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林市作为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東北地区长吉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具有我国北方特色的旅游城市。近两年,吉林市为创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严格遵循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科技进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开创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创新性道路。本文就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战略模式;区域特色;试点节点;旅游导向;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它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一、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试点工作。
2013年吉林市全面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和整体思路,推进吉林市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首要任务,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重点加快中心城市扩容,优先做大县城,培育特色小城镇,鼓励具有发展潜质的村社就地实现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其他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3年吉林市在全力推进中心城市提质扩容的同时,还启动了长吉一体化重要节点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方针,主要依据城市未来扩展方向和市区十大功能区建设布局,按照分期推进的总体安排,分别成立了金珠城镇化示范区、孤店子城镇化示范区、岔路河城镇化示范区、越北城镇化示范区、小白山城镇化示范区、北大壶城镇化示范区等六个重要节点率先开展城镇化试点工作,探索产城融合、现代农业、商贸服务、生态宜居、旅游休闲等不同特色和类型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按照条件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有序安排试点建设,力争用3年到5年的时间,使全市的城镇化工作有明显成效,仅2013年试点单位从事非农产业人员达到11万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完成集中建设农村转移人口住房面积80万平方米。
二、加强旅游导向 发挥产业优势 打造新型城镇化品牌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消费产业带动即内需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按照吉林市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旅游度假名城、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要求,吉林市坚持政府主导,强势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仅以吉林市丰满区为例,通过近几年来发展旅游产业为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1、吉林市丰满区地处吉林市区南部,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19万。根据地理位置优势,确定了“打造商旅宜居新丰满”的区域定位,以南部新城、松花湖旅游区“两大功能区”建设为主战场,调整产业布局,实施新的战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发展方式由“工业强区”向“商旅宜居”重大转变;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围绕建设商旅宜居新丰满的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做足山水文章,打造精品景区,优化经典线路,走出了集约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之路,形成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乡村旅游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仅201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全年旅游增加值占当年全区GDP的9.5%,当年实现旅游固定资产总投资22亿元。
2、2013年吉林市丰满区坚持把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和活跃初级旅游市场同步推进,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型旅游发展,以朱雀山、小白山、松花湖、万科青山滑雪场为重点,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打造高端旅游产品。与此同时,利用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整合,采取规模化、个性化发展模式和自主经营管理机制,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民俗村及满族特色、关东文化和农家采摘等特点鲜明的旅游产品。目前,休闲旅游农家点数达到473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点73家,各类庄稼院近200家。
3、精心培育特色,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丰满区紧紧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亮点,不断探索和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重点打好“四张牌”。
(一) “田园休闲”牌。大力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品开江鱼、避暑漂流、采摘瓜果,冬娱凇雪”为内容的四季观光休闲旅游格局,建成三条旅游经济带、四个农业产业园区、一个休闲旅游集中区,使其成为丰满区乡村旅游最具吸引力的“看点”。
(二)“民俗文化”牌。深入挖掘狼头山遗址、阿什哈达造船遗址、小白山望祭殿古文物遗址等特色文化资源,包装策划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文化品味,以三清宫、五龙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磨盘山万德寺、佛手山天齐禅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露德圣母洞为代表的天主教文化,积淀了丰满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亚东满族文化风情园、百家精品农家乐、金丰朝鲜族民俗部落,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丰满区特有的关东风情。
(三)“山乡美食”牌。推出“六庄三店一部”系列旅游产品,“六庄”即圣鑫庄园、吴家山庄、富家庄、龙湾山庄、吉热度假山庄、精赏宝城山庄;“三店”即颐和苑乡村度假酒店、恒阳生态园酒店、雾凇坊乡村酒店;“一部”即莱德国际马术俱乐部。唐家崴子和腰岭子渔家乐景区、杏林湾乡村美食街和二道沟土鸡美食街、丰满江东渔港等百余家旅游餐饮点,已为广大游客熟知。
(四)“节庆活动”牌。组织承办开江鱼美食节、休闲垂钓大赛等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和提升了乡村旅游活力,每年组织开展的“金秋采摘节”活动,吸引了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形成了集旅游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乐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面貌,增加了农户收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4、强化工作措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一)加大投入力度。对重点旅游项目由区级领导牵头包保推进,实行特事特办一条龙服务制度,畅通审批绿色通道,确保了万科松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佛手山文化公园、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如期开工和项目建设的整体推进。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对新建企业实现税收的体制收入部分,实行奖励政策;对新建、扩建重点旅游项目,设立前期基础投入扶持基金政策。2009年至2013年,每年从财政拿出150万元奖励招商项目中介人,累计拿出3000多万元用于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二)强化濒湖景区环境治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两年累计投入120万元,组织朱雀山区域百余家餐饮点统一制作了路牌和指示牌,既方便了游客,又提升了景区的档次;选举成立了旅游企业业主委员会,重点对旅游景区沿途绿化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形象。
(三)开辟精品旅游路线。搞好旅游产业规划编制、文化挖掘、主题设计等对接工作,整合包装乡村旅游产品,推出三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推介四季皆宜旅游品牌,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了更多游客,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三、结语
尽管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距离,我们必须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同于传统发展老路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呼应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战略模式;区域特色;试点节点;旅游导向;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它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一、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试点工作。
2013年吉林市全面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和整体思路,推进吉林市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首要任务,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重点加快中心城市扩容,优先做大县城,培育特色小城镇,鼓励具有发展潜质的村社就地实现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其他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3年吉林市在全力推进中心城市提质扩容的同时,还启动了长吉一体化重要节点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方针,主要依据城市未来扩展方向和市区十大功能区建设布局,按照分期推进的总体安排,分别成立了金珠城镇化示范区、孤店子城镇化示范区、岔路河城镇化示范区、越北城镇化示范区、小白山城镇化示范区、北大壶城镇化示范区等六个重要节点率先开展城镇化试点工作,探索产城融合、现代农业、商贸服务、生态宜居、旅游休闲等不同特色和类型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按照条件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有序安排试点建设,力争用3年到5年的时间,使全市的城镇化工作有明显成效,仅2013年试点单位从事非农产业人员达到11万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完成集中建设农村转移人口住房面积80万平方米。
二、加强旅游导向 发挥产业优势 打造新型城镇化品牌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消费产业带动即内需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按照吉林市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旅游度假名城、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要求,吉林市坚持政府主导,强势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仅以吉林市丰满区为例,通过近几年来发展旅游产业为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1、吉林市丰满区地处吉林市区南部,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19万。根据地理位置优势,确定了“打造商旅宜居新丰满”的区域定位,以南部新城、松花湖旅游区“两大功能区”建设为主战场,调整产业布局,实施新的战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发展方式由“工业强区”向“商旅宜居”重大转变;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围绕建设商旅宜居新丰满的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做足山水文章,打造精品景区,优化经典线路,走出了集约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之路,形成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乡村旅游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仅201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全年旅游增加值占当年全区GDP的9.5%,当年实现旅游固定资产总投资22亿元。
2、2013年吉林市丰满区坚持把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和活跃初级旅游市场同步推进,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型旅游发展,以朱雀山、小白山、松花湖、万科青山滑雪场为重点,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打造高端旅游产品。与此同时,利用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整合,采取规模化、个性化发展模式和自主经营管理机制,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民俗村及满族特色、关东文化和农家采摘等特点鲜明的旅游产品。目前,休闲旅游农家点数达到473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景点73家,各类庄稼院近200家。
3、精心培育特色,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丰满区紧紧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亮点,不断探索和开发乡村旅游新产品,重点打好“四张牌”。
(一) “田园休闲”牌。大力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品开江鱼、避暑漂流、采摘瓜果,冬娱凇雪”为内容的四季观光休闲旅游格局,建成三条旅游经济带、四个农业产业园区、一个休闲旅游集中区,使其成为丰满区乡村旅游最具吸引力的“看点”。
(二)“民俗文化”牌。深入挖掘狼头山遗址、阿什哈达造船遗址、小白山望祭殿古文物遗址等特色文化资源,包装策划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文化品味,以三清宫、五龙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磨盘山万德寺、佛手山天齐禅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露德圣母洞为代表的天主教文化,积淀了丰满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亚东满族文化风情园、百家精品农家乐、金丰朝鲜族民俗部落,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丰满区特有的关东风情。
(三)“山乡美食”牌。推出“六庄三店一部”系列旅游产品,“六庄”即圣鑫庄园、吴家山庄、富家庄、龙湾山庄、吉热度假山庄、精赏宝城山庄;“三店”即颐和苑乡村度假酒店、恒阳生态园酒店、雾凇坊乡村酒店;“一部”即莱德国际马术俱乐部。唐家崴子和腰岭子渔家乐景区、杏林湾乡村美食街和二道沟土鸡美食街、丰满江东渔港等百余家旅游餐饮点,已为广大游客熟知。
(四)“节庆活动”牌。组织承办开江鱼美食节、休闲垂钓大赛等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和提升了乡村旅游活力,每年组织开展的“金秋采摘节”活动,吸引了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形成了集旅游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乐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改善了乡村面貌,增加了农户收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4、强化工作措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一)加大投入力度。对重点旅游项目由区级领导牵头包保推进,实行特事特办一条龙服务制度,畅通审批绿色通道,确保了万科松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佛手山文化公园、大石门沟森林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如期开工和项目建设的整体推进。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对新建企业实现税收的体制收入部分,实行奖励政策;对新建、扩建重点旅游项目,设立前期基础投入扶持基金政策。2009年至2013年,每年从财政拿出150万元奖励招商项目中介人,累计拿出3000多万元用于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二)强化濒湖景区环境治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两年累计投入120万元,组织朱雀山区域百余家餐饮点统一制作了路牌和指示牌,既方便了游客,又提升了景区的档次;选举成立了旅游企业业主委员会,重点对旅游景区沿途绿化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形象。
(三)开辟精品旅游路线。搞好旅游产业规划编制、文化挖掘、主题设计等对接工作,整合包装乡村旅游产品,推出三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推介四季皆宜旅游品牌,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了更多游客,极大地提高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三、结语
尽管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距离,我们必须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同于传统发展老路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呼应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