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贵州东部锰矿区3个不同类型的废渣堆场(矿井废渣、尾矿渣、电解锰渣)自然生长的苔藓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形态分类法对采集的63份苔藓样品鉴定为12科18属21种,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为优势科,尖叶扭口藓(Tri-chostomum brachydontium)为矿井废渣堆场优势种,扭叶牛毛藓原变种(Ditrichum gracile)为尾矿渣堆场优势种,而南亚丝瓜藓(Pohlia gedeana)为电解锰渣堆场优势种.对苔藓植物及其生长基质7种重金属元素(Cu、Zn、Cd、Pb、Mn、Ni、Cr)含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锰矿废渣区苔藓植物生长基质的重金属出现明显富集,其中Mn、Pb、Cu、Cr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该区土壤背景值的334倍、436倍、139倍、130倍;而苔藓中Mn、Cr、Pb、Cu、Cd含量超过植物正常范围值,其中硬叶净口藓(Gymnostomum subrigidulum)对Mn、Cr、Pb、Cu 的累积性较强,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与其生长基质中重金属含量有密切的关联性,硬叶净口藓可作为锰矿区监测土壤重度污染的指示植物.相关性分析表明,苔藓植物内Mn、Cr、Cu、Pb含量与其生长基质中相应的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苔藓植物中重金属来源主要受生长基质的影响;苔藓植物内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多具有协同作用,苔藓植物对重金属具有多重吸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