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新形势的快速发展下,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靠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作为主要的经营对象,其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创造功能。当前,在我国經济发展中实体经济是根本,而近年来实体经济也逐渐面临着速放缓、内需不足、供给侧改革困难等诸多问题与难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探讨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实体经济;金融改革
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注重强调在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把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质量的发展优势。因此,在经济新形势的发展下,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与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供给侧改革,以此使商业银行更好的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一)商业银行近5年发展情况
在2013-2017年期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而银行也保持着稳定的运行。在2017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基本达到了196. 78万亿元,而负债则高达182. 06万亿,净利润为1. 75万亿元,同比增长6%,与20123年相比,资产和负债都增加了一倍。
(二)新常态下制约实体经济的瓶颈
首先,我国的实体经济逐渐由粗放型经济转向为向集约型经济,一些传统工业正在不断的升级、更新。而企业的发展则遭遇着很多瓶颈,特别是一些能源消耗型的企业和产业正在进行大量的改革,但是又因为自身的基础比较庞大等原因,在短期内则很难完成转型。其次,由于全球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影响,实体经济将面临着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给予的双重打压。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正在遭受其他中国家的强烈竞争。尽管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具有很高的名气,但是劳动成本却非常低,而如今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正在逐渐超越我国。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高端核心技术而言,其发展依然没有研发自主权,很难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最后,人均的消费逐渐下降,需求也随之减少。由于经济下行和贸易摩擦等原因的出现,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一些部分传统产业产品出口逐渐转为内部销售,但是由于供过于求,从而就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的现象发生。
(三)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分析
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发展周期主要有四个阶段,即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如今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也逐渐依照这种经营周期而运行。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中,企业经营的状态基本良好,市场的需求行业很旺盛,而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就会极需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而就会推动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基本都会逐渐下降,进而就导致商业银行出现很多不良的资产,这时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就会选择传统的经营策略,加强缩减信贷规模,而银行的盈利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此外,当国家大力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经济就会从萧条逐渐转变为复苏,而市场需求一旦变得旺盛,实体经济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在企业大量向银行寻求资金帮助的同时,银行的信贷业务就会逐渐扩大。
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严重
从近几年来,商业银行严重遭受了国内外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在经济环境下行的发展下,实体经济的结构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内部发展动力也有很多不足,由此市场环境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全球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也会使国际经济发生严重的摩擦问题。由此可见,在这些多重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同时,随着经济下行的发展,国家政府也逐渐大力推动货币政策的实施,但是商业银行在不断压缩信贷规模的同时,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会进一步的导致实体经济出现恶化。
(二)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不到位
在现阶段,一些普惠金融在采取相应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小微企业所遇到的融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但是依然有些商业银行的融资门槛很难进,款难贷的现象持续上升。这是因为商业银行是属于盈利性的金融机构,追逐盈利是它的首要原则。所以商业银行在与企业合作时,更愿意找寻规模较大、盈利稳定、信誉度好的中大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的发展则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需求。因此,我国小微企业客户现在极度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并且金融服务的价格在受到严格监管之后,则逐渐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另外,由于金融业本身就存在很多各种缺陷,如市场机制、体制不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不合理,这就导致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效率逐渐下降,且资源配置非常混乱。同时金融机构市场在退出机制的情况下,金融产品刚性兑付较为普遍,不能很好的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从而就会导致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出现混乱现象。
(三)创新能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有待加强
第一,风险防范的能力不足。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中,其存在的风险总体是可以有效控制的,所以商业银行在面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近年来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业务采取了很多虚假通道进行转移,典型的有理财产品、委托投资、同业代持、同业投资、受益权转让、资产证券化和通过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代持等方式将不良贷款虚假转移出去,而银行为了避免风险暴露,则会采取借新还旧、还旧借新等“搭桥”手段将不良贷款藏匿起来,从而就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的账面率。而在同行业务、投资业务和理财业务中,一些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化产品依然存在很多风险,如融资链条长、通道机构多、杠杆程度高、嵌套程度深等带来的风险。而有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对于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也很薄弱。
关键词:商业银行;实体经济;金融改革
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注重强调在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把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质量的发展优势。因此,在经济新形势的发展下,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与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供给侧改革,以此使商业银行更好的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一)商业银行近5年发展情况
在2013-2017年期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而银行也保持着稳定的运行。在2017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基本达到了196. 78万亿元,而负债则高达182. 06万亿,净利润为1. 75万亿元,同比增长6%,与20123年相比,资产和负债都增加了一倍。
(二)新常态下制约实体经济的瓶颈
首先,我国的实体经济逐渐由粗放型经济转向为向集约型经济,一些传统工业正在不断的升级、更新。而企业的发展则遭遇着很多瓶颈,特别是一些能源消耗型的企业和产业正在进行大量的改革,但是又因为自身的基础比较庞大等原因,在短期内则很难完成转型。其次,由于全球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影响,实体经济将面临着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给予的双重打压。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正在遭受其他中国家的强烈竞争。尽管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具有很高的名气,但是劳动成本却非常低,而如今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正在逐渐超越我国。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高端核心技术而言,其发展依然没有研发自主权,很难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最后,人均的消费逐渐下降,需求也随之减少。由于经济下行和贸易摩擦等原因的出现,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一些部分传统产业产品出口逐渐转为内部销售,但是由于供过于求,从而就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的现象发生。
(三)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分析
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发展周期主要有四个阶段,即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如今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也逐渐依照这种经营周期而运行。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中,企业经营的状态基本良好,市场的需求行业很旺盛,而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就会极需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而就会推动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基本都会逐渐下降,进而就导致商业银行出现很多不良的资产,这时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就会选择传统的经营策略,加强缩减信贷规模,而银行的盈利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此外,当国家大力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经济就会从萧条逐渐转变为复苏,而市场需求一旦变得旺盛,实体经济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在企业大量向银行寻求资金帮助的同时,银行的信贷业务就会逐渐扩大。
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严重
从近几年来,商业银行严重遭受了国内外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在经济环境下行的发展下,实体经济的结构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内部发展动力也有很多不足,由此市场环境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全球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也会使国际经济发生严重的摩擦问题。由此可见,在这些多重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同时,随着经济下行的发展,国家政府也逐渐大力推动货币政策的实施,但是商业银行在不断压缩信贷规模的同时,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会进一步的导致实体经济出现恶化。
(二)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不到位
在现阶段,一些普惠金融在采取相应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小微企业所遇到的融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但是依然有些商业银行的融资门槛很难进,款难贷的现象持续上升。这是因为商业银行是属于盈利性的金融机构,追逐盈利是它的首要原则。所以商业银行在与企业合作时,更愿意找寻规模较大、盈利稳定、信誉度好的中大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的发展则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需求。因此,我国小微企业客户现在极度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并且金融服务的价格在受到严格监管之后,则逐渐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另外,由于金融业本身就存在很多各种缺陷,如市场机制、体制不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不合理,这就导致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效率逐渐下降,且资源配置非常混乱。同时金融机构市场在退出机制的情况下,金融产品刚性兑付较为普遍,不能很好的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从而就会导致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出现混乱现象。
(三)创新能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有待加强
第一,风险防范的能力不足。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中,其存在的风险总体是可以有效控制的,所以商业银行在面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近年来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业务采取了很多虚假通道进行转移,典型的有理财产品、委托投资、同业代持、同业投资、受益权转让、资产证券化和通过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代持等方式将不良贷款虚假转移出去,而银行为了避免风险暴露,则会采取借新还旧、还旧借新等“搭桥”手段将不良贷款藏匿起来,从而就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的账面率。而在同行业务、投资业务和理财业务中,一些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化产品依然存在很多风险,如融资链条长、通道机构多、杠杆程度高、嵌套程度深等带来的风险。而有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对于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也很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