年底新设村被乡党委授予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新设棚膜食用菌基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先后被省市县多家媒体报导。谈到成功的经验,党支部书记刘志军意味深长地说:“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就必须先得到农民的支持和认可,和老百姓打交道最主要是说话算话,答应老百姓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我们村里年年搞任职承诺,从支部到干部的承诺内容都是斟酌再三定下来,只要我们在百姓面前承诺了那就必须做到,要是有定下目标没有完成的,老百姓不计较我自己也要主动揭自己的短,奖惩严格按照承诺的执行;还要处事公道,管好自己的手和嘴,不能有丝毫私心和贪念,我们村的财务月月公开,每笔账目都清清楚楚,老百姓是当家的,我们只是管账的,高速公路、铁路的占地补偿款我们村肯定是第一个如数发放,有时候补偿金额定了,钱还没到位,老百姓急用钱我们就自己掏腰包先垫付,再就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在解决村里问题时一直坚持议事决策民主公开,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一事一议’的流程,好多问题就是靠老百姓出主意才顺利解决,农民智慧可不能小看。”
一个普通人一生能为别人做多少好事恐怕很有限,但新设村党支部做的好事够新设村的老百姓受用一生,因为是他们把希望的种子播洒在新设这片黑土地上,让勤劳的新设人去收获美好的明天。
新的村两委成立以后,他们一面摸索着百姓致富之路,一面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原则处理村里的大事小情。用他们的话说带着大伙致富要等时机靠机遇,为百姓办事可等不得靠不得,靠到后来把百姓的耐心靠没了,把自己也靠倒了。他们一上来就办了件大事,为解决村里百姓吃水难的问题,村干部集体出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向上找帮扶,向外托关系,终于一次性为6个组安上了自来水,看着白花花的井水喷涌而出,许多老百姓的眼里也涌出了喜悦的泪水。八十岁的老党员高廷江9个儿女都不尽赡养义务,互相“踢皮球”,老人数九寒冬缺吃少穿,党支部知道后马上为老人送去食品和御寒的衣物,并召集老人的9个儿女,教育他们懂孝道尽义务,否则支部就向法院起诉他们,耐心的说服教育终于唤起不孝儿女的良知,他们向支部保证把老人轮流接到家中赡养,这场官司断得让大家拍手叫好,也在新设百姓中树立了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2008年通灌铁路和通丹高速公路大泉段开工,新设村按规定得到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占地补偿款,钱能考验人的良心,也能考验党支部对老百姓的真心,穷光蛋一下子成了大富翁,新设村党支部有点“懵”,静下心来一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军还是决定用老办法——开大会讨论。
会上,刘志军代表支部公布了补偿款数额,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笔钱一部分用来搞新农村建设,力争今后一年一个台阶,到2010年进入标兵村行列;另一部分作为大家的创业资金,支部负责找项目定出路。参会的所有党员和村民异口同声:“村里支配这笔钱我们放心,刘书记说咋干我们就咋干。”
其实刘志军早就瞄好了一个项目,原来村里党员吴万良多年来一直在辽宁发展食用菌种植,收益颇丰,思乡情切的他多次和支部商量在全村发展食用菌种植,但村里苦于资金短缺没有能力带动这个项目,现在这件事终于可以提到日程上来。刘志军为大伙分析了规模发展食用菌的益处:自然条件适宜、国家政策扶持、地方资金支持、回报利润丰厚、解决剩余劳力。这么好的事哪会有人不同意。党支部当即组织有发展意愿的农民外出考察,他们看了鞍山、走了山东、访了河北,看到了棚膜种植食用菌的巨大商机,以种植香菇为例:一个棚可放2.5万棒菌棒,每个菌棒的成本为1.6元左右,一个菌棒可产1.8斤香菇,香菇的市场批发价全年平均价为2.5元,一个菌棒可产生4.5元价值,可实现利润2.9元,一个棚可增收7.25万元。该项目为两年三茬,一个棚一年可增收10.8万元。党支部将农户发展棚膜资金的来源分为三部分,一是村集体资金,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为每个建棚户无偿借款2万元,2年后还本;二是村党支部为建棚户协调贷款;三是农户自筹。这样,就再次为想发展棚膜食用菌的百姓降低了门槛。村党支部把考察的情况和指定的发展方案汇报给了乡党委,得到了乡党委的大力支持,同时乡党委还主动承揽了帮助棚膜户协调贷款的工作,减轻了村党支部的压力,有了主心骨新设村党支部更有底气更足了,全村都把精力投入到食用菌基地建设中去,一期工程共100栋冷棚、100栋暖棚,分别被40户农户承包,村党支部向他们提供无偿贷款200万。
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有党支部做后盾,大家携手共行,什么样的难关都闯得过。棚膜户有困难找支部出主意,支部有困难召集大家想办法,为了解决产供销的问题,刘志军通过个人关系引进了浙江商人陈永发的肆益农产品加工厂,企业负责菌种的制作、技术指导、产品全部回收和先期垫付一部分菌棒款;为了更好的凝聚人力、财力促进基地健康发展,党支部决定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选择产品的品种、市场调研、产品的询价和与企业进行谈判;农户自己负责所属棚膜食用菌的生长管理,基地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运行。村党支部其实自己还有个“小九九”,他们与肆益公司、合作社三方协议,将来棚膜户的食用菌每卖出一公斤就要给村集体0.1元的提成,这样仅凭一期食用菌基地就能给村集体每年增收80余万元,这真是一个解决村集体增收,用钱生钱的好点子。
即将进入5月,新设食用菌种植基地也将双喜临门,第一件喜事是一期大棚食用菌长势良好,每个大棚平均产量都是在24000斤以上,肆益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将全部收购,棚膜户向党支部借贷的200万贷款当年就能如数归还。第二件喜事是二期大棚建设马上开工,初步规划了300个冷棚,200个暖棚,农户可以自由选择承包方式,现在这500个棚都已经被订购一空,村党支部已经开始规划三期大棚的建设。
那边产业发展紧锣密鼓,这边新农村建设也马不停蹄,新设村党支部把钱用在刀刃上,投在新农村建设上每一分钱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大笔支出则要通过召集党员开会审议通过。村党支部力求打赢新农村建设这场硬仗不仅要靠物资投入,更要靠与老百姓感情沟通取胜。为了实现全村100%庭院硬化,村党支部和大家协商老百姓只支付工钱,除此之外八十平米以内的庭院硬化费用全由村里负担,这个最大程度降低老百姓负担的提议自然得以全票通过;新设村保洁范围大,但是村里只雇用了三个保洁员,他们只负责偏远的路段和垃圾点的清扫,村干部通过多次耐心说服、评比奖励等方法在村里实行了门前三包政策,村民负责自家周边的环境卫生,仅此一项政策就每年都为村里节省几十万元的卫生清理的费用。三年来村里先后共投入资金675万元,一是修路,新修水泥路6.5公里,所有村组都通上了水泥路;二是实现围墙、边沟一体化,新建围墙5400延长米,边沟硬化5000米;三是完成小流域治理650米,彻底改变了过去垃圾满沟、污水横流的脏、乱、差局面;四是新建村部1个,面积达320余平方米,还配备了现代办公设施,增设了标准化卫生计生室、科技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教室和活动室;五是硬化庭院320户;六是新建广场4座,安装了5套健身器材,使扭秧歌、打篮球等娱乐健身的群众越来越多;七是改建厕所285座,安装路灯84盏,新建沼气池20个,安装太阳能14个;八是新建幼儿园1座,让村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九是改造泥草房32户,基本消除了泥草房,砖瓦房普及率达到92%,十是开设村内卫生所1个,专业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积极推进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新设村党支部兑现了让村里一年一个新台阶的承诺,2009年新设村在全县新农村建设评比中被评为先进村,2010年跃升为标兵村,未来两年内,新设村要将自己打造成通化县的强村。随着集体和个人收入的水涨船高,新设村党支部计划把增收用于新农村建设和继续扩大农业产业规模,乡党委已经为他们规划了“新设新村”蓝图,即在省级示范村补助资金的带动下,采用村民出资一部分、乡里赞助一部分、村里投入一部分的办法统一修建新民宅,对广场、幼儿园、村部等基础设施全部重建,一个富裕、现代的新设村即将诞生。
新设村火了,新设老百姓富了,新设党支部赢了。2010年底新设村被乡党委授予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新设棚膜食用菌基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先后被省市县多家媒体报导。谈到成功的经验,党支部书记刘志军意味深长地说:“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就必须先得到农民的支持和认可,和老百姓打交道最主要是说话算话,答应老百姓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我们村里年年搞任职承诺,从支部到干部的承诺内容都是斟酌再三定下来,只要我们在百姓面前承诺了那就必须做到,要是有定下目标没有完成的,老百姓不计较我自己也要主动揭自己的短,奖惩严格按照承诺的执行;还要处事公道,管好自己的手和嘴,不能有丝毫私心和贪念,我们村的财务月月公开,每笔账目都清清楚楚,老百姓是当家的,我们只是管账的,高速公路、铁路的占地补偿款我们村肯定是第一个如数发放,有时候补偿金额定了,钱还没到位,老百姓急用钱我们就自己掏腰包先垫付,再就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我们在解决村里问题时一直坚持议事决策民主公开,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一事一议’的流程,好多问题就是靠老百姓出主意才顺利解决,农民智慧可不能小看。”
一个普通人一生能为别人做多少好事恐怕很有限,但新设村党支部做的好事够新设村的老百姓受用一生,因为是他们把希望的种子播洒在新设这片黑土地上,让勤劳的新设人去收获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