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从一出生就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又有几人能够去吃那份长夜孤灯下的冷清与寂寞呢?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势在必行。
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原因
面对现如今的学生我有着一种无奈,他们天真,充满热情,可自主学习的能力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也差,甚至吃不下一点苦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个学生:该生天性聪明,接受力强,上课不专心,好讲话,进取心减退,作业经常不做,学习成绩走下坡路。如果测智商他肯定属于高智商范围,而且所有任课老师,周围同学也都认可这一点。可以说他是所在班级中最聪明的孩子。正像他父母介绍的那样,“上课爱闹腾”。小学闹腾了六年,上中学了仍一如既往,老师讲新知识还能听几分钟,只要他听懂了,就开始接话茬、闹笑话。而这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
通过对学生家访后获知:该生家庭经济相对稳定富裕。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忙于赚钱而无暇顾及、管教他,因此幼儿时期就养成了懒散、无所谓、缺乏自控力等不良习气。该生与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比较溺爱他,因此一些不良习惯一直难以改掉。该生聪明,兴趣面、知识面也较广,好表现自我,可约束力较差。喜欢灵活性强的内容,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可易骄傲。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从儿童时期起就不断地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教育的熏陶和自身的实践锻炼,长期塑造而成的。人的环境、教育、社会关系不同,所形成的性格特点就受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大量研究表明,遗传特征只是产生性格特征的初始条件,而在儿童生活早期,家庭教育却与儿童性格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从该生各方面表现看:该生之所以懒散、无所谓、自我约束力差,都是跟长期父母不在身边与外公外婆生活有关。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给他的影响相当大,溺爱,没让他接受一个正常孩子所受到的正常家庭生活教育。好在该生很聪明,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集体)教育也对他产生了一些有利的促进作用。因此虽然该生已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但只要及时矫正,是完全可以改掉的。
二、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认真的听课态度,良好的书写习惯,自主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兴趣,持之以恒的信念。而所有这些习惯的养成还离不开自身远大的理想抱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多种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想方设法的去找突破口。
1、通过与学生或进行家访等方式,侧重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从而分析学生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寻找突破口,采取相应的措施。
2、采用多种方式,如谈话、观察、激励,让学生向自己倾吐心声。抓住学生喜欢表扬和鼓励的特点,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起学习的兴趣,从心理接受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表现,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沟通想法做法,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及教育工作。
4、争取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经常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用教师团队的力量完成教育。
5、如果发现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过程中有反复,尝试冷处理,给学生留面子,顾其自尊,婉转提示。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提高该生的认识。 反复训练,内化良好行为,巩固新习惯。
6、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明白:(1)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2)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3)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4)上课基本能不讲话,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
在辅导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与学生真诚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减少对老师的戒备心理,能够按老师指导的正确行为去行事。
另外,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从而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难事,它需要教师付出爱心和耐心。
一、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原因
面对现如今的学生我有着一种无奈,他们天真,充满热情,可自主学习的能力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也差,甚至吃不下一点苦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个学生:该生天性聪明,接受力强,上课不专心,好讲话,进取心减退,作业经常不做,学习成绩走下坡路。如果测智商他肯定属于高智商范围,而且所有任课老师,周围同学也都认可这一点。可以说他是所在班级中最聪明的孩子。正像他父母介绍的那样,“上课爱闹腾”。小学闹腾了六年,上中学了仍一如既往,老师讲新知识还能听几分钟,只要他听懂了,就开始接话茬、闹笑话。而这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
通过对学生家访后获知:该生家庭经济相对稳定富裕。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忙于赚钱而无暇顾及、管教他,因此幼儿时期就养成了懒散、无所谓、缺乏自控力等不良习气。该生与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比较溺爱他,因此一些不良习惯一直难以改掉。该生聪明,兴趣面、知识面也较广,好表现自我,可约束力较差。喜欢灵活性强的内容,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可易骄傲。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性格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从儿童时期起就不断地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教育的熏陶和自身的实践锻炼,长期塑造而成的。人的环境、教育、社会关系不同,所形成的性格特点就受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大量研究表明,遗传特征只是产生性格特征的初始条件,而在儿童生活早期,家庭教育却与儿童性格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从该生各方面表现看:该生之所以懒散、无所谓、自我约束力差,都是跟长期父母不在身边与外公外婆生活有关。外公外婆的教育方式给他的影响相当大,溺爱,没让他接受一个正常孩子所受到的正常家庭生活教育。好在该生很聪明,学校教育,特别是班级(集体)教育也对他产生了一些有利的促进作用。因此虽然该生已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但只要及时矫正,是完全可以改掉的。
二、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认真的听课态度,良好的书写习惯,自主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兴趣,持之以恒的信念。而所有这些习惯的养成还离不开自身远大的理想抱负。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因为多种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想方设法的去找突破口。
1、通过与学生或进行家访等方式,侧重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从而分析学生性格特征及形成原因,寻找突破口,采取相应的措施。
2、采用多种方式,如谈话、观察、激励,让学生向自己倾吐心声。抓住学生喜欢表扬和鼓励的特点,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起学习的兴趣,从心理接受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表现,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沟通想法做法,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及教育工作。
4、争取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经常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用教师团队的力量完成教育。
5、如果发现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过程中有反复,尝试冷处理,给学生留面子,顾其自尊,婉转提示。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提高该生的认识。 反复训练,内化良好行为,巩固新习惯。
6、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明白:(1)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2)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3)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4)上课基本能不讲话,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
在辅导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与学生真诚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减少对老师的戒备心理,能够按老师指导的正确行为去行事。
另外,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从而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件难事,它需要教师付出爱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