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离不开命题。命题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工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测的常用方法。提升命题理论和技能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重视和探究命题方式,科学设计各种练习,能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双赢”,不可等闲视之。本文就从在课堂中如何巧命题谈谈我的见解和收获。
一、命题四“忌”
(一)教师命题忌“重复累赘”。现象之一: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除了抄写,还是抄写,少则三五遍,多达三五行,让学生手酸心烦,敢怨不敢言。现象之二:教师命题涉及的内容前后,相互关联,或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又在其他题目中被再次考查,或题目之间相互暗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影响了检测效果,这就与命题的独立性原则相悖。
(二)教师的命题忌“无层次性”。布置的作业过难,学生无从着手,既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布置的作业过于容易,学生也觉得乏味,同样达不到检测的目的。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力求有难有易,尽可能贴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伸手摘到桃子,让学困生轻轻一跃也能摘到桃子。
(三)教师的命题忌“舍本逐末”。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检测的内容很多,教师的命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提炼出重点或难点内容,去精心命题,从而让学生们养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积累一定的经验。那种“舍本逐末”的命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战”心理,无助于他们的发展。
(四)教师的命题忌“要求模糊”。命题一定要言简意赅,直接提出答题要求让学生毫无审题障碍。命题措辞应准确严谨,与解题无关的字词应删去,与解题有关的字词有关的字词不得遗漏,以避免学生误解题意,从而达到检测的预期效果。
二、命题四“要”
(一)命题要难易兼顾,学生各有所乐。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整齐划一,参差不齐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教师在命题时认真考虑题目的知识覆盖面和难易度,命题点要广泛而不失重点,让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都能获得完成语文作业的快乐。例如,上完《秋天的雨》,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雨,有( )。秋天的雨,藏着( )。
2.一( )颜料 一( )钥匙 一( )邮票
3.红红的枫叶像—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像( )
上述三题,第一、二题较容易,学困生能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立刻完成。第三题较难,是为优等生准备的,他们通过仔细思考,也能一展特长。这一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就落实在命题环节上,学生各有所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命题要“知”“能”结合,学生学以致用。学生不但要善于积累知识,而且必须逐步发展领会,分析运用的技能。因而,教师的命题应该体现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检测学生认知积累的水平,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完《只有一个地球》,我让学生针对地球“写一写”,或写一句话赞美地球,或用几句话揭露身边浪费资源的现象,或想象地球破碎以后惨不忍睹的景象,或为保护地球写出自己的公益广告创意。学生们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个人的能力擅长选择完成。这种将知识散发和能力展示相结合的命题,在拓展延伸中有效考查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命题要新旧关联,学生温故知新。部分学生学了新知识,就忘了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命题是要注意将新旧知识的考查点有机地接合,让学生一边结下“新朋友”,一边不忘“老朋友”,温故而知新。像“辨字组词”一类作业的安排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上完《草虫的村落》第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完成这样一道习题:
xia:( )窄 ( )客 ( )光 无( )
zhu:( )足 ( )名 ( )意 停( )
这道習题新旧知识关联,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似曾相识,却又略感陌生,学生乐于完成。
(四)命题要新颖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命题形式应当力求新颖活泼,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驱使他们继续在快乐中学习。兴趣的力量有时是无穷的。《穷人》一文的心理活动描写十分成功。无论是前一部分桑娜的担惊受怕,还是后面的支吾应付、引开话题、巧妙试探,都彰显了人物的美好心灵,耐人寻味。省略号的大量运用更显示出不凡的魅力,一连串的爱的音符让学生一次次地受到心灵的震憾,其艺术效果不言而明。为此,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结合文本情境,抓住重点语句,对省略的人物内心活动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补充。这种问题学生做得少,有一种新鲜感,而且给了学生自主想象、遣词用句的空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激发,学生兴趣盎然,结果自然是百花齐放。命题容易,命好题难。教师应当努力探究命题艺术,精心命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一边在解题过程中不断丰富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语言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一边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在命题领域的具象反映,也是强化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一环。命好题吧,学生享受解题快乐的同时,你也会产生一种欣慰。
(作者单位:安徽太湖县大塘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一、命题四“忌”
(一)教师命题忌“重复累赘”。现象之一: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除了抄写,还是抄写,少则三五遍,多达三五行,让学生手酸心烦,敢怨不敢言。现象之二:教师命题涉及的内容前后,相互关联,或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又在其他题目中被再次考查,或题目之间相互暗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影响了检测效果,这就与命题的独立性原则相悖。
(二)教师的命题忌“无层次性”。布置的作业过难,学生无从着手,既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布置的作业过于容易,学生也觉得乏味,同样达不到检测的目的。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力求有难有易,尽可能贴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伸手摘到桃子,让学困生轻轻一跃也能摘到桃子。
(三)教师的命题忌“舍本逐末”。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检测的内容很多,教师的命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提炼出重点或难点内容,去精心命题,从而让学生们养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积累一定的经验。那种“舍本逐末”的命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战”心理,无助于他们的发展。
(四)教师的命题忌“要求模糊”。命题一定要言简意赅,直接提出答题要求让学生毫无审题障碍。命题措辞应准确严谨,与解题无关的字词应删去,与解题有关的字词有关的字词不得遗漏,以避免学生误解题意,从而达到检测的预期效果。
二、命题四“要”
(一)命题要难易兼顾,学生各有所乐。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整齐划一,参差不齐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教师在命题时认真考虑题目的知识覆盖面和难易度,命题点要广泛而不失重点,让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都能获得完成语文作业的快乐。例如,上完《秋天的雨》,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雨,有( )。秋天的雨,藏着( )。
2.一( )颜料 一( )钥匙 一( )邮票
3.红红的枫叶像—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像( )
上述三题,第一、二题较容易,学困生能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立刻完成。第三题较难,是为优等生准备的,他们通过仔细思考,也能一展特长。这一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就落实在命题环节上,学生各有所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命题要“知”“能”结合,学生学以致用。学生不但要善于积累知识,而且必须逐步发展领会,分析运用的技能。因而,教师的命题应该体现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检测学生认知积累的水平,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完《只有一个地球》,我让学生针对地球“写一写”,或写一句话赞美地球,或用几句话揭露身边浪费资源的现象,或想象地球破碎以后惨不忍睹的景象,或为保护地球写出自己的公益广告创意。学生们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个人的能力擅长选择完成。这种将知识散发和能力展示相结合的命题,在拓展延伸中有效考查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命题要新旧关联,学生温故知新。部分学生学了新知识,就忘了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命题是要注意将新旧知识的考查点有机地接合,让学生一边结下“新朋友”,一边不忘“老朋友”,温故而知新。像“辨字组词”一类作业的安排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上完《草虫的村落》第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完成这样一道习题:
xia:( )窄 ( )客 ( )光 无( )
zhu:( )足 ( )名 ( )意 停( )
这道習题新旧知识关联,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似曾相识,却又略感陌生,学生乐于完成。
(四)命题要新颖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命题形式应当力求新颖活泼,以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驱使他们继续在快乐中学习。兴趣的力量有时是无穷的。《穷人》一文的心理活动描写十分成功。无论是前一部分桑娜的担惊受怕,还是后面的支吾应付、引开话题、巧妙试探,都彰显了人物的美好心灵,耐人寻味。省略号的大量运用更显示出不凡的魅力,一连串的爱的音符让学生一次次地受到心灵的震憾,其艺术效果不言而明。为此,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结合文本情境,抓住重点语句,对省略的人物内心活动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补充。这种问题学生做得少,有一种新鲜感,而且给了学生自主想象、遣词用句的空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激发,学生兴趣盎然,结果自然是百花齐放。命题容易,命好题难。教师应当努力探究命题艺术,精心命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一边在解题过程中不断丰富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语言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一边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在命题领域的具象反映,也是强化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一环。命好题吧,学生享受解题快乐的同时,你也会产生一种欣慰。
(作者单位:安徽太湖县大塘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