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电影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9714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波密 中国最美的冰川之乡》
  《西藏波密——中国最美的冰川之乡》一书不仅全面展示了西藏波密奇异独特的冰川世界,而且,作者还会用镜头带你走近波密春有山谷桃花百里,夏初绝壁杜鹃吐艳,秋来枫红如火,入冬银装素裹,画面随四季流转变幻,犹如世外桃源的原乡秘境。一百多幅超越想象的极致美景汇集成册,其中多幅波密冰川图片是独家首次曝光。
  李国平,《中国国家地理》、《山野》、《中国西部》、《西藏旅游》等专业杂志社的人文地理专题摄影师,常年行走在西部的高原冰川地区,从事户外科考、探险、摄影、撰文等工作,其作品多取材自壮丽的高原风景,被称为“中国第一高原摄影师”。多年来数次参加国内外的科学考察活动,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攀登过五大高峰,常年跋涉在险峻的高原极地,许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获得了几万张非常珍贵的图片,拍摄到大量精美绝伦、不可复现的绝世美景。
  《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1998年,一支勇敢者的队伍踏入“地球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大峡谷,完成了人类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和科学探险考察。这支队伍的成员为中国科学院多名科学家及一批登山家等,本书作者正是当时这支科学探险考察队的队长。
  《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记录了作者多次前往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作科学探险和考察的经历。作者以科学家的视角,展现了这“世界第一大峡谷”独特、壮美的地理与人文风貌,重现了科考岁月中的酸甜苦辣。
  高登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挪威卑尔根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院荣誉博士,于1998年率领科学探险考察队,成功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根据亲身科学探险经历,出版了有关科普著作。
  《边陲墨脱》
  《边陲墨脱》不是过去资料的泛泛匯集,或墨脱自然景观的描述,或个人随意发挥的文学作品。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到墨脱考察的人不多,留下文字资料有限,影像资料更是稀缺。但作者想方设法,打通渠道,收集了国内外不少珍贵的照片,为这部图文并茂的人文书籍增色不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罗际明看后说:“《边陲墨脱》全面展示了墨脱的历史、风情,是目前最好的一本关于墨脱的人文书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信息量丰富、文笔优美,是文学性很强的学术书,也是学术性很强的文学书。对质量追求精益求精,水平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
  天缘纳木错
  影片讲述了一位藏族姑娘不平凡的一生,她用小小的诊所守护着纳木错人的身体安康,用生命热爱纳木错圣湖以及被圣湖滋养的万物众生。她始终坚信一切都是美好的,用她的一生全是了对纳木错湖的挚爱与眷恋。影片以女主的三段感情线路为主线,无论是悲伤还是欺骗,虽然历经苦难,却一直坚守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纳木错的眷恋,在一次次的人生抉择上,她没有放弃希望与执着,用一生去守护纳木错草原上的芸芸众生。
  冈仁波齐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
其他文献
简介:西藏寺庙的佛堂和仓库中收藏有大量古代佛教造像,其中多数不为外界所知。这其中不仅有大量西藏艺术家创作的造像与绘画,而且还有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缅甸和汉地艺术家的罕见作品。《西藏寺庙珍藏佛教造像108尊》综合性地对西藏佛教造像风格给予指导,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藏品目录,记录了寺庙中现存的珍贵造像。  推荐:同样为世界级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权威施罗德所著,作者于2001年出版的两卷本编
离开亚青的路上,我没有回一次头,克制着自己不去看后视镜中熟悉的红山与转经筒,不去看两旁的草原,余光中掠过的天葬台上空碧蓝如洗,没有兀鹫在飞。那个生活了21天的地方在身后越来越远,身上、车中落满了烟尘,那是亚青留给我的时光味蕾。  人间烟火,半岛尘心  这一次的藏地孤旅行程中原本是未包含亚青的。在德格休整期间,泡网时偶然发现亚青寺,顿时了断了我对于在哪里过藏历新年的悬而未决。那一刻,面对被称为觉姆之
【摘 要】对话教学旨在以基于语境的真实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在对话拓展环节,教师要设计迁移任务,增强学生的交际技能;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的语料输出;关注文本价值,把准语言拓展方向;丰富拓展手段,优化实践方法,由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灵活输出。  【关键词】小学高段;对话教学;拓展环节;运用输出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008年底,一款涵括藏汉英三语的电子辞典成为拉萨街头时髦的物件,人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深藏典籍的寺院历史,还是看似高深的藏文输入,都融进了这个巴掌大小的机器。古老的藏文经历了数字化的改造,继而不露声色地开始了普及之路。  在辞典的设计者、西藏大学英语教师洛藏看来,藏文电子辞典的研发技术早已不是什么独门秘笈,真正欠缺的是普及。1999年,洛藏开发了几款藏文查询软件,以单机版的形式推向市场,结果仅在
甲玛擦擦中的一部分,代表着十二三世纪“卫藏”地区擦擦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其艺术水准不亚于同时期的阿里擦擦。梳理其艺术风格,可以看出藏地擦擦在吸收外来造像元素后,开始逐渐摆脱早期单纯的模仿翻制,形成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风格特征。  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快到墨竹工卡县城时,拉萨河由窄变宽,大片滩涂长着肥美的青草,相传松赞干布曾在此地策马扬鞭。穿过写着“松赞干布出生地”大门,是一片平坦丰腴的农田,笔直的
亚格博的一日  “我的最早祖先是野牦牛,现在羌塘、可可西里还有几万头我们的原始兄弟,因为因缘际遇,我们这一支就被高原藏族人驯化了,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漫布青藏高原,我们被驯化后的历史,艰辛、苦难、光荣、辉煌。我们做过战骑,做过驮畜,做过坐骑,做过耕畜,我们的背上,坐过松赞干布,坐过文成公主,坐过格萨尔,坐过达赖班禅,坐过驻藏大臣,也坐过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范明,平措旺阶,坐过嫁出去的女和娶进来
高山兀鹫(学名:Gyps himalayensis)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鸟类,大型猛禽,全长约110厘米。羽毛颜色变化较大,头和颈裸露,稀疏的被有少数污黄色或白色像头发一样的绒羽,颈基部长的羽簇呈披针形,淡皮黄色或黄褐色。上体和翅上覆羽淡黄褐色,飞羽黑色。下体淡白色或淡皮黄褐色,飞翔时淡色的下体和黑色的翅形成鲜明对照。幼鸟暗褐色,具淡色羽轴纹。栖息于海拔2500~4500米的高山、草原及河谷地区,
胜者为王败者寇。自然界中,雄性间的资源竞争一向残酷无情。被打败的一方只能认怂,默默看着能承载自己基因的卵细胞被胜者揽入怀中。但是,不知何时,在山的那边湖的那边有一群野牦牛,发现了一个诡计——即使在跟同类的配偶竞争中失败了,也能娶到老婆,繁殖下一代——到人类的牧场上去追求雌性家牦牛。  听起来这主意是不错。谁知,这种Loser的对策给野牦牛和人类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什么?这得从头说起。  野牦牛(
这本书既是最有传奇色彩的青年旅舍主人的故事,又是一本详细指导如何开旅馆的实践书。2004年,大学毕业不到3年的游莉,因为不安分的性格和对旅行深入骨髓的热爱,在厦门创办了福建省第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听起来文艺范十足的生意,仅仅有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就够了吗?经营家庭旅馆10年的游莉大声告诉你:NO!在书中,作者分享了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包括开旅舍的预算、选址、成本核算、定价、装修、经营理念、员
卡达藏刀为纯手工制作,刀把、刀鞘分银和铜两种,花纹全是手工雕刻,样样都是精品,现多为生产、生活、装饰和收藏用。  2008年,卡达藏刀加工工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48岁的卡达村村民、藏刀工匠世家后人扎西巴珠被评定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山南地区错那县卡达乡因盛产卡达藏刀而闻名于世。  错那县卡达藏刀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五百年前的错那卡达乡地方官泊孔时代,要给当时拉萨的