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良好发展与否。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中用特定含义的词语、符号、式子、图形进行表达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学生学好数学,师生间进行数学知识及情感交流的工具。因此,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 数学语言 培养 使用
  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又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俄国文艺批评家車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数学思维结果的表达,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1]。因此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低年级,学生能对数学语言产生敏感性、能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含义、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语言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理解和表达,数学语言的教学要讲究策略。
  一、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教师是表率,要以身作则。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生动。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2]。
  如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有的老师“除”和“除以”不分。24÷3应读成“24除以3”,有的老师会错读成“24除3”,殊不知“24除3”列式是“3÷24”。再如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中,有的教师把“整除”和“除尽”的概念混淆了。“整除”指的是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0的整数,商也为整数且没有余数;而两数相除(不一定都是整数),没有余数即为“除尽”。显然,整除一定是除尽,而除尽却不一定是整除。像以上两例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语言的不准确、不规范、不严谨、不科学,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还会造成概念模糊、思维混乱,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如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这一课中,有这样一段精准的表述:“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这样的3份,那么我们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这句话首先强调黄花有“这样”的3份,表明黄花与蓝花的关系;其次,说到倍数关系时强调“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而不是只说“黄花是3倍”,表明“倍”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的数学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新概念,还能为学生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产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意愿,进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
  二、搭建语言交流平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这导致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发表见解,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审题训练,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在答题前不能动笔,只进行读和说。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说解题思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就必须加强语言训练,启动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中讲了件什么事”、“得到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等引导学生表达出一句完整的话,不仅如此,这些小问题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读题、复述题意、说解题思路,使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有利于明确题意,正确解答。
  除了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也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发现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再让学生同桌二人交流自己的发现,两人取长补短,对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还常常借助先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再派代表汇报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既有面对小组中组员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规范操作活动陈述,强化学生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3]。因此,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的例题“将6个桃子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数一数,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在分一分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得到三种分法,即1和5、2和4、3和3。学生得到这三种答案时,可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思考、操作的思路,即按什么顺序进行分的?怎么会想到按这种顺序?以此训练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接着,老师可追问:“怎样分最公平?”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分结果立即得到“两人分得同样多时最公平”。接着再在分的最公平的情况下数一数每人分得几根小棒从而得到最终答案,而平均分的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生脑海。最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出自己思考的全过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平均分的意义,使操作活动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还能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把“听、说”训练贯穿每天的数学课堂全过程,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正确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鼓励他们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帮助学生“说”得有理,“说”得连贯,“说”得完整,进而“说”出智慧,“说”出精彩。
  参考文献:
  [1]马树敬.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2]吕岩坪.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中文科技期刊,2011(11).
  [3]陈秀兰.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福建教育,2010(11).
其他文献
探究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本质在于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完成,教师只需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巧设留白,多给学
一、注重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典诗词教学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诵读,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但是如何更好地诵读,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有的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的教师不停地让学生读,每读一次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评,要求许多学生不断评,评来评去评的兴趣全无;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会读,一遍一遍地领读,丝毫没有留给学生悟读的机会,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
摘 要: 数学教学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与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课程改革,然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仔细分析提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无论是从现实升学角度考虑,还是从培养学生逻辑能力角度考虑,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高中数学教
摘 要: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堂因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课堂解题的错误率高,教师如何及时捕捉这些错误资源并利用起来,让学生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开启智慧、体验成功。作者在高職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一是从错误中辨析——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眼睛;二是从错误中领悟——培养学生探寻错误根源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判断错误、辨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并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语言的学习少不了阅读,数学语言的学习也需要阅读,并且要求是理解性的阅读。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只关注定义、公式、定理
摘 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主动构建知识是学生提高自身数学能力的关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学习主动权是构建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知识 构建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学习主动权是构建学习的基础。教师的教是为学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是学生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培养良好的语感应从朗读入手,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净化心灵。  一、示范朗读,培养语感  教师范读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注意学生的学习欲望,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他们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焰,这是数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巩固兴趣 发展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亦是如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的“爱”的
摘 要: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不足,体现在问题过于单一、提问过程匆忙等方面。为转变这种情况,今后应该采取有效的提问方法,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注重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围绕要点并突出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及时追问并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提问,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有效提问 问题情境 提问时机  1.引言  数学是一门围绕问题展开的学科
摘 要: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主动获取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的过程,让数学课堂成为学习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  关键词: 做数学 发现 感悟 理解 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