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城鎮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制约和影响,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形势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不同的区域,必须要对本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结合本地的特色产业开展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建设,将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做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关键,对本地的优势资源进行利用,从而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为人们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二、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有十分显著的特征,按照当前城市行政规划的划分原则,可以将行政建制的市和镇统称为城镇。城镇化指的是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以及分工细化产生的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迁移的过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战略性结构调整目标,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要不断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城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水平,从而拉动内需,人们对各种农产品、生活产品的需求更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城市的内需不断扩大,使得农民已经固化的各种生活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农村的一些原始、传统的消费观念、生活观念都会改变,从而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第二,城镇化进程可以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率,而且为农村产业机构的优化提供了指导,因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可以根据农民的需求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结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水平不断调整产业,加强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建设,引导他们不断开展农村产业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从而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农村经济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粮食增产,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而且农村的社会事业也稳步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问题
农产品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根本,由于我国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政策不断加深,对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农业生产水平连年提升。但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价格持续上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价格上涨的农产品种类较多,而且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较多,农产品价格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又会反作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因为价格上涨反而可能导致农产品销售水平降低,农民收入降低,而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原料价格又不断上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有的农民甚至放弃了农业生产,转而迁入城市,在城市中谋求职业,农产品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还会导致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持续降低。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有的地区一味效仿其他地区开展新的产业建设,种植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而这些品种与本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不相符合,所以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发展水平。
(三)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
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的技术水平较低,农民掌握的新技术不多,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农民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农民要掌握新型生产技术,还要求农民要具备一定的经营技巧、管理技巧,尤其是一些农业种养大户,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发展水平,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四、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地设计与规划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合理配置,针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指导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可持续理念贯穿到任何一个环节,在农业产业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目前农民的切身利益,进而平衡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各级决策部门以及实施者方面,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城镇化建设进行规划,结合城镇化发展方向对农村经济进行设计,避免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造成的损失。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鉴于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的决策上,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农村经济常规发展方式。一方面,政府部门依旧是农村经济的重要领导者,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策略和发展规则。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农业产业的内在价值和造血功能,在农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上下功夫,比如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用全新的理念促进农业农业增长方式创新,让农业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三)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以农业产业机构为基础,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新形势,加强栽培管理,不断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生态理念的应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发展更多健康有机产业,促进农业生产价值提升。另一方面,在新型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服务体系的完善,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要素、产业链条等进行梳理,进一步解决其中的技术难题,实现农业生产和加工能力的提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服务体系,延伸和拓展新型农业,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以及各种优质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促进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为了改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设施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资金方面,可以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政府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导更多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到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配置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又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城镇化程度越高,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资产更充足,因此农村经济发展更迅速,但如果城镇化进程落后,则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加强对城市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均衡发展。(作者单位为中共东辽县委党校)
在城鎮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制约和影响,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形势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不同的区域,必须要对本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结合本地的特色产业开展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建设,将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做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关键,对本地的优势资源进行利用,从而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为人们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二、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有十分显著的特征,按照当前城市行政规划的划分原则,可以将行政建制的市和镇统称为城镇。城镇化指的是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以及分工细化产生的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迁移的过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战略性结构调整目标,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要不断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城镇化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水平,从而拉动内需,人们对各种农产品、生活产品的需求更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城市的内需不断扩大,使得农民已经固化的各种生活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农村的一些原始、传统的消费观念、生活观念都会改变,从而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第二,城镇化进程可以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也增加了农民的就业率,而且为农村产业机构的优化提供了指导,因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可以根据农民的需求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结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水平不断调整产业,加强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建设,引导他们不断开展农村产业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从而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农村经济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粮食增产,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而且农村的社会事业也稳步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问题
农产品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根本,由于我国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政策不断加深,对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农业生产水平连年提升。但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价格持续上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价格上涨的农产品种类较多,而且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较多,农产品价格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又会反作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因为价格上涨反而可能导致农产品销售水平降低,农民收入降低,而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原料价格又不断上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有的农民甚至放弃了农业生产,转而迁入城市,在城市中谋求职业,农产品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还会导致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持续降低。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有的地区一味效仿其他地区开展新的产业建设,种植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而这些品种与本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不相符合,所以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发展水平。
(三)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
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的技术水平较低,农民掌握的新技术不多,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农民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农民要掌握新型生产技术,还要求农民要具备一定的经营技巧、管理技巧,尤其是一些农业种养大户,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发展水平,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四、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地设计与规划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合理配置,针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指导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可持续理念贯穿到任何一个环节,在农业产业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目前农民的切身利益,进而平衡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各级决策部门以及实施者方面,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城镇化建设进行规划,结合城镇化发展方向对农村经济进行设计,避免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造成的损失。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鉴于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的决策上,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农村经济常规发展方式。一方面,政府部门依旧是农村经济的重要领导者,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策略和发展规则。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农业产业的内在价值和造血功能,在农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上下功夫,比如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用全新的理念促进农业农业增长方式创新,让农业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三)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以农业产业机构为基础,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新形势,加强栽培管理,不断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生态理念的应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发展更多健康有机产业,促进农业生产价值提升。另一方面,在新型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服务体系的完善,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要素、产业链条等进行梳理,进一步解决其中的技术难题,实现农业生产和加工能力的提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服务体系,延伸和拓展新型农业,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以及各种优质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促进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为了改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设施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资金方面,可以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政府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导更多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到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配置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又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城镇化程度越高,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资产更充足,因此农村经济发展更迅速,但如果城镇化进程落后,则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加强对城市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均衡发展。(作者单位为中共东辽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