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有个女人叫王宝钏,据说是唐宰相王允的三女儿,春天里搭彩楼招婿,彩球打中乞丐薛平贵。宰相命女退婚,宝钏不从,被赶出家门,与随丈夫薛一同,在武家坡的寒窑里存身。薛平贵因为降服红鬃烈马立功,出征西凉,被捕招亲,与人家的公主结了婚。这一边,王宝钏在寒窑守望了十八年。这一天,窑门前来了一个长胡子的男人,盘问调戏考验了她半天,原来是她的“结发夫君”薛平贵!
王宝钏的故事流传很广,在京剧舞台剧名先叫《红鬃烈马》,近年叫《王宝钏》,更突出女主人公的戏份。2000年元旦,我当时的京剧班学生学演了这出戏,奚鸣燕的《三击掌》,付希如、徐佳丽的《投军别窑》,郭睿玥《武家坡》,赵群、李国静的《大登殿》,演出于逸夫舞台。此后,戏曲史课上有过一番大讨论。
戏演得不错。青春亮丽,满台生风。但内容让人看了极不舒服。那种封建的男女关系模式,那种从一而终、一味等待的节烈观,那种十八年后重新相见时的“戏妻”式考验,那种封妻荫子式大团圆的封建人生理想,都让人看了心里别扭。
王宝钏是一个不真实的、没有血肉的、按封建礼教捏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因为抛了个绣球,就与父亲翻脸,宁愿死也要嫁这个陌生人薛平贵,这倒也罢了,算它存在着“隐喻”意味;最不可理喻的是,足足等了十八年,等来的却是一场羞辱,调戏,考验,明明是不相信她能够清清白白地“守”得住这漫长岁月。记得有一部外国电影叫《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王宝钏则是中国的“被损害(十八年)和被侮辱的”!
王宝钏不是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块石头,一块“望夫石”,中国的男性中心社会所需要的一个文化符号。
薛平贵这样不相信宝钏,是因为他自己没能够“守”住,他离开妻子不久,就早早地把一个“外国”女人抱在了怀里。他自己这样做了,该是个通人性的家伙了吧?不!照样怀疑、考验你没商量。薛平贵离别时有这么两句唱,他要求宝钏:“十担柴木八斗米,寒窑度春秋”,“守得住时守,守不住时将我丢”。剧本恶劣就恶劣在这里。因为有这两句唱词,倒让这贼脱了干系,好像王宝钏十八年的煎熬是她自找的,愿意的,活该。
可笑的是,十八年后薛平贵,居然还提到达“该死的”十担柴木八斗米,意思是你不能说我不负责任,我当年不也给你留下过柴米的么?他也不想想:他留下的这点东西好够啥用,十担柴八斗米,平均一年一担柴或一斗米,让妻子有米没柴,或者有柴没米。他还有脸说!
丈夫出走了十八年,音信全无,在国外,早就可以看作对方死亡、缺席判决离婚的。当然,这男人没死,那么,这十八年就属于“抛弃行为”,罪行更大。王宝钏早已是个“弃妇”了。旧中国这样的弃妇实在太多,就戏曲舞台而言,《琵琶记》里的赵五娘,《白兔记》里的李三娘,《汾河湾》里的柳迎春,《秋胡戏妻》里的罗梅英,等等。中国男人到底要中国女人怎样呢?弄出这么多“典型”、“榜样”来,让女人参照学习模仿,男人走了傻等,等来了还要接受考验,考验过了关还要“薛郎人,来呀一一”地伺候,娇娇媚媚地。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宝钏,你还不如人家崔莺莺有骨气。女人为什么总是充当“召之即来,弃之即去,复纳之即喜”的角色?“秋胡戏妻”,要演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等了十八年,主动权该轮到女人手里,该由女人来怀疑、来考问、来怨恨,决定驱逐你还是“复容”你了吧!
十八年的生命历程,就换来一个“大登殿”娘娘的一个头衔,而且是和那位“外国”女人分享?或以头衔补偿,或以金钱补偿,人类在做不好男男女女的难题时,拿出来的“方案”总是这么拙劣,智慧总显得这么有限。
当然,这部戏里也有一出好的,那就是:《投军别窑》。一对有情有义的新人,新婚燕尔,就被这么活生生地拆开,是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悲怆,“生离”甚于“死别”呵!这出戏把小夫妻的离情浓浓地表现了出来,用唱,用念,用做,用眼神,用身段,用搓步、抖袖、走圆场,用呜咽般的琴声,用哭腔的唱,用紧锣与密鼓……催人泪下。好,是因为真实,因为自然,这才有强大的感人力量。观众们每每看得泣下流连,一如观看《魂断蓝桥》里的别离。
历来弃妇对待负心汉,大致有几种态度,一种是王宝钏式的“傻等”,一种是赵五娘式的“苦寻”,所谓“千里寻夫”是也。还有一种,可举《棒打薄情郎》里的金玉奴,棒打一顿,贼子贼子地骂一通再说,倒是解气。
京剧班的学生们和我一同,策划重写《王宝钏》。我们笔下的王宝钏,也有漫长的等待,但是,我们让她就在薛平贵回来的前几天,爱上另一个男人,一个打措路过这里的男人。虽然猎手一下子还没能带她离开寒窑,可是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欢乐。所以,当薛平贵衣锦还乡来到她的面前,对她进行调戏时,她拒绝,难说她有没有认出薛平贵来,反正她拒绝,拒绝他的调戏拒绝他的许诺,拒绝他要给予她的所谓幸福生活。十八年了,她靠挖野菜度日,早已是一个山野女了,自由自在,与大自然母亲在一起,也早已练就了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领。这皇后娘娘,不做也罢!做也会不习惯的,还不如与自己相亲相爱的贫民男人在一起的好。
还可以是另一种结局:宝钏“薛郎,来呀——”将平贵带进窑洞,结果以失败告终。两人过于陌生了,难以修复旧情。她决定放弃,放弃薛平贵,更放弃她一点儿也不向往的宫廷生活。她告诉他:你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十八年,说明了男人是离不开女人的,女人离开男人也能生活。我已经在剜野菜的生涯中,获得了一种与大自然的默契和互爱,获得了心灵抚慰,一种无所不在的博大的爱怜。
这是他所无法很好理解的。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惟有寒窑洞。她最后的话,直如一篇“独身宣言”。说完,她挽着竹篮,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人知道她到哪里去了。只知道,她终于没有化作“望夫石”。
王宝钏的故事流传很广,在京剧舞台剧名先叫《红鬃烈马》,近年叫《王宝钏》,更突出女主人公的戏份。2000年元旦,我当时的京剧班学生学演了这出戏,奚鸣燕的《三击掌》,付希如、徐佳丽的《投军别窑》,郭睿玥《武家坡》,赵群、李国静的《大登殿》,演出于逸夫舞台。此后,戏曲史课上有过一番大讨论。
戏演得不错。青春亮丽,满台生风。但内容让人看了极不舒服。那种封建的男女关系模式,那种从一而终、一味等待的节烈观,那种十八年后重新相见时的“戏妻”式考验,那种封妻荫子式大团圆的封建人生理想,都让人看了心里别扭。
王宝钏是一个不真实的、没有血肉的、按封建礼教捏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因为抛了个绣球,就与父亲翻脸,宁愿死也要嫁这个陌生人薛平贵,这倒也罢了,算它存在着“隐喻”意味;最不可理喻的是,足足等了十八年,等来的却是一场羞辱,调戏,考验,明明是不相信她能够清清白白地“守”得住这漫长岁月。记得有一部外国电影叫《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王宝钏则是中国的“被损害(十八年)和被侮辱的”!
王宝钏不是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块石头,一块“望夫石”,中国的男性中心社会所需要的一个文化符号。
薛平贵这样不相信宝钏,是因为他自己没能够“守”住,他离开妻子不久,就早早地把一个“外国”女人抱在了怀里。他自己这样做了,该是个通人性的家伙了吧?不!照样怀疑、考验你没商量。薛平贵离别时有这么两句唱,他要求宝钏:“十担柴木八斗米,寒窑度春秋”,“守得住时守,守不住时将我丢”。剧本恶劣就恶劣在这里。因为有这两句唱词,倒让这贼脱了干系,好像王宝钏十八年的煎熬是她自找的,愿意的,活该。
可笑的是,十八年后薛平贵,居然还提到达“该死的”十担柴木八斗米,意思是你不能说我不负责任,我当年不也给你留下过柴米的么?他也不想想:他留下的这点东西好够啥用,十担柴八斗米,平均一年一担柴或一斗米,让妻子有米没柴,或者有柴没米。他还有脸说!
丈夫出走了十八年,音信全无,在国外,早就可以看作对方死亡、缺席判决离婚的。当然,这男人没死,那么,这十八年就属于“抛弃行为”,罪行更大。王宝钏早已是个“弃妇”了。旧中国这样的弃妇实在太多,就戏曲舞台而言,《琵琶记》里的赵五娘,《白兔记》里的李三娘,《汾河湾》里的柳迎春,《秋胡戏妻》里的罗梅英,等等。中国男人到底要中国女人怎样呢?弄出这么多“典型”、“榜样”来,让女人参照学习模仿,男人走了傻等,等来了还要接受考验,考验过了关还要“薛郎人,来呀一一”地伺候,娇娇媚媚地。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宝钏,你还不如人家崔莺莺有骨气。女人为什么总是充当“召之即来,弃之即去,复纳之即喜”的角色?“秋胡戏妻”,要演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等了十八年,主动权该轮到女人手里,该由女人来怀疑、来考问、来怨恨,决定驱逐你还是“复容”你了吧!
十八年的生命历程,就换来一个“大登殿”娘娘的一个头衔,而且是和那位“外国”女人分享?或以头衔补偿,或以金钱补偿,人类在做不好男男女女的难题时,拿出来的“方案”总是这么拙劣,智慧总显得这么有限。
当然,这部戏里也有一出好的,那就是:《投军别窑》。一对有情有义的新人,新婚燕尔,就被这么活生生地拆开,是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悲怆,“生离”甚于“死别”呵!这出戏把小夫妻的离情浓浓地表现了出来,用唱,用念,用做,用眼神,用身段,用搓步、抖袖、走圆场,用呜咽般的琴声,用哭腔的唱,用紧锣与密鼓……催人泪下。好,是因为真实,因为自然,这才有强大的感人力量。观众们每每看得泣下流连,一如观看《魂断蓝桥》里的别离。
历来弃妇对待负心汉,大致有几种态度,一种是王宝钏式的“傻等”,一种是赵五娘式的“苦寻”,所谓“千里寻夫”是也。还有一种,可举《棒打薄情郎》里的金玉奴,棒打一顿,贼子贼子地骂一通再说,倒是解气。
京剧班的学生们和我一同,策划重写《王宝钏》。我们笔下的王宝钏,也有漫长的等待,但是,我们让她就在薛平贵回来的前几天,爱上另一个男人,一个打措路过这里的男人。虽然猎手一下子还没能带她离开寒窑,可是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欢乐。所以,当薛平贵衣锦还乡来到她的面前,对她进行调戏时,她拒绝,难说她有没有认出薛平贵来,反正她拒绝,拒绝他的调戏拒绝他的许诺,拒绝他要给予她的所谓幸福生活。十八年了,她靠挖野菜度日,早已是一个山野女了,自由自在,与大自然母亲在一起,也早已练就了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领。这皇后娘娘,不做也罢!做也会不习惯的,还不如与自己相亲相爱的贫民男人在一起的好。
还可以是另一种结局:宝钏“薛郎,来呀——”将平贵带进窑洞,结果以失败告终。两人过于陌生了,难以修复旧情。她决定放弃,放弃薛平贵,更放弃她一点儿也不向往的宫廷生活。她告诉他:你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十八年,说明了男人是离不开女人的,女人离开男人也能生活。我已经在剜野菜的生涯中,获得了一种与大自然的默契和互爱,获得了心灵抚慰,一种无所不在的博大的爱怜。
这是他所无法很好理解的。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惟有寒窑洞。她最后的话,直如一篇“独身宣言”。说完,她挽着竹篮,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人知道她到哪里去了。只知道,她终于没有化作“望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