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管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和建议,并对技能培养模式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复合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倍受青睐。而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这说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用人需求上形成差距,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加强实践性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提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信息化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技能培养模式的有关对策。
二、信管专业发展现状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管专业发展现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质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专业,其特点是融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学与一体,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为实现我国经济向信息经济跨越式的发展目标,满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国内高校争相设置和建设了该专业,对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研究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极强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全面综合地设计信息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和变革实践教学环节。
(二)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专业的特点,信管专业的实践性环节课时数一直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缺乏系统性考虑、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实验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环节之间,特别是课程实验和设计之间各自为政,衔接不好。目前一个专业的很多老师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人为地割裂了各实践环节之间已存在的规律性的联系,有的甚至相互重复或脱节,有的又还存在知识上的空白点。如“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后者突出原理,前者应该侧重实际应用,但由于教师缺乏沟通常常发生重复;而“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课程与数据库课程中的“数据库连接”知识点,由于教师间的沟通不足,误以为对方课程教师会讲解,而出现该知识点漏讲的情况。
2、开放性,综合性实验设置不足。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完成实验的目标,在实验质量上大打折扣或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目前很多学校都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专业实验室,借助校园网等技术条件的进步可带来实验方式的进步。目前验证性实验数量较多,且很多的实验都是老师实现设定目标和步骤,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性实验的设置,教师侧重课题选择和目标考核,同时注重考核方式的创新,而整个实验的流程都由学生自主设计和把握,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利于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
三、从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到整个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整合知识,深化知识。应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强化理论知识的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在于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并将理论知识完美应用于实际的水平。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割裂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之外,应从整个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出发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把握各个理论课程之间的联系,整体系统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考虑其各自的侧重点及相互的衔接关系,将专业全部知识和信息资源,根据完整性、系统化和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融汇,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实践教学重在应用,但不能局限于应用。近年来,企业用人要求逐步提高,一些中小企业为缩减成本,减少甚至取消企业在职培训环节,在招聘时提出具有项目经验或工作经验的严苛要求。为了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部分高校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口号,把大学的培养口径向职校和职高拉近,希望在理论培养和实践操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强化学生某一应用的熟练程度,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然而这种培养方式功利性太强,虽然针对某一应用的技能和技巧进行了强化,但专业整体培养目标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被弱化了。众所周知,信管专业的就业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总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熟练掌握某一应用技巧,而未掌握整个信息系统开发的思想方法,进到企业,一旦企业应用的工具发生变化就会难以适应,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搭建,才能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
四、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及开展方式的探索
就实践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而言,主要采用单项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课内实践和开放实验互补,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自主发挥的模式,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在整体规划和设计的思想指导下,在开展充分调研和教师间的交流研讨的基础上,理清理顺各个单项实践环节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交叉课实验的重叠部分,做到各有侧重点,避免重复和空白点的出现。在理顺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编制各个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内容,这也是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础。
(二)建设开放式的实验网络平台。一方面使信息管理专业所有实践性环节的目标、内容等都能对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基于同一个平台开展实验,教师要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可以总揽全局,避免重复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宽松的实验环境,通过实验进一步地巩固和理解课堂上重点讲授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如综合性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从多年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掌握的知识较为零散,不能有效的将多门课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结合到实际项目当中,而项目驱动法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它是指在教学中引入若干个项目案例,按照实际软件开发中的方法与步骤展开教学,学生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会逐步掌握开发方法的主要特征。项目驱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始终充满成就感和探索精神,通过案例引导,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作为项目的组织者负责项目的选题、角色分解、协调和进度的监督以及阶段性成果的评价,并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项目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分解项目内容,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遇到问题,项目小组成员间既可相互学习,互协相作,也可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个过程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这些都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项目经验,让教师多参与企业实训,多与社会接触,积累项目经验。通过这种方式优化专业教师知识结构,让教师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和时代发展变化,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及科研水平,也只有这样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不与企业脱节,不与社会段轨。
五、结束语
通过实践,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内在力量,从灌输式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战中理解知识,在应用中强化能力,明确所学专业的最大价值创造域是什么,从而可以从最大需求角度去选择最有创造性的学习领域。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它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并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手段。
参考文献:
[1]潘华,施泉.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教育导刊,2008,(1).
[2]张楚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2,(1).
关键词: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复合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倍受青睐。而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这说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用人需求上形成差距,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加强实践性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提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信息化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技能培养模式的有关对策。
二、信管专业发展现状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管专业发展现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质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专业,其特点是融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学与一体,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为实现我国经济向信息经济跨越式的发展目标,满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国内高校争相设置和建设了该专业,对信管专业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研究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极强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全面综合地设计信息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和变革实践教学环节。
(二)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专业的特点,信管专业的实践性环节课时数一直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缺乏系统性考虑、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实验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环节之间,特别是课程实验和设计之间各自为政,衔接不好。目前一个专业的很多老师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人为地割裂了各实践环节之间已存在的规律性的联系,有的甚至相互重复或脱节,有的又还存在知识上的空白点。如“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后者突出原理,前者应该侧重实际应用,但由于教师缺乏沟通常常发生重复;而“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课程与数据库课程中的“数据库连接”知识点,由于教师间的沟通不足,误以为对方课程教师会讲解,而出现该知识点漏讲的情况。
2、开放性,综合性实验设置不足。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完成实验的目标,在实验质量上大打折扣或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目前很多学校都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专业实验室,借助校园网等技术条件的进步可带来实验方式的进步。目前验证性实验数量较多,且很多的实验都是老师实现设定目标和步骤,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性实验的设置,教师侧重课题选择和目标考核,同时注重考核方式的创新,而整个实验的流程都由学生自主设计和把握,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利于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
三、从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到整个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整合知识,深化知识。应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强化理论知识的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在于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并将理论知识完美应用于实际的水平。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能割裂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之外,应从整个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出发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把握各个理论课程之间的联系,整体系统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考虑其各自的侧重点及相互的衔接关系,将专业全部知识和信息资源,根据完整性、系统化和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融汇,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实践教学重在应用,但不能局限于应用。近年来,企业用人要求逐步提高,一些中小企业为缩减成本,减少甚至取消企业在职培训环节,在招聘时提出具有项目经验或工作经验的严苛要求。为了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部分高校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口号,把大学的培养口径向职校和职高拉近,希望在理论培养和实践操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强化学生某一应用的熟练程度,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然而这种培养方式功利性太强,虽然针对某一应用的技能和技巧进行了强化,但专业整体培养目标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被弱化了。众所周知,信管专业的就业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总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熟练掌握某一应用技巧,而未掌握整个信息系统开发的思想方法,进到企业,一旦企业应用的工具发生变化就会难以适应,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搭建,才能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
四、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及开展方式的探索
就实践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而言,主要采用单项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课内实践和开放实验互补,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自主发挥的模式,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在整体规划和设计的思想指导下,在开展充分调研和教师间的交流研讨的基础上,理清理顺各个单项实践环节间的逻辑关系,处理好交叉课实验的重叠部分,做到各有侧重点,避免重复和空白点的出现。在理顺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编制各个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内容,这也是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础。
(二)建设开放式的实验网络平台。一方面使信息管理专业所有实践性环节的目标、内容等都能对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基于同一个平台开展实验,教师要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可以总揽全局,避免重复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走进宽松的实验环境,通过实验进一步地巩固和理解课堂上重点讲授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如综合性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从多年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掌握的知识较为零散,不能有效的将多门课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结合到实际项目当中,而项目驱动法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它是指在教学中引入若干个项目案例,按照实际软件开发中的方法与步骤展开教学,学生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会逐步掌握开发方法的主要特征。项目驱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始终充满成就感和探索精神,通过案例引导,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作为项目的组织者负责项目的选题、角色分解、协调和进度的监督以及阶段性成果的评价,并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项目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分解项目内容,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遇到问题,项目小组成员间既可相互学习,互协相作,也可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个过程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这些都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项目经验,让教师多参与企业实训,多与社会接触,积累项目经验。通过这种方式优化专业教师知识结构,让教师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和时代发展变化,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及科研水平,也只有这样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不与企业脱节,不与社会段轨。
五、结束语
通过实践,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内在力量,从灌输式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战中理解知识,在应用中强化能力,明确所学专业的最大价值创造域是什么,从而可以从最大需求角度去选择最有创造性的学习领域。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它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并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手段。
参考文献:
[1]潘华,施泉.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教育导刊,2008,(1).
[2]张楚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